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台立法机构外反服贸民众锐减帐篷空置(图)

据台湾媒体报道,反服贸学生从18日晚间占领“立法院”议场,12天来大批学生群众都在议场外声援,不过经历昨日凯道静坐及31日清晨大雨,31日下午场外群众人数锐减,“立法院”区内只剩廊道有民众持续静坐。

昨日,学生及民众集结凯道反服贸,人潮从凯道蔓延至中山南路、济南路、青岛东路,反服贸学生团体总指挥林飞帆30日晚间号召大家排班守“立法院”,不过31日下午议场外群众人数减少,“立法院”青岛东路侧停车场成为“晒被场”。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3月29日发表社评说,今日在台湾,有一群青年学生以占领“立法院”、阻止“立法院”运作的方式来发声,强烈要求台当局接受他们退回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等4项诉求,事发至今已近两个星期,但学生运动对政府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甚至已到了两方无法沟通的僵局。

对此发展,民众无不忧心忡忡,深怕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机制就此断送,故希望台当局及学生团体能各退一步,进而取得对话见面的机会,好让此学运告一段落,让“立法院”能尽早恢复正常运作,以免造成当局施政的延宕。

我们也在此呼吁这些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学生们,既然台当局及社会都听到你们的诉求,也获得许多正面回响,你们就应尽速撤出议场,让“立法委员”接手服贸协议的实质审查及其他重要议事工作。毕竟继续霸占“立法院”,不仅延误台当局的正常运作,更严重损害台湾形象。

更何况非法入侵“行政院”、破坏公务财产等,更是严重的脱序行为,当然应受到谴责,否则是非不分,何来正义!如果持续抗争又引发警民冲突,难道不会加深民众对立及对台当局的误解吗?难道这是你们希望看到的民主发展?

我们想问问反服贸的同学们,所谓“黑箱作业”是谁下的标签呢?当台当局在签署两岸服贸协议前,与产业界开了超过百场座谈会,并接受在野党要求加开16场公听会的时候,你们在哪里?许多人受到网络上的“懒人包”误导而支持反服贸运动。既然自诩为知识分子,为何没有自我判断能力,连查查台当局“经济部”服贸协议的文本内容都不愿意,又置那些台湾辛苦谈判的官员于何处?

再者,当你们在指责执政党党团“强渡关山”、径行宣布服贸协议送出委员会到“院会存查”,指责国民党破坏程序正义的同时,却从未质疑民进党一再阻挠委员会审查的严重失职。如此偏颇的立场,难道不是双重标准,也难怪各方会有许多学运其实是另一型式政争的议论了!

此外,民进党为什么会担任委员会的召集委员呢?既然是国民党的法案,理应由国民党“立委”负责主导法案审查程序。更何况民进党竟抢着要主导服贸协议的审查,更是闻所未闻、滑天下之大稽的程序。国民党“立院”党团被迫出此“送交院会存查”的下策,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否则一再于委员会受到在野党阻挠,服贸协议怎可能有见天日的那一天!

看看近期民进党的表现,就可知道学运一开始等于就与民进党“里应外合”。试问,若没有民进党的“掩护”,学生有可能这么“熟门熟路”地闯进议场吗?其次,每当学生升高对台当局的要求时,在野党亦步亦趋地配合演出,甚至在国民党提出愿意重回委员会审查的让步条件下,仍断然拒绝朝野协商,民众怎可能不质疑学运背后与民进党的密切关系!

在台湾,任何社会运动一旦与政治沾上边,就会扯出复杂的蓝绿对立争议。因此,如果学生们在得到台当局正面响应后就撤出议场,将更能赢得社会大众的掌声及肯定。

在感受学运激烈亢奋的刺激同时,民众也该仔细想想学运要求“退回服贸协议”的诉求是否合理。

当签署完成协议后,“立法院”进行审查只有同意或否决的权力,不可能修改文字,否则等同于废除。这不是马当局专断独行,而是国际社会的惯例。更何况,如果“立法院”否决,协议另一方还会不会愿意配合重新谈判呢?

谈判与“拿与取”(giveandtake)的妥协艺术,不可能有任一方可完全独享。既然台湾想与国际经贸体系相连结,就必须遵守既定游戏规则,因为坦白说,我们没有具备更动规则的实力。

如果说学生对两岸签署任何协议有疑虑的话,当然可要求台当局应制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对此“行政院长”江宜桦也正面响应,这也许是可促成双方会面的契机,希望学生们不要再以任何借口拒绝与台当局的对话,继续形成与台当局的对抗态势。

评论建议学生撤出议场,不论未来发展如何,历史会记上一笔的。倘若持续抗争,最后可能是全盘皆输的结局:台当局失去公信力、社会更加对立、对外谈判停顿,而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承担得起、更不是民众愿意的后果。

评论最后恳切劝导学生:优雅下台比上台更难,如果学生们能学得此一功课,不仅对台湾有正面帮助,且对未来将有更多启发。

东南网3月3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多名“立委”上午在“立法院”质询认为,教长应该到现场关心学生。台湾“教育部长”蒋伟宁表示,他评估到现场只会造成新的混乱,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台湾135万名大学生他统统要关心,要顾及所有学生的受教权。

停摆两周后,台湾“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员会”今天顺利召开。包括台大、成大、中山、中兴、阳明等八所大学校长列席。

对昨天学生号召的凯道活动,蒋伟宁非常肯定,认为是公民力量很好的展现,但他仍认为学生占领“立院”、侵入“行政院”是逾越红线的违法行为。他上午也向学生柔性喊话,十几天下来风打雨淋,学生很辛苦,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心,希望学生赶快回到学校正常学习,并呼吁大家在“台湾会更好”的基础上对话,让歧异减到最少。

 
 

东南网3月3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三月学潮后,台湾政治大学成为第一所邀请“经济部”赴校说明两岸服务贸易议题的学校。上午10点召开,9点半不到,现场已有同学在排队,180个座位不够坐,晚到的学生只能挤在走道。该会议由政大社会科学院举办。据了解,上周五公布活动讯息,两小时报名就额满。

“经济部”副负责人杜紫军回应,过去4年已花140亿新台币辅导受冲击产业。去年亦纳入4项服务业,包括美容美发、印刷、洗衣、中药批发。

东南网3月31日讯 (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林娟) 面对日益升级的学生团体“反服贸”行动,29日参加海峡两岸中小企业联合促进会台南动员会的国民党台南党部主任委员谢龙介颇为焦虑。他认为,两岸服贸协议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重要起步,服贸协议顺利通过,之后才有涉及7000项货品关税谈判的两岸货贸争端解决机制。唯有两岸关系正常化,台湾才有加入区域经济整合的机会,才有资格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洽签自由贸易协议(FTA)。

“近年来,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现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争着进入大陆市场,有的还想借助语言和大陆相通的台湾来与大陆做生意。虽然大家整天都在要求台当局拼经济,但当局真的要拼经济时有些人却要搞政治,这样耗下去,台湾不进则退,全世界不会等你!”谢龙介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抗争。

台立法机构开会国民党民代遭民进党民代泼水(图)

中新网3月31日电 据台湾TVBS网站报道,今天(31日)台湾“立法院”8个委员会照常召开,先前国民党“立委”张庆忠以30秒的时间,将服贸协议送院会处理,引爆反服贸协议风波,今天他在委员会上遭民进党“立委”陈其迈泼水。

张庆忠以“欢迎之前也曾经用20秒通过议案的陈其迈”之言词,邀请陈其迈上台发言,因此惹怒陈其迈,直接朝张庆忠泼水,而今天在“内政委员会”上,多名民进党“立委”李俊俋、邱议莹、姚文智也轮番上台炮轰张庆忠。

台摄影记者遭“反服贸”人士扯倒后脑撞地脑震荡

据台湾“东森新闻” 报道,330凯道发生一起摄影记者遭民众用力拉倒意外,30日一名台媒林姓摄影记者在拍摄民众身体不适送医救治过程时,遭到一名阻挡拍摄的女子硬拉倒,记者后脑直接撞击地面,疑似有轻微脑震荡状况,稍早已送医。

抗议民众为阻挡媒体记者拍摄,拿出毛毯遮住躺在担架上的民众,正当各家摄影卡位抢拍画面时,一旁民众不断大喊“不要拍!”,一名黑衣中年妇女突然上前拉着林姓摄影记者的右手,用力往后拉,希望能阻挡记者拍摄。不过,记者却应声被拉倒地,后脑整个撞柏油路面,当场手拿着摄影机却倒地不起。

拉人的阿婆把林姓摄影记者扶起后,不断揉他的后脑勺后便离去。据悉,记者送医检查有轻微脑震荡现象。有目击者表示,这位摄影记者强把摄影机越过毛毯拍摄,所以才有人从后方想把他拉走,结果他重心不稳才往后摔倒。“此人摔倒时,我那区所有人都叫好!没人同情此人。”但也有人说,打人就是不对,一位乡民说“不论在怎么不爽记者,请走体制内的方式整他们谢谢。”

台“反服贸”凯道人潮消散另起炉灶无人捧场(图)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反服贸协议学生330号召万人上凯道抗议活动,在晚间7时30分过后平和收场,人群也陆续散去,有抗议团体在中山南路与忠孝西路口再搭舞台,欲另起炉灶把凯道人群留住,但抗议群众却不捧场如海水退潮般离开,仅有200余人星散在中山南路上,主讲人见人潮无法再聚,只好匆匆交代过后鞠躬下台。

反服贸协议学生号召全民在3月30日上凯道,从今日中午人群便如潮水般的向凯道汇集,根据“警政署”估算参加此次抗议人数最多时高达11. 6万人,过程大致平和,整起活动在晚间7时30分学生领袖林非凡演讲后,宣告结束解散,聚集在凯道的群众开始散去,至晚间9点就几乎全数离开。

因整个集会游行申请核准时间到午夜12点,于是便有团体再在中山南路与忠孝西路搭起舞台,希望可以将人群再吸引至该处延续反服贸协议的声势,但陆续散去的群众并不捧场,仅有200余人到新搭舞台处星散路边,主讲者见人潮无法再聚,只好匆匆交代即下台,随后开始拆卸舞台。

   中新网3月31日电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咫尺相近竟是最远的距离。台湾警察十余天来执行应对“反服贸”活动,有人累倒、有人伤重住院,却因台湾“行政院”驱离那晚的强制手段,沦为千夫所指,背负暴力罪名。台北市一名女警官网络发文感叹,她与同是警察的分局长老公,13天来劳燕分飞,只见面30秒;对比学生情侣在议场拥抱酣睡,当警察实在可悲。

更惨的是,有警察在社交网站撰文抒发值勤的心声,对“立法院”、“行政院”被违法占据的不满,却因用词情绪化,被网友检举,接连被惩处、调职。

警察表示,13天来,他们负责机关守卫的警察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且停休,不仅无法好好洗澡、休息,陆续传出有人中风累倒、皮肤病。如苗栗警员柯雄飞支持后返回泰安家里,隔天发现中风,现插管昏迷,这种心酸谁知道?

保二总队中队长张执法,负责驻守“经济部”,要轮流到“立法院”支持,因女儿是听障,每周一要回台中带小孩看医生。他25日因过度疲劳,引发带状性疱疹,已住院治疗5天。情况虽有好转,但没完全康复,想快点返回岗位值勤,医院、长官都没同意。

警察累,也恐引发治安“闹空城”疑虑。警方每天都有一堆案件要受理,台北市中山警分局,昨天侦查队只剩1个小队留守,案件停摆不说,光受理报案都忙得不可开交。

台“反服贸”被指动机不纯民众喊对民进党失望

中新网3月31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部分群体30日“反服贸”集结行动,民进党吕秀莲、游锡堃、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五大巨头到场。但当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抵达时,不断有群众高喊对民进党非常失望、苏贞昌别只想选当局领导人了。这让苏脸色沉重,简短讲话后,旋即隐入人群静坐。

主导此次活动的学生带头人林飞帆及陈为廷,不断传出两人都是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青年军”,引发外界质疑这次“反服贸”背后的动机不单纯。对此,蔡英文昨日现身台北凯道时并未做出明确回应,仅表示2012年竞选时,确实有些年轻人帮助过她。

昨日下午,民进党天王各自前往凯道参与游行;由于人潮挤爆现场,让苏、蔡、谢等人,都只能从距离主舞台600米外的林森南路进场。为避免再被质疑“政治操作”,所有天王面对媒体时,绝口不提选举。

中新网3月31日电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服贸争议在台湾持续延烧,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31日上午将率领43名工商界领袖与马英九会面,提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退回“立法院”委员会审查、希望经济与社会秩序尽快恢复等诉求。

工总秘书长蔡练生表示,更希望学生可以赶快回家,把“立法院”还给民众。

工总理事长许胜雄继上周率领六大工商团体等52名代表开记者会、哽咽表达希望大家“相忍为国”后,今天将再率43名工商界领袖与马英九会面,除了提出让两岸服贸协议回到原点、定期召开“国是会议”等诉求外,也将与马英九交换经济发展意见。

此外,为加强外界对服贸了解,台“经济部”启动校园说明会,首站于今天到台湾政治大学与学生面对面谈服贸。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反服贸学生占领凯道,台当局“经济部长”张家祝昨晚说,学生反服贸是反对自己的未来。

张家祝昨日全程关心学生大游行,他说,这次民众走上街头,并非全是反服贸,还有其它特定团体,这些特定团体将学生带上不好的未来,他感到很痛心。

他感叹地认为,大部分反服贸学生要做功课,他们真正了解服贸吗?看起来,他们是反服贸,其实是反自己的未来,未来台湾经济是学生们这一代的,并不是我们这一代。

张家祝强调,目前台湾经贸环境困境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恶劣,但反服贸学生并不了解,服贸在建立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以及拓展对外贸易关系上,扮演极关键重要角色。

近日,台湾“反服贸”抗议除严重干扰台“立法院”周边民众正常作息外,在台的大陆配偶也受到牵连:快递公司拒收寄往大陆包裹,部分陆配在台遭受无端指责……这让在台大陆配偶感觉“很委屈”。

“我连找了四家快递公司,都拒不收包裹!”昨日,网名为“路路”大陆配偶在一个台湾陆配群里发牢骚:“‘反服贸’搞得日常生活都不得安宁。”

据身在台南的“路路”描述,每隔几个月,她都会从台湾往广东的老家寄送一些台湾特产、保健品等,一直未遭遇麻烦。但前两天她给常用的快递公司打电话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拒收发往大陆的包裹,理由是:两岸海关查得严,除了食品,其他都不让过。

问了几家快递公司,均以同样理由被拒,这让“路路”感觉很“生气”。

来自南京的陆配“阿佳”则更加“委屈”,她说:“台湾学生‘反服贸’,连带我们大陆新娘这两天被人骂。”据“阿佳”描述,自己跟朋友出门时,别人一听她的口音是大陆人,立即涌上来各种指责,有时候是几个人与一个大陆配偶争论。她连连抗议说:“不可思议,为什么要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受伤?”

高雄市新移民社会发展协会理事长湛秀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台的大陆配偶真的很为难,我们就想好好顾好自己的小家庭。”她希望台湾民众不要带着有色眼光看大陆配偶,两岸政治上的争议不要影响到两岸配偶家庭的工作和生活。

30日,台湾反服贸“太阳花”学运迈入第13天时,学生们没有接受马英九与“行政院长”江宜桦各两次的记者会说明,号召群众着黑衣一起走上凯道。占领凯道行动于30日下午一时登场。据台湾警方表示,集结总人数超过11万。本网第一时间连线了本网驻台记者李寒芳、吴济海,了解现场情况。

记者一线见闻:各色人马轮流登场 如同参加竞选

新华网:请大致描述下你们下午在台湾“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现场看到的示威场景,你们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驻台记者:当天下午,记者在台北车站看到,许多民众陆续坐高铁从南部赶来集结。而离活动中心点凯达格兰大道最近的台大医院捷运站,由于临近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场所,警察已经架起拒马严阵以待,需要绕道才能前往凯达格兰大道。当天中午一点起,穿着黑衫的民众陆续到凯道静坐,不到三点,凯道几乎全部坐满。黑压压的一片,他们头上系着“退回服贸,捍卫民主”的黄丝带,现场有纠察队身穿黑衣黄字“自由贸易不自由的T恤”维持秩序,整体上比较有秩序。

在“反服贸”学生代表林飞帆现身之前,现场犹如记者历次经历的台湾竞选场合,各色人马轮流登场,或发表“反服贸”演讲,或表演饶舌歌曲,台上乐队演唱,台下数万只荧光棒和手机屏幕闪烁。19时30分,林飞帆出现时,现场一片掌声雷动。19时40分许,民众从凯道陆续散去,有部分人士仍回议场占据。

虽然“反服贸”团体中有部分是单纯“反服贸”的诉求,团体召集人声称这是一场“超越蓝绿,超越统独”的抗议活动,但是现场仍然能看到“台独”旗帜满场飞,“反中”标语随处见的场景。这其中,有“台湾独立才能赢”、“假服贸真统一”的各式标语。

不过与前几天“反服贸”团体完全占据话语权不同,今天也有一些“沉默的多数”不再沉默。比如由大学教师孙健萍组成的反“反服贸”团体“公民正义联盟”,下午2点也号召约千位民众,身着白衣到台北车站静坐抗议,他们在中山南路游行表达诉求,与“黑衫军”狭路相逢,双方人马隔空喊话,一度引发推挤冲突。活动发起人、大学教师孙健萍表示,“反服贸”的人虽然少数,但是声音大;而反“反服贸”的人多数却声音小。所以他们站出来,是让人们看到台湾有另一道不同的声音,不应该让大声的少数主导所有人的未来。


学生诉求屡屡翻新 台“行政院长”苦笑:不知还要不要求我下台?

新华网:这次反服贸抗议旷日持久,你们也多次前往各种争议现场,请问目前现场群众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大概为多少?学生的诉求在这十几天里有没有什么变化?目前是什么?

驻台记者:早在学生运动开场不多久,这场原本简单的诉求被掺杂得越来越多。一开始,“台独”势力就已经进驻。中山南路的立法机构大门搭起了十来个帐篷,其中不少是“台独”人士, “公投护台湾”、“台湾独立”等文宣、旗帜到处发放。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等民进党重要人物也悉数到场鼓吹学生“坚持”,民进党也在现场设立“守护学生指挥所”。

学生的诉求这几天一变再变。如果按照时间来理的话,大致是这样的变化:

3/18 占领“立法院”,要求重逐条审查《服贸协议》。

3/19要求警方立刻退出“立法院”、马英九道歉以及“行政院”院长江宜桦下台。

3/20提三诉求:1.要求“立法院”院长王金平确定于17日有关服贸的宣示无效。2.退回服贸、于本会期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3.前项监督条例完成立法前,不得与大陆“协商或签订”任何协议 (定)。

3/22要求退回服贸协议及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

3/23提出召开“公民宪政会议”、在双方交流法制化前退回服贸协议、两岸协议监督尽速法制化。

3/25要求本会期推动监督条例“立法”,“立法”完成前不得实质审查服贸协议。

3/27提4点诉求:包含退回服贸、建立两岸协议监督机制、召开公民宪政会议、要求朝野立委支持学生所有诉求。提出30日号召全台民众走上凯道。

3月30日:四点诉求:退回服贸协议,制定两岸监督条例,先“立法”再审查,召开公民宪政会议,讨论台湾现在宪政危机。

学生们诉求屡屡“翻新”,让台湾当局也是“应接不暇”。江宜桦曾在24日举行记者会表示,抗争的学生每天都会提出新的诉求,还有些诉求“今天提出,明天又没有了”。他还苦笑说,像是他们曾要求“行政院长”下台,“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一项”?


网络手段传播 各种团体推波助澜的网络时代“学运2.0”运动

新华网:马英九在29日晚的记者会上表示不赞成学生提出的“退回服贸”,但承诺会将服贸协议监督条例法制化并支持“立院”逐条讨论表决,请问台湾各界对马英九的讲话反应如何?为何马英九29日的讲话释放出极大善意,仍不能使局势缓解,今天那么多学生还是要去抗议?

驻台记者:为了尽快平息服贸争议,让社会不再内耗,马英九两度亲上火线说明。330静坐示威的前一天,马英九召开记者会,对于学生4大诉求,同意“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以及召开“公民宪政会议”,但坚持服贸不该等修法后才审,也重申不可能退回,台湾社会普遍认为等于让步了2项半。但是服贸协议关于台湾经济的未来,所以这是马英九的底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退让。

学生团体仍然认为马英九没有实质回应他们的诉求,比如“退回服贸”。对此,台湾舆论已质疑学生不断提高门槛,拒绝当局善意,正在逐渐失去抗争的正当性。有媒体评论说,既然是谈判,就有协商空间,学生们一步不退,不禁让人怀疑背后的政治力量推手是什么?

实际上,在这次游行前,就有人士爆料此次游行背后有人“买单”,并在Facebook上有人士贴出“买路工”证据,指称有人组织学生从南部来台北参与活动,不仅提供来回大巴还包括500元新台币补贴、两餐饭及旅游保险。

新华网:请问今天的游行中出现了哪些台湾政坛人士?之前的报道说多位民进党“天王”将响应今天的活动,包括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吕秀莲等等,请问民进党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何表现?

驻台记者:民进党政治人物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游锡堃、吕秀莲全部到场声援,但由于来得较晚,没能进入凯道核心现场。由于前些天在立法机构附近声援学生时喊出竞选口号遭舆论质疑政治操作,这次,他们在现场没有诉求民进党利益,仅声称要与民众一起守护民主,要求马英九出来面对学生。

新华网:有报道说台湾工商界对服贸生效延宕多心急如焚,各界最近也呼吁学生理性退场,让僵局早日落幕。请问台湾政界有没有提出什么方案可以结束目前这种拖延、无序的状态?目前破局的关键是什幺 ?

驻台记者:一方面,在此次运动中王金平先是不作为,随后主持的朝野协商四度破局。既然事情因占领议场起,而议场持续被占也导致台湾社会议事日程空转,王金平应该担负起责任,利用其在蓝绿之间多年斡旋的特长,积极主持朝野协商。

另一方面,也有人士呼吁马英九召开各党派、社会各界人士的会议,让民进党等在野党和社会人士不要作壁上观,不要有收割企图心,“共同来趟浑水”,共同担负责任。

此外,当局和学生持续展开善意沟通、对话,之前马英九也表示,愿意和学生在不预设前提下对话,但学生代表对此仍不满足,仍提出会面前提,这种毫不让步态度并不利于问题解决。

新华网: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往来近几年来应该说发展顺利,也给台湾带来巨大的收益,请问这次为什么会突然掀起这么大的波澜?背后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什么?

驻台记者:学生占领议场的行动通过Facebook、PTT等网络手段传播,以及民间团体、艺人等推波助澜、聚拢人气,形成台湾媒体所称的网络世代“学运2.0”运动。

这次“反服贸”的团体诉求并不一致,总体上看,大致有四个群体:一是认为审议程序不够完整、民主遭到破坏,觉得其中存在“黑箱操作”成分;二是“台独”、“反中”、法轮功等团体,其中不乏有民进党为年底“七合一”选举造势的操纵,一批职业政治学生煽动学生群体。三,台湾社会对大陆的不了解,疑虑和担忧。即使承认服贸对台湾服务业有利,但仍担心大陆的经济渗透;四,更多被组织动员起来的学生对服贸协议本身缺乏了解,担心毕业后就业前景,诉求相对剥夺感。“到处喊狼来了,却不知道狼长什么样”,目前,参与的学生族群了解有关服贸资讯,多是从台湾“公民觉醒联盟”制作的“黑箱服贸懒人包”等网友分享内容,这些网络手段以快捷简明的方式传播“计程车小黄变小红”、“陆劳来台抢饭碗”、“大陆投资移民长驱直入”等耸人听闻的信息,而台湾当局数百场的说明会和各种文宣却效果甚微。

在种种势力的混合作用下,学生们在现场通过Facebook打卡(意为报到),被鼓吹为 “公民抗争有理”、“公民抵抗有理”的行动,让他们认为这是冲撞“制度暴力”的英雄行为,还有大学停课鼓励,社运人士、大学教授及律师支持,让更多不明真相的学生备受鼓励,甚至将这样的“牺牲”视为革命。


大多数百姓:学生提这么多“不可能让人接受的条件”只是为反对而反对

新华网:据报道反服贸抗争持续12天,已投入超过2.5万人次警力,除金门、马祖,全台湾各县市警察都曾分批轮调支持维安,你们有没有在抗议现场采访过维安警察,他们是什么反应?你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台湾老百姓都怎么议论?

驻台记者:我采访过一位警察,他说,12天来,没有休息,有些媒体还宣称他们“血腥镇压学生”,他们也感到一定的委屈,但没办法,台湾社会就是这样。

实际上,大部分台湾民众对学生持续占据议场,造成台湾社会空转并不认同。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眼中,学生诉求一变再变,提出这么多“不可能让人接受的条件”,也只是为反对而反对。

尤其是学生强占行政管理机构后,从和平抗争演变到暴力行为,理性诉求演变到非理性冲突,“反服贸”单纯诉求演变到“反中”、“台独”,整场运动逐渐失焦。台湾民间和社会从以往支持、同情学生团体出现反思声音,认为脱序暴力不应纵容。很多民众的观感由同情逐渐转为反对,认为学生们已经太“过火”,无视法律和社会秩序。

有台湾民众在现场对记者表示:“服贸已经要逐条审查,逐条表决,已经退回原点了,过不过根本不知道,学生凭什么得寸进尺呢?” 台湾主流舆论认为,冲撞“行政院”并破坏公物、瘫痪运作,使得18日以来占据“立法院”的和平抗争已变质,应予以谴责和法办。

30日在凯道现场,记者就看到一位老婆婆苦口婆心地一个个走到学生面前,说“赶紧回家,回去好好读书”、“不要再影响立法院工作”等。29日在自由广场,“白色正义社会联盟”组织的反制“反服贸”活动中,就有民众聚集挺服贸,高喊“孩子,回家吧”、“警察,辛苦了”,并给警察献上康乃馨。

由和服贸影响关系较少的学生,来代言服贸利益关系方的劳工和业者阶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新华网:这两天陆续与一些挺服贸游行登场,请问挺服贸的主要是些什幺人?和反服贸的力量对比如何?

驻台记者:挺服贸团体的人群中包括学生、社会中层,还有一些警察家属。他们是要求学生撤出立法机构回到学校,让社会回归正常秩序的理性力量。因为手持康乃馨,被誉为“康乃馨与太阳花(反服贸学生标志)”对决。一些警察家属也在29日发起游行,他们未必完全挺服贸,但是也呼吁学生退出议场,在广场拉起“孩子回家吧”、“让我爸爸回家”等横幅。这些柔性诉求还是比较打动台湾民众。

闽南语说“偷偷呷三碗公”(意思是不声不响吃很饱),受惠于服贸的群体过去没有勇于站出来发声,也是怕“枪打出头鸟”。其实他们反而是受服贸影响最大的群体,由和服贸影响关系较少的学生,来代言服贸利益关系方的劳工和业者阶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但是现在这些人也意识到,如果不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被代表,就有可能让服贸协议一再延宕。不过,大部分的业者和劳工群体要忙于工作,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出来静坐。

中新网3月31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部分“反服贸”学生和团体30日扩大行动上台北凯道,游行人潮涌进凯道周边,交通壅塞,病患送台大急诊也受影响,原本5分钟路程,绕道要30分钟,家属心急也盼重视病患权益,活动快落幕。

一位急诊病患的太太说,她对服贸协议没有特定立场,但今天家属送急诊,原本只要5分钟的路程,要绕道花30分钟才进来,还被群众呛,她急得要命,但又很无奈,只希望学生表达诉求,也要重视病患的权益和家属心声。

有多位民众今天因中暑、跌倒送医,位于中山南路上的台大医院1楼有空调、便利商店和咖啡店,也成抗争民众的“休息站”。

台大医院表示,下午挤进数百位民众到1楼和地下1楼美食街休息,群众吵杂声也引来病患家属投诉,台大医院院长黄冠棠亲自坐镇指挥,除安抚病家外,并广播要求群众勿上2楼以上病房,总务室也加强厕所清洁、院区警戒,院方虽未启动大量伤员应变机制,但急诊仍加派医护人力支持。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