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台湾美食源在海西 流在海东

2014-07-11 09:36: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姜母鸭、担仔面、蚵仔煎在闽台两地都很受欢迎。

 

东南网7月11日报道 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

正在台湾访问的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日前在台中逢甲夜市展现亲民之风。除了品尝夜市美食之外更打起“广告”,说“台湾小吃好呷,希望大家都来吃!”实际上由于地缘近、血缘亲,闽台两地在饮食风俗上多有相通,那些为大陆游客所熟悉的小吃,更有许多是从闽地流传过去的。

厦门市闽南风俗专家彭一万先生曾在《闽南饮食》一书中专列“闽台食缘”一节,为闽台两地的食俗与菜系间的关联做了详细介绍。导报记者昨日就此专访彭一万先生,了解台湾美食在“源自海西”之外的意义。

地缘近血缘亲 闽菜台菜本是一家

彭一万先生在“闽台食缘”一节中列举了大量史料,说明台湾的饮食习俗、菜肴小吃、烹饪技法,与福建特别是闽南相同。而台湾美食家童世璋先生也曾在其所著的《小吃的艺术与文化》一书中写道:“台湾菜肴小吃源出福建,而福建源自中原……‘闽菜台菜是一家’。”彭一万表示,“闽菜台菜是一家”这样的说法,其实也为尤权书记此次访台倡导的“两岸一家亲”理念,做出了更生动的阐释。“厦门美食有四张‘名片’,分别是海鲜、小吃、素菜和药膳,这四个特点基本也能体现在台湾美食中。”彭一万说,以药膳为例,闽台两地均有重汤、重补之风。只因两地均处于海滨,又都属于亚热带气候,炎热使人体消耗水分,所以闽台民间饮食都重视汤汁。例如厦门有进补佳品姜母鸭,这门手艺从闽南传入台湾后,高雄陈存金先生也因创制“台湾姜母鸭”而被烹饪界誉为“姜母鸭大王”。

另外,闽南民间药粥等食疗进补之风,也传到了台湾。彭一万说,在台北有条专门卖粥的“稀饭街”,他去过那里好几次。几十家粥店一字排开,卖的皆是清粥小菜,显然是闽南各地的“粥摊”的翻版。那里的粥用料取材、烹饪调味,便和闽南的做法毫无二致。

民间流传 闽台小吃联系千丝万缕

蚝仔煎,是在闽台两地都家喻户晓的小吃。今年海峡论坛期间在海沧举办的两岸特色庙会上,蚝仔煎的摊位前都吸引着大批游客。人们除了尝鲜,也想借此看一看,台湾蚝仔煎与闽南蚝仔煎有什么渊源。

彭一万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相传郑成功为驱赶荷兰人领军来到鹿港,因军饷不够便派人寻找当地食材充实军粮。在海边,郑成功看见一位妇人担着大筐的蚝仔,上前打听才得知当地盛产此物,便让士兵收购。士兵望着大堆蚝仔不知如何下手,郑成功不慌不忙,让士兵拿来一些剩下的地瓜粉,制成蚝仔煎。蚝仔煎的闻名带动了鹿港这座小城的迅速发展,蚝仔美食甚至发展成一种文化,2014年的王功渔火节,上周末刚刚在彰化举办。

类似的还有茯苓糕,传说是与当年郑成功退守台湾抵抗清军有关,因此也叫做“复明糕”。由此可见,除了史料记载外,在一些台湾的民间传说传唱中,也能窥见闽台饮食千丝万缕的联系。“鱼丸燕丸太平燕,男女老少吃不厌。肉粽薄饼担仔面,街头巷尾都可见。”在这首台湾民谣里,鱼丸、燕丸、太平燕是福州小吃,而肉粽、薄饼、担仔面则是闽南小吃。

“三创”“三术” 打造台湾美食新亮点

在接受采访时,彭一万先生特别强调,台湾美食虽是闽南美食的自然延伸,“源于海西”,但它最为闪光的地方,则更多体现在“流在海东”的部分。由于历史上曾长期受日本统治,台湾美食受到了日本料理的影响,后来也大量吸收了欧美、南洋等地的饮食特色。发展至今,色、香、味、形上都变得更加考究。

彭一万认为:“台湾美食‘三创’结合,就是在创意和创新中实现了创业。”他以花生卷冰淇淋为例,花生卷的做法其实在闽南十分常见,但台湾人懂得将属于西方的冰淇淋融合其中,实现了中西合璧,最终赢得了市场。“烹饪首先是一种技术,台湾美食在技术上赋予了艺术,并逐渐发展成一门学术。”在提出“三创”说之后,彭一万还别出心裁地赋予了台湾美食“三术”的说法。他说,台湾能够将餐饮上升到生活美学的高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从事烹饪人群文化水平较高,知识储备丰富,眼界也更加开阔。

彭一万说,文化是城市之魂,也是饮食之魂,烹饪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当年台湾传承了福建美食,而如今不仅是烹饪技术本身,台湾餐饮已经发展成为先进的“第四产业”。我们在知道台湾美食“好呷”之外,也要清楚当中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