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凌波仙子”走两岸

2016-01-20 09:04: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周芷如在进行水仙花雕艺教学。(资料图片)

东南网1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张辉 通讯员 郑智敏)17日,一场水仙花雕刻技艺交流会在厦门不辍旧物馆举行。25个文艺青年拿起刻刀,跟着台湾同胞周芷如学习水仙花雕艺。周芷如是台南市文化协会秘书长。一年前,她作为厦门市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来到沙坡尾社区,参与闽台传统文化推广。在她看来,水仙花文化是闽台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之一。元旦以来,她已在多个宫庙、社区、博物馆举办交流会。

2006年,漳州市水仙花协会首次赴台交流。此后,漳台水仙花业者互动从无到有,日益密切。10年间,两地水仙花球贸易量从每年20多万粒,攀升至300多万粒。

昨日花香

张意强是漳州市水仙花协会的雕刻师。2006年春节,他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作品赴台参展。“第一天就有约10万人来观摩,各个宫庙都把它作为供奉用的神花,不少人家也习惯春节期间在家里摆上几盆。”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张意强见识到了台湾民众对水仙花的热情。

台湾的水仙花文化源自漳台互动。《龙溪县志》记载称:“台湾水仙头,其实,非台地产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苏州转售者,苏州种不及漳州肥大。”一方面,台湾移民大多来自闽南地区,先民们延续了家乡将水仙花作为新春清供的传统;另一方面,则源自清朝年间两地频繁的商贾往来。 “当时,从漳州来的商家,流行在买办年货时送水仙花头。”周芷如说,久而久之,岛内便形成了雕刻水仙花头、水养水仙花,元宵时在庙前举办水仙花会的习俗。

在周芷如看来,养水仙不仅体现着台湾民众的生活雅趣,也是社交联谊的纽带。“过完尾牙,姑娘们便在家中雕刻水仙,等到元宵时出门赏灯品花,此时是托亲说媒的好时候,谁家的水仙养得好,说明这家姑娘够贤惠。”她说。

直到1949年,随着两岸中断往来,台湾断了货源,水仙花文化才逐渐式微,雕刻技艺几近失传。“一直以来,台湾的水仙花都要从漳州进口,因为水仙花球种植工序繁杂,前后要历时3年,才能种出可供雕刻的花球,成本太高,台湾没有人愿意种植。”张意强说。

重新绽放

让水仙花重新香飘两岸,成为漳台民众共同的期许。

2006年,当漳州水仙花协会提出赴台办展时,周芷如所在的台南市文化协会当即表示将鼎力配合。这年2月,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率7位水仙花雕刻师首次跨越海峡,在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武庙、天后宫,举办“漳州台湾水仙花技艺展”。现场,他们不仅展出了500多件千姿百态的水仙花雕刻作品,还提供花头,指导民众雕刻与水养的要领。

“‘三阳开泰’‘十二生肖’‘团团圆圆’……一个水仙花球竟然可以千变万化。”周芷如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自己“陷进去了”。之后的10年,张文江每年都会带队赴台办展、开培训班。而周芷如是最忠实的学徒。去年,包括她在内的6名台湾水仙花雕刻爱好者,通过了漳州市水仙花协会的资格认定,成为专业雕刻师。

周芷如等人成为岛内普及水仙花文化的重要力量。“我们主要深入社区进行推广。”周芷如说,每年春节前,她的团队都要到漳州里、海澄里、学甲等漳州先民聚集的社区,现场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台湾民众对先民文化的关注。十年如一日,她培养了二三十个水仙花“发烧友”。此外,为了扩大影响力,台南文化协会还在春节期间,到台湾各地的酒店、百货公司、博物馆开办花展。这个过程中,他们对闽台渊源有了进一步认知。

从台湾赴漳州拜师学艺者,也大有人在。“10年前,台湾的水仙花爱好者便开始组团过来,参观圆山脚下的6000亩水仙花田,围坐在一起学习雕工。”张文江表示,岛内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水仙花民间团体。

文化互动带来了贸易增长。10年前,每年从漳州销售往台湾的水仙花球不过20来万粒,而今这个数字已经突破300万粒。

香飘何处

漳台水仙花产业互动已经走过10个年头。回顾这段历程,张文江不无感慨:“以花会友,水仙花正成为两岸互动的桥梁和纽带。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他看来,历史悠久的水仙花雕刻文化尚未在岛内普及,更多的人依然“像种大蒜一样养水仙花”。此外,科研力量也需要介入,创新无泥土、无虫害储存技术,以解决漳州水仙花外销时经常遇到的瓶颈。

而周芷如等台湾水仙花爱好者则赋予水仙花更多新的文化内涵。“比如我们将水仙花和年轻人喜欢的元素相结合,因为水仙花花期恰逢西方情人节,而水仙花在中国的花语正是‘纯洁的爱’,因此我们尝试将水仙花作为中国的情人花进行推介。”她说。

在延伸水仙花产业链方面,现代农业发达的台湾,同样可以提供他山之石。“漳州的水仙花难以采用机械化生产,种植成本水涨船高,但是消费者对花球的售价却十分敏感。”周芷如为花农们提供了卖花之外的可能性,“现代城市人有多久没有踏入泥土了?他们知道水仙花长什么样,却未必知道水仙花是如何种植生产出来的。”她说,花农们可在花田中引入体验式旅游,“每年芒种是挖水仙花球的时节,这时候,就可以让游客去花田里亲自挖花球,储存花球,认购花球,品尝闽南农家菜”。此外,对水仙花进行深加工也是产业延伸的方向,如开发水仙花茶、香水等。

记者手记>>>

文化与产业两手抓

本报记者 张辉

在两岸的民间互动中,花卉扮演着重要角色。历史悠久的水仙花,见证着两岸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与盛极一时的商贾往来。而在最近的10年,它再次成为两岸互动往来的重要纽带之一。以花为媒,两岸民众寻找到了共同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

当然,水仙花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本身也包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与市场潜力。这一点,从近年来漳台水仙花球贸易量的井喷可见一斑。但这远远不够。作为水仙花城,漳州的水仙花产业体量巨大,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瓶颈,增长乏力。深化闽台交流可以为其提供他山之石。台湾现代农业根基深厚,在现代花卉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经验丰富。而这恰恰是漳州水仙花产业所欠缺的。漳州水仙花业者应在借鉴台湾农业经验、闽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等方面勤思考、多作为,为古老的水仙花产业带来更多提升的空间。 本报记者 张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