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台湾“反课纲”运动退场耐人寻味

2015-08-11 16:17:32 包美霞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台湾最近连续一周的“反课纲占领教育部行动”在8月6日突然结束。之前还死不退让的“反课纲”运动此时却因为所谓的天气原因戛然而止,是目的已经达到,还是阻力太大?抑或是外力干预?这种看似不正常的现象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依据和根源。

课纲并行实质是旧纲照行

新课纲在8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但是由于“教育部”决定“新旧并行”,新课纲并非强制实施,各个县市和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民进党执政的11个县市以及柯文哲执政的台北市均声明不实施新课纲。即使是在蓝营占优的县市,新课纲的实施也面临现实的阻力。

“反课纲”运动形成的话语权,使得新课纲已经被污名化,学校和教师坚持新课纲的舆论压力很大,尤其是面临高中生的反弹,新课纲前路难行。

鉴于课纲由“教育部”制订,在政党轮替之后,新课纲必然面临调整或者搁置。新旧并行实质就是维持“台独史观”的现状,对于蔡英文来说,维持现状就是“台独”,而且是“渐进台独”“生活台独”“心灵台独”。

新课纲只是具备教学的指导意见,在事关台湾高中生前途的“联考”中并不能获得指导性地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更不会被专注升学的师生和家长重视。只要不考,肯定不学,新课纲无法主导考生的前途,因此也就没有了“号召力”。

新课纲先天不足、基础不牢、后继无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很难发挥作用。“行政院长”毛治国提出制订“教育中立法”,实际上就是拱手将教育的主导权交给社会,在“反中”氛围高涨的台湾,这无疑令新课纲处于不利地位。

退场只是一块遮羞布

反课纲团体宣布此次“反课纲占领教育部行动”因应台风来袭、诉求阶段性达成及学生压力过大三个因素暂时退场,而且综合考虑到了不会重新占领的可能。一般来说,一场运动的结束往往是政治交易或者暴力强制的结果,此次反课纲学生自行退场,不是天气原因,而是见好就收。

对于“台独”来说,维持现状就是“台独”,就是胜利。“台独史观”是“台独”势力的“神主牌”。只要“教育部”承认旧课纲的合法性,也就维持了“台独史观”的正当性,新课纲就变得无足轻重。之所以提出“废除新课纲或者暂缓新课纲”,不过是换取“旧课纲”继续实施的策略要价罢了。

反课纲运动的退场理由看似合情合理,不过是块遮羞布而已。他们完全忽视了本次反课纲行动实际上并没有造成类似“太阳花事件”的声势,加上反课纲学生自身的种种偏激、幼稚行为令很多民众反感,运动自身已经难以为继。实际上,反课纲的学生很感谢台风的到来,给了他们一个可以顺水推舟的台阶,不然从死不退让到戛然而止的举动就注定是一场闹剧,而非一次行动了。舆论的反转是反课纲运动选择撤退的重要原因,退场已是必然。

此次反课纲行动一直维持在数百人的规模,核心不过是台湾北部的极少数高中生。大多数高中生既无能力,也无意愿,甚至也没有兴趣参加或者组织以及维持一场高对抗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最后反课纲退场的理由中,学生压力过大是有客观依据的,但这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真正使学生退场的原因是幕后金主民进党的自行退场,使得学生们连维持前台表演的强心针也没有了。

政治不是浪漫的,而是现实的。在台湾,学生运动的这种特质被“台独”政客充分利用。此次反课纲运动,真正出力的是学生,真正获益的却是背后的民进党。

外力干预其实是政治操纵

此次反课纲运动,主力来自被“台独史观”洗脑的高中生、泛绿阵营以及很多台湾媒体。仔细分析会发现,幕后推动此次运动的是民进党,其余因素只是次因。

在反课纲行动中,或许某些学生是基于“义愤”,但愤怒不一定是造成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在台湾乃至世界历史上,由高中生主导的学生运动极为罕见。此次反课纲运动学生的幼稚、偏激甚至差点毁灭了自己,着实令人难以相信他们的自制力和行动力。此次叛逆的青年成为了运动的主力,但其“义愤”绝非动力。

民进党一直力主召开“立法院”临时会,对“新课纲”进行审议。民进党在运动之初就极力支持,并视之为一次博取眼球的重要事件,这本不稀奇,但在国民党的穷追猛打之下,却发现了民进党直接支援反课纲运动的资金发票,证据确凿。民进党是此次运动的金主,并非出自同情,而是幕后操纵。

纵观民进党的历史,推动运动不过是为了选举、为了权力、为了利益,充满了赤裸裸的政治投机,毫无政治底线可言。为了台湾人民的真正利益,未来的局面如何应对,值得大家深思。(包美霞,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