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11月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食品药物管理署”昨天公布全台236件标榜百分百纯油油品稽查结果,名列稽查名单的泰山、顶新与味全等大厂,除了泰山与味全的进口葡萄籽油仍待查核外,皆安然通过稽查。

香麻油、胡麻油 问题多

泰山生产的“DOMINGO进口纯葡萄籽油”与味全的“健康厨房葡萄籽油”,因是岛外进口,仍在等待原厂提供证明文件;初步统计,这波不合格名单都是台产,且以香麻油、胡麻油与黑麻油居多。

这波大稽查也验出31件不合格油品,其中包括大统长基的9件与富味乡的6件,已先行下架;另外,还有佳成食品厂等11家业者的16件油品不纯,其中9家已经切结保证诚实标示,“食药署”已通知地方卫生单位将这些油品下架,也将移送地检署侦办。

此外,包含由家福公司进口的家福西班牙冷压橄榄油、家福西班牙初榨橄榄油及家乐福特级初榨橄榄油,以及泰山与味全等共28件油品,因为仍未掌握确切制造工厂,都被列为“待查核”的油品。

不纯油品 爱混充大豆油

“卫生福利部次长”、“食品药物管理署代署长”许铭能表示,切结保证后又发现油品不纯的业者,将移送地检署以诈欺罪侦办,未切结的业者如有违法,也将面临“食管法”最高1500万元新台币罚锾或最高3年的刑责。

“食药署”实验室比对236件油品脂肪酸分布后,发现76件可疑油品,实际赴厂稽查后,昨天再邀请台大化学系教授何国荣、辅大食品科学系教授陈炳辉与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产品及制程研发中心主任朱燕华三位专家讨论,才确认这31件不合格油品。

陈炳辉表示,这次查验31件被证实不合格的油品,都可见到业者私下掺杂大豆油情形,有的产品甚至有半数是加了大豆油。

泰山商誉受损 卫福部致歉

“卫生福利部部长”邱文达昨天也再度宣示打击不法的决心,并表示今天开始进行“油安行动”,扩大稽查市售食用油;“卫福部”也向民众保证,11月8日后市售油品不再有标示不实的问题。

日前因为一纸乌龙公文,可能影响泰山等业者商誉,邱文达也再次表达歉意;许铭能也说,业者所受到的损失,有要负的责任,一定坦然面对。泰山企业公关主任孙琳凤表示,这件事情让我们花了很多资源,向消费者解释。但她也说,希望政府能做些事情挽回市场信心。

中新网11月1日电 据台湾TVBS网站消息,台当局“卫福部”今天开始“油安行动”,各地县市卫生局全面启动,到大卖场、超市超商、杂货店等地稽查,不只要看架上的油品,标示是否清楚,前一天公布“31件问题油品名单”,也通通要下架回收。

架上的油品,拿下来仔细看标签,有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新北市卫生局稽查科长刘淑玉指出:“这个有写芥花油和亚麻仁油,就表明这是一个调和油,那如果上面,成分里面有标示植物油的话,就是不符规定。”

成分要清清楚楚,标示不实是油安行动的重点之一,另外前一天台“卫福部”公布新的31件问题油品,也应该要下架。

惠家香的麻油下架后暂存在仓库,旁边还能看到大统的油品,通通等着厂商回收,11月1日,台“卫福部”“油安行动”第一天,新北市出动16位以上稽查人员,兵分八路,到大卖场、超市等地稽查,其他县市政府也动起来。

台东不只去大卖场,还深入传统市场,看看杂货店有没有照做,特别的是卫生局说,大统跟富味乡,因为已经有下架公文,如果还买得到,就是业者没有尽到告知通路的责任,最高罚300万,而前一天,“卫福部”公布的31个名单,如果被查到,暂时只会要求下架,还不会开罚。

“卫福部”也表示,已经有284家油脂业者,在10月31日期限之前,签了切结书,这个月开始,要是查到的问题油品,是属于这些业者,他们不只会被罚,掺伪最高1500万罚金,还可能吃上伪造文书的官司。

泰山食品董事长詹岳霖昨天表示已备妥查验证明,保证泰山油品绝对安全无虞。记者杨万云/摄影

东南网11月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卫福部”乌龙公文影响食品大厂形象,但遭点名的大厂都强调不会声请公赔;泰山企业董事长詹岳霖说,这是当局首次大动作体检食品厂,难免生疏;人都不是完美,可体恤当局用心,此时若索取公赔,“离谱了一点”。

詹岳霖昨天有感而发说,台湾食品产业没那么坏,只是多数检验方式沿用旧规,恐不符潮流。现在当局积极清查,对食品产业升级属于好事,他同时呼吁当局,尽速推动台湾食安规范与国际接轨。

顶新也表示,这个节骨眼应该是“把事实厘清”,以消费者能吃的安心为最大考量,顶新感受到当局的努力,不会求偿。

味全指出,感谢当局用心把关食品安全,将尽全力配合当局检验油品,以诚信负责的态度面对消费大众。

前晚遭点名油品疑似脂肪酸不合格的食品大厂有泰山、顶新、味全,昨天下午经“卫福部”复查,顶新已过关,泰山“DOMINGO进口纯葡萄籽油”和味全“健康厨房葡萄籽油”仍在查核名单中。

泰山董事长詹岳霖昨天信心喊话,“我就没作假,那么紧张干嘛”,强调泰山是诚实厂商,真金不怕火炼。他指出,这半个月来,当局一直到食品厂抽查,但泰山“准备好了就呒惊”。

针对有产品仍在查核中,詹岳霖表示,产品都符合当局安全规范,没有必要下架,并已具妥相关切结书、检验证明,将交与主管机关检查,盼大众别担心。

味全昨天也通知通路,将经过“卫福部”检验合格的“健康厨房纯橄榄油1.5L”恢复上架,另一瓶由西班牙原装进口的“健康厨房葡萄籽油”,也备妥合格证明文件,将配合卫生主管机关查核。

东南网11月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统长基食品食用油掺伪,彰化县府昨寄出金额高达18.5亿元(新台币,下同)新台币的裁处书;县长卓伯源表示,这笔钱不会入到县库,将成立基金,全数用于赔偿消费者、盘商及大统的劳工。

同样爆发掺伪的富味乡,彰化检方昨起诉董事长陈文南等6人,并建请法院宣告没收不法所得3亿50万元,这笔钱要如何运用?新北市消保官李大鹏表示,法院若没收业者不法所得,应回归给受害消费者。

“大统不当得利与罚锾,绝不会成为政府的私房钱!”卓伯源表示,“卫生福利部”认为县卫生局估算大统的不当得利和罚锾金额无误,县府因此在昨天寄出裁处书,业者一个月内未缴,将送行政执行处强制执行。

卓伯源说,县政府若收到罚锾,不会收归县库,将全数用于赔偿消费者、盘商、大统的劳工,若有余款,将用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机制,让民众“食在安心”。

县府法制处长简金晃说,消费者申请补偿的要件要凭发票、收据,盘商则应保留交易凭证,持有空桶的民众要拍照,交给县府存证。到昨天为止,彰化县政府已收到3264人申请退费,1842人登记委托县府代位求偿,县府将征询登记者意见,要申请补偿基金或参加团体诉讼,消费者只能择一。

东南网11月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彰化检方请求法院对富味乡负责人陈文南兄弟“适当量刑”,但对大统长基董事长高振利则要求从重量刑;彰化县政府消保官张启昱说,检方求刑轻重差异,正反映两家公司处理事情的态度和诚意。

张启昱表示,富味乡负责人向社会道歉,拿出11笔土地及2笔不动产让检方查扣,为事件负责和赔偿的态度,“检方感受到了”,希望企业经营者以此为监,要勇于认错和拿出诚意善后。

“两家危机处理差很大!”大统盘商自救会的蔡姓盘商说,大统迄今提不出具体赔偿方案,高振利独揽大权,底下没人敢负责,至今仍乱成一团,害代垫退货款的中下游盘商连带发生财务危机。

蔡姓盘商表示,相对之下,富味乡较负责,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大统日后纵使公司换上新名字,也没盘商敢再进货,“大家都怕到了”。

大统长基在线西乡设厂生产食用油,在鹿港镇经营观光工厂。

“线西出这款代志,面子被丢光。”黄姓乡民说,高振利不是线西人,请大家不要弄错;鹿港镇许姓镇民说,高振利“摆烂”,真没天良,“判越重越好”。

芳苑乡洪姓乡民说,富味乡员工都帮老板讲话,大统很多现职和离职员工向政府陈情、向媒体检举高振利,光这种情形就可以了解检察官量刑为何有差别。

东南网11月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卫福部”乌龙公文影响食品大厂形象,但遭点名的大厂都强调不会声请公赔;泰山企业董事长詹岳霖说,这是当局首次大动作体检食品厂,难免生疏;人都不是完美,可体恤当局用心,此时若索取公赔,“离谱了一点”。

詹岳霖昨天有感而发说,台湾食品产业没那么坏,只是多数检验方式沿用旧规,恐不符潮流。现在政府积极清查,对食品产业升级属于好事,他同时呼吁政府,尽速推动台湾食安规范与国际接轨。

顶新也表示,这个节骨眼应该是“把事实厘清”,以消费者能吃的安心为最大考量,顶新感受到当局的努力,不会求偿。

味全指出,感谢政府用心把关食品安全,将尽全力配合政府检验油品,以诚信负责的态度面对消费大众。

前晚遭点名油品疑似脂肪酸不合格的食品大厂有泰山、顶新、味全,昨天下午经“卫福部”复查,顶新已过关,泰山“DOMINGO进口纯葡萄籽油”和味全“健康厨房葡萄籽油”仍在查核名单中。

泰山董事长詹岳霖昨天信心喊话,“我就没作假,那么紧张干嘛”,强调泰山是诚实厂商,真金不怕火炼。他指出,这半个月来,当局一直到食品厂抽查,但泰山“准备好了就呒惊”。

针对有产品仍在查核中,詹岳霖表示,产品都符合政府安全规范,没有必要下架,并已具妥相关切结书、检验证明,将交与主管机关检查,盼大众别担心。

味全昨天也通知通路,将经过“卫福部”检验合格的“健康厨房纯橄榄油1.5L”恢复上架,另一瓶由西班牙原装进口的“健康厨房葡萄籽油”,也备妥合格证明文件,将配合卫生主管机关查核。

东南网11月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富味乡油品掺混牟利,彰化地检署昨侦结,依诈欺等罪起诉董事长陈文南、其弟陈瑞礼等6人;检方查出他们掺混长达4年,不法所得3亿零50万元新台币,建请法院宣告没收。

食安风暴让消费者不安,彰化检方密集侦办大统与富味乡这两件重大黑心食品案,大统案只花十天侦结,富味乡只用八天,再度创了纪录。

彰化地检署襄阅主任检察官黄智勇表示,富味乡陈文南、陈瑞礼兄弟在黑麻油中掺混牟利长达近四年,情节重大,但犯后主动提出房产扣押,并提供高额担保金供消费者退费极力弥补,因此建议法院对两人适度量刑。

相较下,大统公司高振利未积极提出赔偿或事后补救措施,而且大统市占率高,还在油品加入未经许可的铜叶绿素,花生油里没花生、辣椒油里没辣椒,恶性重大,才求处重刑。

至于富味乡研发中心经理林瑞聪、资材课长刘骐玮、技术人员陈国华、洪铭昌等4人,检方认为只是听从指示制造油品,为求生计而触法,均请法院从轻量刑。

检方调查,富味乡食品涉嫌从2009年起,在制造的“顶级百分百黑麻油”等三种油品,掺进低价黄麻油、特黑油,降低成本,却让消费者陷于选择错误。

黄智勇表示,陈文南等6人触犯“食品卫生管理法”、诈欺罪嫌,应从重以诈欺取财罪论处,诈欺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下徒刑,三种油品应分论并罚。

东南网10月3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除大统长基与富味乡外,昨天再爆出生产百分之百纯油的知名大厂顶新、泰山、味全与维义等22家厂商37品项,也疑似标示不实,被列入稽查名单。业者决定找公正单位检验厘清事实。

包含生产“宝素斋100%纯葡萄籽油”的顶新、“健康好理由100%葡萄籽油”的泰山、“健康厨房纯橄榄油”的味全、“维义特级初榨橄榄油”的维义等22家厂商,都名列在“食品药物管理署”验出油品脂肪酸分布有异的名单上,也就是说,截至昨晚,在“食管署”的实验室查验中,这22家厂商的37项标示百分百纯油的产品,都或多或少有疑似混充现象。

其中11件来自大统长基与富味香,已经依法下架,其余26件油品已通知地方卫生单位赴厂核对配方。

假油事件造成人心惶惶,引发民众抢购进口油,但“食药署”昨天公布的名单也包含五件进口原装或分装的油品,在实验室中发现可能不纯。

不过,“食品药物管理署代署长”许铭能表示,“这份名单是稽查名单,一切还在调查中。”实验室发现油品脂肪酸比例可疑,不代表业者一定搀伪造假;他说,油品本来就会因为产地、生产方式影响脂肪酸分布,一切要等到实际查验配方、制程才能确定。

事实上,“食药署”早就掌握这份名单,却以“仍在调查中”、“担心影响业者商誉”为由,迟未对外发布;甚至昨天下午三点的记者会,“食药署”仍坚持今才公布所有名单,直到昨天一份“乌龙公文”,“卫福部”才不得不公布名单。

“食品药物管理署”区管中心主任潘志宽昨天下午四点,指示“食药署”发文请地方卫生单位针对这37件油品赴厂稽查,但疑似因沟通误差,导致发出的公文为“要求产品下架”,以致部分卖场开始下架。尽管“食药署”事后紧急回收公文,但这份包含疑似标示不实的业者名单已经外流,甚至六点半就可在台湾知名的电子布告栏台大批踢踢实业坊下载得到。

潘志宽对此表示,“可能同仁误会我的意思,但我要承认是我的错。”“卫生福利部次长”、“食品药物管理署代署长”许铭能也表示,一定负责到底,但也坦承这项错误,恐让业者有充分时间因应查厂。

大统“黑心油”震惊台湾大陆市场也曾进口

花生油里没花生,橄榄油里没橄榄,辣椒油里没辣椒,食用油里面的花生、橄榄和辣椒香味,全部由添加的香精调制……连日来,很多台湾民众犹如惊弓之鸟,因为他们天天离不开的食用油品接连被发现是黑心商人用低价油品,化学制剂调制。而且这些公司多是素享盛名的油品公司,有官方品质保证的检验证明,台湾的军队、学校,社会福利机构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这些食用油。继塑化剂、毒淀粉之后,这场岛内最大的食品安全风暴,在岛内掀起了惊涛骇浪。

花生油里没花生 辣椒油里没辣椒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为了了解瓶装食用油的质量,台湾彰化县检方和卫生局日前主动出击,对市面上各厂牌的橄榄油、葡萄籽油、葵花油、苦茶油、玄米油及调和油进行了抽验。结果发现台湾知名企业“大统长基食品公司”的100多种产品中,高价位的橄榄油、葡萄籽油和花生油,共有59种品项都添加食油禁用的铜叶绿素。其中的15款花生味调和油,是用色拉油、芥花油调和后,滴进花生香精而成。

更要命的是,大统生产的花生油没花生,其标榜含有橄榄油益多酚成分的葵花健康油,也没有橄榄油成分。另一种声称百分百的特级橄榄油,几乎完全用棉籽油、葵花油调制,橄榄油成分是微量。此外,检方与卫生局还发现,大统所产制的三个品项辣椒油,同样是完全没有辣椒成分,而是使用色拉油,添加化学合成的辣椒红色素以及辣椒精所合成产制。而大统代工生产的葡萄籽油,其纯度也只有10%,其余九成是棕榈油和芥花油。

大统公司是台湾老字号食用油厂商,成立36年来,主打中低价位策略,在台湾市场占有率约10%,营业所及经销商分布台湾17县市共945家。事件发生后,在岛内引起强烈震撼。

食用油安全问题 接二连三

继大统长基公司后,台湾另外的一家知名食用油公司,也是全球第二的芝麻油公司富味乡,也被彰化卫生局稽查出在油品中添加棉籽油。一开始,这个公司的负责人断然否认,谎称添加棉籽油的油品全部外销。迫于各方压力,富味乡董事长陈文南23日从国外赶回台湾作危机处理。当天深夜,先向新北市卫生局自首,承认在24项内销食用油中掺用棉籽油,另有1项则是在调和花生油中添加香料。24日上午陈文南赶到新北检投案。

富味乡创立30年,从地区小油厂变身为麻油销量全球第二的大厂,产品销售到26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创造了高达24亿元新台币的营业额。讽刺的是,富味乡董事长陈文南过去以“重商誉”、“守信用”著称,2010年曾获得“金商奖”优良商人和“国家盘石奖”,还受邀到“总统府”和马英九合照。

台湾问题食用油 大陆也曾进口

由于台湾的问题油品,大陆也有公司进口,因此,大陆方面也作了紧急处理,这是继塑化剂事件后,台湾食品再次在大陆被要求下架。

据统计,2013年福建厦门口岸共进口大统长基食品公司食用植物油3批,40363千克、9.2万美元,进口品种有大统金橄榄葡萄籽油、大统金调和特级胡麻油、大统金橄榄葵花油、大统金初榨橄榄油、大统胡麻油,全部以“其他贸易方式”进入厦门市大嶝对台小额贸易市场销售。涉及收货人两家分别是厦门皓益贸易有限公司、厦门天润和商贸有限公司。

厦门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士25日表示,台湾大统食用油事件发生后,该局第一时间通知进口商对媒体报道涉及产品实施下架、召回处理,并暂停“台湾大统长基食品公司”食用植物油的进口。对于已销售的问题食用油,厦门检验检疫局专门约谈进口商,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召回。目前,进口商均承诺,允许消费者到所购买油品的销售处或该公司销售点退货。

不法油商可处以30年徒刑

大统长基公司贩卖黑心油牟取暴利,同时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铜叶绿素”,彰化地检署25日以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刑法”诈欺等罪起诉公司负责人高振利等人,并追究没收7年来不法所得18.5亿元新台币。

至于高振利等人的刑事责任部分,彰化地检署共列举被告涉及8大项诈欺罪责,每项罪责基本刑责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此换算,最高将被判处40年有期徒刑,依现行台湾法令,最高执行期限为30年,将由公诉检察官衡量后再具体求刑,以严惩不法厂商。

另外,为了防止高振利脱产,彰化地检署除了限制其出境外,也进一步扣押高及大统长基16个银行账户、29笔土地房屋,估计财产总值至少超过5亿元新台币。

至于富味乡董事长陈文南则经新北检方侦讯后,以250万元交保,此案由台湾高检署指示转到彰化地检署侦办。检方将于周一扣押富味乡4.6亿新台币的资产。

闻“油”色变 台湾民众时兴自己榨油

食用油安全事件发生,台湾民众闻“油”色变,只能生产自救,以至于传统市场的猪油,身价翻倍。台湾《联合报》26日的报道说,台东中央传统市场猪油最近常缺货,而原本一盒装的猪油只卖30元新台币,现在涨到60元新台币。摊商表示,耗时又耗瓦斯,成本高当然调整。

一家猪肉摊贩说,爆发假油事件后,原本乏人问津的猪油,现在很抢手,以前一天只能卖两三盒,这几天下来几乎都卖光光,供不应求。“天然炸猪油最起码吃得安心!”林姓妇人说,花50元新台币就可以炸出600毫升猪油,比色拉油还便宜,炸一次可以使用好几天,而且放到冰箱也不会坏掉,小时候都是吃猪油长大的。

与此同时,百货公司的进口榨油机、进口橄榄油也成为抢手货,据报道,家庭用榨油机近日询问度也增加5成以上,销量也有2成的成长。而进口橄榄油销售更有大幅成长。本报台北特约记者谷雨D090

东南网10月30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卫福部”要求所有食用油品制造、分装、进口业者,切结保证所产制、贩售的产品标示与内容相符。“卫福部”统计,经发文给166家油品制造工厂、油品进出口等团体,至昨天已有111家切结保证,在已签切结的厂商中,包括统一、顶新、佳格等大厂,但爆出疑似添加铜叶绿素的知名大厂中,仍有厂商未切结。

“食药署”食品组组长蔡淑贞说,这次切结明天截止,凡是未切结者,将是下一波优先稽查重点。至于提出切结的业者,“食药署”也会调查业者所提供的资料等是否属实,若发现有提供的资料不实,将可依伪造文书处罚。

蔡淑贞说,所有提出切结的厂商相关资料,都会公布于“食药署”油品混充及违法添加铜叶绿素事件专区,开放民众查询。

“立委”提出应成立食品安全基金,“卫福部次长”许铭能表示,初步规划食安基金的财源,来自不肖业者的不法利得,罚金部分会考虑纳入。基金运用主要作为消费者权益受损,打团体诉讼所需的费用,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台湾食品安全等。

至于稽查166家油品工厂结果,抽样的271件样品中,已初步检验完成196件,其中88件与油品资料库完成比对,与资料库不符样本仍是30件。“卫福部”表示,经过初步查厂,未发现问题,而脂肪酸比对结果将明天公布。

对于传出有油品大厂的油疑似添加铜叶绿素,“卫福部”公关室主任王哲超表示,台湾并无标准品可供比对,若查厂发现有业者进货铜叶绿素,会立即公布。

东南网10月30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进口大量棉籽粕当作饲料,从未查核抽验,引发“立委”不满。“农委会”表示,年底前将与标检局和海关开会,制定棉籽粕输入查验规定,未来棉籽粕将比照饲料玉米进口把关抽验,棉籽粕中的棉酚纳为常规的饲料原料检验项目之一,最快明年开始实施。

在棉籽粕查验规定尚未出炉前,若再有厂商进口棉籽粕当作饲料原料,“农委会”将派员进饲料场抽验查核棉酚含量,保障棉籽粕不做饲料以外使用。

东南网10月30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食安问题连环爆,成为“立法院”的质询焦点。“立法院经济委员会”今天审查“农委会”预算,“农委会主委”陈保基表示,农产品把关裁罚是地方政府的权责,未来会要求地方政府配合“农委会”的各项查缉,为农产品做第一线把关,若地方政府查核不力,会考虑公布名单,做为未来核发地方补助款的重要依据。

陈保基说,那些产品、工厂可能有掺假,在市面上、市场上都有传闻,未来会加强查缉。

外界质疑CAS优良农产品验证破功,“农委会”畜牧处长黄国青表示,CAS优良农产品有6550项,每年由验证机构抽查3000件,由政府抽查CAS标章标识5000件,希望年底前,逐一查核CAS产品由3000件提升为5000件。

食用油连续出包,知名餐厅王品原烧牛肉检出含有禁药齐帕特罗。陈保基说,进口牛肉由“农委会防检局”逐批开箱核对进口货物文件是否相符,是否有夹带其他物件。药物残留部分,即日起由“卫福部”逐批检验,保障消费者安全。

味美、安全,这些原本是贴在台湾食品上的标签,也是岛内民众谈及自豪的内容,近来,台湾食品的“安全”标签却被接连重击。

“黑心食用油”风波未了,10月28日,台北卫生局又抽检出有蜂蜜根本不含蜂蜜,只有蔗糖及果糖。10月29日,台湾《联合报》则报道,桃园县卫生局检出王品集团旗下“原烧”的美国牛肉含瘦肉精,至28日已回收203公斤问题牛肉。

食品安全频亮红灯,让台湾食品的“安全”标签出现裂纹,而民众对于“食安”的信心也随之摇晃起来。

食品“出包”一件连一件

让民众“食”在不安的是,近来问题食品的主角既不是地下工厂,也不是什么山寨小作坊,而是多有行业“大牌”。

被查处有问题牛肉王品集团是台湾第一大餐饮集团,目前王品集团在两岸共开设约200 家直营分店,其中在台湾地区就有10个自创品牌及160多家直营分店。而生产“黑心油”的大统长基公司也是有名大厂。

“黑心油”配方近日被披露,标示百分之百的特级橄榄油,其实有六成是棉籽油或葵花油等低价油混充,而且,更为闻者震惊的是,为了让成分不纯的橄榄油卖相纯正,厂家还添加了食用油禁用的染色剂“铜叶绿素”。内幕揭晓的时候,厂家承认这样的“黑心橄榄油”已出售了7年。

比起山寨小厂的掺假、造假,大牌、名牌厂家的“黑心行为”更让人愤慨。老厂、名牌厂的存在和兴盛,是维护商场秩序和道德的正面因素。它们的历久弥新,可以让更多厂家看到诚信和坚守的力量。因此,当名牌厂家被列入“黑心名单”时,对民众信心的冲击无疑会更大。“大统”油品的市占率高达10%,其销售通路遍及全台主要超市、卖场。食用油餐餐都要用,“大统”混迹市场30多年,试想,全台湾又有多少人从未吃过“黑心”油?怕是幸免者几希吧。

柴米油盐已沦陷多少

近年来,台湾食品安全上演连续剧。

前年有塑化剂事件,去年查出了毒大米、致癌酱油,最近又连环爆出毒淀粉、过期泡芙、香精面包、劣质食用油、问题牛肉……对此,有岛内媒体感慨:柴米油盐酱醋茶,向来是民生“开门7件事”,但此刻的台湾,算算看已有多少沦陷在“黑心商品”的乌云下?

这或许正是食品安全问题在岛内持续发酵的重要原因。更何况,台湾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到的还不止是岛内民众,它已延烧到香港、大陆,甚至菲律宾、越南等地区。近日,已有大陆商家向台湾“大统”公司求偿。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让台湾“美食天堂”的形象蒙尘。美食、特色小吃一直是台湾行销旅游的重要因素。但“黑心食品”的名单不断增加,台湾旅游主管部门甚至不得不修改了行销台湾旅游的主题,原设定的美食、购物、文化、乐活、生态、浪漫等六大主题,如今美食被迫拿下。

修法重罚“抓鬼”三管齐下

怎样才能构筑食品安全网,让岛内民众不再“食”在不安?

除了寄希望于厂商自律,不再“黑心”之外,岛内舆论还把矛头指向了现行法律。

台湾现行法律对不良业者惩罚轻、罚款少,一直是媒体分析“黑心食品”屡禁不绝的一种观点。台湾“行政院”6月通过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正案,将原来6万元(新台币,下同)以上30万元以下罚金,提升至6万元以上600万元以下,“大统”此次被罚了4000万元。然而这项“破纪录”的罚金,不少岛内媒体还是认为与之数十亿的不法获利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与此同时,依据台湾现行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食用香料、复方添加物免查验;加工制造的原料只要没有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上,就免标示中文成分;进口的添加物、香料只需标注英文。有媒体认为,这相当于给了违法业者3道“免死金牌”。

马英九近日指示“卫生福利部”及“法务部”尽速研拟修法,对黑心厂商严查重罚,并提高刑度至3年以上。他还提出筹组“抓鬼志工大队”,增加专家与民间团体参与,长期监测食品安全,揪出黑心厂商并且绳之以法。

修法、重罚、“抓鬼”,三管齐下,相信会断了不少人的黑心念头。不过,如何修补台湾食品的“安全”标签、重拾民众信心,恐怕才是更需要思考的。(本报记者 李炜娜)

东南网10月29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统、富味乡问题油事件退货,引发民怨。“行政院”今天举行跨部门会议,研商如何解决如何退货、钱从那来、赔偿标准,以及回收油品如何解决等四大问题。

“卫生福利部”官员指出,“行政院”食品安全联合稽查暨取缔小组已锁定蜂蜜、茶叶及酱油等,为下波查缉重点,一旦发现成分有掺伪假冒或标示不实,就会移送检调侦办。

国民党“立委”江启臣、民进党“立委”陈其迈昨天在“内政委员会”瞄准问题油。江启臣指目前最大问题就是退货标准不清,“行政院”不能坐视;陈其迈批评“政院”未维护消费者权益,如今“花生油没花生、大豆油没大豆、消保处没消保,黑心政府”!

国民党团昨干部会议肯定政府祭出重罚,希望政府能协助团体求偿。民进党团干事长高志鹏、书记长吴秉叡也说,所有罚款应先赔偿消费者后再充公,否则对消费者不公平。

“政院秘书长”陈威仁表示,他会立即向跨部门专案小组召集人、“副阁揆”毛治国报告,今晚相关部门也会开会讨论,看能否协调检方将扣得的业者财产部分解冻、存放专户,以解决回收及退换货问题;不过他并未承诺今天会完成所有规划。

东南网10月29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油品究竟还有多少未爆弹?民众还要用多久的问题油?大统、富味乡油品连续出问题,“卫福部”针对台湾油品工厂展开大稽查,但抽了样品检验铜叶绿素,却因为没有标准品可以比对,而不敢公布结果。另外发现有30件油品脂肪酸疑似有问题,并已移送“法务部”追查,但硬是不公布名单。

王品集团旗下的“原烧”餐厅,一客要五、六百元(新台币,下同)的菲力牛排,竟验出比莱克多巴胺还要毒的瘦肉精“齐帕特罗”,卫生单位10月17日检出,18日就要求业者下架,但迟至10天后,昨天才公告周知。这中间十天,毫无所知的消费者,吃下多少毒牛肉,只能系乎业者的良心。可惜的是,台湾目前最奇货可居的,不是各式无良食品,而是食品业者的诚信与职业道德。

如今又传出,还有更大咖的油厂疑似跟大统长益一样,在油中添加铜叶绿素。可是卫福部即使已检出,部分油品确实有可疑,仍因“检验技术不足和缺乏比对的标准品”,即使厂商名单已呼之欲出,“卫福部”就是不愿公布相关资料,甚至迟迟不肯发布警讯,提醒消费者如何自保。一匙又一匙的问题油品继续吃下民众的肚子。

“卫福部”反而一再自曝其短,坦言仪器验不出,说要佐以现场证据,又说若非检方在大统长益现场查获铜叶绿素,大统长益可能至今仍逍遥法外等等。不知还有哪个愚钝厂商,经此示警,还会留下现场证据等检察官上门查核。

经一再追问,但“卫福部”对检验结果,只坦言确实有可疑产品,但因检验技术瓶颈无法判定油品是否违法添加铜叶绿素。这个结果,等于是要让民众继续要花钱吃掺假、问题油品。尤其“卫福部”迟不公布“可疑”厂商名单,等于让恶果由民众埋单,让人心惶惶,不禁让人怀疑,政府单位究竟是为民众健康把关?还是为业者把关?

从塑化剂、毒淀粉到油品,“卫福部食药署”一再表明要捍卫食品安全,但每到最后一刻,总是推诿没有足够证据。倘若如此,就算大动作提高层级成立食品安全联合稽查小组,但查到问题产品,却不能在第一时间公布、下架,这样的小组等同是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