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6月23日讯 (记者 之光 刘虎 见习记者 缪星象)为期一周的第四届海峡论坛昨日圆满落下帷幕,论坛由两岸68家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举办。

本届论坛继续坚持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突出“汇聚民意,共谋福祉”。

短短一周时间,两岸同胞相聚福建,一起参加了五大板块29项活动和同期举办的6项活动。万余两岸同胞一起逛庙会,祭“国姓爷”,“谈婚论嫁”,论道共同家园,商讨两岸乡镇交流合作。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呈现五大新亮点: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岛内各大媒体聚焦的话题。第四届海峡论坛推动两岸关系持续和平稳定发展引起岛内各大媒体热

切关注,台湾媒体纷纷表示,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平台。

二、论坛品牌效应在台湾日渐凸显。“我的祖籍在福建漳州”、“我来自台湾嘉义”、“我是第一次来大陆”、“我是曾在大陆念书的台商子弟”,这样的自我介绍在第四届海峡论坛上像往年一样不绝于耳。台湾村里长联谊会总会会长郭云辉认为,海峡论坛为两岸基层民众提供面对面沟通的大平台,特别是一些传统文化项目的交流和展示,让论坛成为一年一度两岸民众踊跃参加的交流盛会。


三、论坛为两岸同胞架起一座“心”桥。海峡论坛每一年都有新的主题涌现,每一年都会带给民众新的惊喜。本届新增的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的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和“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正如苏树林省长在欢迎晚宴上所说的,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台湾乡亲到福建就是回家了。“水要流动,人要走动”,相信海峡论坛会越办越好,两岸同胞会像一家人一样越走越亲。

四、对台惠民新政策发酵——“稻米”“采购”成热词。开放台湾稻米!台胞、台生就业规定放宽!论坛大会上,国台办主任王毅、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分别宣布系列对台惠民新举措。一系列对台惠民新政策的出台,足以让置身海峡论坛的台湾乡亲感受到大陆的善意、诚意。

五、“舌尖上的台南”令人惊艳。台湾特色庙会作为海峡论坛的特色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台南观光旅游局副局长林国华表示,希望大家吃到最道地的台南味,更希望大陆民众能通过美食认识台南、喜欢台南,多到台南“走停停”。

今年海峡论坛期间,福州首次举办闽台特色庙会,吸引了大量市民。(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谢丹)由两岸68家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举办的为期一周的第四届海峡论坛22日圆满落下帷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和福建省领导出席了海峡论坛。

台湾方面有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重要人士,以及22个县市代表、32家主办单位代表、31个界别代表和涵盖北中南部的基层民众上万人出席了海峡论坛。

贾庆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海峡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民众的务实方向,始终保持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的鲜明特色,成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发挥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是两岸民间交流蓬勃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生动写照。他强调,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不断开创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新局面。他希望两岸各界人士要进一步保持两岸民间交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两岸民间交流汇聚民意的积极作用,进一步通过两岸民间交流增进广大民众的福祉,进一步提高两岸民间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本届论坛继续坚持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突出“汇聚民意,共谋福祉”。短短一周时间,两岸同胞相聚福建,一起参加了五大版块29项活动和同期举办的6项活动。

万余两岸同胞一起逛庙会,祭“国姓爷”,“谈婚论嫁”,论道共同家园,共商两岸乡镇交流合作……海峡论坛的一番动人景象,映射出两岸民间交流渐入佳境的喜人局面,也激发两岸同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的壮志豪情。作为两岸基层民众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的“草根嘉年华”,海峡论坛连续4届成功举办,活动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完善、成效日益彰显,书写了两岸民间交流史上的华丽篇章。

本届海峡论坛五大亮点

岛内媒体聚焦两岸和平发展

本届海峡论坛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岛内各大媒体聚焦的话题。

据组委会介绍,第四届海峡论坛推动两岸关系持续和平稳定发展引起岛内各大媒体热切关注,并获得高度评价。台湾媒体纷纷表示,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平台。台湾《旺报》刊发《海峡论坛构建两岸和平平台》的文章提到,与会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认为,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非常重要的平台。她强调,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大幅迈进,在投资、经贸、直航、观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台湾《联合报》的报道关注到海峡论坛开幕晚会上两岸明星联手演出,飘出了浓浓的“台味”。报道还引用国台办主任王毅的话,表示两岸目前良好的局面,是由两岸同胞共同创造出来的,成果也由两岸同胞来共同享受,大家都是海峡论坛的主人,都是两岸民间交流的主人,也都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人。


论坛品牌效应在台湾日渐凸显

“我的祖籍在福建漳州”、“我来自台湾嘉义”、“我是第一次来大陆”、“我是曾在大陆念书的台商子弟”……来自台湾的同胞这样的自我介绍在本届海峡论坛上不绝于耳。

据介绍,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年度盛事,成为两岸之间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交流盛会,在台湾的品牌效应深植民间。台湾村里长联谊会总会会长郭云辉认为,海峡论坛为两岸基层民众提供面对面沟通的大平台,特别是一些传统文化项目的交流和展示,让论坛成为一年一度两岸民众踊跃参加的交流盛会。

论坛为两岸同胞架起一座“心”桥

从互通有无到情牵一线,在这场汇聚民意、关注民生、深入民心的盛会中,两岸同胞的心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综艺晚会上,任贤齐、巫启贤、蔡国庆、李玲玉、赵传等众多两岸知名演艺明星亮相,倾情演绎“中华情·海峡缘”;具有强烈时代感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特色节目精彩上演,以乡音乡情唤起两岸同胞共同的美好记忆,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两岸佳偶熊天平和杨洋夫妻双双参加论坛活动,在综艺晚会上献演精彩节目,更是两岸同胞心心相应的生动范例。

海峡论坛每一年都有新的主题,每一年都会带给民众新的惊喜。本届新增的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的首届“共同家园论

坛”和“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等就是很好的例子。至此,海峡论坛中不仅关系亲情、友情,更多了甜蜜浪漫的爱情。大到家园,小到家庭,不可不说这是一种心的融入。从“心”做起,以和为贵。正如苏树林省长在欢迎晚宴上所说的,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台湾乡亲到福建就是回家了。“水要流动,人要走动”,相信海峡论坛会越办越好,两岸同胞会像一家人一样越走越亲。


对台惠民新政策发酵

开放台湾稻米,台胞、台生就业规定放宽,论坛大会上,国台办主任王毅、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分别宣布系列对台惠民新举措,如:放宽台生与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增加台湾居民大陆签注点,并将签注最长有效期由1年延长为2年,为台资企业增加6000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鼓励福建资金、项目赴台投资,加大福建省对台湾中南部特色农渔产品采购力度,设立闽台产业合作园区等。

这一系列对台惠民新政策出台,足以让置身海峡论坛的台湾乡亲感受到大陆的善意、诚意。在论坛大会现场的台湾嘉宾一次又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稻米产区连说“高兴”,身在论坛现场的花莲县副县长蔡运煌马上吸引了媒体的注意。蔡运煌高兴地说,花莲稻米的招牌就是有机无毒,若能直销大陆,相信大陆同胞也会非常喜爱。桃园县新屋乡农会总干事黄仁松说,要借大陆进口台湾稻米的东风,恢复家乡往昔“稻米之乡”的美誉。“稻米”、“采购”等成为本届论坛的热词。

感受“舌尖上的台南”

台湾特色庙会作为海峡论坛的特色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厦门庙会的摊位达到250个,并分为文创、特产和小吃三个展区,还新增了闽台文创产品展,在中山路临近渡轮路段设立了60个台湾文创展区以展示台湾文创精品。

创出地方美食的口碑和影响力,显然是台南市抢滩本次特色庙会的最大目标。担仔面、虾卷、蚵仔煎、猪血糕、花枝丸、棺材板等40余种经典小吃占据几乎半条中山路。台南观光旅游局副局长林国华疾呼:希望大家吃到最地道的台南味,更希望大陆民众能通过美食认识台南、喜欢台南,多到台南“走走停停”。美食为桥,味蕾传情,两岸基层民众在享受美食带来的轻松愉悦中对彼此的了解和好感也进一步增进。

福州市今年首次举办闽台特色庙会,汇集台湾和福州地方小吃精华,特邀101家台湾的风味小吃业者,特色商品经销商以及福州本土30家小吃参会参展。

中新社福州6月20日电 大陆惠台八大方面新举措一公布,引发了两岸民众的极大关注。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吴能远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惠台新举措之所以得到台湾正面的热烈响应,是因为符合广大台湾民众的利益。

国台办主任王毅17日在第四届海峡论坛论坛大会上宣布了八个方面的对台惠民新举措,涉及台胞在大陆就业、大陆居民赴台游、便利台胞来往大陆、进口台湾大米、促进两岸教育科技合作、增设两岸交流基地等等。

吴能远对此称,这些举措充分体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要更多了解台湾基层民众需求,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受益”的讲话精神。

吴能远认为,今年的惠台措施紧紧围绕两岸关系深化的新形势提出,特点在于开放度更大。特别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签注的有效期限延长至两年,这个问题一直是台湾同胞所希望的,今年终于提出来,为台湾居民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对于想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来说有很大意义。

对于就业条件的放宽,吴能远说,同样也是给台湾同胞带来的福音,使得台湾学生、台湾居民在大陆享受同等就业机会。这在如今台湾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台湾的就业压力。

今年的惠台新举措中,有几项举措涉及福建省。对此,吴能远表示,这些涉闽举措能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交流,进一步发挥福建的对台优势。


吴能远举例加以说明,比如,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园新增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将进一步促进两岸客家乡亲的交流;客家文化是闽台所共有的,因而会增强两岸客家人的亲切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促进交流。

谈及连续举办四届的海峡论坛,吴能远充满信心,“海峡论坛一届一届地办下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是民心所向。”

吴能远说,海峡论坛已经成为国共论坛、两会之外的第三个两岸交流平台,得到两岸有关部门以及民众的高度支持,今年的论坛上贾庆林与洪秀柱共同出席,以及上万名两岸民众参与,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吴能远还说到,海峡两岸长期在两岸间协议和共同制度的构建方面存在障碍,而海峡论坛正是扫清障碍的准制度化平台;海峡论坛在构建两岸制度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且这样的贡献一年比一年突出。

在海峡论坛采访期间,曾有台湾代表向记者反映海峡论坛上的有些议题缺乏后续追踪、较难落地的问题。对此,吴能远建议,“在议题的选取上应突出特色,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并且每年的议题不建议设置太多,重点进行几项有代表性、能让民众从中受惠的议题,才能确保论坛的影响更为深化、效果更为明显。”

新竹县长邱镜淳(左二)以2013台湾灯会主办县市身分,赠送邀请函,欢迎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右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龚清概(右一)来台湾参加盛会。

东南网6月2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新竹县长邱镜淳19日主持县府主管会报,内容包括这次参加平潭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具体成果,他强调,只要符合两岸人民利益,节省成本,交通便利,对于平潭直航南寮乐观其成。

邱镜淳这次率领县府团队、县议会,以及企业界代表和新竹县经贸交流团队,参加首届平潭“共同家园论坛”和沙雕文化节开幕仪式,同时拜会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龚清概等贵宾,大力行销竹县优良投资环境和优质农特产品,展现产业优势,寻求多元合作契机。邱镜淳此行16日抵平潭,18日返台。

上午新竹县政府整理具体成果,可以看到,邱镜淳县长展现高人一等的行销手腕,论坛上当场唱起客家本色,以“唐山过台湾,没半点钱,努力打拚,耕山耕田”来行销新竹县客家传统硬颈文化,获得在场上千与会来宾的满堂彩,邱县长还不忘送上2013台湾灯会邀请函,邀请在场贵宾,一同来台湾新竹县参与盛会。

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福建省副省长王蒙辉也出席此会,郑立中于会中感谢,邱镜淳对于直航的努力,也特地请县嘉宾给予邱县长掌声肯定。

平潭南寮仅隔68海里,是台湾海峡两岸最近的距离,来自新竹县的县长,这次踏上平潭岛,引起包括当地《平潭日报》等大陆媒体的高度关注。邱镜淳特地前往参观海峡号,了解海峡号营运状况,目前海峡号每周三班从平潭行驶到台中港,载重量达到750吨、载客量可容纳760个座位和260辆车子,载运量相当庞大,下一步就是新竹县市联手争取,新竹渔港划设客货运专用区并开放直航,从新竹市南寮渔港直航平潭。


大陆平潭举办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平潭沙雕文化节也正式开幕,邱镜淳与新竹县参访团前往观赏。

邱镜淳指出,站在新竹县市一体发展的概念,考虑规划新竹县坡头渔港,作为腹地延伸,趁“交通部长”毛治国日前到新竹地区勘查交通建设,已经当面报告,也获得毛部长的肯定,表示在克服港口大小与漂砂等技术问题,马当局会全力支持。

邱镜淳说,只要符合两岸人民利益,节省成本 交通便利,对于平潭直航南寮乐观其成。

平潭强力行销海滩休闲观光文化,邱镜淳也不介绍自家特色,他说,新竹县竹北市“新月沙湾”,不但名字美,海岸线条更是柔美,为了行销与规划“新月沙湾”和新丰,曾在今年4月初时率县府团队到日本鸟取县去取经,趁这次来到平潭沙雕文化节,顺便推销新竹县美丽的海岸线和沙雕艺术,行销全世界。

邱镜淳期许,透过经验交流和讨论,两岸共同研讨发展商业、观光、农业、交通、教育、艺文等议题,藉由交流创造双赢。


    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左)与新竹县长邱镜淳(右)一起出席大陆平潭首届共同家园论坛。


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肯定新竹县长邱镜淳对直航的努力。

大陆基层调解员在交流会上发言

中国台湾网6月20日消息 “昔日前沿炮与炮的对话,今日两岸心与心交流”,17日,由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和福建闽台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由国台办法规局和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共同指导的第四届海峡论坛·两岸乡镇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在厦门举行。大陆基层调解员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经验,针对新形势下涉台民间矛盾纠纷共同探讨调解问题。他们并希望能够与台湾的调解同仁举行类似的调解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晋江市围头港涉台民间海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洪水平表示,人民调解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的矛盾化解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还被赋予纠纷调解的新内涵,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常常从自身利益、自我角度考虑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调解人员应注重启发,促使双方当事人转换角色,“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引导双方以大海般包容的心态,互相体谅,促成和解。

洪水平介绍说,通过调委会对涉台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加深了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有效维护了两岸各项交流合作的正常进行。2010年以来,围头村累计调解涉台民间纠纷116起。仅2012年1—5月份,围头港货物吞吐量近15万标箱,对台贸易进出额近2666万美元。


他还强调,调解人员在处理涉台矛盾纠纷事件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共有的闽南文化底蕴,如灵活运用闽台民间的“茶桌、酒桌、神桌”等民俗文化,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节,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进行调解。

“我为自己退休后还能为社会工作,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发挥我的余热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呈现出人性善良和宽容的一面,这个社会一定是美好的。”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王新忠表示,调解员每天调解各类纠纷,其实就是在呼唤人性中的宽容和善良。

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文灶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琼珍说,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引导辖区居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2009年以来,该调委会共化解矛盾纠纷54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到100%。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调解委员会副主任齐秀秀认为,人民调解既说法又说理,帮群众排忧解难,也是一个弘扬社会正气的过程。2011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的施行,从法律层面完善了人民调解制度,使人民调解既有法律地位,又有“人情味”。

她说,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中国儒家推崇的发挥伦理道德引导社会风气,道家推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家推崇以法为核心,而人民调解博采众家之所长。以其独特的柔软姿态,促使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谅,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国台办法规局副局长巢小良出席交流会并讲话。

中国台湾网6月20日消息 17日,两岸乡镇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在厦门举行,国台办法规局副局长巢小良出席并致辞。他认为,在两岸大交流全面推展的形势下,两岸在基层调解方面的交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巢小良表示,近年来,作为两岸大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在共同打击犯罪、司法互助和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根据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等,两岸业务主管部门相继建立对口联系机制,不断提高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成效显著。两岸在司法领域的交流合作,为维护两岸同胞权益和维持两岸交往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巢小良指出,大陆基层调解是人民调解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台湾基层调解工作也具有独特优势。两岸同文同种,法缘相循,在基层调解方面的交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他期待两岸调解员能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17日举行的两岸乡镇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是两岸乡镇交流对接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本届海峡论坛扩大基层交流中的一项新增内容。来自国台办、司法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台湾调解委员会联合总会的负责人士,以及来自大陆福建、北京、河南、山西等省市和台湾新北、桃园、新竹、台中、南投、彰化、台东、屏东等8个县市共100多位基层调解员参加了交流活动。

台湾调解委员会联合总会监事主席林森斌在交流会上讲话。

中国台湾网6月20日消息 海峡两岸乡镇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17日在厦门举行,两岸基层调解员以“交流两岸调解,共创和谐家园”为主题,就两岸调解组织架构、调解范围、调解方法和调解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相互交流基层调解的宝贵经验。交流会上,台湾调解委员会联合总会监事主席林森斌就如何健全调解委员会功能、两岸调解员交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林森斌说,调解是化解矛盾双方冲突的最佳方法,通过调解谋得共识,不但能够减轻法院诉讼的冗长程序,还能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据林森斌介绍,台湾自1955年成立第一届乡镇市调解委员会以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改进,如今调解条例等各方面已日臻完善。

林森斌指出,调解委员应有“善用智慧打破谈判僵局”的意识,要用心寻求解决方案,做到专司其职。他用美国前总统杰斐逊的一句话来概括调解委员的职责:“当蜡烛点燃另一根蜡烛时,它本身没有任何损失,但房间却更亮了。”据了解,去年台湾共有调解委员3976位,共受理调解申请143,682件,调解成立116,429件,成功率高达81.03%。

在谈到两岸基层调解员的交流时,林森斌表示,随着两岸各阶层交流的日渐深化,两岸共同成立一个公平、公信的专职调解机构也成了两岸民众的共同需求,通过这一平台来解决台商及两岸民众间的调解工作,让纠纷在最和谐的气氛下完成和解,也必将能够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台湾网6月20日消息 17日,作为第四届海峡论坛·两岸乡镇交流对接的系列活动之一,两岸乡镇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在厦门举行,两岸基层调解员代表等共100多人参加会议。两岸基层调解员以“交流两岸调解,共创和谐家园”为主题,就共同关心的两岸调解组织架构、调解范围、调解方法和调解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期间,几位台湾嘉宾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桃园县平镇市调解委员会主席黄教文着重介绍了台湾乡镇市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他说,依照台湾地区相关条例,在发生民事或刑事纠纷时,当事人为迅速消除纷争,达成共识,可向所属乡镇市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无需通过诉讼途径,使当事双方的纠纷能以最迅速、便捷的方式解决,也能减轻法院的负担。

台东市调解委员会主席吴振贵则重点强调了调解过程的四个步骤。他表示,调解成功与否,开场白很重要。一个好的开场白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纾解双方对立情绪,保证公平性的调解环境与调解过程的顺利流畅。其次,要注意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向,积极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想法,善于运用背对背的分离沟通以松动僵局。再次要确认解决方向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进入双方的共通点,弃理争智,以德饶人,创造双赢局面。最后,要与当事双方共同确认解决方案,保证调解结果的强制力和权威性。

台中市东区调解会主席柯富章介绍了台湾调解员的工作性质。他说,在台湾,调解员虽系义务担任,但要成为调解员却非常不易,需由区公所推选有威望的当地人士,送交地方政府审核并送执法机关查核无犯罪记录后,再由司法机关审查通过才能担任。他举例说,台中市东区共有人口7万3千多人,仅2011年就调解成功案件近千件,成功率达93%,这些案件如果没有调解员发挥作用而进入司法诉讼阶段,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新竹市调解会主席庄火炎在谈到两岸基层调解员的交流时强调,两岸中国人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台湾在1955年推动“乡镇市调解条例”,大陆也在2011年施行《人民调解法》,借由法制把我们以和为贵的精神发扬光大。希望借这次交流会的宝贵机会,能把台湾的一些调解经验与大陆同业分享,也能把大陆调解方面的一些优点和精华带回台湾,更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会能扩大两岸基层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同业的共同发展与和谐进步。(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首届两岸婚姻家庭论坛16日起登场,不少中国大陆配偶在论坛上提及在台湾仍处弱势,身份认证、学历认证存在诸多问题,有人感叹,“嫁到台湾,为何比神九登天还麻烦?”

第四届海峡论坛16日在中国大陆福建省登场,首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在厦门同步开跑。这项论坛议题触及两岸婚姻故事,从早期略带歧视的“大陆妹”到现在的“陆配”称呼,不少两岸配偶受邀出席、畅谈两岸婚姻的苦与乐。

《海峡导报》报道,台湾新住民协会执行长李正忠的父亲和母亲是早期两岸婚姻的案例,如今他娶了大陆妻子,一双儿女目前就读厦门大学,和大陆年轻人谈恋爱。

他观察,两岸婚姻状况近年大幅改善,却仍不如预期,关键原因就是“对陆配观念上的不平衡”。

李正忠举例,现行的两岸联姻登记程序“能写满一张A3纸”,办理相关手续要花上整整3个月,流程过于繁复。

台湾“中华新移民交流协会”的荣誉理事长蒋先生则说,大陆配偶在台湾长期处于弱势,几乎每天都会接到陆配求助讯息,他感叹,“台湾公共部门和台湾社会,给大陆配偶一个基本的尊敬有那么困难吗?”

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理事长钟锦铭观察,目前陆配在台湾分布的情况以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地区为主;近2年以来,两岸婚姻双方在年龄、家庭背景、结识过程都趋于合理化,算是可喜现象。

不过,钟锦铭同时指出,与其他外籍配偶相比,大陆配偶在台湾仍存在身份认证时间过长、学历采认问题,以及不能获得完整的遗产继承权等问题。此外,尚未前往台湾生活的大陆配偶,对于赴台后的生活环境和困难,仍然了解不足。

在6月17日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公安部决定,自6月20日起,增加广西南宁、江苏无锡机场口岸为台胞办理入境证件和签注点,授权广西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南宁吴圩机场设立台湾居民口岸签注点,为事先未办妥《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签注的台湾居民办理一次入出境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三个月一次入出境有效来往大陆签注。

目前,公安部已授权30个城市设立台湾居民口岸签注点,广西自治区的桂林机场口岸已于此前获批。近年来,随着桂台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台胞从南宁入境量猛增,2011年台胞从南宁吴圩机场出入境达9万多人次,其中出境近5万人次,入境4万多人次。南宁吴圩机场口岸签注点的启用既是桂台交流合作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将成为桂台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作为两岸基层民众面对面、心连心的“草根嘉年华”,第四届海峡论坛吸引逾万名台湾乡亲参加,台湾乡镇代表联合会总会秘书长刘冠雄是一、二、三届论坛的嘉宾,此次再度前来赶赴盛会。因为台中至厦门的机票一票难求,15日下午,他先从台中直飞福州,再从福州赶往厦门,准备出席次日晚在那里举行的论坛开幕大会。孰料,却在福厦高速路上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危在旦夕。所幸,省领导高度重视,论坛大会组委会反应快速,处置得当,我省医疗工作人员抢救及时有效,刘冠雄先生得以与死神擦肩而过,为此次论坛留下惊心动魄的插曲,也为两岸同胞情谱写了感人的新篇章。

如今,成功手术后的刘冠雄已离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回病房观察,病情渐趋稳定,而向记者复述事情经过的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干部郑先生仍心有余悸。

疾病突发

紧急送医上演生死时速

郑先生作为海峡论坛组委会成员之一,参与台湾嘉宾的接待工作。在他的印象中,老朋友刘冠雄一向身体硬朗,精力旺盛。15日晚6时许,从台中飞抵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的刘冠雄先生,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在机场用完晚餐后,稍事休息,便直接驱车赶往厦门。

8时许,刘冠雄忽然感到胸口憋闷,浑身发软,想要呕吐,起先大家都以为是旅途劳顿造成的不适,然而在接连呕吐多次后,刘冠雄左手开始发麻,呼吸困难,他用手按住胸口,汗如雨下,几欲虚脱。

情况危急!此时,车正驶近福厦高速路的福清交流道口,郑先生和车上的司机当即决定,火速将刘冠雄送往福清市医院抢救。

行进途中,郑先生一边护着刘冠雄一边给福清的朋友打电话,请他们先赶往医院接洽。因为道路不熟,他们向路人询问,一位福清乡亲二话不说,立即上车为他们带路。

此时,刘冠雄已快说不出话来,他拼出最后一丝气力掏出包里的文件,嘱咐郑先生转交给台湾乡镇代表联合会总会会长,那是次日论坛开幕大会将要宣读的讲话稿。随即,便声息渐弱,陷入半昏迷……

心脏骤停

死亡边缘白衣使者施援手

抵达福清市医院时,只见医生护士和担架床已在门口迎候。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医院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9时许,刘冠雄忽然心跳消失、呼吸停止。

“那一刹那,我只觉得脑袋嗡嗡直响,空气都凝固了,急得和司机一起冲刘冠雄大喊:‘坚持住!坚持住!坚持住!’”回忆起那一幕,郑先生仍然心跳如捣鼓。

医生立即采取电除颤、心肺复苏等措施,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刘冠雄的身子一点点变冷,气氛紧张得要让人窒息。

约摸5分钟后,刘冠雄的心脏恢复跳动,慢慢苏醒了过来。但情况一点都不容乐观,他的病情仍十分危急,随时可能再度发生猝死的险情。

郑先生立即将情况向海峡论坛组委会领导汇报,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得知消息后,马上指示省卫生厅:发动一切力量,全力抢救刘冠雄的生命。

晚上10时许,载着刘冠雄一行的救护车一路呼啸着从福清市医院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疾驰。途中,刘冠雄再度昏迷,所幸车上的医生护士处置得当,将他又一次从死神手中抢回。

手术抢救

争分夺秒众志成城度劫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救中心此时已严阵以待,省卫生厅、省台办、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等部门的领导及医院的书记、院长等带领一批骨干医生、护士在焦急等候。

晚11时20分,刘冠雄顺利抵达,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有三根血管严重病变,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

必须立即施行手术进行冠状介入治疗,让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否则心脏随时可能再次骤停。医生们当机立断。

可是动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同意,而刘冠雄的家属不在身边,怎么办?救人要紧!受刘冠雄委托,郑先生在抢救同意书上签字。少顷,刘冠雄在闽台合资企业工作的儿子刘仁杰从连江匆匆赶到,手术如期进行。

主刀的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晋学庆。“虽然类似的手术我们医院每年都成功施行四五百例,但像刘先生这样心脏骤停后再动手术的,还是不多见。当时的情形真的是十万火急,争分夺秒。”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无影灯下,一场生死交搏战在紧张进行……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手术,医生宣布,手术获得成功!刘冠雄得救了!

当刘冠雄被送进ICU危重监护病房时,已是16日凌晨近两时,一直守候着的人们揪紧的心才渐渐放松下来。大家像是跟刘冠雄一起从生死线上拼搏挣扎了好几个来回,个个心力交瘁,百感交集。

16日,刘冠雄的太太从台中赶到了福州,当她在医院看到起死回生的丈夫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一连串的“谢谢”远不能表达心情。刘仁杰感慨地对记者说,他父亲这次实在是太幸运了!如果当时车不是刚好快到福清交流道口、如果不是有福清乡亲热心指路,那就不可能赢得抢救的时间;如果不是郑先生等果断及时送医、如果不是福清市医院的医生及时抢救措施有效,他父亲不可能活着到达附一医院;如果不是省领导、海峡论坛组委会和系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如果不是附一医院医生医术精湛妙手回春,他父亲恐怕再难重见天日……

然而,事实没有出现这些“如果”,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如果”,因为在这里有那么多愿与刘冠雄同命运共患难的兄弟姐妹,这里是亲情脉脉的台胞家园,在这里,生命的价值重于泰山。(林娟)

“听说很落后啊,上厕所都不关门啊。”之前耳闻大陆种种“矮丑穷”,这几天却眼见厦门处处“白富美”,巨大的反差让1978年出生的台湾女生高紫茵有点惊讶。

第一次“登陆”,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让高紫茵大长见识。这个在台南远东科技大学就读的女研究生,开始尝试用新眼光来看待大陆。

广泛开展与台湾各县市、各界别交流交往,是历届海峡论坛的一大特点。此次,逾万名台湾民众跨海前来参会。他们中不乏高紫茵这样第一次参会甚至第一次“登陆”的“菜鸟”。

“大陆很漂亮。”和高紫茵一起身着全套白色表演服的尤晏菱在台湾念初中二年级,她眨着大眼睛说,“以后有机会还想继续来看看。”

此次,高紫茵和尤晏菱是作为台南七股树子脚宝安宫“白鹤阵”表演团中的成员来参加海峡论坛的。当初,厦门、漳州和泉州的先民渡海赴台带去的“白鹤阵”民俗,在台湾乡土社会传承已有三百余年,此次表演团前来助阵海峡论坛,颇具特色。

台南市七股区树林里里长黄宝田告诉记者:“表演团70余人中一半以上是第一次来大陆。”

黄宝田是第一次来参加海峡论坛,不过不是第一次来大陆,他以前到过上海、北京、厦门等地。和高紫茵受“传闻”影响不同,他的参照系是早先的印象,因此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厦门这二三十年变化太大了!”

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海峡论坛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可以不断“矫正”和“更新”对大陆的感观。

“大陆确实每年都在发展。”台中市大雅区文雅里里长吴天发和妻子朱翠薇说。他们很早就赴大陆旅游,而且经常来,“可以说大陆我们已经走透透”。

不过,这对自诩“大陆通”的台中夫妻坦言对海峡论坛并不熟悉。“我们是带着好奇来的。”吴天发说。

对吴天发夫妻俩来说,海峡论坛更像是一个“前瞻性”窗口,让他们隐隐约约感觉到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吴天发以前是学历史地理的,这次主要来参加郑成功文化节。虽然对此次文化节上有些学者的阐述持有不同意见,但他肯定多多参加海峡论坛这样的交流是不错的。“以前有很多对立,现在希望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弥合隔阂,两岸朝这样的方向走没有错啦!”

越来越多的青年关心两岸关系的走向。生于1984年的陈忠彦两三年前来过大陆,“回台湾后我就强烈建议朋友们来大陆看看。我对他们说,大陆真的和传闻不一样”。

在台南出生、在云林长大、在台北上大学的陈忠彦认为,台湾很多青年对大陆了解不多。作为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台南广播电台行销专员,陈忠彦此次是应福建东南广播公司的邀请,和台湾媒体同仁前来参加海峡论坛。

“这次公司希望我来做一些采访工作,了解两岸媒体的进展。我也很愿意做两岸真实信息的传递人。”虽说是第一次参会的“菜鸟”,陈忠彦却自觉有一份媒体人的担当,这使得他在一群参会“元老”中丝毫不逊色。

此次,组织陈忠彦等台湾媒体同仁前来参加海峡论坛的是台湾行销公司总经理廖凤彬。当初,接到参加首届海峡论坛的邀请时,他带着“自己先了解了解”的心态只身赴会。结果,这一“试水”就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四年参加海峡论坛,而且每年都应邀带着新的媒体同仁前来“共襄盛举”。

“海峡论坛办得越来越盛大,每年都有新的项目增加。像今年就首次举办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可以说基层交流越来越多样,这有利于更多基层民众参加到活动中来。”廖凤彬说。(记者 许雪毅 茆雷磊)

台湾媒体热切关注在海峡论坛上发布的惠台政策,并高度评价论坛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作出的贡献

东南网-福建日报6月20日讯(驻台记者 朱力南) 两岸乡亲相聚福建,欢度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连日来,第四届海峡论坛引起台湾媒体的热切关注。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大陆推出惠台举措,以及海峡论坛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和平稳定发展等,都成为近来岛内各大媒体聚焦的话题,并获得高度评价。

台湾媒体纷纷表示,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平台。

台湾《旺报》刊发《海峡论坛构建两岸和平平台》说,与会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认为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非常重要的平台。她强调,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大幅迈进,不管在投资、经贸、直航、观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归功于两岸领导人的睿智。双方搁置争议,才能务实解决问题;存异求同,才能共创双赢。希望两岸在ECFA后续协商、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撇开双方的差异,真心交流。

台湾《联合报》关注到海峡论坛开幕晚会上两岸明星联手演出,飘出了浓浓的“台味”。文章还引用国台办主任王毅的话表示,海峡论坛由两岸主办单位共同努力举行;两岸目前良好的局面,是由两岸同胞共同创造出来的,成果也由两岸同胞来共同享受。本届海峡论坛的68家两岸主办单位汇聚一堂,大家都是海峡论坛的主人,都是两岸民间交流的主人,也都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人。

台湾媒体很关注大陆推出的惠台政策。

台湾《工商时报》以《陆释利多 提八大惠台措施》为题,详细报道了海峡论坛上发布的相关惠台政策。文章称,在国台办协调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近年不断增加对台资企业的贷款规模,例如,2009年2月,国家开发银行等3家国有银行就提供中小台商1300亿元的贷款额度。此次四大行再释出6000亿贷款额度,也是历来最大规模。文章引用国台办主任王毅的话,指出两岸民间交流已经形成多管道、宽领域、全方位的新局面,期盼双方都能顺应两岸民间交流蓬勃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相关政策。

台湾《中国时报》详细介绍大陆将放宽台生和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策,包括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可与大陆居民同等条件到大陆企业就业、对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到大陆事业单位就业扩大试点等。还介绍大陆将开放进口台湾生产的大米等。文章称这些举措是为台胞台商释放的利好消息。

台湾多家媒体提到,大陆释放善意、尊重,温暖人心。

台湾《中国时报》刊载题为《闽释善意:拉光缆 开放自由行》的报道称,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海峡论坛致辞时披露了多项闽台交流合作新措施,还宣布厦金海底光缆项目将动工建设,这是两岸间首条直接通讯海底光缆,对于两岸通讯建设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此外,福州赴台自由行也将于下半年正式启动。福建这次将在经贸、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采取一系列新措施。

《台湾新生报》转载了“中央社”文章《海峡论坛 陆释尊重暖台心扉》,并引用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的话表示,期待看到大陆百尺竿头、更上层楼的竞争力。但大陆对台湾最大的吸引力并不只是竞争力。近年来,数万台商带着资金跟技术前往海西,大陆成为台商企业最重要的舞台,愈来愈多台商把大陆当作第二个故乡。两岸开放直航后,随着航点、航班增加,两岸城市也成为一日生活圈。

“台湾最有名的伴手礼是什么?”“凤梨酥!”一人手舞足蹈地比划,一人反应敏捷地在猜答案,游戏者紧张认真,观众热情支招。昨天上午,首届两岸青年编辑茶叙会在游戏“指手画脚”愉悦的气氛中开场,来自两岸50多家的媒体的近70位两岸新闻出版界的青年才俊汇聚 书院,立足两岸新闻出版视角,探讨两岸传媒界热点话题。

书籍变成收藏的,iPad、手机变成热门阅读媒介,阅读方式演变,纸媒如何应对电子媒体冲击?童谣变成动画了,传统文化如何弘扬?网络媒体来势汹汹,传统媒体是不是恐慌?两岸青年编辑就这些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据悉,今年7月,福建将首次组织约30名青年编辑赴台参加两岸青年编辑高级研修班。届时,将有台湾出版界专家就出版编辑内容、模式等进行授课,福建青年编辑还将考察台湾新闻出版单位,了解台湾新闻出版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与台湾青年编辑进行进一步交流。

业务探讨

世新大学副教授刘耀仁:

研究消费者阅读需求 分版行销

我认为,消费者阅读可分为几个类型,比如打发等车时间这种属于 “杀时间”阅读,看股票走向这种属于即时性的阅读,这两种阅读几乎都倾向于使用iPad、手机这些数码阅读。还有一种是心灵启发的阅读,你想认真看看书、看看文学作品,那就多偏向传统阅读方式。所以,我建议出版部门要强化对消费者的研究,分版行销,再来构思如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阅读需求。

据我所知,苹果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不是单就软件部分进行研发,还请了很多各学科的人才,比如美术、心理学等,就各种细节进行深入探讨。像心理学专家,就要研究人的脑电波在看屏幕时,处于哪种状态下会更愉悦。所以,苹果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在支撑。

厦门大学出版社代表:

数字媒体对“浅阅读”冲击大

阅读分为即时阅读和深度阅读,在图书行业,更多的是涉及深度阅读,尽管现在有很多名人通过各种方式出书,出浅阅读书籍,但我们认为,只要社会正常持续发展,社会深度阅读就应该会扩大。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跟深度阅读紧密结合的是思维习惯,只要思维习惯不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对于图书的依赖性就不会减轻。数码对于传统阅读和传统出版的冲击还是有时间差,我们只要在这个时间差之间把我们作为传统图书最核心的加工能力提高,把它渗透到生活当中。我认为,在浅阅读这一块,数字媒体对于传统阅读冲击可能会比较大,但在深度阅读这方面,还有待于观察。

海峡导报社代表:

内容为王 走报网一体化道路

在数字与纸本这一块,我们已经在探索报网一体化的道路。比如我们台湾新闻中心,就是一个内容生产的车间。在2012台湾“大选”时,白天,我们的编辑、记者全都充当网编网记,编辑刷即时更新的新闻,记者即时连线专家政要,发表第一时间短评;到晚上,这些人又转化为纸媒的编辑记者,记者们将白天的采访内容补充加固,写成深度报道和新闻分析,编辑则负责编成版面。甚至在一段时间后,这些内容还可以转换角度,写成杂志深度稿件,供给《海峡商业》使用。

新媒体虽然已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与方式,但在这场阅读变革中,并不缺乏手段,缺的是优秀的传播内容。我认为,未来的媒介传播将技术、内容和终端三位合为一体,“上层是传播技术,下层是传播平台,而中间最好吃的也最有营养的就是我们的内容”。最近火爆的《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证明做好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话合作

台湾宜诚资讯公司余锡铭:

牵手大陆为古籍延寿

大家都知道,古籍如果保存不好,损坏会越来越严重。我们与台北故宫、台湾图书馆都有合作,为古籍提供加值运用,我们希望能够用这些技术,来填补大陆这一领域的空白,也可以帮大陆的文物延长保存时限。

台湾小言出版社代表:

一个中国版权不容分裂

我们一个中国,为什么让海外出版集团一个版权三卖呢?同一本书,分成香港版权、大陆版权、台湾版权卖三次,这样太不合理了!以前只靠台湾是不可能的,台湾太小了,但现在大陆很强大,我们是不是应想想对策,不要让海外出版社分裂我们。(记者 林靖东 实习生 刘普)

18日,第四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在古田县举行,两岸300多名信众齐聚祖庙,共祭“陆上女神”临水夫人陈靖姑,祈求两岸风调雨顺,民众平安富贵。

本 届文化节以“两岸同源、根脉相连”为主题,突出“民间、基层、文化”三大特色。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陈靖姑信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岸同胞共同 的精神财富。广大信众对陈靖姑女神的崇敬朝拜已延伸为一种渴望和谐、平安、幸福的共同愿望和美好追求,是一种有益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健康信仰和信俗文 化,这种信俗文化已逐渐积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 庄严)

1 2 3 ...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