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5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宇韶(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副主任)
由于“总统”与“立委”选情持续低迷,国民党近期透过中常委的提案与连署程序,准备藉由召开临全会正式启动“换柱计划”,以期挽救日益下滑的民意声势。台湾媒体与多数政治观察家皆认为,此一政治运作实为党主席朱立伦与党内重要政治人物沟通,并取得其谅解同意后的理性抉择。随着临全会召开在即,“换柱计划”显然箭在弦上,朱立伦究竟有什么样的政治盘算与具体行动?其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为何?
首先,必须取得程序的合理与参选的合法性。朱立伦启动“换柱”的过程可谓亦步亦趋的政治设计,不论是取得马英九的默认、经由中常委江硕平的提案、透过黄昭顺临全会提案增列征召朱立伦等举措来看,人为操作的痕迹十分鲜明。朱立伦之所以如此谨慎,除了考虑党内和谐外,更重要的是必须顾及程序正义的原则;毕竟洪秀柱是国民党第一次透过初选制度产生的“总统”候选人,现因“民调低迷”阵前易将,也必须透过程序与制度的规范方能为之。比较有争议的恐是,“何以必须采取征召方式”让朱立伦跃上大选舞台呢?美其名虽是“挽救党与水火之中”或“不能让民进党予取予求”,但在欠缺足够胜选的客观民调条件下,朱立伦参选的正当性显然不足,不仅难以杜洪阵营不满的悠悠之口,带职参选更会引发新北市议员与选民的严厉批评。
其次,是针对国民党的权力斗争进行战场清理。不可讳言的是,洪秀柱之所以取得提名资格,自然与国民党高层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朱立伦必须在马英九、王金平、吴敦义甚至洪秀柱之间取得一个最大的权力平衡关系,除让高层尽释前嫌之外,也为这场选战扮演各自角色并进入有意义的辅选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协调出一位可以与朱立伦身份形象互补,足以拓展南部票源的副手甚为重要,这也是近期盛传黄敏惠担任副手的原因。
此外,国亲之间的整合显然也是重要课题,特别是洪退选之后,宋楚瑜似乎也丧失了当初参选的诱因,尤其是宋的民调已经陷入难以拉抬的边缘状态。由于泛蓝选民期待国亲整合,国民党现今又有战略主动权,如何因势利导正考验朱立伦的政治智慧。
再者,是重整国民党擅长的基层组织。历次选举中,国民党擅长进行组织动员赢得选战。此一优势先前由于民进党的西瓜效应、基层组织与洪秀柱的隔阂,以及宋楚瑜的拔桩陷入失灵状态;这不仅使得地方派系退出选战,更使得基层陷入群龙无首的窘境。朱立伦如何挟党中央的资源,重新整合国民党涣散的选举机器,让郑汝芬、张嘉郡等指标性人物重回战线尤为重要。由于朱立伦与国民党南部地方派系的渊源不深,因此王金平角色甚为关键,这是否意味王金平仍将在不分区的名单中(甚至列为首位)尚待观察。
最后,是文宣与政策议题的开展。洪秀柱采取鲜明个人特质与蓝绿对决式的选战操作,不仅排除了青年选票,同时也赶走了传统的中间选民,咸信是国民党选情陷入低迷的原因之一。面对民进党阵营有备而来所提出的各向政策白皮书与政策主张,朱立伦如何善用国民党执政优势与智库人才,积极擘画各项与蔡英文抗衡的政策诉求应为重要的议题,特别是电视政策辩论已经成为台湾选举的重要指标。如何有效地与时间赛跑,正严酷考验着国民党辅选机器的政治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