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台湾环保之路:资源再回收 垃圾变黄金
www.fjsen.com 2013-08-22 10:06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环保小尖兵利用中午午休时间到各班做资源回收。资料图片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焰火庆典……”多年前,台湾歌手罗大佑一曲《超级市民》唱出了很多人心头的无奈。和大陆如今许多地方一样,台湾当年也曾遭遇垃圾围城的困扰。经过政府和民间长期努力,如今台湾可回收垃圾已达到全部垃圾的48%,台湾人均每天垃圾产生量也从1.143公斤减至目前的0.35公斤。 垃圾分类 这条路走得跌跌撞撞 “20多年前的台湾和大陆今天很多地方一样,垃圾到处乱丢,大家都指望着台风来清理垃圾,因为台风一来就把这些垃圾带到海里去了,当然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简又新曾是台湾的第一任“环保署长”,如今担任台湾永续能源基金会董事长,说起台湾走过的环保之路,心中无限感慨。 台湾的垃圾处理经历了从掩埋为主,到“焚化为主、掩埋为辅”,再到“源头减量—资源回收—焚烧—填埋”的过程。2005年1月1日起,台湾开始实施垃圾强制分类,一开始主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比较高的10县市,如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2006年元旦起,全台实行垃圾强制分类。现在,在台北等都市,垃圾费随垃圾袋征收——居民需要花钱买专门的垃圾袋,一个普通大小的垃圾袋约0.45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多扔垃圾多付费。家庭垃圾可分三类:资源垃圾(即可回收利用)、厨余以及一般垃圾,其中资源垃圾和厨余不需付费。各县市的清洁队定点定时收取垃圾,垃圾车后跟着资源回收车。居民没有按照规定分类,清洁队可以拒收,如果居民乱扔垃圾,会被处以人民币240元至1200元的罚款。 如今,在台湾城乡各地,每到黄昏,当“少女的祈祷”音乐声响起,你会看到男女老少拎着大包小包的垃圾袋和厨余桶,等在自家巷子口。这一幕看上去是那么的自然,但却是花费了20年的工夫才磨合、养成的。 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陈龙吉主管环保工作30多年。他介绍,推行垃圾分类三四十年,跌跌撞撞。最初,他们设计让居民将垃圾打好包,晚上8点到9点放到巷弄口固定地方,垃圾车依次收取。结果高级社区居民很配合,将垃圾打包得干干净净。可是,居民素质没那么高的地方,垃圾打包得不好,有人甚至用纸箱、竹篮装垃圾,污水流满地,造成收集点脏乱不堪。后来也尝试定点设垃圾箱收集,但在欧洲实施得很好的方式,在台湾却因居民投掷垃圾不规范导致又脏又乱,而被迫更改。陈龙吉说,各种方式都有优缺点,现在各地的做法,得到民众认可,这都是经过长时期摸索而来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0]大马华社举办环保旗袍赛 废物利用独具创意
- [ 08-16]亚青会临近 南京启用环保专用道
- [ 08-13]“合格污水”引众怒 官员:基层环保工作干得憋屈
- [ 07-17]中国环保监管缺位又“越位” 企业守法反而吃亏
- [ 07-15]有环保共识,才有多赢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