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台海_>>台海热词>>台湾学生反服贸

东南网4月4日讯 据中评社报道,反服贸学生占据“立法院”,影响周边居民与商家的生活,国民党“立委”林郁方3日表示,在议场内的“学运贵族”吃的好,睡得好,还有绿营“立委”帮你们看门,太舒服了,有没有想到这17天来,这周边的民众是怎么生活的。

反服贸学生占据“立法院”进入第17天,“立院”周边台北市中正区幸福里的商家、住户、里长苏宏仁,3日在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林郁方、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郭昭岩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呼吁反服贸团体还给他们平静生活和工作环境。

林郁方说,“立法院”抗议的声音可以持续一整天,周边的居民怎么生活,孩子怎么念书,老人家晚上怎么睡觉。林郁方要在议场内的“学运贵族”走下云端,亲自住一晚,体验社区居民如何生活。因此,他代表住户向占领“立院”的学生们反映,赶紧撤出“立院”,还给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空间。

幸福里里长苏宏仁也表示,,抗议演说魔音传脑,住户深受其害,商店死城一片,完全没生意可做,里民都抱怨睡不好,已经神经衰弱,并表示“幸福里一点也不幸福”。他希望学生可以改以静坐的方式代替噪音来抗议。

幸福里的喜来苑大楼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惠贞也在记者会上表示,过去17天来,24小时噪音疲劳轰炸,学生还可以换班,住户却不能换班。今天有居民去开验伤单,症状是耳鸣和幻听,反服贸抗议已经让居民生病了。

最后,幸福里的里民也向抗议的学生们提出3项诉求,包括学运尽速和平落幕,还居民正常生活;若无法短期落幕,请转往其他不妨碍居民生活的公共广场;若无法转战他地,请节制音量,扩音器于上午8至12时、下午2时至晚上8时使用,其余时间采静坐抗议。

 
 

东南网4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连金 杨思萍/文 资料图)“听月亮在说话”,是彰化县一家从事小盆栽批发与零售的商家的店名。接到导报记者电话的时候,老板陈聪进正在忙。一开口,他就对“反服贸”有意见,觉得是意识形态在作祟。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他认为应该理性看待服贸,他支持逐条审核,毕竟协议涉及的产业多、范围广。“但是,主要还是看自己对‘政府’信不信任,我个人选择比较信任‘政府’。”

陆资来了会以削价竞争冲击台湾的批发零售业吗?陈聪进以自己的小盆栽批发零售为例说,他不怎么担心。他们小盆栽的价格已经定得很低了,而且这行利润有限,真正的竞争在于是否走精致化路线,有不一样的设计来区隔,显示自己的优势。他跟大陆的小盆栽同行有过交流,也会从淘宝网购买相关材料,再来台湾进行组合出售,两岸合作多于竞争。

陈聪进进一步说,批发零售其实在2009年的时候,台湾就对大陆有所开放了,到现在也没感觉对自己、对台湾有多大的影响。况且,这次开放中还剔除了敏感的军事用品、农产品的批发,以及药房、药局的零售等。

台湾淼宏协成企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日本进口用品、家电用品、化妆品、五金百货等。老板周厚德同样认为,开放陆资到台湾经营零售和批发,对他们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就算有竞争也是好事,他们这一行需要竞争才会有进步。而对于做批发零售的生意,周厚德觉得台湾本地人在这个行业上的经营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更了解本地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这方面大陆人来未必一下子就能了解。

从事凤梨酥代理生意的张志青说,他很希望服贸协议能够早日生效。理由是像他这种从事食品批发零售的业者,基本上都不担心大陆人来抢台湾的市场,相比台湾2300万的人口,大陆的市场可是大多了,他们更想把凤梨酥卖到大陆去;如果有更多的大陆人来加入这个生意,他也是欢迎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打开凤梨酥的销路。

对于“学运”,据张志青观察,这是一场政斗,学生被利用了,他希望台湾能够早日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两岸能够早日把这些生意做起来。周厚德也说,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服贸,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认为,既然台湾人可以到大陆去开店,为何大陆人不能到台湾开店?“这就好比你同意我能去你家里,我却不允许你来我家里,这样做不公平。”

东南网4月4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林靖东 薛洋)台湾学生的“占领”活动还在持续,连日来“立法院”附近的民众不仅出入受阻,也被噪音疲劳轰炸,忍无可忍之下,在国民党“立委”林郁方的带领下,居民代表昨天下午召开记者会,要抗争学生离开,另觅场地,并高喊“还我住家安宁、还我出入自由”。

有住户表示,每天早上7点就听到学生的广播声音,谁受得了?学生可以换班,住户却要每天忍受噪音疲劳轰炸,已经忍无可忍。还有妈妈说“快要发疯,想要向学生下跪”、阿伯要跳楼、店家抱怨无法做生意,大楼也被张贴海报而变得面目全非。

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居民代表现场发送“还我幸福”传单,并提出三项诉求:1.学运尽快和平落幕,还他们正常生活;2.若无法短期落幕,请转往其他不防碍当地居民生活的公共广场;3.若仍无法转战他地,请节制音量,扩音器于上午8:00-12:00,下午2:00-8:00使用,其余时间以静坐处理。

对于住户的不满,学生领袖林飞帆表示歉意,昨天早些时候说,马英九至今尚未正面回应学生诉求,“行动还是得继续下去”,但会尽量配合住户的要求,避免造成扰民。

东南网4月4日 海峡导报 王炜

龙应台对学运的看法,引发台湾各方关注。

对于来自思想界、文化界前辈的客观评价,近来红得发紫的“学生领袖”林飞帆却极其刻薄地反唇相讥,称龙应台是当权者,完全没资格讲这话,“真正思想基础薄弱的是龙应台”。

林飞帆的这番话,其实暴露了某种极其诡异的思维模式:自己是学生,所以“天生正确”;别人是当权者,所以“当然错误”。

于是乎,林飞帆自己不知进退,是“退无可退”,而马英九坚守底线,就成了“一意孤行”;林飞帆自己暴力冲撞,是“捍卫民主”,而江宜桦维护法纪,就成了“血腥镇压”;林飞帆自己整天盲目地呛来呛去,俨然“正义代言”,而龙应台偶尔对其提一两点批评忠告,却变成“没有资格”。

说到底,这根本就是一种霸凌,专横对民主的霸凌,破坏对秩序的霸凌,暴力对法治的霸凌,狂热对理性的霸凌,无知对思想的霸凌。

龙应台说,她想听听学生反对服贸协议哪一条?为什么反对?对于支持服贸的专家说法,学生又有什么理由可反驳?对于一位备受尊敬的前辈,这样的基本要求实在看不出有何过分之处。如果林飞帆真的如部分媒体粉饰的那般“天纵英明”,为什么不站出来,给龙应台和更多抱有同样疑惑的普罗大众一个清晰合理的解释?而却要胡搅蛮缠,用语言暴力去转移焦点、掩盖真相?

道理很简单,正如龙应台点出的,其根本就思想薄弱,甚至完全缺乏思想。学运在这样的“领袖”引导之下,又怎么可能演绎出丰富多元、绽放光芒的民主思想呢?

东南网4月4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潘锡堂

学运总要保留可与“政府”谈判的空间,才能谈出双方都可接受的共识。然而,这次学运一直没有丝毫让步的想法,无异关闭了与马英九对话的大门,实质上使这次运动变成“少数霸权”。

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撰文说,这场学运“先标举民主,却违反民主”,已使自己陷入困境。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民主”就是自己有说话的自由,但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意见;如果将自己的意见视为对他人的命令,并以挟制的手段胁迫他人屈从,那就是“民王”,不是“民主”。

服贸协议是一争议性议题,民调显示支持者及反对者不相上下;且程序争议大,实质争议较小。这场学运使民众有了聚焦于争议的机会,但服贸协议的法制结论为何,仍须待民主机制决定,不能决定于任何“民王”的命令或挟制。

学生之所以能占据并挟制“立院”,其实是因政治上的宽容与投鼠忌器的现实顾虑;但就民主法治言,这样的行为绝无正当性。若学生竟将这种“民王”行径视为“民主”,不啻是在试探人民的善意与耐性。

其实学运学生及其诉求,完全没有代表台湾人民的正当性。学生夸言“青年学生开始治台”,根本就是假借“反服贸”以遂其“反民主”的霸权作为。所以,在学运喧闹十多天后,岛内多方反对声音已陆续响起。

江宜桦和马英九先后发表公开谈话,却无法提出强而有力的主张。其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一直未能将社会上支持服贸的沉默力量当成后盾,却让自己的神经被学生掐在手里。

随着占领“立法院”运动成了看不到尽头的虚耗战,让原本沉默的大众,决定不再沉默。集会自由需要公民素养,方不致高喊反服贸,却不知服贸何物;强调捍卫民主,却从校园到网络都凝塑了不容异见的氛围;标举“公民不服从”,却徒见挑战法律的不服从,而未看理性负责的公民。

东南网4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太阳花学运”出现分裂迹象,这一转折引发台网友热议:

@飞龙在填鸭:这是学运运动的宿命吗?领袖出现、菁英主导、走向分裂,然后元气大伤、自行溃散。

@Teresa Chow:意料中的事情。学生不是军队,没有对领袖的绝对服从。特别“太阳花学运”走到现在,如何收场没人知道,学生激情过后,慢慢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堡垒或许一直都是从内部破裂的。

@Kyoko:很多学生是自发参加学运的,他们对这场运动的想法没有那么复杂。现在时间到了,慢慢会有更多人走出“立法院”。

@太阳之花: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讯号,学运的能量这些天来一直在消耗,到现在是明显脱力了。不仅社会公众希望结束,学生内部也如此。

@平罡1895:学生运动有个很诡异的地方,就是大家听到的永远是学生代表个人的声音和观点。早就说过林飞帆代表不了学生,现在有学生愿意自己走出“立法院”,说明他们开始思考了。

中新网4月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针对这次台湾“反服贸”事件,台当局“国发会”今天公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对于不满服贸协议学生(民众)冲进“行政院”与警察爆发冲突事件,有6成9受访者表示不认同。

“国发会”在4月1日至2日进行“民众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看法”民意调查。这是台湾官方首度针对服贸事件进行民调。

调查显示,有62.7%受访者认同警察保卫“行政院”的执法行动,22.8%受访者不认同,另外有14.5%无明确反应。

调查也显示,有31.7%受访者认为警察对入侵(“行政院”)群众的驱离行动是“血腥镇压”;有43.7%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保卫“行政院”的正当执法行为;3.1%的受访者表示其它意见;21.5%的受访者无明确反应。

另外,对于两岸服贸协议可能受到冲击的产业,当局编列新台币982亿元经费来辅导转型,有40.9%的受访者表示支持,有32%表示不支持,另外有27.1%的受访者无明确反应。

中新社台北4月3日电 (记者 陈立宇 李志全)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永权3日下午发表声明,谴责学生团体霸占“立法院”是践踏民主法治的行为,呼吁民进党不要躲在学生后面操弄,恳请“立法院长”王金平尽早协助劝导学生撤离“立法院”议场。

台湾“反服贸协议”的学生团体占据“立法院”议场进入第17天,国民党下午召开记者会,由曾永权发表七点严正声明。

七点声明包括:

1、台湾是民主法治社会,不容霸占“立法院”;2、支持警察执法,维持社会秩序;3、赞同程序正义,不可因人而异;4、谴责学生团体霸占“立法院”,践踏民主法治;5、呼吁媒体公正报导,不宜挑动对立;6、呼吁民进党不应纵容暴力,阻碍“服贸协议”审查;7、要求学生退出“立法院”议场,让“立法院”恢复运作。

曾永权表示,民主法治社会不应容忍任何形式暴力。国民党肯定和平理性,以静坐方式表达要求的学生运动,严正反对以暴力强占“立法院”议场、破坏公物,以及攻占“行政院”的违法行为。

曾永权称,当局为了理性和平解决争议,已经一再退让,但部分学生与群众却得寸进尺、要求一变再变、“软土深掘”、继续霸占“立法院”议场,相信社会多数人都看在眼里。

曾永权表示,程序正义不应有双重标准,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已为“服贸协议”审查的程序瑕疵公开道歉,也回到争议前的原点,但民进党“立委”先前霸占主席台、抵制逐条审查长达9个月,昨天、今天又开始连续强力抵制议事,阻止国民党“立委”进场开会,“请问这样的程序不正义,难道不该谴责吗?”

他并呼吁部分媒体应公正客观,平衡报导,避免偏袒、渲染。指出电视媒体也不应为了追求收视率而过度综艺化,以煽情的手法挑动社会对立。

曾永权最后表示,“也恳请‘王金平院长’尽早协助劝导学生撤离议场”,让“立法院”早日恢复正常运作,审查民生法案。

记者会时,有数十位力挺国民党的青年学子站在曾永权身后,手持守护民主、还我“立法院”等标语。(完)

台“I级艳后”吁沟通解服贸争议被问服贸茫然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I级艳后”马友蓉3日下午前往台“立法院”,这次头戴鹿角现身,她表示,对于服贸造成社会不安深感忧心,好好沟通绝对是目前唯一的解决之道。

马英九一句“鹿茸是鹿耳朵里的毛”,让反服贸学生讥为“马有茸”,马友蓉也以头戴鹿角的“马有茸”造型现身“立法院”,盼马英九能多多倾听民众担忧的心声。

而当媒体询问马友蓉会不会靠近“立法院”与在场学生交流时,马友蓉一脸茫然。经纪人连忙抢答“我们只是在这边呼吁”。

以反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之名,台湾学生、民众占领立法机构议场的抗议活动今天进入第16天。这些学生不仅占据了台湾各大电视的黄金时段、媒体重要版面,也逐渐成为另一种“霸凌”的象征。3日出版的台湾《联合报》对此发出质疑:从网络到马路、校园到社会,学生俨然成了一头权力巨兽。但又是谁喂养出了这头怪兽?

霸占立法机构议场、攻占行政管理机构、要求民意代表签署所谓“先立法再审查”同意书、要价不断加码……占领议场的学生步步紧逼、得寸进尺。《联合报》文章指出,从学生占领立法机构开始,政客与部分媒体,因为投鼠忌器或自身立场,一味讨好学生;对于学生的偏差行为,刻意“隐恶扬善”,从美化变本加厉为神化,让学生自以为目的正当,就可以不忌任何手段,忘了法治,忘了应有的是非标准。

一些媒体出于立场和收视率的“消费”,也推波助澜了这波“造神”。两位学生代表林飞帆、陈为廷的一举一动,都经由媒体放大。更有甚者,林飞帆前些天穿的绿色风衣和戴的手表,品牌和价位均被媒体挖出,引发台湾社会热抢。

除此之外,只要有人发表与“反服贸”不同的言论,从电话、电邮到FACEBOOK就会被灌爆、人肉搜索。台湾一位“名嘴”在电视上表示,从要吃、要喝、要睡袋,处处都有人资助,现场还有人帮忙按摩,堪称是“五星级学运”,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一些学生和媒体的网络“围剿”。台湾货币政策主管部门负责人彭淮南前一天端出花了2天自制的“服贸懒人包”,详解服贸对台湾经济之重要性,连该部门也接到抗议邮件。

《联合报》文章表示,以学生吃了行政管理机构副秘书长萧家淇的太阳饼为例,多数媒体非但没谴责侵占与偷窃行为,还随网民起舞,回头揶揄受害者,将新闻焦点放在网友集资买太阳饼“还”给萧家淇上。而当中有人因遭到驱散而受伤,许多媒体与政客的焦点只放在警察“暴力”,却刻意忽略冲入行政“中枢”,违法在先的事实。这种“只问立场、不问是非”的错乱态度,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夸饰言行,浑然不觉自己何错之有?

对于一些学生用“休学”来“反服贸”的行为,某些媒体还大加鼓吹。也有媒体“赞扬”一位10岁儿童随母亲在立法机构外静坐,因为“担心服贸协议通过,大陆会瓜分台湾资源”,让不少网友为之瞠目结舌:“小小年龄知道服贸是什么吗?”针对一些境外媒体理性批判学生的暴力行为,今天出版的台湾某报居然得出如此“啼笑皆非”的结论:“感动地了解到,已经好久一段时间,台湾没有这么光荣地露脸”。

《联合报》文章指出,在政客的哄抬与部分媒体的纵容下,反正做错事有人善后,甚至还会帮着学生指责、嘲笑受害者;学生愈来愈自我膨胀、事理不分,更遑论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眼中只有立场的政客与媒体,供应源源不绝的奶水,一路养大了这头权力怪兽。接下来,到底是这头怪兽及其扈从最后主宰了一切,还是终会被某种应有的价值与标准反噬,就等着看吧。 (记者 李寒芳、吴济海)

《台湾立报》即将休刊。在台北学运滚滚风潮中,这也许不是一个太受瞩目的讯息,平面媒体的凋零毕竟已是全球化的常态,即使是文化工业勃盛的欧美各国,不少具有百年丰厚传统的报纸也在近年纷纷划下休止符。

《台湾立报》在3日的休刊社论上表示,我们要对多年来坚定支持《立报》的作者与读者说声抱歉。虽然报社工作人员和诸多专栏作者都愿意不计酬劳热情奉献,终究还是不敌媒体市场残酷的现实,我们被迫在本周过后,与大家暂时告别。

社论说,要感谢许多读者给予我们的鼓励。在脸书平台上,我们读到如下的文字:“立报与公视是我觉得台湾仅剩的少数清流媒体,中立不煽情,可惜世风日下生存艰困,希望大家能支持他们……”,类似的声音,我们时常听闻,也因而鼓舞着我们在艰困的条件下继续前进。不少知识圈的朋友也很严肃地告知:在众声喧哗乃致嚣闹的各类媒体当中,《立报》是他们唯一愿意静心细读的报纸。很遗憾,这样一份属于台湾社会的公共舆论资产,无以为继。

社论回顾,台湾1987年解除戒严,翌年,《台湾立报》即在报人成舍我手下创办,成露茜继以光大发扬。这位亲友学生口中的Lucie,经受过欧美狂飙年代的洗礼,毕生秉持素朴左翼信念,从学院到报社,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以知识培力行动,以行动丰实知识。当台湾众多媒体日趋轻薄媚俗之际,《立报》的存在,所代表的,正是解放年代知识分子的信念与传承。Lucie不幸于2010年病逝后,由魏瀚社长守成,延续《立报》志业。于今,在熄灯前夕,我们不禁想起Lucie挚友,天下杂志发行人殷允芃于《成露茜论文集》发表时所说的话:“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她的知识传递下去!”

社论说,我们曾经想把《立报》打造成一个知识的战场,一个实践的基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阅读早报是我面对现实的晨祷”,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报纸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可以寄托时代的精神,因为其内容蕴含相当丰富的知识成份,通过报纸所描述、评论的现象,得以认识本质,追求真理。在黑格尔看来,知识是乱世的唯一救星,只有知识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变局时,不致如同禽兽一般惊惶,能够洞见社会上虚骄、反智、伪善、假勇敢等现象,并予以批判。亦即,报纸可以是知识的传递,也可以是清醒的力量。这是我们对《立报》的期待,不管是过去与未来。

综合台媒报道,台“立法院”8个联席会今天上午排定审查服贸协议,但“绿委”持续杯葛,上午深锁“委员会”大门、守在会议室内,不让其它人进入。

“内政委员会召委”、国民党籍“立委”张庆忠安排昨天与今天上午由“立法院”8个常设“委员会”联席审查服贸协议,但民进党一直阻挡审查,昨天下午更深锁会议室大门、死守会议室,不让会议开成。

今天一早“委员会”的大门同样深锁,上午8时各“委员会”签到时间开始后,陆续有国民党籍“立委”廖正井、林德福、李贵敏、江惠贞、罗淑蕾和亲民党籍“立委”李桐豪上到9楼,同样不得其门而入。

林德福表示,民进党实在是“老猴玩不出新把戏”,每次都这样,“立法院”整个制度都被他们破坏掉,哪有人霸占主席台、占据议场不让委员开会?

林德福说,民进党嘴巴讲“服贸审查程序有问题”,那大家就实质逐条、逐项来审,全部摊开来,从上会期到这个会期,民进党已经霸占主席台10多次了,民进党排的议案就可以审,国民党排的就要杯葛,让“国会”不断空转、让台湾内耗。

林德福还说,台湾早已“民主化”,多数尊重少数,少数服从多数。学生在“330游行”之后就应该退场,不应该一直占到现在,包括“行政院”送来的民生优先重大“法案”以及“立法院”本身的“法案”,都亟需要处理。

中新网4月3日电 综合台湾“中央社”与《工商时报》报道,台湾“反服贸”抗议活动要求台当局立法部门在审查两岸服贸协议前,须通过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台当局“行政院长”江宜桦2日已责成陆委会草拟。据悉,条例草案已大致成型,除“四加二”沟通机制外,还明确“立法院”审议、备查程序及未经审议或审查通过的效果;在今天(3日)的“行政院”院会通过后即当日送至“立法院”,以最快速度“立法”过关。

陆委会表示,由陆委会草拟的版本是在现行“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架构基础上,结合行政部门已建置的“四阶段对外沟通咨询机制”及“安全审查机制”。

陆委会强调,草拟的法案不会与现行法令抵触,更不“违宪”。

据了解,草案中确立“四加二监督机制”架构,包括国民党团提出的“议题形成阶段、协商议题业务沟通阶段、协议签署前阶段、协议签署后阶段”等4阶段监督机制,向立法机构及公众沟通;加上“行政院”内部的先行审查、送“国安”单位再审查等2阶段。

草案还明确“立法院”审议、备查程序,若两岸协议内容涉及“修法”,应送“立法院”审议;不涉“修法”则送“立法院”备查。

若两岸协议经“立法院”审议或审查未能通过,协议统筹办理机关应立即通知大陆方面,并视需要与对方重启协商,重启协商后的两岸协议,仍应依照相关规定办理沟通、咨询。

此外,条例也明定两岸协议的协商原则,应遵守对等、尊严、互惠等谈判原则。

台抗议活动带头人采访失约美女主播骂其无诚信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湾东森电视台主播陈智菡facebook开骂,指反服贸学生代表林飞帆没诚信,3月25日两人约好在议场专访,时间一到林却搞失踪,致电后他称马英九召开临时记者会,他必须开会,“孰料这会一开,开了3个小时。”敲访遭拒,当天晚间却看到他上其他电视台专访,陈说:“其实不给访真的没关系,拜托不要耍人。”

她1日晚8点继续联络,打了3通电话林飞帆都表示在开会,“但我无法再等,单刀直入请教他究竟能不能专访,此时此刻他又给我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称他们现在专访都要透过媒体联络组,他们‘原则上’不能私接访问。”陈智菡不平写下:“那你一开始就告诉我,不就好了吗?”

陈表示,她当时不死心,之后去电谢姓媒体联络人,对方仍称在开会,从晚间9点打到将近12点,“媒体联络人信誓旦旦,等他们待会一确定,会立刻传讯告诉我。”她2日早上4点起床,直到7点都未见回复,于是直接致电媒体联络人,对方仅是搪塞一番。陈忍无可忍表示,“我想我可以很明确的说,这些人真的毫!无!诚!信!!!”

陈智菡强调,她已告知对方不便受访可明确告知,“他们就是不愿意,一直重复的跟我说‘开会中’,犹如跳针一般。”她在2日上午致电联络人,对方始终不接,直到下午终于对失约道歉,“理由是突发状况太多,而他们没有太多和媒体接触的经验。”

抗议服贸令亲子间鸿沟浮现台湾八校发起世代对话

中新网4月3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反服贸”事件让亲子间的鸿沟逐渐浮现,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8所大学学生会2日呼吁开启世代对话,诉求“爸妈、孩子,请听我说”,并联合写了一封信给全台湾的父母,盼透过世代沟通,降低这场抗议活动造成的亲子冲突。

“你们是不是被政客利用”、“罢课会不会影响学业?”是许多家长想问参与抗议活动的孩子的共同问题。

台湾辅仁大学生命科学系3年级学生刘哲玮说,第一天冲进去“立法院”议场时消息很混乱,爸妈都是看新闻才知道。他打电话给爸妈,第一时间遭质疑“为什么要做这么危险的事”;不过他向爸妈解释,希望父母谅解。

台师大学生李贞萦说,原本父母也很反对她参与,最近跟他们讲话口气都不好,但前天爸爸传信给她“注意安全”,妈妈也说爸爸是担心她,让她很感动。

台大学生家长吴毓莹数度哽咽表示,看到学生冲进“立法院”起初是不认同的;但又被感动,“内心相当纠结”。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