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台海_>>台海热词>>第六届海峡论坛

  李羚,宋庆龄饰演者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陈木金)昨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羚亮相在我市举行的第二届致公女校论坛,畅谈家庭和女性的关系。

李羚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中饰演的宋庆龄,她凭借出色的演技征服了观众,成为公众记忆中最难忘的宋庆龄形象。

“致公女校”是致公党福建省委促进海峡两岸妇女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李羚深有感触地说,家庭既是社会的“细胞”,又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所学校。希望两岸同胞姐妹携起手来,发扬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真诚团结合作,为两岸姐妹实现新的交流和发展,为两岸社会文明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人物名片>>>

  黄仕青,大吉居酒屋总经理

文/《台海》杂志记者 方锐

海峡论坛开幕前这几天,独自在厦门开餐饮店的台商二代黄仕青忙得够呛:不断有台商协会慢垒联盟的球友带着从台湾来厦参加海峡论坛的朋友来聚会。而他要同时身兼店主、厨师、服务生。“看到那么多台湾过来的同胞,我当然开心啦!希望有更多台湾人能经常来大陆,让大家知道大陆也有正宗台湾菜!”

黄仕青的店叫大吉居酒屋,是一家独特的小店:白天关门,只在晚上营业;从不做营销广告,只靠熟客口耳相传,生意却十分火爆;它面积很小,摆不下5张桌子,它又很大,大到容得下许多在厦台胞思乡的心。

2007年,黄仕青跟随开鞋厂的父亲来到大陆,但他来不是为了协助父亲办厂,而是想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将台湾美食在大陆发扬光大。

酒屋的顾客以熟客为主,不管是台湾人还是本地人,都称黄仕青为“阿青”。黄仕青告诉记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他的球友,他的小店就成了他们聚餐的去处。“我想让它成为一个好朋友间可以吹吹牛、喝喝酒的场所,如今看来是做到了。”

  互赠礼物。

本报讯 (文/记者 吴耀东 图/记者黄嵘)探乡探亲,寻祖寻根。昨晚,“2014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欢迎仪式在厦门举办,福建省旅游局局长朱华、副局长陈奕辉,省台办相关负责人,厦漳泉三地的旅游局领导,闽台同名村镇乡亲等约400人参加了欢迎仪式。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在欢迎仪式上,陈奕辉在致辞中引用了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句。他说:“两岸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但却无法阻隔两岸一家亲,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络。”陈奕辉介绍,自1987年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旅游以来,到福建的台湾同胞累计已达1800多万人次。其中,2013年福建省接待台胞213万人次,经福建口岸赴台旅游人数达21万人次。

台湾有一些村镇,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在大陆有“另一半”。据统计,台湾民众的祖籍地在福建的多达83.1%,闽台同名村镇共有2693个。记者此前了解到,目前能确定的厦门与台湾同名同宗的村共有8个,包括板桥、彭厝村、蔡厝村、孙厝村、吕厝村、同安村、陈井村、霞阳村。

据了解,本次参加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的台湾同胞有380人,主要来自台湾台北、嘉义、台南、桃园、云林等县市的乡镇、村里,大部分人都还没来过大陆。在接下去的几日里,他们将探访翔安区新店镇蔡厝、彭厝等福建同名村镇。

在这380人里,最大的超过80岁,最小的只有10岁。在这个以中老年为主的团队里面,10岁的陈裕翔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来自嘉义县大林镇,今年才读四年级,这次是跟着爸爸和阿姨等人一起来的。他说,大陆高楼林立,跟他想象得不一样。他阿姨介绍,带他过来,是想让他增长见识,增加对大陆的了解。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合影留念。

【回放】

首次闽台同名村活动

19对同名村 亲上加亲

本报记者 吴海奎

去年6月,首次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上举行,活动议题为“同根·同名·同心·同行”。在这次活动中,来自台湾新北、台南和彰化等13个市县,28个乡镇、村里的负责人及代表,和厦门、漳州、泉州的同名村乡亲开展对接,有19对两岸同名村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意向。

按照友好交流合作意向,双方将定期或不定期互访,深化同名村落的文化传承,进而深化彼此情感、友谊和共识;适时在闽台两地进行民俗、宗亲、民间信仰等方面的考察,相互提供便利和服务;利用各自优势,在资源、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协作,在政策范围内,促进两地企业和民间合作。

翔安蔡厝与金门蔡厝村就是其中一对同名村。一年来,两岸蔡厝宗亲的交流没有断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声音】

台湾蔡厝许树香:

希望儿女 来大陆蔡厝看看

  许树香。

在欢迎仪式上,记者遇到了来自台湾云林四湖乡蔡厝村的许树香。今日上午,她和她的同伴将到翔安蔡厝做客,初次拜访台湾蔡厝在海峡对岸的“另一半”。据了解,四湖乡蔡厝村有39人参加了这次同名村活动。

这是许树香第二次到厦门,第七次到大陆,但直到去年的同名村活动举办之前,她和她们村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大陆也有一个蔡厝。许树香介绍,四湖乡蔡厝能找到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清末,那时候四湖乡蔡厝叫做尖山堡蔡厝庄,有40户72人,但是再往前的历史就不清楚了,“明天我要到大陆的蔡厝去,看看两个蔡厝有什么不一样。”许树香是5个孩子的妈妈,她说,这次是给儿女们打头阵来了,回去给他们说一说大陆的蔡厝,希望他们能过来转转。

在去蔡厝寻找闽台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相融合的历史见证之前,昨日下午,许树香就已经深刻地感受到海峡两岸的“贴近”——在导游的带领下,她来到了环岛路看金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从金门能游过来。”许树香笑着说,她以前听别人讲,金门跟厦门很近,但没想到有这么近,“两岸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彼此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夜幕下的两岸特色庙会人头攒动。

文/本报记者 杨继祥 林岑

图/本报记者 姚凡

昨日下午,作为第六届海峡论坛的“超人气项目”,两岸特色庙会在海沧市民文化广场抢鲜开市,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是继大黄鸭落户以来,万人空巷涌向海沧的热闹景象又一次上演。据承办单位不完全统计,两岸特色庙会开市首日,即引来12万市民游客。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从昨天开始持续到17日。

美食诱人的香气在空气中飘散弥漫,台湾七大知名夜市同台亮相,真可谓“吃货”的天堂。据了解,此次庙会共有210个来自海峡两岸的摊位集体入驻,其中台湾小吃摊位120个、闽南风味小吃摊位40个、闽台伴手礼摊位50个。

“太丰富了,每样都想尝一尝,不知先尝哪一样。”特意从岛内驱车前来的市民陈女士手上拿着刚买的10来种台湾特色小吃,兴奋地说。

群众乐意捧场,得益于两岸特色庙会始终坚持正宗、新鲜、卫生。记者随着人流来到一个来自台北士林夜市的蚵仔煎摊位前,老板正亲自“下厨”,打蛋、加入新鲜海蛎、翻炒、加香菜……一连串熟练的动作展现着大师水准。

“台湾明星大S是我们店的常客,她主演的电视剧《转角遇到爱》就是在我们店拍的。”老板阿万师傅介绍,自家蚵仔煎传承了60多年,在台湾每天都能卖上千份。此次庙会的食材都来自台湾,特别是自酿的新鲜藕粉,是保证蚵仔煎口感纯正的秘方。

深海鱿鱼须、万峦猪脚、珊瑚草海底燕窝、盆栽冰淇淋、古早味红茶、花枝丸、五香茶叶蛋、大肠包小肠、培根卷……琳琅满目的摊位前排满了食客,逛一圈庙会仿佛置身于台湾夜市中,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大饱眼福。

除了台湾七大夜市,此次庙会海沧本土商家也齐上阵。海沧区餐饮文化协会会长林秋红说,作为东道主,协会组织了佳味馆、名仕经典、味友、老牌档等10大代表商家上阵,这些都是海沧区首届名小吃的获奖商家,他们带来的五香卷、肉粽、海蛎饼等海沧本土特色小吃,让市民游客尽情享受海沧美食文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链接】

台湾夜市将长留海沧

  市民群众开心购买台湾美食。

为了让此次的两岸庙会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水平”,海沧区对前来参展的商家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除了保证前来参展的食材口味正宗、新鲜卫生,还对参展摊位、厨师精挑细选,确保为市民群众提供“最好料”的地道美食。同时,现场设置有遮阴的大阳伞和桌椅等设施,方便饕客就餐。

对很多普通市民来说,这些诱人的台湾小吃就是海峡论坛带给他们的最实在的好处。而庙会在厦门的火爆,无疑也为有心来大陆设点开店的台湾商家打了一针强心剂。

记者从海沧区了解到,海沧将引进台湾的中小美食业者,使台湾美食常态化经营,把来自台湾的夜市文化长留在海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同步】

两岸趣味大游园

“这是台湾的日月潭。”在景区图片竞猜现场,8岁的洪小朋友快速地说出答案,博得阵阵掌声。昨日,两岸趣味大游园在海沧市民文化广场同步举行。现场设置了单车骑行、博饼、乒乓球搬家、两岸景区图片竞猜、猜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据了解,两岸趣味大游园活动将从13日持续到17日,市民可在现场免费领取游园券参加游戏。

昨日下午,随着一阵清脆的锣响,第六届海峡论坛最热闹的两岸特色庙会在厦门开市了。伴随着两岸关系一路向前,海峡论坛这场民间交流“嘉年华”在两岸同胞的共同浇灌下,花开六度,从摸索启程到渐入佳境,不断增强活力,不断提高实效。

【创新年年有】

四大板块议题丰富亮点频增

自2009年启动以来,海峡论坛始终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设置大会活动、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四大板块。虽然每年的活动都紧扣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来开展,但每一年的海峡论坛都会有独特的亮点闪耀。

看着第六届海峡论坛“记者手册”中的活动安排,已多次到厦门采访海峡论坛的戎屏国依然觉得很新鲜:“海峡论坛每年都有新亮点,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细心关照台湾民众的需求”。作为海峡论坛上的一名“老将”,戎屏国觉得,六年来海峡论坛“更新、更实、更深”,增设新论坛、拓展新议题,始终捕捉两岸民众关注的焦点,反映民众的诉求。

论坛大会的主议题不断求新求变,从首届的“聚焦基层,共享成果”到第六届的“和谐发展、幸福两岸”,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而不断深化。两岸关切的民生议题也在不断拓展。从两岸公益论坛、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到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更多内容、更多话题,让两岸围绕各自关切的焦点,在论坛大会上表达心声、展开交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感情日日深】

两岸乡亲你来我往络绎于途

作为一场旨在促进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沟通的盛会,海峡论坛在促进两岸基层民众交流的力度与范围,堪称空前,草根式的交流方式为海峡论坛塑造了嘉年华般的欢乐氛围。

海峡论坛就像一座“连心桥”,每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两岸百姓与会。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届海峡论坛吸引了近5万人次台湾同胞参与,其中大多数来自基层。今年的活动,也会有上万台湾民众参加。

经过六年发展,海峡论坛许多活动跨过海峡,走进台湾岛内。两岸合唱节到台湾举办,郑成功文化节两岸联办、主场在台湾,海峡百姓论坛、两岸青年论坛、海峡物流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等则在闽台两地举办。去年开始举办两岸“同名村”叙缘活动之后,不仅台湾乡亲来闽寻根,福建的同名村乡村在活动过后,也到台湾各县市回访联谊。海峡两岸民众有来有往,增进了解,加深了感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实惠届届得】

交流合作同胞共享和平红利

“面向基层、面向百姓、面向民生”的海峡论坛屡屡释出积极信号“力挺”两岸民众福祉。连续五届海峡论坛,已累计发布118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被公认为两岸交流合作新政的重要发布平台。

昨日,第六届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玲在厦门说:“本届海峡论坛还将适时发布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新政策。”第五届海峡论坛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在福建开花结果:厦门暂住居民赴金门旅游天数由1日延长至2日,泉州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游试点城市,漳州设立了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海峡号”客滚轮平潭-台北航线顺利实现首航……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便利了两岸交流交往、惠及两岸民生,得到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的欢迎。

“为民众办实事、做好事,关注民众实际利益,增进活动实效。”诚如中国国民党中常委李德维所说,海峡论坛“给两岸搭建了一个沟通亲情、创造双赢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两岸交流交往向纵深发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插图/张平原

【数说本届海峡论坛】

4个之“最”

活动时间最长

海峡茶会、妈祖文化活动周、海峡妇女论坛等活动将连续举办7天。

参与人数最多

两岸特色庙会,预计每天将有上万人次。

系列活动最多

两岸特色庙会设置美食大夜市、文艺大舞台、趣味大游园三大板块22个系列活动。

最大台湾团组

台湾妈祖联谊会组织台湾400多家庙宇、8600多名信众来参加妈祖文化活动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3大元素

1.对接元素

家庭对接:海峡妇女论坛、两岸家庭广场舞展示、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论坛、“家庭·家风·家园与女性”研讨会等。

乡镇对接:两岸特色乡镇农业产业论坛、两岸茶产业对接交流、两岸金线莲产业合作、两岸农机产业对接合作。

族谱对接:海峡百姓论坛、闽台同名村叙缘活动。

2.互动元素

15日论坛大会现场安排了演讲与视频播放互动。

各论坛的主讲嘉宾也将和现场群众互动。

今年海峡论坛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

两岸特色庙会互动人数最多。

3.主角元素

基层民众是主角:妈祖文化活动周。

青少年是主角: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主题峰会等活动。

东南网6月14日厦门讯(本网特派记者 王坤明 谢添实) 今日上午,第六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在厦门开幕。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气象局局长董熔主持开幕式。

陈荣凯在致辞中说,近年来,闽台间气象交流更加活跃、合作更加深入,我们已连续三年共同举办海峡民生气象论坛,并成立了海峡气象科学研究所,建立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厦门、金门两地还联合开展了气象灾害防救演练,今后还将组建“海峡气象科技交流基地”,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和研究成果的共享,有效提升了海峡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联防水平,开启了两岸气象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陈荣凯指出,气象事业发展事关两岸民生共同福祉,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气象更好地服务于两岸民生和经济发展,这是两岸气象界的共同责任和追求。他希望两岸进一步携起手来,借助海峡民生气象论坛这一平台和桥梁,进一步深化交流、拓展成果,加快建立起两岸气象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构筑海峡气象灾害监测防御屏障,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联寿、台湾大学周仲岛教授、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冯雪竹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近年来,闽台气象科技交流日益热络,信息交换和共享不断加强,在海峡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海峡航运等气象服务方面达成诸多共识,成为促进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一环。今日论坛上,两岸的气象专家学者将广泛交流海峡两岸航运气象保障、海峡渔业气象、特色农业气象、旅游气象服务等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推动海峡两岸气象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共享、应用与防灾减灾的联防联动,共商气象服务民生大计。

咖啡师在比赛中。

东南网6月13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邹玒 通讯员 王星乐)咖啡的香气弥漫在初夏的阳光里,加上甜品的美妙滋味,才有夏日的活力四射。今天上午,在厦门海沧区举行的厦门第二十届职工技术比赛暨海峡两岸职工(西式面点师、咖啡师)技术比赛开幕,来自两岸的西式面点师、咖啡师各显神通,流畅的手法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

宝岛女咖啡师 边泡咖啡边讲故事

“各位评委拿到的这一杯创意咖啡,有着柠檬的酸,桑葚的甜以及咖啡淡淡的苦味,就如同我们的人生,有酸有甜,还有点苦涩,才算是别有滋味。”来自台北的女咖啡师杨欣儒是第一个上台表演的,但她从容不迫的表现,加上流畅的演说,配合着咖啡香,让评委连连赞许。

这已经是杨欣儒第二次来厦门参加职工技能大赛的咖啡师比赛了,她坦言,对今天的表现,自己虽然因为第一个上台有些紧张,觉得很满意,但“肯定还有不少进步空间”。

来大陆的比赛经验让杨欣儒交到了不少大陆的朋友,“我们会互相交流彼此对咖啡的感受,还有台湾以及大陆,尤其是厦门的市民喜欢的咖啡口感,将新的味道、新的技艺加入我们调制的咖啡中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台北女咖啡师杨欣儒第一个上台表演。

观众边看边喊饿

“哇,好香啊,妈妈我想吃那个。”4岁的小朋友小惠在西式面点师的赛场前挪不动步了,她一直指着面点师手中的面团,直说想吃。

不过,别以为这只是小朋友才会这样。现场浓香四溢,让人根本“把持不住”,就连一些成年人都停下了脚步。“看了一会儿,发现我饿了。”特意从岛内来到海沧观战的黄先生笑称自己就想立马来一杯咖啡配西点,“别的我不想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赛选手宣誓。

声音

为两岸服务业夯实交流合作平台

此次比赛,共有60组选手参与,其中来自台湾的就有20名,来自福建省外的还有10名。大家在比赛中互相切磋,获得灵感,学习技巧。

台湾选手徐雅婷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还没轮到她比赛,她就站在一旁,细心地观察别的选手冲泡咖啡的方式。“这是极好的学习机会,我一会儿还要拿纸和笔记下来。”徐雅婷说,自己刚入门不久,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不少,而这个平台就给了她一个巨大的课堂。

厦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永红说,作为两岸间影响广泛、权威性强的职工技能竞赛,海峡两岸职工技术比赛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两岸职工展示各自风采、促进学习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践行“中国梦”“劳动美”的一项重要举措。

东南网6月14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邹玒) 作为2014首届海峡两岸设计活动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美丽厦门 专业互联” 2014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暨厦门工业设计中心高峰论坛于6月13日下午在厦门龙山文创园时尚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并被聘任为厦门工业设计中心(学会)专家委员会顾问,作了题为“从造物向谋事转变的设计思维方式”的精彩发言。

柳冠中教授是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津贴学者。本次柳教授来厦与工业设计企业、设计师以及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和探讨,大家纷纷表示,柳教授的发言中所包涵的思想却是值得深刻反思、再三体悟的,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更需要大家一起在设计的道路上去身体力行地实践。

本次论坛由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学会)主办,围绕工业设计的发展展开,厦门市龙山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张宏勋董事长、长物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谢小鹏总经理也与会做了主题演讲。

此次高峰论坛旨在通过厦门工业设计中心(学会)搭建理论指导平台,由中国工业设计界导师指引厦门工业设计企业从造物到谋事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构筑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产业链提供智力支撑平台,致力于把龙山文创园打造成集各类创意文化、服务、交流等产业链条于一体的中国著名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筑成厦门都市文化及海峡两岸文创的新地标。

接下来,预计于2014年下半年,将由福建省动漫衍生品联盟、福建省动漫衍生品研发中心联合主办,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学会)承办海西动漫衍生品设计大赛。

晨报讯(记者 蓝慧 张尚初 通讯员 王进法)明天下午3点,来自海峡两岸40多个“同名村”的乡亲代表将在集美板桥智门院相聚。这是今年两岸基层民众交流的一项民间重头戏,届时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祈福仪式以及同名村闽南语斗歌赛等精彩活动将一并举行。

晨报讯(记者 钱玲玲)昨晚,“2014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在厦门启动,此次共邀请台湾同名村镇乡亲380人来闽探亲谒祖、修撰族谱、考察交流。活动由福建省旅游局主办,是第六届海峡论坛的主要配套活动之一。

福建是广大台胞的主要祖籍地,83.1%的台湾乡亲祖籍在福建。“同名村镇”是台湾一些村镇所冠籍的地名,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数百年来,从大陆移居台湾的民众以此铭记自己的足迹。据统计,闽台同名村镇共有2693个。

记者了解到,目前能确定的厦门与台湾同名同宗的村共有8个,包括板桥、彭厝村、蔡厝村、孙厝村、吕厝村、同安村、陈井村、霞阳村。此次两岸“同名村·一家亲”联谊活动,将有板桥、彭厝村、蔡厝村、同安村、陈井村的同名村台湾宗亲来到厦门参与活动。

参加“2014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的台湾乡亲中,陈裕翔小朋友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今年才10岁。

陈裕翔来自台湾嘉义县大林镇,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也是第一次回到故乡寻根谒祖。见到这么大的场面,陈裕翔显得有些不适应:“没想到吃饭都有人采访我,以前我都没这待遇!”

陈裕翔告诉记者,这次他是跟着爸爸一起来的,早上6点就从嘉义出发,先坐飞机到金门,再从金门坐船到厦门。来之前,陈裕翔完全不知道厦门是什么样的,所以,昨天下午刚一上岸,他就迫不及待地去厦门的一些地方逛过了。

和陈裕翔同行的一位阿姨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带着下一代回来故乡看一看,让他多多了解祖先的历史,也希望他以后有机会多回来。”

(晨报记者 钱玲玲)

听说台湾乡亲要来做客,厦门市翔安区蔡厝社区早早就热闹起来,“我们安排好了,要用最传统最热情的腰鼓,欢迎台湾来的嘉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社区党总支书记蔡达高兴地说。

去年6月举办的第五届海峡论坛,翔安蔡厝作为两岸“同名村”代表之一,在联谊活动中与金门蔡厝村签订友好交流合作意向。一年来,两岸蔡厝宗亲的交流没有断过。

目前,翔安蔡厝的祖祠正在修缮,家家户户也都打扫一新。今天,两岸宗亲就将欢乐相聚。

(晨报记者 钱玲玲)

参加“2014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的台湾乡亲里,年纪最长的已经年过八十,侯锦勲就是其中之一,今年80岁。

侯锦勲现在生活在台湾云林四湖乡,他告诉记者,他的祖先是在明朝时期从泉州迁到了台湾。“我来过大陆很多次,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探亲活动,特别激动。”

侯锦勲说,大陆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旅游以后,他就来了大陆,从此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上次来厦门是五六年前。“我早就想组织乡亲一起来大陆寻根谒祖,现在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我觉得这样的活动特别好,以后应多组织。”

台湾同名村镇乡亲在厦相聚。

同源

“同名村镇”是台湾一些村镇所冠籍的地名,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

同名

闽台同名村镇共2693个,目前厦门与台湾同名同宗的村共有8个。

探亲

此次共邀请台湾同名村镇乡亲380人来闽探亲谒祖、修撰族谱、考察交流。

晨报记者 钱玲玲 本版图片:记者 唐光峰 摄

52岁的许树香怎么也没想到,年过半百,居然有机会回祖籍地看一看。许树香来自台湾云林四湖乡蔡厝村,今天,她就要到厦门翔安蔡厝去寻根祭祖,这将是她第一次踏上祖先的土地。

借着“2014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活动,昨天早上,许树香和村里30多位乡亲一起,踏上了这次寻根之旅。他们将有5天时间好好看一看故乡的模样。和他们一起来闽探亲的共有台湾同名村镇的380位乡亲。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台湾蔡厝村现有1207人

“因为历史太久了,有些祖先的故事我们也不够了解。从现在村里留存的资料来看,我们的祖先在清末以前就迁到了台湾,也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一看记者要采访,许树香热情地讲起了台湾蔡厝村的故事。

“清末的时候,蔡厝村被叫做‘尖山堡蔡厝庄’,当时全村只有40户72个人。后来,几经变迁,又恢复了‘蔡厝村’的名字,现在全村有360户1207人。村里一半人都姓蔡,还有些因为婚嫁慢慢有了别的姓氏。”

许树香告诉记者,台湾蔡厝村现在仍以务农为主,当地盛产南瓜、地瓜、花生等农产品。

一年前知道厦门有蔡厝

10年前,许树香曾来过厦门。不过,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在海峡对岸的这个城市也有一个与台湾同名的蔡厝村。直到一年前,她的人生忽然起了变化。

2013年6月,福建省旅游局在第五届海峡论坛期间,策划举办以“探乡探亲·寻根寻祖”为主题的首届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活动,邀请一批台湾基层民众到福建同名村镇探访寻根。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许树香第一次听说厦门蔡厝村。“导游给我打电话,说要组织我们去蔡厝村看一看,我们非常诧异。”

“那时我才知道厦门也有一个蔡厝村,而且很可能就是我们祖先生活过的地方。”一年后想起这件事,许树香仍觉得十分有趣,“可惜那时太仓促,我们没赶上寻根之旅,非常遗憾。”

“今年,又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村的人都很想来厦门蔡厝村看一看,就主动打电话到台北去询问今年是不是还有这样的活动,终于如愿以偿!”许树香高兴地说,全村迅速组织起了30多人,一起来到了厦门。

以后要带孩子们回故乡

单是许树香一家,这次就来了好几个人,包括她的先生、大哥、大姐。对于从未到访过的厦门蔡厝,许树香充满了期待:“很想去看看这里的蔡厝和我们那里的蔡厝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是一样的,看看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究竟长什么样。”

利用昨天下午的时间,许树香已经去南普陀和环岛路一带转了一圈。“我在环岛路上看到了金门,没想到真的那么近!”

许树香感慨地说:“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让两岸乡亲多交流。这次我是来打头阵的,我有4个女儿1个儿子,下次我要带他们一起来。两岸人民的心一直在一起,将来如果我儿子能娶上厦门媳妇,我会很高兴的!”

13日-17日的17:00到23:00,两岸特色庙会将在海沧等您来,您可以乘坐公交也可以自驾前往。主办方提示,为了减少车流负担、避免拥堵,呼吁大家尽量乘坐公交车。

1.活动期间每日20:00到23:00增开5条“临时公交专线”

临时专线一:海沧文化艺术中心(海投站)———东渡同益码头站

沿途站点:海沧区政府、商检、东渡同益码头

临时专线二:海沧文化艺术中心(海投站)———人才中心站

沿途站点:海沧区政府、岳阳小区、人才中心

临时专线三:海沧文化艺术中心(海投站)———湖里公交场站

沿途站点:海沧区政府、南山、湖里公交场站

临时专线四:海沧文化艺术中心(海投站)———新垵村站

沿途站点:海沧区政府、许厝、新垵村

临时专线五:海沧文化艺术中心(海投站)———杏林内茂站

沿途站点:海沧区政府、鳌冠村、内茂

2.私家车可按标示抵达会场

在进入海沧的几个主要路口,包括海沧大桥、东孚路口等,都有两岸特色庙会的指示牌,开私家车前往庙会的市民大可不必担心找不到主会场。由于主会场周边实施交通管制,私家车主可将车辆停放在阿罗海城市广场,之后再步行前往。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