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据台”又成“治台”? 台课纲微调又走回头路

  2007年,岛内民众抗议教育“去中国化”。资料图片

在岛内闹得风风雨雨的高中历史“课纲微调”争议,近日达成了“初步共识”,原有的17个争议点,多数倾向于要改回旧课纲的用法,若果真如此,则不啻“台独史观”又一次在台湾高中历史课本扎稳阵脚。

违法抗争再次得逞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建议修改的17个争议点,包括“妇女被强迫做慰安妇”,改为“妇女做慰安妇”;“光复台湾”改为“接收台湾”。

专家小组成员、“中研院”研究员林满红称,目前仅剩一项争议未解决,那就是原课纲写的是“日本统治”,微调课纲改为“日本殖民统治”,到底要哪一个?专家小组目前倾向于从“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及“日本时期”中三择一。台“教育部长”吴思华表示,完全尊重专家意见。

台湾高中课纲一般3年调一次,国民党执政当局今年夏天推出的课纲微调,旨在去除一些高中历史课本有明显媚日、“去中国化”倾向的表述,但却引发政治势力操纵一群高中生持续抗议,学生一度闯入“教育部长”办公室,导致30多人被警方逮捕。

跟反服贸运动如出一辙,台当局又一次屈服于违法抗争。课纲微调虽于8月1日上路,全台湾却几乎没有县市采用。台“教育部”遂召集专家咨询小组,重新厘定微调争议。

原微调何错之有?

课纲微调又走回头路,岛内有舆论批评这是对“台独史观”的妥协。前微调小组召集人、台湾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23日投书《中国日报》,质疑此次回调不合理。

王晓波说,原微调小组给给慰安妇加上“被迫”,是因为有课本根据“一纲多本”,竟写成“也有台湾妇女自愿到海外从事慰安工作”,而居然审查通过。谁是自愿,课本也没列名,因此所有的“慰安妇”都有自愿之嫌,这不是对“慰安妇”的二度伤害吗?原微调小组把“接收台湾”改为“光复台湾”,也是基于语义精准,“光复”是指台湾原属中国而归还中国。“接收台湾”就不具有原属中国之意,而“原属中国”才是铁打的历史事实。

王晓波指出,《开罗宣言》明文要剥夺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屿等归还。是“归还”而不只是“接收”而已。对中国而言,马关割台何止“窃取”而是抢夺。所以,微调小组曾把“日治”调为“日据”。目前咨询小组又将改成“日治”,这不是“中性字眼”,而是对日本割台的合法化,对《开罗宣言》的非法化。(闵喆)

中国台湾网8月16日讯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高中历史课纲微调引发争议,台湾华夏科技大学学生颜暐恒发起“挺课纲、挺法治”活动,近百人昨(15日)天聚集在“教育部”门口,力挺新课纲。颜暐恒强调,台湾是多元社会,不容许少数人霸凌沉默的多数,众人并高喊“‘部长’加油!”、“警察辛苦了!”

挺课纲的学生及民众昨天上午9时在台大医院捷运站集合,随后步行到“教育部”。他们手持“新课纲,爱台湾”、“台湾沦陷50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永恒烙印”等广告牌标语。

颜暐恒批评,民主社会须依法行政而且要有多元声音,不能一有争议就以违法方式表达诉求,因此,他反对使用暴力、占领公署,呼吁政治人物不要把政治黑手伸进教育专业。活动有4项诉求,包括:支持台当局依法行政,呼吁课纲必须保障多元观点;反对少数霸凌多数,质疑“反课纲”的声音不代表全部人;反对政治力量操弄未成年学子;支持公民自发运动,但请勇于承担法律责任。

挺课纲的民众说,“反课纲”学生不断抹黑“教育部”,慰安妇是被强迫的,不是自愿的。面对媒体询问这场活动背后是否有政党支持或赞助?颜暐恒回应,他以个人名义发起,没有政党支持。(中国台湾网 李宁)

中共中央统战部新媒体平台专文关注台湾“课纲微调”

反课纲微调民众7月30日晚间先前往当局“教育部”表达诉求,随后转往“立法院”表达诉求。图自台湾“中央社”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电 中共中央统战部微信帐号“统战新语”12日就台湾“课纲微调”发表文章,指大陆人民和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应从共同祖先传承下来的共同历史中寻找民族出路。

台湾经修订的新版教科书近日启用,“台独”势力挑动少数学生进行所谓抗议、陈情,反对“课纲微调”。这篇署名“海联”的文章指出,事件中有三个问题需清楚回答,即“修改了什么”、“反对什么”、“哪些人反对”。

这篇官方文章指出,台湾教科书之乱,始于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在此期间,台湾史先是成为独立单元,继而独立成册。

该文章以图表方式呈现马英九上台后推动课纲改革、对台高中历史课本台湾史部分所做“微调”。例如,旧版“中国史与台湾史分开,形成两岸‘一边一史’”,新版调整后“中国史、台湾史合并为‘本国史’”。

文章作者认为,课改争议集中在对中央(大陆)本位和台湾“独立性”的解读上。反对者希望从对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历代实际控制者的解读中突出台湾的“独立性”。对于外来侵略者的荷兰、西班牙和日本,反对者希望凸显其对台湾“建设”而非殖民统治,而对于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统治,反对者则谋求淡化其对台湾的影响。

文章指出,反对“课纲微调”其实是对“中国”的反对,可以说是“逢中必反”。反对“课纲微调”的人,主要是支持“去中国化”,支持“台独”的人。他们利用网络发酵话题,新版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遭误传误信,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聚在一起反对课改。

这篇文章强调,一切善于学习的民族,一切奋发上进的人们,都应该正视历史、尊重历史,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从历史中获得新知,从历史中寻找寄托;“历史,不论你看与不看,她就在那里”。(完)

台湾最近连续一周的“反课纲占领教育部行动”在8月6日突然结束。之前还死不退让的“反课纲”运动此时却因为所谓的天气原因戛然而止,是目的已经达到,还是阻力太大?抑或是外力干预?这种看似不正常的现象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依据和根源。

课纲并行实质是旧纲照行

新课纲在8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但是由于“教育部”决定“新旧并行”,新课纲并非强制实施,各个县市和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民进党执政的11个县市以及柯文哲执政的台北市均声明不实施新课纲。即使是在蓝营占优的县市,新课纲的实施也面临现实的阻力。

“反课纲”运动形成的话语权,使得新课纲已经被污名化,学校和教师坚持新课纲的舆论压力很大,尤其是面临高中生的反弹,新课纲前路难行。

鉴于课纲由“教育部”制订,在政党轮替之后,新课纲必然面临调整或者搁置。新旧并行实质就是维持“台独史观”的现状,对于蔡英文来说,维持现状就是“台独”,而且是“渐进台独”“生活台独”“心灵台独”。

新课纲只是具备教学的指导意见,在事关台湾高中生前途的“联考”中并不能获得指导性地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更不会被专注升学的师生和家长重视。只要不考,肯定不学,新课纲无法主导考生的前途,因此也就没有了“号召力”。

新课纲先天不足、基础不牢、后继无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很难发挥作用。“行政院长”毛治国提出制订“教育中立法”,实际上就是拱手将教育的主导权交给社会,在“反中”氛围高涨的台湾,这无疑令新课纲处于不利地位。

退场只是一块遮羞布

反课纲团体宣布此次“反课纲占领教育部行动”因应台风来袭、诉求阶段性达成及学生压力过大三个因素暂时退场,而且综合考虑到了不会重新占领的可能。一般来说,一场运动的结束往往是政治交易或者暴力强制的结果,此次反课纲学生自行退场,不是天气原因,而是见好就收。

对于“台独”来说,维持现状就是“台独”,就是胜利。“台独史观”是“台独”势力的“神主牌”。只要“教育部”承认旧课纲的合法性,也就维持了“台独史观”的正当性,新课纲就变得无足轻重。之所以提出“废除新课纲或者暂缓新课纲”,不过是换取“旧课纲”继续实施的策略要价罢了。

反课纲运动的退场理由看似合情合理,不过是块遮羞布而已。他们完全忽视了本次反课纲行动实际上并没有造成类似“太阳花事件”的声势,加上反课纲学生自身的种种偏激、幼稚行为令很多民众反感,运动自身已经难以为继。实际上,反课纲的学生很感谢台风的到来,给了他们一个可以顺水推舟的台阶,不然从死不退让到戛然而止的举动就注定是一场闹剧,而非一次行动了。舆论的反转是反课纲运动选择撤退的重要原因,退场已是必然。

此次反课纲行动一直维持在数百人的规模,核心不过是台湾北部的极少数高中生。大多数高中生既无能力,也无意愿,甚至也没有兴趣参加或者组织以及维持一场高对抗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最后反课纲退场的理由中,学生压力过大是有客观依据的,但这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真正使学生退场的原因是幕后金主民进党的自行退场,使得学生们连维持前台表演的强心针也没有了。

政治不是浪漫的,而是现实的。在台湾,学生运动的这种特质被“台独”政客充分利用。此次反课纲运动,真正出力的是学生,真正获益的却是背后的民进党。

外力干预其实是政治操纵

此次反课纲运动,主力来自被“台独史观”洗脑的高中生、泛绿阵营以及很多台湾媒体。仔细分析会发现,幕后推动此次运动的是民进党,其余因素只是次因。

在反课纲行动中,或许某些学生是基于“义愤”,但愤怒不一定是造成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在台湾乃至世界历史上,由高中生主导的学生运动极为罕见。此次反课纲运动学生的幼稚、偏激甚至差点毁灭了自己,着实令人难以相信他们的自制力和行动力。此次叛逆的青年成为了运动的主力,但其“义愤”绝非动力。

民进党一直力主召开“立法院”临时会,对“新课纲”进行审议。民进党在运动之初就极力支持,并视之为一次博取眼球的重要事件,这本不稀奇,但在国民党的穷追猛打之下,却发现了民进党直接支援反课纲运动的资金发票,证据确凿。民进党是此次运动的金主,并非出自同情,而是幕后操纵。

纵观民进党的历史,推动运动不过是为了选举、为了权力、为了利益,充满了赤裸裸的政治投机,毫无政治底线可言。为了台湾人民的真正利益,未来的局面如何应对,值得大家深思。(包美霞,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22名反课纲学生上月23日闯入“部长办公室”,检警搜证发现,有多名学生、群众拉扯“教育部”人员并限制行动,已涉妨害公务与强制罪;由于妨害公务与强制皆属非告诉乃论之罪,台北地检署持续侦办。(台北警方提供)

中国台湾网8月11日讯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教育部”昨日对上月23日闯入部长办公室的22名学生、群众与记者撤回告诉,但检警连日勘验搜证带发现,有多名学生、群众拉扯“教育部”人员并限制行动,行为已涉犯妨害公务与强制罪;由于妨害公务与强制皆属非告诉乃论之罪,台北地检署持续侦办。

警方日前共逮捕33人,包括15位大学生、9位中学生、6位民众及3位记者,“教育部”对33人提出毁损、侵入住宅罪等告诉。

夜闯“部长室”事件历经占领“教育部”事件后,“部长”吴思华上周释出善意宣称撤告,昨由祕书处处长亲自到台北检方出庭,表明撤回对22名成年人的告诉,且不会再提告。

但检警勘验案发当夜现场搜证带,发现有多名学生及民众拉扯“教育部”人员,以及限制“教育部”人员的行动,涉嫌妨害公务与妨害自由罪章的强制罪,但该两罪属非告诉乃论之罪,检警依法继续侦办。(中国台湾网 高旭)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1日发表社评说,台湾"反课纲"学运的学生因为台风来袭,已撤离台当局“教育部”,媒体很快也将焦点转移到台风的灾害与救灾上。然而,台风的灾害的短期的,可以很快复原,但"反课纲"学生是台湾的未来,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关切。此时,或许我们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这一次"反课纲"学生所呈现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虚伪,就是表演;或者说,在他们身上,我们已看到了政客所具有的一些特质。

社评指出,这些学生口口声声喊反黑箱,但实际上,他们在乎的是意识型态,是“台独”。从许多网络以及媒体的图片上,已可以清楚看到他们支持台湾“独立建国”的立场,但他们就像民进党的政客一样,学会了以民主来包装“台独”,用此来吸引中间选民的支持,用此来混淆一些不知就里的民众。

由周天观父亲所述可知,这些学生曾经接受训练,教他们如何来推动这一项运动,但那些幕后黑手在运动过程中,一直藏在后面不现身。这些学生也假装得好像一切是自动自发,用学生的理想与热情来掩盖背后的算计,藉此来搏得社会的同情。

此外,在与台当局“教育部长”对谈时,这些学生声泪俱下,好像他们就是被打压的弱势,尤其是对林冠华的死,让人觉得他们愧疚万分。如果只看这些画面,真的会被这群学生给欺骗了。根据社交媒体所揭露的讯息,这些学生在林冠华头七的那一天举行庆功宴会,大伙一副欢乐无比的样子。这样的对比,让人觉得这些学生真的距离政客只剩下一小步而已。

如果林冠华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如果林冠华是为他们所认为崇高理想而牺牲,不要说是在头七当天,在这一段时间内,心中应该都是哀戚无比,哪有心情庆功,哪有心情欢笑!但他们做到了。

我们也要奉劝在学生背后的黑手,不要污染了学生的心灵。不论是在高中或大学阶段,学生需要的是对问题更深入、更多元的了解,以及人文情怀的发展。“台独”唯我独尊的单元主义,只会让这些学生的视野更狭隘,仇恨更深,也更虚伪。

无知与偏见是无法隐藏的。这些学生在这一段时间,不论是对台湾史、对日本的殖民史,都展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观点。尤其是对日本殖民统治的美化,完全失去了一个台湾人应有的主体性。他们的无知与偏见,已使这场运动失去了正当性的动能。

我们希望,这些人只是学生中少数中的极少数,否则台湾的未来真令人忧心。但每当我们想到,激进的少数在媒体的渲染下,看起来就像是多数,而其影响更像一粒老鼠屎一样,心中依旧不免悲观。一个社会的上升或下沉,就看沉默的大多数是否能在关键的时刻展现力量了,否则也只能共同承担所谓的共业了。

台“教育部”对“反课纲”夜闯公署33人全部撤告

图为台“教育部”现场戴上V怪客面具的“反课纲”声援者。(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中新网8月11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反课纲”学生7月23日夜袭“教育部”挨告,台“教育部”昨天(10日)下午到台北地检署撤告。“教育部次长”林腾蛟说,“教育部”对全部的33人撤告,包括学生、民众及记者。

台北地检署证实,“教育部秘书处长”昨天下午到台北地检署递状撤回告诉,包括毁损、侵入建筑物等告诉乃论部分。检方近日将做出不起诉处分。

但林腾蛟也说,“公诉罪”部分例如“反课纲”学生当时架住教官等行为,因为不是“教育部”的权责,由检警继续侦办。

林腾蛟说,台“教育部”原本希望对“反课纲”学生及未满18岁的人撤告,但之前检察官指出,对入侵的33人如要提告就全部告,因此一旦撤告就全部撤;撤告对象不只学生,还包括民众及记者,也就是所有人。

东南网8月11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钮则勋(中国文化大学广告教授)

若不是台风来袭,学生顺势退场,恐怕台“教育部”和高中学生在课纲议题上的僵持仍无解。毕竟,从日前“教育部长”吴思华和学生代表在谈判的过程中可清楚发现,双方皆无像样谈判策略,各说各话,又无法建立互信,几乎不可能有建设性的共识。

首先,以学生来说,即便之前的集结动员已对当局形成压力,媒体聚焦报道,可顺势膨胀其谈判权力,形成“以小搏大”的格局。但是和吴思华对谈时,只坚持一种要求,缺少其他可能方案或可交换选项,回旋空间及可信度当然有限。特别是吴思华已经提出尊重学校或老师选书权等四项方案,一定程度释出诚意、增加回旋弹性及创造共识可能,可惜的是学生团体并未认真讨论,所以在诉求无法达成时,只能透过呛声及离席等“黑脸战术”拉高冲突,却无“白脸回旋”创造续谈可能等战术搭配,这样的谈判其实意义不大。

有人声称“真的是死撑到现在”,虽透露哀兵讯息,或想争取舆论支持,但却会让“政府”明了他们快撑不下去了。当局已知你快到临界点了,当然是以拖待变,这或许也是马英九等当局高层一直避不出面的原因。

当然,吴思华在协商过程中也有可议之处。如果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他或许应考虑针对学生坚持部分进行议题切割交换。如先抽离最难接受的争议,“教育部”先行让步,突显诚意,其他争议较低者则施行,同时让学生交换同意“教长”所提四项方案的任何一项或两项。若能如此,至少可建立初步共识,双方也可互保战果,也能创造继续谈下去的可能。

谈判应是共同解决彼此争议的竞合过程,若只能突显竞争面向,最后可能两败俱伤、社会更形割裂。唯有多营造合作可能,各方形成共识空间才大,双方有台阶下,结果才可预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台风过境终结社会的抗争冲突。

中国台湾网8月11日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反课纲”学生7月23日夜袭“教育部”挨告,“教育部”昨(10日)天下午到台北地检署撤告。“教育部次长”林腾蛟说,对全部的33人撤告,包括学生、民众及记者。

台北地检署证实,“教育部秘书处长”昨天下午到台北地检署递状撤回告诉,包括毁损、侵入建筑物等告诉乃论部分。检方近日将做出不起诉处分。

但林腾蛟也说,“公诉罪”部分例如“反课纲”学生当时架住教官等行为,因为不是“教育部”的权责,由检警继续侦办。

林腾蛟说,“教育部”原本希望对“反课纲”学生及未满十八岁的人撤告,但之前检察官指出,对入侵的33人如要提告就全部告,因此一旦撤告就全部撤。撤告对象不只学生,还包括民众及记者,也就是所有人。(中国台湾网 李宁)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反课纲”团体占领“教育部”前庭7天,引起社会关注,而挺课纲团体也纷纷在网络上发起活动,预计于本周陆续走上街头。

“教育部”课程审议会去年1月微调高中语文和社会领域课纲,预计于今年8月正式上路。其中部分内容如将“郑氏统治”改为“明郑统治”,被批评是“大中国史观”,引起一连串争议。

由高中职学生为主体的“反课纲”团体,今年7月起动作频频。包括在公听会抗争、到“教育部”泼漆、包围“国教署”、侵入“教育部部长”室,7月31日至8月6日间,更占领“教育部”前庭,要求撤回或暂缓课纲,以及“教育部长”吴思华下台。

8月6日“反课纲”行动因应台风来袭退场,准备回到各自学校监督选书。

“白色正义社会联盟”预计于8月14日到民进党中央党部集会,支持符合“宪法”的新课纲,并呼吁政治停止操弄学生。

另一群民众发起的“挺课纲,挺法治”活动,原本预计8月9日上街头,遇到台风临时取消。目前将活动改到8月15日,但要看台风灾情复原状况,担心增加警察人员负担。

挺课纲团体提出4点诉求,包括第一,支持台当局依法行政,且课纲保障多元观点;第二,反对少数霸凌多数,你们的声音不代表全部人;第三,反对政治力量操弄未成年学子;第四,支持公民自发运动,但请勇于承担法律责任。

台风“吓跑”学生 “反课纲”落幕

顽抗7天,台学生代表宣布结束占领“教育部”

喧嚣一时的“反课纲”运动终于画下句点(资料图)

东南网8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导报综合台媒报道 台湾“反课纲”学生占据“教育部”顽抗至今已7天,遇上台风“苏迪罗”袭台,学生代表昨天晚间宣布,结束长达162个小时的占领行动。

7月30日,长期参与“反课纲”抗争的20岁青年林冠华被发现在家中烧炭轻生,学生以及“独派”势力开始聚集在“教育部”门口。7月31日凌晨1时30分左右,群众开始破坏拒马、翻越围墙,上千人冲进“教育部”前庭,和警方对峙。台北市长柯文哲宣布不动用警方驱离,要“教育部”和学生沟通,学生就这么一直占领至今,底线设定为“暂缓课纲”,一度扬言“教育部”不答应就不撤离。

柯文哲昨晚现身“教育部”,以非常直接的话语告诉“反课纲”群众,台风要来,考虑到公众安全,帐篷必须收拾,人员准备到安全的地方,“这场战役可以结束了”,希望学生“返校深耕”。

柯文哲劝说后没多久,台北市开始落下小雨,群众开始收拾帐篷和物资,而现场的占领计时器,已变成“无限”符号。晚间8时后,宣布占领“教育部”行动画下句点。

“教育部”迟迟不答应学生要求,学生代表被指已身心俱疲,无心恋战。不过占领行动负责人陈建勋则表示,“反课纲”已获阶段性成果,因此撤离“教育部”。接下来希望成员回到家乡,监督各地学校选书,检视是否采用新课纲。

东南网8月7日 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宇韶(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前副主任)

本次课纲争议的根源,应追朔到李登辉与陈水扁执政时期所进行的“本土化”课纲调整,透过“本土化教育”推动的所谓“去威权化”的政治工程,经由“国际”、“中国”、“台湾本土”三个面向的“平衡论述”,产生新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

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建立所谓“同心圆史观”,意即将历史论述建立在“台湾—中国大陆—世界”的独立的外括关系,这改变了传统将台湾镶嵌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的文本脉络。这个做法在民进党的政治传播与实践之后,无形之间却造成了始料未及的后果。

首先是岛内蓝绿意识形态与“法统”之争。在传统泛蓝“中国为法统”之外,分裂出“以台湾为法统”的“本土化意识”,配合“特殊国与国关系”与“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出台,建构出“中华民国在台湾”与“中华民国是台湾”的政治逻辑。

在选举的操作与政治社会化的交替作用下,不仅在台湾内部发酵、发展出新的“国家认同”的内涵,更成为所谓“法理台独”的政治土壤。蔡英文日前所提出“宪政体制下的维持现状”,可视为此一论述轴线的延伸。

其次是台湾学术界的典范转移之争。在传统“以中国为中心”(两岸关系内部化)以及“以国家为中心”(由上而下的思维)的既有典范中,开启了“以台湾为中心”(两岸关系外部化)以及“以社会为中心”(由下而上的思维)的新典范。

两种典范在学术社群中相互竞夺资源,且在政治上寻求蓝绿的政治奥援,遂构成理论指导权力,权力反馈资本的扈从关系,两者之间壁垒分明,难以对话。蓝绿竞夺文化话语权,也是本次课纲微调的另一个深层原因。

再者是产生“政治趋同”与“议题模仿”效应。特别是民进党过去执政所灌输“本土化意识”以来,已对国民党产生巨大压力,这可从一些国民党政治人物在重要政治场合,出现类似“中华民国就是台湾”或是“台湾的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的谈话中得到解释,这对一般民众更有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产生“国家认同”日益模糊的后果。这个现象,可从台湾官方与学术机构针对身份认同民调的结果中得到解释。

综上所述,课纲微调争议表面上固然可视为“后太阳花时期的社会运动”,但其本质更是台湾蓝绿长期在意识形态与学术典范分歧下的结构性产物,这种本质性的冲突若再结合台湾即将到来的选举氛围,将使得问题更加复杂难解。

中国台湾网8月6日讯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反课纲”学生代表宣布今晚(6)撤离“教育部”,未来将继续监督各校自由选书,并回到家乡推动“反课纲”,退场不是结束。(中国台湾网高旭)

中国台湾网8月6日讯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反课纲”微调学生晚间撤离“教育部”,台当局“行政院”发言人孙立群今天(6)表示,“行政院”肯定“反课纲”学生及民众以理性平和方式撤离“教育部”,符合各界关心与期待。

孙立群说,苏迪勒台风将袭台,学生们结束活动返家是社会各界期待,可让家人安心。此外,“行政院长”毛治国也慰勉这段时间处理课纲争议相关事宜的“教育部”同仁,及在“教育部”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人员。

孙立群表示,课纲争议,“行政院”尊重也支持4日朝野“立法院”党团协商结果,已要求“教育部”即刻启动“高级中等以下学校课程审议会”检讨课纲,并请“教育部”秉持教育中立及程序正义原则办理,委员组成注意专业性及公信力,广征各界意见,以响应社会期待。

至于各校如果因教师自主选书结果,造成相关经费产生,是否须给予学校补助经费?他说,已请“教育部”尽速评估状况,妥慎处理。(中国台湾网高旭)

台湾反课纲争议持续发酵,使得此次课纲微调召集人、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承受了巨大压力。他如何看待学生反课纲的举动,台湾学生的历史观究竟如何,《环球时报》5日就这些问题专访了王教授。

环球时报:这次课纲微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王晓波: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当时的“教育部长”郑瑞城就公告了陈水扁时代的“九八课纲”,即2009年要采用的课纲,有人建议其中的国文和历史科先暂缓采用。台湾高中课纲一般三年调一次,因此2014年对正在使用的课纲做了一次检讨。这次针对国文、历史、公民、地理四科成立了微调小组,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历史科,尤其是台湾史的部分。

我参与修订了“101课纲”,其中已经基本没有违反“宪法”的内容,但台湾课纲是“一纲多本”,即课纲由“教育部”来定,但各出版社自己写课本,即所谓的多元化。比如“101课纲”里提到慰安妇问题,但有的课本却写“妇女自愿到海外从事慰安”,表面上看,他们也写了慰安妇问题,并没有违反课纲,但这样的课本我们无法接受。慰安妇是联合国都认定的“军事性奴隶”,哪里有那么下贱的台湾妇女自愿去参加呢?这明显是侮辱。

所以,我们在检讨的过程中发现,虽然课纲并没有什么违法内容,但还是有疏漏,因此就做了一些补救,如慰安妇词条加上“被强迫”三个字。再比如写到日本发动“东亚战争”,有的课本竟然写着“也有台湾青年基于爱国热忱投入到海外去参加大东亚圣战”。所以这一次我们在“东亚战争”前加上了“侵略”。

环球时报:就您了解的情况,学生对哪部分调整内容最不满?

王晓波:这次反课纲,高中历史台湾史部分的争议共17项,包括“慰安妇不可以写‘强迫’”“日本统治不能写‘殖民’”“郑成功不可以称‘明郑’”等,其实我们在“101课纲”已经写明,郑成功的历史使用永历年号,永历年号不就是“明郑”吗?

有一个学生在电视上跟我对话,说“如果我们称日本是殖民统治,传到国外去,日本会不会愤怒?”他们连什么是“殖民统治”都搞不清楚。我们曾经问过这些孩子反课纲到底反对哪一条,他们全都不知道,背后是有大人在操纵。坦白讲,这些课纲,外行人根本看不懂,所以反课纲是很无聊的一件事,完全是政治炒作。

环球时报:为什么这次马英九让人感觉比较强硬?

王晓波:他应该是感受到了各方面压力。我曾经警告说,马英九在任时间不多了,如果他再把历史课纲改回去,那就是历史罪人,明年国民党的选举将会比去年的“九合一”还要惨!在我看来,课纲争议的本质是“国家认同之争”。

环球时报:您有没有遭受过攻击?

王晓波:恐吓信一大堆(笑),大致意思就是“小心一点”“杀你全家”之类的,光去年就收到十来封。有人在网上骂我,我就让学生帮我回答他们:“王晓波不会上网,看不到,你们骂他白骂”。在台湾,真的需要一点幽默精神,不然会被气死。(范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