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北如何收拾狂欢过后的“一地鸡毛”
www.fjsen.com 2013-10-14 10:08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台北每天都会迎来成千上万的游客、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大型庆典、狂欢活动。但是,汹涌的人潮并没有给台北留下“一地鸡毛”的狼藉,相反,许多初到台北的人,都会有第一个观感:这个城市真干净! 是的,如果拿着一瓶饮料在外面行走,可能喝完后很久,都找不到一个垃圾桶来扔饮料瓶。台湾实行垃圾强制分类以及“垃圾不落地”政策以来,户外很少设立垃圾桶,台北居民往往将不用的垃圾带回家,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后才丢弃掉。 即使在夜市这样游客众多的地方,也极少出现人们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几乎在每个夜市的尽头,都会有四个巨大的塑料垃圾桶,分别写着“资源回收”、“餐余”等字样,热心的志愿者在旁边指导人们如何将塑料袋和饮料瓶、吃剩的食物分开,丢弃到不同的垃圾桶里。 十余年如一日,台北的居民遵守着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自觉将家庭垃圾分成资源、厨余和一般垃圾,在指定的时间丢弃。这样的行为虽然也有制度约束(台湾环保部门规定,如果混杂倾倒垃圾,可处新台币1200元到6000元罚款),但观察台湾居民倒垃圾时的认真与配合,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推行垃圾强制分类是支持与配合的。 “行政处罚只是末端,最重要的是培育居民的环保意识。”台北市环保部门负责人吴盛忠对记者说:“现在,比如你今天进入台北市来生活,就会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学习垃圾分类,将回收物之外的东西要装在付费专用垃圾袋里。这是进入台北生活的第一堂课。” 实际上,20多年前的台湾,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企业乱排污、百姓乱扔垃圾,蚊蝇肆虐。垃圾问题在当年的台湾叫“垃圾战争”。1987年,台湾以3亿美元投入到环境治理工作中,开始对环境进行有计划的治理。 台湾的环境治理从环保教育入手,倡导前端垃圾分类投放,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垃圾源头减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难度。台湾地区人均每天垃圾产生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1.143公斤减至2011年的0.35公斤,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日垃圾清运量1公斤的平均水平。台北的垃圾处理方法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台北的骄傲。 垃圾成功减量,台湾“后嘱”式环保教育功不可没,即小手拉大手,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吴盛忠介绍说,学校的环保教育,可以改变一代人的观念。在台湾,学校也做垃圾分类,小学生已经将垃圾分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如果妈妈做得不是很标准,小孩子会提出。所以从学校教育,社区推广,政府宣传,整个社会做起来,才形成了现在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台北市将近14000名环境保护志愿者也功不可没。他们经常组织活动,告诉周围民众加强环境保护。这样,不论是从学校,还是从社区,耳濡目染,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就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台湾,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每个人自觉的环保行为才形成今日美丽的宝岛。(记者齐湘辉、陈键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30]学生设计不走光内衣 具环保概念穿脱都很方便
- [ 08-22]聚焦台湾环保之路:资源再回收 垃圾变黄金
- [ 05-09]台湾垃圾焚化代替掩埋 环保经验值得大陆借鉴
- [ 04-17]台北力推环保节葬 建设花葬区可循环使用
- [ 04-10]投资杀手?经济路障?风口浪尖上的台湾环评制度
- [ 03-12]台湾核四三大问题展开理性辩论
- [ 03-09]台湾废核大游行今日登场 全台10万人大串连
- [ 12-15]环保团体评台湾最脏乡镇 榜首叫屈称没面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