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台海_>>台海热词>>台湾学生反服贸

东南网4月22日 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薛洋

“太阳花学运”为何会爆发,也成为昨天统派领袖讨论的重点。

新党主席郁慕明首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深蓝朋友前一段时间打电话来,让郁劝他儿子别参加学运。朋友说,儿子也不懂服贸,却坚持要去静坐,觉得去是时尚,不去就是落伍。郁慕明感叹,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完全忽略了家庭教育,导致孩子盲从于某些老师。而“教改”后,很多老师都鼓动学生去跟“政府”对着干。

郁慕明认为,“太阳花学运”会爆发,跟这20多年来的“宪改”、“政改”、“教改”有很大关系,要怪就要怪李登辉和李远哲。郁慕明透露,他即将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请问李远哲先生》,“教改”有让台湾向上提升吗?“你总要站出来说几句话呀!”

台大教授王晓波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岛内历次学运,很少有诉求“台独”的。台湾实施“教改”这么多年来,教科书都是体现“一边一国”的“台独”思维,“当提到李白时,不会说是‘我国诗人李白’,而说是‘中国诗人李白’。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反而对‘中国’字眼充满敌意”。

王晓波说,他曾在北大讲学半年,觉得北大学生充满自信,而台大学生的素质也是一流的,但缺乏信心。“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岛内学生对台湾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不知台湾未来在哪里。”王晓波表示,台湾经济近些年也不好,毕业生薪资多少年不涨,这些原因都促成了学运,“我认为这是一场没完成的‘颜色革命’,主要目标就是搞垮这个‘政府’”。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台北市警察局中正一分局11日晚间遭上千群众包围,台湾大学哲学系男学生洪崇晏号召群众要求曾呛他“小孬孬”的分局长方仰宁道歉下台,方仰宁后来出面道歉并口头请辞;此举动引发不少人批评,网友也成立“无限期支持方仰宁、支持警察”脸书团,至今已吸引10万人按赞表示力挺。

粉丝团表示,这里不是支持服贸或者反对服贸,我们只求法律正义,只求台湾安宁。负责粉丝团贴文的人表示,“我们是学生,由一人成立,再加入其它志同道合伙伴,短时间爆量,只能说这与多数民众看法相同,是大家的努力,感恩”。粉丝团人数火速上升,至今已吸引10万人按赞。

除了成立粉丝团支持外,今(12)日也有民众送花到中正一分局,还附上“正义铁汉绝不低头”卡片替方仰宁加油打气;另外,由于太阳花学运以来,方仰宁几乎天天站在最前线,如此辛劳却被民众包围抗议、撒冥纸对待,他的女儿不舍地在脸书上PO文表示,“看着一台台新闻,心几乎碎了”可是“我以你为荣”。

上课一条虫、网上一条龙台学者忧心民粹凌驾教育

中新网4月10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部分“反服贸”学生于今天(10日)撤离“立法院”,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感慨,竟有顶尖大学学生开学迄今2个月才上了1次课,不但没请假,还理直气壮说是为了参加运动,不愿和老师当面沟通,反而去网路大肆批评,“上课一条虫,网上一条龙”,让人担心会影响校园秩序。

周祝瑛指出,虽然她肯定年轻世代关心公共事务,但运动也凸显了年轻世代的一些问题,例如某些年轻人不会面对面沟通,课堂都在低头滑手机、不太发问,但上了网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台湾大学(台大)应用力学研究所教授王立升认为,“反服贸”的学生表现出年轻人充满苦闷、对台湾岛内政治的失望以及对大陆的“恐惧”,当局必须正视。

台大教授黄光国忧心,教育民粹凌驾教育专业,教科书愈改愈简单,教育不追求品质,年轻一代只追求权利,竞争力却愈来愈弱,一有风吹草动就上街头,但上台后什么能力都没有。

台大政研所学生季节说,根据他的观察,“反服贸”抗争之所以采用激进手段,其实和台湾教改有关;台湾教改对于国民党执政时期有许多负面描述,让很多年轻人认为国民党是不好的,对岸充满敌意,是造成此次“反服贸”的原因之一。

中新社台北4月10日电 台湾反“服贸协议”的学生团体决定10日傍晚6时撤出“立法院”议场,9日晚是最后一夜,现场学生、民众、媒体记者、“立委”都争相拍照留下记录。

反“服贸协议”的学生团体3月18日突破警方防线占据“立法院”议场,并于日前决定在4月10日傍晚6时撤出。

中央社报道,在撤出“议场”前的最后一晚,“议场”内外的气氛已没有像过去那么紧绷,学生团体晚间也没有再召开记者会,仅发布明天离开议场的活动流程,宣布将人手一朵太阳花,从当初攻入的济南路康园侧门离开。

报道说,最后一晚,“议场”内进入的学生、民众、媒体,人数比过去几天增加不少,他们三五成群一起合照留念,有些人站上“议场”发言台,希望留住这一刻,也有人说下次进来要等选上“立委”了,因此要把握机会拍照。

有学生特别用拖鞋、橡皮擦等,慢慢刻出多种印章,包括“出来面对”、“永不放弃”等字样。

晚间学生干部也召集所有学生到“议场”前坐下,请义务律师团说明未来学生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包括警方通知要求到警察局说明时,可以请民间司改会提供义务律师协助等。

东南网4月10日讯 (福建日报驻台记者林娟) 台湾反服贸学生今晚将退出台“立法院”,但服贸问题仍无解,这场运动的后遗症已经发作,昨日台湾媒体纷纷刊文表达悲观情绪。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湾”经济部长”张家祝昨日证实,不少国家原定在今年与台湾进行经贸会谈,现因岛内的服贸争议都已暂停,改持观望态度,“经济部”原本想要做的工作,遭遇极大困难与阻力,台湾空转内耗已经发生。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万一不过,那么台湾被边缘化将毋庸置疑。

台湾《旺报》头版头条以《商机沦丧 企业大出走》为题,指出服贸无解导致货贸延宕,在中韩FTA即将在年底启动的压力下,不但恐引发岛内龙头企业出走,还将带动整串的产业链出逃,引发巨大的掏空效应。受这场“学运”冲击,今年首季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两岸四地中垫底。文章援引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赖正镒的话说,岛内厂商对服贸过关的容忍期限最多只有两三个月,若在半年内服贸未露曙光,企业必须为生存留后路。在台湾离国际经贸整合愈来愈边缘化的预期下,所谓的后路就是“离家出走”。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由于产业在台投资前景不明朗,岛内债市急剧萎缩。彭博社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第1季的台湾债券成交量仅新台币913亿元,不仅较去年第4季1400亿元大幅减少35%,更创下自2011年第2季以来的次低水平。

东南网4月10日 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薛洋

昨天上午,一场雨突袭台北,选择坚守台“立法院”外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时间已是早上10点多了,一些学生仍在睡袋里昏昏欲睡,也有一些人无聊地看着书。“10日傍晚议场内的学生就会出来,你们也会跟着退场吗?”面对提问,几个学生都给出肯定的答案。

雨停后,“立法院”外又开始热闹起来。“立法院”外青岛东路一侧本是学生的场子,现在却看不到几个学生,摊位也撤走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年龄较大的“独派”人士,他们有人轮流上去用闽南话开讲,声情并茂,相当有煽动性,上演的是一出对马英九的“公审大会”。

尽管马“政府”不停地强调服贸协议对台湾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和群众仍不以为然。

“只会对财团有利啦,只有那些大企业才有实力进军大陆;而将来陆资入台,我们小民以及中小企业,都要死翘翘了。”昨日,在台“立法院”外,来自台湾中部一大学的陈同学气愤地说。而前来声援学生的一个女士上台开讲时,则痛批财团“通吃”两岸,“在台湾赚1000块,只会分给劳工2毛,这样的企业我们要他干吗”。她的说法引发了台下观众的共鸣。在“立法院”外,也随处可见诸如“服贸图利财团”的标语。

可以说,即将退场的“太阳花学运”,不仅包含“反马”、“反中”的成分,也有“反商”的影子。台湾薪资水平倒退十几年,物价却连年上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人除了痛批“政府”无能之外,也将其归结为“财团的贪婪”。因为对未来感到彷徨,一些学生便加入“学运”的行列。而在这场“学运”中,大企业家们纷纷现身挺服贸,更被学生们视为指责的对象。

大型企业在岛内经济生产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也是提升台湾国际竞争力的领头羊。“太阳花学运”快要退场了,一些学生干部或将走上从政道路,如果这些人心中的“反商”情绪不退场,只会为台湾未来的发展传递负能量。

东南网4月10日 海峡导报 王炜

“不要谈什么分离,

我不会因为这样而哭泣,

那只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

这是台湾歌手王杰曾经的一首主打歌,在“太阳花学运”终将落幕之际,套用起来颇有点浑然天成。

先说学生吧。“学运”初来乍到,登高一呼,众山响应,两大领袖林飞帆与陈为廷更是一步跨上神坛,可谓风光无限。但毕竟是年轻啊,在“3·30”之夜的激情冲荡之下,学生们没有把握住最佳的退场时机,到头来只能在“立法院”画地为牢、歹戏拖棚。虽然苦等来王金平的出手解套,借坡下驴的动作已经不再漂亮、索然无趣。

次说民进党。有句俗话叫“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着利用学生的激情与盲动给老对手马英九致命一击;奈何美国不买账、大陆不买账,就连刚开始一边倒的汹汹民意最后也不买账;以至于学生还未退场,自我检讨的声浪已经一波接着一波,当家的苏贞昌一个头两个大。

再说国民党。有人说马英九“输到脱裤”,这明显太夸张,好歹他还算是稳住了局面;但要说“利空出尽、否极泰来”,恐怕小马哥自己听了也不会相信。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国民党没有分裂是万幸,可要重新凝聚一心、共拼未来,真的是谈何容易。

最后说说服贸。好好的一个经贸协议,硬生生被扭曲成了蓝绿对立、“统独”对立的政治话题;还掀起了一场牵动两岸的“学运”风潮,绝不是“无妄之灾”四个字就能轻描淡写地解释过去。从体制外回到议场内,围绕服贸的政治斗争还远未到尽头。

说这是一场游戏,好像有点不够严肃。毕竟,从青年学生到政坛领袖,从学界精英到商界大佬,从普通民众到黑白两道,从海峡对岸到大洋彼岸,都被动主动地掺和其中。

要说这是一场梦吧,它又是那样的冰冷而残酷。在“学运”退潮之后,造成的伤痛要如何化解,社会的裂痕要如何平复,真的可以“春梦了无痕”吗?

还是让我们回到“疗伤音乐”的节奏中来吧,在王杰的歌声中纾缓一下紧张的神经。“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虽然你影子还出现我眼里,

在我的歌声中早已没有你。”

东南网4月10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胡忠信 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

台湾“3·18学运”由攻占“立法院”开始;擦枪走火发生攻占“行政院”事件,警方驱离发生流血冲突;又引发12万人上街头抗议;峰回路转之后,“立法院长”王金平现身议场,表示“先立法再协商”;抗议学生认为目的已达,宣布10日退出议场。长达3个星期的“3·18学运”总算可以落幕,台湾社会经历了一场另类的民主大洗礼。

“网络世代大反扑”可说是此次“学运”的主调。正如英国经济学家黛安·柯尔(Diane Coyle)在其大作《被卖掉的未来》所提出的论点:房子买不起,薪水没有涨,不敢想退休,“因为你的薪水,你的未来,都已经被政府卖掉了”,“这个世界,对不起年轻人”。

有人用“蓝绿对决”、“统独大战”、“选举前哨战”来解读“学运”,恐怕都失之偏颇。攻占“立法院”、“行政院”建筑,而且长期霸占议场,本来是社会所不容;但舆论、媒体却一面倒支持。即使有群众出面反制,却是由黑道人士带头,如此黑色幽默现象,岂不是一大讽刺?

“政府”在事发以后,马英九、江宜桦召开多次记者会,态度强硬,行动僵化,无异“提油救火”,使形势更加恶化。反之,王金平潜沉多日之后,以临门一脚方式提出“先立法再协商”,以温情姿态要求学生回家;政治功力之柔软、老练,马江两人都难望其项背。马王两人继去年“九月政争”以后,王金平又下了一城。

马英九自2008年就任以来,立即遇到史上最大的金融海啸,始终提不出有效对策。“3·18学运”因服贸协议的审查程序而引爆,其背后则是年轻人的苦闷与焦虑。而两年多以来的油电双涨、证所税、美牛进口、核四、年金争议,马英九与民意不断对抗;加上社会事件大埔圈地、关厂工人等处置不当,终于在“3·18学运”如火山一般爆发。正如“墨菲定律”所言,最坏状况不断发生,甚至造成马英九“政府”统治正当性的空前危机。

多年以来,“立法院”议事效率不彰,引发社会大众对代议政治失去信心,造成年轻人以“占领议场”的“抵抗权”方式发泄不满。台湾表面是三权分立,实则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司法权之上。马英九更透过党的机制控制党籍“立委”,更引来“横柴拿入灶”的不满。

早在2008年6月,王金平就预告,“行政部门不能视法律如无物,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一定要过,否则未来两岸谈判的细节规范与未来效力都无所遵循,一定会出大乱子。”王金平不幸言中,如今一切从头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两岸谈判不是马英九囊中之物,必须全民参与、监督,是“3·18学运”的最大启发与教训。

《易经·乾卦》:“亢龙有悔,穷之灾也。”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因为走到穷途时会有灾难。“3·18学运”肇因于马英九独断专行,不得民心,与民意严重脱节,“学运”如同一记警钟,马英九绝对不可轻忽。虽然“学运”暂时退场,但其能量不会就此离散,如果马英九不改变行事作风,仍然因循苟且,他是否能顺利卸任,恐怕都有问题了。

中新网4月9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部分“反服贸”群众先前闯入台当局“行政院”,“行政院”发言人孙立群今日(9日)表示,等检察官侦结起诉,“行政院”会提起民事求偿诉讼,求偿金额300万元(新台币,下同)。

“反服贸”民众3月23日晚间强行闯入“行政院”,“中央”大楼大门整片被拆下,初步统计,4扇桧木门、13扇窗户,以及桌椅、冰箱、复印机、传真机、柜子等遭破坏,修复约需300万元。

孙立群受访时表示,事发隔天警方已制作完笔录,检察官近期也约询相关当事人,等检方侦结起诉,也将提起附带民事求偿,求偿金额300万元。

至于会否撤回告诉,孙立群表示,目前没有这样的打算。而如果企业界捐款代学生清偿,“行政院”是否接受?孙立群说,还没考虑到这个部分。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反服贸学运落幕倒数计时,台北市长郝龙斌9日表示,学运理性、和平落幕是好事,但希望大家从中记取教训、检讨,若有民众不愿退出,则会秉持“尽量软处理”。

郝龙斌上午出席台北市南港亲子馆开幕受访时表示,希望大家从这场学运记取教训,学生退场后,“立委”就应该好好审法案,不只是服贸,还有民生法案都是,希望先前占据主席台、杯葛议事等行为都能回归尊重民主程序,多数尊重少数、少数服从多数。

至于若有民众不愿退出,郝龙斌说,“警政署”或台北市警局会秉持尽量软处理,希望“立法院”周遭早日回归安静的生活空间。

台北市府发言人张其强则说,学生退场后,预计周边可能会涌入大批人潮,警方会派驻必要警力,维护秩序,并在学生离开议场后,同时撤离“立法院”周边地区,让环保局实施道路清洁等工作、尽快恢复市容整洁与交通秩序。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反服贸学运学生明日撤离“立院”,台北市警局将出动1600名警察进驻,维护撤离现场安全,但遇有不愿撤离人士不排除展开强制作为,不过以柔性的先劝后抬、架离为主,警方呼吁现场学生及群众撤离过程要和平、理性,并先将设置在路道上的障碍物先做处理,以利警方及清洁队做澈底的清理,隔天还用路人干净空间。

台北市警局9日召开记者由保安科长黄永志、中正一分局副分局长吴进宗,对外说明日学生撤离“立法院”的布署及作为。

黄永志表示,反服贸学生已公开宣布将在10下午6点撤离“立院”,台北市警局将动用1600余人,因应撤离现场安全及秩序维护,肯定学生平和的给束活动,希望活动结束当天,在场的群众能迅速主动离开,还给周遭居民及商家一个安宁空间。

警局也希望学生及群众能主动的清除路上的障碍物,警方将在活动结束后,配合清洁队做澈底的道路清洁及废弃物的清除,以求尽速的还路于民,在隔日就能恢复交通和生活秩序。

对于不离去的民众,警方呼吁民众要和平、理性的离开,否则不排除采取必要的强制作为,所谓必要的强制作为是先柔性的劝离。如果还是不走,就会采取抬离或是架离,警方尊重民众群的言论自由,但是也希望他们是和平、理性的表达,不要制造对立或是社会秩序的混乱。

东南网4月9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学生占领“立法院”接近1个月,即将在明天落幕。各界最关注的是,“立法院”损失谁来负责?对此,学生上午再度举行记者会,表示椅子今将陆续复原,画作、标语等凌晨卸除,明天中午以前清空。

学运发言人施彦廷说,在济南路有募款现金箱。总维修经费将由民间团队估价,并再度重申,没有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应没有上亿元”。施彦廷也表示,上午10时左右,已有民间团队进驻,在2楼墙面、地板进行粉刷修缮。

台湾中华统促党魁或再赴议场与学生“聊聊”服贸

中新网4月9日电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湾学生反服贸活动将于明(10)日晚间6点完成退场,4月1日当天,台湾前黑帮竹联帮大老、现为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的“白狼”张安乐,现身台湾“监察院”率领“反反服贸”群众,前往“立法院”欲“踢馆”,过程中两派群众产生冲突。他在8日再度表示,“周三(9日)会过去跟学生面对面沟通。”

“白狼”张安乐力挺服贸协议,甚至还与“反反服贸”群众走上街头,和反服贸群众一番唇枪舌战,并批评学生抗争总指挥林飞帆和陈为廷,更大骂民进党是“贪污党”,一度引发现场冲突。林飞帆等人在7日晚间8时宣布,10日晚间6点完成退场,对此张安乐在8日透露,“原订周六(12日)要再率众抢回议场。”

但看到学生团体承诺在10日晚间6时完成退场,他改口称说今(9)日(周三)下午2点,要再去议场周边走走,要和学生“聊聊”服贸议题。

张安乐还提到,学生抗争如果是礼拜五以前不退场,礼拜六他会到议场去,现在和平落幕就算了。但他仍提到“那两位带头的,法律责任应该还是要追究。因为他们破坏了整个体制。”张安乐甚至还提到,议场修复是小事,“我来埋单都无所谓。”

蓝委:学生“反服贸”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立法院”因学生抗议停摆逾三周,学生退场后“立法院”如何重拾人民信任?有“立委”主张,正是启动“立法院”改革的最佳时机。但也有“立委”毫不避讳直言,“立法院”又会恢复蓝绿恶斗的原点,“这场学运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国民党“立委”吴育升仍坚持,争议源头不在服贸本身,而在朝野协商制度不彰。民进党若不霸占主席台,就不会逼得国民党将服贸送出委员会,张庆忠“争议30秒”,是“因”不是“果”。

他主张,应立即启动改革,彻底打破朝野协商惯例。朝野协商不必废除,但应改成“自动进阶”机制,让协商按既定时程进行,一旦协商不成就交付院会表决,避免密室质疑。

另外,应规范任何政党都不能霸占主席台、瘫痪议事,以“制度设计”改革,改变现行“人为操控”弊病。

国民党“立委”黄昭顺也说,人民已厌倦朝野恶斗,学运后朝野必须坐下来省思检讨,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不断冲突、打架、恶言相向。

一位不具名资深蓝委直白地说,学运退场后,“立法院”将回归原点,“当作一切都没发生过”。因为马英九并未善意回应学生诉求,也未接受王金平“先立法、再协商”主张,学生表面上好像赢了,其实却什么都没得到,才是最大输家。

他直言,学运退场后,这20几天的“立法院”就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因为结构问题从来没变过,一切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撤出议场立刻上铐?反服贸学生代表恐面临7年徒刑

据台湾媒体报道,反服贸学运即将落幕,台当局“法务部长”罗莹雪日前表示,学生确实违法,不能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尤其学运指挥林飞帆和陈为廷两人,都分别背上6条和5条罪名,最重可能面临7年徒刑,也让外界盛传:一旦学生步出议场,部分干部恐会以“现行犯”的身份遭警方逮捕。

“法务部长”罗莹雪指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没有说对学生或非学生会有不同的法律。”也让外界不禁猜测,检警是否已经锁定部分同学,等他们一出关,就立刻以现行犯的身分上铐带走。

据了解,台北地检署已经在着手调查学运相关案件,并列出34名被告,其中林飞帆被民众告发10个案件,陈为廷被民众告发9个案件,两人将面临妨害自由、妨害公务、恐吓和渎职等罪名,最重可处7年有期徒刑。

对此5位公立大学的校长发出联合声明,呼吁当局不应对学生“秋后算帐”。支持学运的律师团也向当局喊话,希望能以缓起诉或缓刑来审判这些学生,毕竟他们的出发点是公益,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