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台海_>>台海热词>>第六届海峡论坛

台湾猛男卖糕饼面包也有妈妈味(图)

“听说这次海峡论坛有台湾特色庙会,有机会一定要抽个时间去看看,说不定会碰到很厉害的糕点师傅哦!”开面包店的台商二代叶承鑫对于海峡论坛的关注焦点是——能否再“挖”几个给力的糕点师傅。

帅哥卖糕饼?这在大陆人印象中颇为新奇的组合,在台湾可是屡见不鲜。叶承鑫将台湾烘焙界的这种传统带到了同安区,陆续开张了三家糕饼店,并取了个很好听的店名——“橘子妈妈”。由于不习惯商场上应酬喝酒,叶承鑫没有在父亲的企业任职,而是选择自立门户。

“我对橘子妈妈第一天的营业额印象太深刻了:90块!而且基本上都是朋友来光顾买走的,而那天的成本就超过了600块。”叶承鑫说。

但机遇很快到来。“橘子妈妈”开业不久,就与同安的一家团购网合作,很快就火了。

现在的“橘子妈妈”生意越来越好,甚至有许多加盟商找上门来,但叶承鑫却保持着头脑清醒,“这是一份细水长流的事业,贸然扩张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叶承鑫在烘焙人才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大师傅都是从业八九年以上的,小师傅也基本上都是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顾客都说我们店里的都是猛男烘焙师!”

中新网漳浦6月16日电 (陈拓)高度发达的农田水利事业是华夏民族能取得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促进两岸农田水利领域的合作,第六届海峡论坛·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16日在漳州漳浦召开。

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在会上表示,台湾在水利建设管理上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值得学习,比如台湾的防洪体系非常完善,全岛堤防2730公里,几乎覆盖所有乡村。台湾民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教育程度高,主动、自觉防灾意识很强,农村水利设施管理机制成熟。

“衷心希望两岸携起手来,深化合作、共创双赢,共同推进两岸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陈荣凯说。

漳州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农业生态环境与台湾极为相似,大陆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在漳浦,具有人文历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农业水利合作基础。相同的地理气候条件让双方面临许多相同的问题,近年来两地高度重视加强交流合作应对水利发展中的问题。

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指出,农业发达就要兴水利,两岸农田水利交流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大家聚一起就是为了共尽一点心,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早在1996年,两岸就建立起交流机制。目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4所高校开展水利职业教育合作;在解决金门供水问题上,福建先后与金门县多次协商、达成共识,目前供水工程已进入实质性运作。

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邓力平呼吁,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和长城、故宫一样,构成了全体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两岸各方应当珍惜当前难得的机遇,全面探索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和扩大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完)

中新社宁德6月16日电 (吕巧琴 叶茂)由海峡两岸联手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下称“电博会”)暨第十五届宁德投洽会,16日在福建宁德市揭幕,吸引30多个国家、地区的1800余名海内外客商参会参展。其中台湾企业50余人参展、100余名客商参会。

宁德,是享誉海内外的“闽东电机”发源地,电机电器产业已基本形成区域化协作、专业化分工、高新化生产、全球化营销、上下游配套的产业体系,“十二五”末可形成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电机电子产业也是台湾最重要的工业产业之一,产值和出口约占台湾工业产业的‘半壁江山’。”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表示,宁(德)台(湾)两地在电机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很大的合作空间。

回顾以往,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始终是“电博会”的“主色调”,台湾产品展区“从不缺席”。今年,台湾产品展区的电动机、发电机、水泵、仪器、仪表等品牌成品,吸引众多海内外客商参观。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罗怀家表示,闽东电机在大陆乃至全球有名,希望透过两岸的合作,生产更高效率、更小的、更智慧化的产品供应全世界。

此次展会期间,纳米电机电器、智能变频控制节能电机、风冷柴油机组、超高效电机、旋流恒压消防泵、泛欧型高效节能电动机、智慧节能泵用电动机、高效节能增安防爆电动机等两岸电机企业的主打产品和最新科研成果,“走”进展馆。

自2010年创办至今,“电博会”已成功举办4届,对于推动海峡两岸电机电器行业的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成为福建、宁德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本届“电博会”共签约合同项目94项,总投资437.23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合同项目80项,总投资385.22亿元人民币,外资合同项目14项,总投资8.39亿美元。

宁德,素有“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中国中小电机之都”等称号,中小型电机出口分别占福建和大陆同类产品出口量的70%以上和1/3以上。2013年,该市电机电器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66亿元人民币。(完)

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微电影总部基地将落户福建福清。这是15日下午开幕的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透露的消息。

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是承担两岸青少年交流和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旨在用创新的理念为高品质的微电影作品提供参赛、展映和播出平台,并培养、挖掘一批有理想、有激情、有创造力的影视制作团队和人才,通过大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创新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微电影总部基地落户福清后,福清将成为两岸青少年微电影文创交流的基地和桥头堡。据了解,福清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城市,与台湾新竹市仅距84海里。据有关人士介绍,福清具备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该市是福建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人均GDP7688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年均增长18%,“福清模式”享誉全国;福清是我国著名侨乡,86万福清籍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积极投资家乡建设改变了福清;福清人的消费能力强,文化消费支出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5%。这些明显优势,为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微电影总部基地落户福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记者 牟彦秋)

东南网6月16月讯(本网记者 李艳)今日上午,海峡两岸科技社团对接交流会在厦门举行。两岸140多个社团参加了本场交流会,其中“一对一”对接交流的台湾科技社团有59个。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中国科协农技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坤后,中国科协交流部副部长陈剑,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丁一倪、台湾科技产业协会副会长王春源等两岸嘉宾出席了交流会。

在致辞中,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以罗非鱼、葡萄等改良、杂交品种为例,说明了两岸科技交流的重要性。他说,今天能有59对社团进行“一对一”交流,“说明厦门有吸引力,这个对接会有吸引力”。他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会,两岸社团可以交朋友,增进了解,建立起有效的平台,并通过平台能够产生合作项目,展开透明双赢的合作。在交流会上,陈章良还透露,今年科协将承担部门政府工作,如化学学会承担化工相关部门的安全认定,工程师学会承担工程师的认定,医学学会处理医患关系的认定等。

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梁晋阳在致辞中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签订了一系列交流合作协会,取得了许多共识和成果。加强与台湾的科技社团交流合作,吸取台湾科技社团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对内可以促进科技社团组织的发展,引进台湾的智力因素;对外可以借助台湾平台,促使福建科技交流活动上水平、添亮点。

会议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与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台湾科技产业协会共同主办。会上,两岸15对科技社团还举行了签约仪式。

论坛现场。

东南网6月16日厦门讯(本网特派记者 谢添实)第六届海峡论坛活动之一,第四届海峡两岸质量论坛今日在厦门举办。两岸质量界专家围绕“以质量升级推动两岸经济共赢”主题,就质量、品牌、技术、标准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研讨。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在致辞时表示,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质量品牌建设,两岸要开展广泛合作,促进经济共赢。要以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住标准创新,推动两岸制造向两岸创造转变;抓提质升效,助力两岸速度向两岸效率转变;抓品牌建设,助推两岸产品向两岸品牌转变。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顾问庄素琴说,质量就是品质,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要有超越顾客要求的能力,给社会提供良好品质。品质要成为企业追求卓越的关键,体现企业以人为本、善尽社会责任。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更加注重技术性交流和实质性合作,参与范围更广泛,其中台湾方面的相关合作机构从上一届的8家增至14家,社会关注度大幅提高;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展,首次将服务业的质量管理问题纳入研讨,邀请到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总会、台湾医疗品质协会,台湾服务礼仪品质管理协会等与大陆的相关企业、协会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

本届论坛还增设了“两岸光电检测技术及标准研讨会”分论坛,就光伏和LED产业如何实现绿色节能、创新设计,如何实现智能化和标准化等议题展开研讨。17日,还将召开厦台品质专家志工团座谈会。

此外,论坛还收到两岸质量工作者提交的论文近80篇,对经过专家评审的优秀论文编印成册,提供给与会人员。

23岁的台湾小伙子蒋东颖一开始是抱着陪父亲“走一趟”的念头来参加第六届海峡论坛“同名村 一家亲”联谊活动的。但在15日,这个台湾“微信族”发觉寻亲也可以是一件年轻新潮的事情。

当天,在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等共同组织下,两岸40多个“同名村”的200多位台湾村里长以及宗族长老,会聚厦门市集美区板桥,茶叙恳亲。

在板桥张氏祖庙前,台湾新北市板桥区张廖简宗亲会创会理事长张进锋介绍了板桥“同名村”的故事:当初我们有位宗亲张进财到厦门,回去后说集美也有一个“板桥”,之后我们每年都会到集美板桥来祭祖。

目前已经初步查证有渊源关系的闽台同名村、同宗村84对。像两岸“板桥人”这样“对上号”,开始“走亲戚”,是蒋东颖的爸爸——57岁的蒋敏全的愿望。来自彰化县花坛乡白沙村的他,正在写故乡花坛乡的历史,非常希望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渊源。他说:“我的祖先来自晋江,后来迁到南安县。我从网络上查到这个地方现在应该是晋江水头镇,但还不能确认。”

当天的联谊活动上,主办方通过微信开通了“闽台同名村 两岸一家人”的沟通交流平台,所有的“同名村”都可以加入。在儿子蒋东颖的帮助下,蒋敏全利用微信群发出了寻亲的求助信息。

“我们的族谱里记载得不是那么清楚,可能寻找过程中会费一些时间,希望借助网络这个跨越空间的工具,帮我找到自己的家乡。”蒋敏全说。

“原本我认为寻亲是老人家的事情,不过这次来了,觉得不错。况且我和爸爸正打算到大陆创业,正好过来探探路。”蒋东颖说。

以前来大陆寻根的台胞多是“有一定年纪”,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此次联谊活动上,除了蒋东颖这样的“90后”,也有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里长郭添贵的儿子郭建良这样的“80后”。

“历史不能断,寻根就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平时喜欢研究历史的蒋敏全说。

“现在想想,族谱什么的数字化了,网络寻亲也是挺有趣的事情。”蒋东颖说,自己在台湾做通讯服务业,发现很多台商都在用微信,也下载了一个,从前年起就成了台湾“微信族”。

蒋敏全父子相信,微信会帮他们实现寻亲之梦,微信里的大陆宗亲和朋友名单会越来越多。

(原题:寻亲队伍里的台湾“微信族”/记者许雪毅)

中新社安溪6月16日电 (记者 孙虹)“海峡两岸茶叶源远流长,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振芳16日在福建安溪表示,两岸茶业正处于传统产业迈向现代产业的时代,将乌龙茶市场做大是两岸茶农共同的期盼,希望能在首届海峡茶会开花结果。

当天,以“茶脉传承·香飘两岸”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届海峡茶会在“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召开,吸引了200多名来自两岸茶叶界的专家、学者和茶农,就中国茶文化历史、两岸茶产业相通相融和促进两岸茶产业共同发展等主题“煮茶论茶”。

“海峡茶会是一个真正种茶、做茶、吃茶的平台,参与者都是两岸茶界的民间群体、产茶乡镇人员,占到总参与人数的八成以上。”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告诉记者,由两岸同胞共同打造的海峡论坛已经是第六届,今年首次增设的海峡茶会以乌龙茶为主线,探索两岸茶文化渊源,密切两岸茶界的民间双向互动交流,共享两岸茶业科研领域成果,从而促进两岸茶业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台湾乌龙茶源自福建,台湾木栅铁观音亦源自安溪。”陈振芳表示,台湾茶业产制技术虽源自大陆,但随着台湾茶业界不断研究改良,已独树一格,在部分发酵茶的专业产制技术领域甚至享誉国际。

“多年来,我们和台湾茶界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热络、频繁、紧密和深入。这种交流与合作,使两岸茶界都获益匪浅。”张家坤指出,不少台湾茶企、茶农先后来大陆开发经营,其自身得到快速发展壮大,也为福建的茶农茶企带来新的理念和新的经营方式。

他认为,台湾在茶树栽培技术和管理、茶园机械化生产、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组建茶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也广为福建的茶农茶企所学习借鉴。“相信通过本届海峡茶会及以后常态性的交流互动,一定会把两岸茶界推向合作共赢的新阶段。”

当天同时举行了首届海峡茶会(安溪杯)茶王赛颁奖礼,两岸茶师同台竞技,共评出“大陆-清香型铁观音”、“大陆-浓香型铁观音”、“台湾-高山乌龙茶”和“台湾-冻顶乌龙茶”四个组别的金银铜奖项。“两岸茶叶属性相通,评审角度并无不同。”茶王赛评审、台湾特等茶王文化协会理事长刘弘伟如是说。

据介绍,为期三天的首届海峡茶会还将举行两岸专家学者论茶、“茶”主题书画笔会、茶乡对接、茶乡寻祖及体验等多项活动。(完)

本报讯 (记者 楚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昨日在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出席了开幕式。台湾国民党中常委、台湾中华两岸医疗健康发展协会理事长廖国栋率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王国强表示,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两岸中医药界交流合作的品牌论坛,本届研讨会还将国台办立项支持的“中国中药台湾行”系列活动纳入,具有重要意义。他对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立足需要,丰富交流合作内容,使研讨会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优势互补,突出重点领域的合作,选择一些西医治疗有难度、中医正在关注和探索的病种,如肿瘤、糖尿病等,进行研讨,让交流合作更有针对性、更深入;三是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造福两岸民众。

国桂荣介绍,厦门与台湾中医药界的交流合作取得一定成绩,建立了海峡中医药科技支持平台,中医对台培训工作也得到深入推进,建造海峡两岸中医药博物馆,两岸中药材交易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厦门将继续发挥对台先行先试作用,打造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本报讯 (记者 林雯)海峡两岸的微电影发展渐成气候,这也催生了更完善配套产业链的形成。昨日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发布消息称,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微电影总部基地将落户福清,同时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创产业园也在规划中。

本届论坛由全国台联、北京电影学院、台湾中华青年数位文创交流协会共同主办。近300名来自两岸电影、动漫、网络等新媒体行业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全国台联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纪斌致开幕词。

论坛上的一项重头戏是对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的优秀作品进行展播,这些作品主题既包括对爱与梦想的勇敢追求,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探讨,画面风格或是奇趣温馨,或是惊悚恐怖。现场不少观众认为,实在难以想象这是20多岁年轻人的电影作品。论坛还对10部优秀微电影进行奖励,10位优秀创作人代表现场获得种子基金。

  许金兴,祖籍江西赣州,出生在台湾,现任台东县池上乡新兴村村长。

(本报记者 吴海奎 摄)

我的访厦参会日记

时间:6月15日    

算起来,这是我第二次来厦门,大约在七八年前,我曾来过一次,不过,那次纯粹是观光旅游,这次来厦门参加首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是来交流和学习的。

6月15日一天,我们的行程满满当当,上午参观考察了厦门三个各具特色的社区,下午听了专家学者和其他社区治理者的经验分享,一天下来,收获也是满满的。

上午8点多,我们前往湖里区金安社区。听说他们一个社区就有2万多人,比我们一个乡的人口还多,管起来真不容易。我们参观了社区慈善驿站、心理咨询室、阅读室等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安社区树立了很多道德模范,并把他们的事迹张贴在小区的醒目位置,这样的正面宣传非常好,能够在社区营造一种人人向善的风气,让那些对社区不热心、甚至想搞破坏的人自动放弃歪念。我想,我们村也很需要这样的氛围。

参观完金安社区,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前埔北社区。这个社区的设施十分完善,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很高,让我看了十分羡慕。我有抽烟的习惯,抽完烟,要把烟头扔进垃圾桶。我发现,这个社区不到2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难怪地上这么干净,很不简单!为了改善环境,我们村也一直向政府争取多设一些垃圾桶,但后续管理上,人手不足是一个问题。

我发现,这个社区有自己的医疗服务站,很多志工在提供服务。我问一个志工,是否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疗培训后再上岗,没想到,她告诉我,她是一名退休的医生,平时有空就到社区帮忙,实在是太赞了。如果我们社区也多一些这样的医疗服务站,居民遇到一些小病就不用跑到医院了。

当然,这个社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小区通道都成了停车场,既挤占了消防通道,又给小区带来噪音。

第三站是去曾厝垵文创村。听讲解员介绍,这里原来是一个渔村,现在成了一个观光旅游地,村民都富起来了。我们那个村,因为金城武的一个广告也火了起来,现在很多游客都来观光,我们正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尽量不因为游客的涌入而失去自己的本色。

啊,相机没电了!一个上午走了这么多地方,我一路上都在拍照,还有一些来不及拍的,有点遗憾。

下午的论坛活动是在酒店进行的。很多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市长、社区工作者在论坛上发言,分享经验,从社区治理的政府定位,到如何让居民更多地参与自治,再到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每一个议题都讨论得很精彩。

这样的两岸社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太有意义了。回到台湾以后,我要把这次考察的照片和文字好好整理一下,学习厦门社区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做一个详细规划,再向政府打报告申请经费,为我们的村民谋更多的福利。

王丽萍,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本报记者 郭睿

“我的下个剧本就是爱情故事,我希望看过它的人都想再谈一次恋爱。”昨日下午,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的王丽萍以透露写作计划开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提到日后会更多关注“海峡妇女论坛”。

女人要有高情商

从多年前的《婆婆媳妇小姑》到最近热播的《生活启示录》,王丽萍写过许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和“女神”无关,而是饱受雨打风吹却勇往直前的普通人。

应邀参加“海峡妇女论坛”,王丽萍也向现场观众解读了她心中的魅力女性:“一个女人需要很高的情商,有乐观的精神,让身边人可以感受到她的快乐。当然,她也应该独立,有自己的事业和独当一面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女人可以带来正能量。”

编剧间的交流多起来了

时隔20年再和厦门相逢,王丽萍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巨大改变,她还专程去了鼓浪屿和中山路,收获美景美食的同时拍下许多照片:“我有很多朋友在这里拍戏,厦门这座城市真的很美。”

在20年的编剧生涯里,王丽萍和不少台湾艺人合作过。她说:“其实现在比较多的两岸三地交流还是在艺人层面,这类合作开始的也比较早。但近些年编剧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会有些论坛之类。应该肯定的是,这类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文化发展是加分的。”

叶承鑫,橘子妈妈手作烘焙总经理

文/台海杂志记者 方锐

“听说这次海峡论坛有台湾特色庙会,有机会一定要抽个时间去看看,说不定会碰到很厉害的糕点师傅哦!”开面包店的台商二代叶承鑫对于海峡论坛的关注焦点是——能否再“挖”几个给力的糕点师傅。

帅哥卖糕饼?这在大陆人印象中颇为新奇的组合,在台湾可是屡见不鲜。叶承鑫将台湾烘焙界的这种传统带到了同安区,陆续开张了三家糕饼店,并取了个很好听的店名——“橘子妈妈”。由于不习惯商场上应酬喝酒,叶承鑫没有在父亲的企业任职,而是选择自立门户。

“我对橘子妈妈第一天的营业额印象太深刻了:90块!而且基本上都是朋友来光顾买走的,而那天的成本就超过了600块。”叶承鑫说。

但机遇很快到来。“橘子妈妈”开业不久,就与同安的一家团购网合作,很快就火了。

现在的“橘子妈妈”生意越来越好,甚至有许多加盟商找上门来,但叶承鑫却保持着头脑清醒,“这是一份细水长流的事业,贸然扩张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叶承鑫在烘焙人才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大师傅都是从业八九年以上的,小师傅也基本上都是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顾客都说我们店里的都是猛男烘焙师!”

福建代表处落户厦门 2014-06-16 10:40

本报讯 (记者 吴晓菁)台湾云端服务协会福建代表处昨日正式在厦门挂牌成立。未来,代表处将成为两岸云计算产业交流对接的平台,为两岸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

昨日,第六届海峡论坛·2014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的分会场——海峡两岸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在厦门举行,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两岸专家、业者共同见证台湾云端服务协会福建代表处的揭牌。目前代表处暂设在厦门软件园二期的大硕科技有限公司。

新竹市奇峰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韦小宝:海峡论坛是我最感兴趣的,也是台湾民众最热衷的。我将在报道中,把两岸特色庙会的讯息,传给台湾中小餐饮企业。我还要把福建各地市的投资环境、居住空间、艺文活动等方面资讯传递回台湾,让台湾的投资者,还有想到大陆发展的年轻人更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

台湾神农广播电台台长戎屏国:我已经来大陆119次。身为媒体人,我们对海峡论坛的每一项内容都感兴趣。农业是我们电台的主业,社区是我在台湾长期从事的一项服务工作,所以这两方面我会特别注意。我在台湾从事多年社区营造,两岸社区虽然模式不同,但是提倡居民自主自治的内在是相同的。我前不久观摩了海沧兴旺社区,再次见证了大陆发展“一步到位”的神速。

台湾也是行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凤彬:海峡论坛一次比一次更普及、扩大、深入,一次比一次更进步、成熟、成长,这两年更有跃进式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台湾民众既能看到广阔的大陆市场,又能看到多元文化;既能看到新的事物,也能看到悠久的历史。

台湾导报记者林献元:海峡论坛办得有如两岸同胞的民间嘉年华,今年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参加论坛的台湾嘉宾涵盖台湾各个阶层,可以让大陆更好地了解台湾民意。今年的青年活动安排不少,组委会也表示青年是海峡论坛的主角。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