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台海_>>台海热词>>“张王会”

11日下午1时刚过,距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与来访的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还有1小时,南京紫金山庄紫金厅里各式长短镜头已各就各位,楼上的新闻中心更是多次加座。来自全球88家媒体的220名记者等着见证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

张志军步入会场后向记者挥手致意,微笑着说“拜个晚年”,然后等候王郁琦一行入场。之后,大约5秒钟的时间里,全场一片安静,直至同样满面笑容的王郁琦快步走过来。两人紧紧握手,记者们又是一阵“狂拍”。

1953年出生的张志军祖籍江苏,在上海生活过。王郁琦一行此行恰好参访江苏、上海两地,因此张志军开场白即说:“我很高兴有机会在家乡招待各位。”比他小16岁的王郁琦则在4分钟的开场致辞中,用了“难能可贵”“弥足珍贵”“很难想象”等词汇,形容此次会面的来之不易。

“事非经过不知难。”两人均感慨地提到,两岸关系从早期的军事对抗、政治对峙、几乎兵戎相见,到打破坚冰、开始接触交往,再到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和平发展道路,在风雨中一路曲折前行,因此要倍加珍惜与维护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

王郁琦说,仅是“在一张桌子上讨论”,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成果。而在两个多小时后,首次“张王会”即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包括:双方应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扩大交流、推进谈判、密切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共同振兴中华;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着力完成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务实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尽早实现互设;等等。

王郁琦还邀请张志军访问台湾。张志军随即回应:“我也非常愿意有机会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到台湾去。”他还表示,要破解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我们必须有一点想象力”。不仅是这样的会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应该有更大的想象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春天是播散希望的季节,在此次“原本不可想象”的会面后,人们有理由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抱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记者张展鹏、齐湘辉)

2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任委员王郁琦在南京正式会面并交换意见。“张王会”标志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间的直接对话与沟通平台的建立,这一突破性进展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是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新起点。

“张王会”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两岸关系发展速度的快慢问题。应该说,这是一次民意基础厚实、水到渠成的访问,是一次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完全相适应的登陆。台湾陆委会1月29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于王郁琦访问大陆的支持度高达55.8%,认为两岸事务首长务实讨论交流问题,有助于两岸关系发展者达60.5%。马英九执政以来,台湾各界人士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速度一直持有不同看法。快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把解决问题的心钥。王郁琦此次登陆,主要解决了台湾方面关切的“称谓”问题,使其找到了一个可“自我解释”的空间。但是,如果对“张王会”的意义一味做扩大化解读,总在所谓的主权与治权等问题上打转转,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很难行稳致远。

“张王会”是国民党2008年重新执政以来,马英九当局努力争取与大陆进行良性互动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从过程来看,6年来两岸在相互理解与尊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互信十分关键。更重要的,这是一个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实现的访问。陆委会表示,有超过五成的民众认同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安排王郁琦访问大陆,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这一基础一旦受到损害,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间的制度化联系与对话沟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与冲击。

“张王会”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必将使两岸间的互动出现新形势和新特点。首先是直接沟通平台的建立有助于两岸的建设性对话。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将会成为两岸对话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机制将可以确保两岸间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对话的权威性和沟通的有效性。其次是两岸间的政策互动会更趋重要,两岸关系将会在双方的政策博弈中曲折前行,制度化建设将会成为双方关切的重点。两岸政策互动的核心,应是共同考虑如何建立一个规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规则与框架。第三是解决两岸深水区的问题将会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台湾的总需求与大陆的总供给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要碰触到两岸固有的政治难题,这是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必须要直面的问题。这一机制未来或许能够成为两岸政治争议软着陆的重要平台。

“张王会”的顺利实现,展示了两岸决策层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决心。今后的关键,是要看这个机制在后续对话中能否实现灵活与高效运作。在新形势下,负责两岸事务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展现执行力,坚定推行更加积极和具有创造性的两岸政策,推动两岸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这样才能为解决深水区的问题创造条件,逐步改善两岸政治与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推动两岸关系走上一条更为稳健、更可持续的和平发展道路。(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

2月11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正式会面,双方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和政策、国台办与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以及两岸交流合作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交换意见。这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直接正式会晤,标志着双方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上迈出重要一步,将加快推动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步伐,并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张王会”能够顺利举行既是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深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双方处理两岸重大敏感事务的客观需要。正如张志军指出的,两岸关系几十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行的,直到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辟了和平发展道路。双方五年多来,交往频繁、互动良好,不断巩固和提升双方政治互信,为两岸对话商谈的不断推进营造了有利氛围。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就多次表示,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与“台湾独立”。去年6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与习近平总书记会面时更明确宣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行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架构定位两岸关系”,使两岸就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张志军与王郁琦随后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进行了简短寒暄,双方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并实现互访交流,为今年2月张王正式会面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台办发言人强调,“张王会”是“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在近来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张王会”顺利举行及国台办与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的正式建立,也必将进一步增进两岸双方的政治互信,甚至可能推动两岸政治互信实现质的进步,从而为加快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提供更为扎实的政治互信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逐步进入“深水区”,两岸间一些重大、敏感问题日益凸显。为继续深化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双方需要进行更高层次、更有效率的沟通与协作。台陆委会最新民调也显示,岛内约60%的民众支持“张王会”。未来随着国台办与陆委会常态化和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的建立,两岸双方的政策沟通将更为直接顺畅,政策误判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两岸事务的处理环节将大幅减少,处理两岸事务的便捷性和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张王会”顺利举行开启两岸交流沟通新模式,标志着双方在推动政策对话上迈出重要一步,有利于争取两岸交流合作新进展,新突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两岸之间对话商谈发展不易。自1949年相互隔绝后,两岸在长达近40年里无任何公开接触与商谈。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应对不断出现的两岸突发事件,两岸才开始成立临时性的谈判组织,进行“应急性、专题性”商谈。1993年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成功举行“汪辜会谈”后,逐渐建立了海协会与海基会制度化商谈模式。但后来李登辉和陈水扁大肆鼓吹“两国论”和“一边一国论”,推行“台独”施政,严重违背了两会关于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使两会商谈被迫中断十余年。直至2008年国民党在台重新执政后,两会商谈才得以恢复。但是无论“应急性、专题性”商谈还是两会制度化商谈,两岸都是通过授权民间团体加以实现。而“张王会”则是两岸历史上首次由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直接会面沟通,双方会面层级已发生质的突破,标志着两岸推动政策对话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虽然从目前两岸关系发展现状及双方政治互信水平看,此次“张王会”还没条件直接开谈两岸政治议题,但在会谈中,双方回顾了近6年来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与协商谈判取得的积极进展,积极评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系列成果,表示将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扩大交流,推进谈判,密切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共同振兴中华。同时,经由“张王会”建立的双方联系沟通机制将具有对未来两岸双方就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涉及的政治性议题交换意见、凝聚共识、积累互信的前景,富有重大而积极的战略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张王会”再次确认,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的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与海协会和海基会制度化协商及签署协议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海协会与海基会自2008年复谈以来,先后举行9次会谈,签署了19项协议并达成多项共识,已成为有效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经济、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职能上完全不同于国台办与陆委会政策决策者的角色。且由于国台办与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将重点关注政策性、原则性问题,反而使两会有更多精力专注于具体问题的商签。

总之,“张王会”是裨益两岸关系发展的务实安排。虽然台“立法院”对王郁琦此次参会提出诸多政治限制,民进党甚至设下所谓“三大原则、六个不碰、五个应该”等重重关卡,但“张王会”事实是,在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增进政治互信,实现国台办与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已开启两岸交流沟通的新模式,对深化两岸关系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望两岸各界理性看待,珍视成果;更期许未来两岸在“一中框架”下能不断巩固政治互信,不断扩大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王治国)

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11日下午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王郁琦在会面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会面是两岸关系“重要里程碑”,将推动两岸关系往更正面的方向发展。

王郁琦说,陆委会与国台办商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这有助于强化彼此的互信,象征两岸关系进一步制度化。“建立常态化机制后,在应对各项政策和突发事件时,有更及时、有效而且制度化的沟通管道,有助于避免误解,增进沟通效率”。

他表示,未来双方将强化联系与直接沟通,并在海基会与海协会互设办事机构上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记者张展鹏、齐湘辉)

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右)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左)握手。当日,大陆、台湾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南京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泱波 摄

中新网2月12日电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11日在南京会面,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马英九11日说,这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史上意义非凡,对建构两岸常态化互动关系更具重要意涵。

据报道,马英九称,此次“张王会”对两岸交流至今的重大议题务实沟通、有效处理,也达成多项共识、成果丰硕,例如双方同意建立“联系沟通机制”等。

在象征活力的马年到来之际,马英九期许,两岸持续扩大与深化各个层面的交流,共同促进两岸长远和平与繁荣。

马英九说,看到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能直接互动,并就重要议题务实、坦诚交换意见,这样的成果让他相当欣慰。

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右)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左)握手。当日,大陆、台湾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南京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泱波 摄

中新网2月12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美国及英国主要报刊及通讯社11日以“具历史意义”、“重大里程碑”等词汇,报道了海峡两岸高度瞩目的“张王会”(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南京会面。

据报道,《纽约时报》及英国广播公司(BBC)一度以“张王会”为其网站首页头条新闻。

《纽约时报》在发自台北的报道称,“张王会”象征着双方放宽了长期以来的对抗态势,这种象征意涵值得关注。

BBC网站报道,此次会面,外界多半视之为双方建立信心之举。

《时代》杂志指出,眼下是两岸关系最佳的时刻。

《华盛顿邮报》一度把“张王会”列为网站首页中仅次于头条的重要新闻,该报指,两岸企图在此次会面中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关系,且降低诸多紧张。

路透在报道中强调,“张王会”代表两岸迈向经济及贸易议题之外的对话。法新社在报道中把两岸形容为“曾是激烈竞争的对手”,而“张王会”是“多年来为改善政治关系而做各项努力的成果”。

此外,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也以三分钟画面,播出由北京特派员对这项历史性会面的报道。

新华网南京2月11日电(记者陈斌华、张展鹏、齐湘辉)11日下午,南京春寒料峭,但紫金山庄紫金厅里却是绿意盎然,温暖如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与来访的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成立20多年来首次负责人正式会面。

“张王会”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报名采访的媒体共有88家,记者达220人。

此次会面为何备受瞩目?张志军说,是因为“两岸民众有很大期待”。此间观察家则认为,此次会面是两个部门间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开端,也是在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巩固深化的形势下,两岸关系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几十年来,两岸关系跌宕起伏,曲折前进。从早期激烈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对峙,逐步走向缓和,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开始接触交往。后又屡经紧张动荡,最终于2008年5月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王郁琦感慨地说,“从当初几乎要兵戎相见,到今天我们可以坐在这边开会”,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对此,张志军回应说,要破解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我们必须有一点想象力”。不仅是这样的会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应该有更大的想象力。

两个多小时的会面中,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包括:应珍惜并维护来之不易的局面,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扩大交流、推进谈判、密切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共同振兴中华;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

双方还讨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若干事宜,表示将着力完成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务实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尽早实现互设;等等。

王郁琦邀请张志军访问台湾,张志军接受了邀请。张志军说:“作为两位主管两岸事务的负责人,我们要多做沟通,多了解彼此的社情民意,我想两岸的民众对此是欢迎的。”

“‘张王会’成功举行,国台办和陆委会商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这是两岸关系发展60多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说,双方讨论的事宜都是当前两岸关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今后相关成果都能在两岸共同推动下尽快实施。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指出,“张王会”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在可预见的未来,张志军回访台湾,无疑将对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新华网北京/台北2月11日电(记者许晓青、张展鹏、何自力)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11日下午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达成积极共识。两岸专家学者对此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又一深具影响的重要突破。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张王会”成功举行,国台办和陆委会商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这是两岸关系发展60多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应当看到,这一机制建立于双方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是符合一中框架的。同时,这一机制与两会事务性协商有区别,并不冲突,国台办与陆委会可以处理更宏观的议题。

他说,从双方讨论的事宜看,包括ECFA后续商谈、两会互设办事机构、推动两岸新闻交流等,都是当前两岸关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今后相关成果都能在两岸共同推动下尽快实施。

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认为,“张王会”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这是一次“破冰、认识、理解、和解之旅”,反映了两岸政治互信的进一步增强。在可预见的未来,张志军回访台湾,无疑将对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执行所长严安林认为,通过“张王会”,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起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今后两个部门可以“常来常往”,包括双方负责人的对话和互访可以形成安排,这是两岸新的互动模式,有助开启两岸政治关系的新进展。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刘相平说,此次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将为两岸良性对话增添新的平台,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的助力,有利于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好两岸关系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他还指出,国台办与陆委会的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与海协会、海基会事务性商谈及签署协议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前者的建立有利于指导两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后者将继续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重要任务。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认为,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对深化两岸政治互信具有积极意义,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两岸双方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并继续努力使之不断巩固和深化。

高雄辅英科大教授苏嘉宏认为,“张王会”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水到渠成的必经阶段。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有助两岸良性互动,增进互信,累积共识。(参与采写记者:陈键兴、查文晔、田颖)

主管两岸事务官员首次正式会面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称破解两岸难题须有一点想象力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昨天下午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张志军表示,双方应下定决心,绝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舆论认为,大陆与台湾主管两岸事务的官员首次正式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

两岸关系绝不能走回头路

张志军表示,两岸关系几十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从早期激烈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对峙,逐步走向缓和,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开始接触交往。后又屡经紧张动荡,最终于2008年5月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回顾这段历程,深感两岸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实属不易,凝聚了两岸无数人的心血和付出,我们应倍加珍惜,共同努力,维护好并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我们双方应下定决心,绝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

张志军强调,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双方应巩固这一基础,深化互信,良性互动,共同努力,争取在两岸合作交往上有新进展,在解决妨碍和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为两岸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双方回顾了近6年来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与协商谈判取得的积极进展,积极评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官方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

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以利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深化互信,推动妥善处理和解决两岸交往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两部门相互为对方部门相关人员往来提供便利。这个机制不取代海协会与海基会事务性商谈及签署协议的功能,不改变两岸其他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方式。

双方讨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若干事宜,表示将着力完成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

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

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务实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尽早实现互设;

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采取务实措施,为驻点记者生活提供便利;

妥善解决在对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读的学生的医保等待遇问题。

张志军当场接受访台邀请

王郁琦邀请张志军“在可预期的将来,能够到台湾来访问”。张志军接受了邀请。王郁琦表示,去年10月他与张志军在巴厘岛短暂见面,当时商定的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定期互访,经过短短4个多月就能实现,“难能可贵”。他说,国台办和陆委会成立20多年来,两岸关系有着非常剧烈的变化,“从当初几乎要兵戎相见,到今天我们可以坐在这边开会”,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对于得来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我们都应加以珍惜,也希望我们能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岸关系。

张志军表示,要破解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我们必须有一点想象力”。不仅是这样的会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应该有更大的想象力。他说:“我也非常愿意有机会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到台湾去。两岸是一家人,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年内有望完成ECFA协商

在张志军与王郁琦会面结束后,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举行记者会,介绍了会面时双方交换意见的情况。

他披露,张志军指出,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照顾台胞需求,尽可能使台湾民众获得实利,当务之急是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尽快生效,下一步重点是争取早日商签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只要双方相互体谅,相向而行,年内完成ECFA后续协商是值得期待的。


□行程安排

王郁琦今天拜谒中山陵

“张王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据了解,报名采访的媒体共有88家,记者220人。其中,大陆媒体30多家、84人,台湾约30家媒体、61人;香港媒体7家、19人;外国媒体18家、56人。

据悉,王郁琦一行27人。在与张志军会面后,王郁琦定于今天上午拜谒中山陵,下午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发表演讲;13日转赴上海,当天下午先在上海社科院与大陆学者座谈,而后到上海文广集团参访;14日在参访上海华东台商子弟学校后,返回台北。

王郁琦昨天早晨出发时在台北桃园机场对记者表示,此行目的是增进两岸了解,进行意见交换。如果没有2008年之后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这次参访也不会这么顺利。此行相当不容易,盼圆满顺利。

□新闻人物

王郁琦:马英九核心幕僚

王郁琦1969年出生,拥有台湾大学法律学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台湾元智大学、世新大学任教。在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期间,他出任市政府顾问,参与推动台北市无线宽带计划。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王郁琦担任马萧竞选总部发言人。当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后,王郁琦被任命为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发言人。2012年9月,王郁琦接替赖幸媛出任陆委会负责人,成为陆委会史上最年轻的掌舵者。台湾舆论认为,作为马英九的核心幕僚,王郁琦出任该职,代表马英九对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视。


□两岸交往史

★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乡探亲,两岸间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随之发展起来。为了能够及时处理日益频繁的两岸事务,台湾和大陆先后分别成立了获得政府授权的海基会和海协会。

★1992年两岸两会在香港举行会谈,随后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含义有所不同”的共识,这个共识后来被称作“九二共识”。

★1993年4月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达成4项协议,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和“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等。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98年10月汪辜二人在上海再度会谈,达成“两会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对话”、“两会负责人进行互访”等4项共识。

★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两岸间正常交流被迫中断。

★2005年4月底5月初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访问大陆,实现国共两党领导人时隔六十年的历史性握手,双方在会谈新闻公报中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立场,决定尽速恢复两岸平等协商。

★2008年马英九代表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获胜。当年6月,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得以恢复。到2013年,两岸两会领导人共进行了9次会谈,达成19项协议,为两岸经贸交流、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分别会见了连战、吴伯雄、萧万长三位国民党高层。在会见萧万长时,习近平表达了“两岸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的立场,希望双方主管两岸事务的机构负责人可以见面交换意见,最终促成此次“张王会”。

昨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右)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左)会面。 新华社发

陆台“张王会”:两岸关系不走回头路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会面,系1949年以来两岸官方机构首次会面

从当初几乎要兵戎相见,到今天我们可以坐在这边开会,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对于得来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我们都应加以珍惜,也希望我们能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岸关系。 ——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

两岸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实属不易,凝聚了两岸无数人的心血和付出,我们应倍加珍惜,共同努力,维护好并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我们双方应下定决心,绝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 ——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11日下午在南京紫金山庄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

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以利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深化互信,推动妥善处理和解决两岸交往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两部门相互为对方部门相关人员往来提供便利。这个机制不取代海协会与海基会事务性商谈及签署协议的功能,不改变两岸其他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方式。

双方讨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若干事宜,表示将:一、着力完成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

二、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

三、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务实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尽早实现互设;

四、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采取务实措施,为驻点记者生活提供便利;

五、妥善解决在对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读的学生的医保等待遇问题。

王郁琦邀请张志军访问台湾,张志军接受了邀请。

■ 解读

两岸官方交流从幕后到前台

对于此次“张王会”,中国社科院对台学者褚静涛认为,从两岸恢复三通以来,两岸关系逐渐向暖,双方的合作已经涵盖了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多个领域。过去,两岸的交流合作更多的是民间交流,通过海协会、海基会这两个民间平台开启“小两会”时代。

褚静涛称,实际上,海协会、海基会在交流决策过程中都是依托于双方的官方机构,大陆方面是国台办,台湾方面是陆委会。此次“张王会”是两岸官方机构首次会面,这意味着以往双方交流的幕后机构走向了前台,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影响深远。

褚静涛预计,在此次“张王会”上,大陆和台湾双方不会涉及政治议题,更多的将是经济等方面的议题,在第一次会面创造良好氛围后,双方将逐渐涉及政治议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

褚静涛表示,此次会议后,张志军主任很有可能对台湾回访,这将是近年来国台办主任首次访台,将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奠定基础。 新京报记者邢世伟

2月11日,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记者会,说明“张王会”成果。(中国台湾网 田云鹏摄)

  中国台湾网2月11日消息 2月11日下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首次正式会面。王郁琦在会面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正式会面是两岸关系“重要里程碑”,将推动两岸关系往更正面的方向发展。(中国台湾网记者田云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月11日,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记者会,说明“张王会”成果。(中国台湾网 田云鹏摄)

 

2月11日下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首次正式会面。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介绍“张王会”情况:双方达成积极共识。(中国台湾网田云鹏 摄)

  中国台湾网2月11日南京消息 2月11日下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首次正式会面。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在会后记者会上介绍“张王会”情况时表示,张志军与王郁琦的会面,是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在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会面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中国台湾网记者田云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月11日下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首次正式会面。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介绍“张王会”情况:双方达成积极共识。(中国台湾网田云鹏 摄)

中新社南京2月11日电 (记者 刘舒凌 郑巧朱晓颖)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举行首次正式会面。

张志军开场致辞时表示,此次会见备受各界瞩目,两岸民众有很大期待,“只要我们道走对了,路就不会遥远”。

当天下午2时,此次会面在南京紫金山庄会议中心正式登场。张志军、王郁琦先后进场,在两岸、港澳及外国80多家媒体200余位记者见证、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中伸手相握。

落座后,张志军对王郁琦和访问团一行来到大陆表示欢迎。他在开场致辞时说,这是他与王郁琦第二次见面,“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我们之间多么熟悉还谈不上,因为在巴厘岛见了5分钟,但肯定已经不陌生。我希望也相信,今后我们会常来常往,一定能成为好朋友,共同为两岸关系发展出力。”

张志军说,这次会面,主要是为了落实双方去年10月在巴厘岛达成的共识,也就是我们之间进行互访,我们两个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当然,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就两岸关系形势和政策及两岸交流合作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张志军表示,两岸关系几十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从早期激烈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对峙,逐步走向缓和,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开始接触交往。后来又屡经紧张动荡,终于在2008年5月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回顾这段历程,深感两岸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实属不易,凝聚了两岸无数人的心血和付出,我们应倍加珍惜,共同努力,维护好并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

张志军说:“我们双方应下这么一个决心,绝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

张志军对王郁琦说:“我注意到你来访前曾讲,此行任重道远。此次会见的确备受各界瞩目,两岸民众有很大期待,我们双方的责任都很重。其实,我认为,只要我们道走对了,路就不会遥远。台北到南京的直线距离比北京到南京还要近。我相信,两岸只要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走下去,今后应该而且一定能够走得更近。”

张志军指出,国台办和陆委会作为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是两岸双方为加强沟通,推进两岸关系更大更好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务实举措,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深化,尤其是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的结果。这个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深化互信,推动妥善处理和解决两岸交往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王郁琦在致辞时表示,去年10月,他与张志军主任在巴厘岛短暂见面,双方同意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应该要定期互访,短短四个多月就能够实现,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今天双方正式见面,一起探讨两岸民众所关心的议题,代表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篇章,这是值得记录的一天。

王郁琦指出,对于这个得来不易的和平稳定的局面,双方都应该加以珍惜、重视,也希望双方能够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两岸关系。他还表示,期望张志军在可预见的将来也能够到台湾访问。

张志军在回应中表示,双方今天能够坐到这儿,能够见面,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要破解一些难题的话,必须要有点想象力,不仅是像这样的会面,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也应该有更大的想象力。他也非常愿意有机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到台湾去看一看。(完)

“张王会”南京登场连战之子及郝龙斌均表肯定

中新网2月11日电 大陆与台湾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11日在南京登场。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国民党籍台北市长郝龙斌表示,王郁琦能前往大陆交流,是两岸关系的一项突破,也是好的开始。连战之子、国民党中央委员连胜文对此表示,他也抱持正面肯定的态度。

郝龙斌认为,两岸之间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彼此的立场,这是件好事,王郁琦能前往大陆交流,是两岸关系的一项突破,也是好的开始。

连胜文对于何时宣布参选台北市长仍然三缄其口,但对王郁琦到大陆参访,他也抱持正面肯定的态度。

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11日下午在南京紫金山庄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张志军在开场致辞时说:“我希望也相信,今后我们会常来常往,一定能成为好朋友,共同为两岸关系发展出力。”

他说:“我跟郁琦主委是第二次见面,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我们之间多么熟悉还谈不上,因为在巴厘岛见了5分钟,但肯定已经不陌生。”

张志军表示,这次会面主要是为了落实两人去年10月在巴厘岛达成的共识,也就是我们之间进行互访,我们两个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当然,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就两岸关系形势和政策及两岸交流合作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记者陈斌华、张展鹏)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