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昨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与北大师生交流。新京报记者周岗峰 摄

新京报讯 (记者王晓枫)5月4日是青年节,也是北大校庆日。当日,在大陆参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来到北大,与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举行了会谈,并与师生们一起座谈。不打领带轻装上阵,朱立伦畅聊与北大20年前的渊源。

朱善璐称“希望您能继续在北大任教”

下午2时50分,朱立伦在朱善璐等人的陪同下走进英杰交流中心。“欢迎朱老师回北大。”朱善璐表示,欢迎朱立伦首次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访问北大,“1995年,您作为北大客座教授,对本科生教授了一个学期的财会专业必修课,这是您和北大割不断的经历……您第二次来北大是参加百年校庆。作为曾在北大教书的先生,您再次回到北大,我们希望您能继续在北大任教。”朱善璐语毕,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笑声。

朱立伦高兴地说:“进到北大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北大校风是最民主的校风,我自己所毕业的台大深受北大影响,最受台大学生尊敬的傅斯年校长曾担任北大代理校长。”

说到北大生活,朱立伦至今还记得去同事家包水饺,“那是曹教授家,他饺子包得很好,曹老师今天会来吗?”当得知曹老师会参加一会儿的座谈会时,朱立伦风趣地说,我还会问他会不会包水饺。

整个会谈大约持续了20多分钟,说到激动处,朱立伦常常发出爽朗的笑声。

“一日北大人终身北大人”引来全场掌声

之后,在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座谈会上,朱立伦与老朋友们相谈甚欢,一些与他在北大共事的老师以及学生甚至从外地赶来。

朱立伦落座前先绕会场与师生们握手,他说,“回到光华管理学院与老朋友相会,也见到新朋友。我常讲这样一句话,一日台大人终身台大人,这句话同样用于北大,一日北大人终身北大人。”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朱立伦说,大家还是称他朱老师比较亲切,回到北大校园,让他的很多记忆都回到了1995年和1998年,“上一次来北京是庆祝光华管理学院新楼落成,一晃17年,我相信未来我们会是世界最顶尖的管理学院。”

接下来,朱立伦与师生代表唠家常话往事,还谈及如何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如何达到经济发展后全民共享的目标,并回答了两岸学生代表提出的、有关青年人未来的问题。

朱立伦说,“我们这一代需要为下一代努力,不仅自己的明天要更好,更希望下一代的明天会更好。下一代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下走出去,走向全世界,机会不一定只在自己家,机会在全世界,大家可以自己去闯。”

座谈会结束后,朱立伦与师生代表合影留念,他说,欢迎每一位与他合影。

我常讲这样一句话,一日台大人终身台大人。这句话同样用于北大,一日北大人终身北大人。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他们眼中的朱老师】

同事:“邻家兄弟成大人物了”

“今天的心情有点儿像欢迎老朋友回家,当初听到朱老师成为朱主席时,感觉很惊奇,就像当年陪你一起聊天喝茶的邻家兄弟,忽然成为大人物了。”曾经是朱立伦任教班级班主任的黄慧馨说。

“朱老师给94级学生上课时很平易近人,像亲人一样。”黄慧馨说,在微信群上和同学们聊起来时,他们反应很热烈,大家说了很多朱老师当年上课的细节和段子。很多学生说,朱老师特帅、讲课特好、又很幽默,他们都觉得听朱老师的课很光荣,“我希望朱主席再回光华当朱老师”。

学生:出彩的段子手和高大帅老师

“知道您来的消息,我们的微信群炸锅了。您是高大帅、幽默、有学识和人文关怀的老师,是出彩的段子手,用幽默的语言赋予了会计这门有些枯燥的学科很多新含义。”94级学生马越谈起当年的经历滔滔不绝。

在马越的印象中,朱老师还很爱护学生,“那时我们缺油水,好多人很瘦,吃小炒都不容易。朱老师就带我们去校外打牙祭,我第一次吃必胜客就是与朱老师和他太太一起去的。”对于学生的高度评价,朱立伦自嘲:“我算是幽默,高大帅可算不上,我太太提醒我照照镜子就知道了。”

【朱老师的北大往事】

课上

“我的课堂自由进出”

20年前,朱立伦曾在北大教财会必修课。如今,他仍是台大老师。他觉得,在学校里被称为“老师”是最光荣的事情。

讲起1995年上课的经历,他说:“那个秋天来到北大校园,那时是很旧的一栋楼,上课前我心里想也就三五十个学生,但一进教室吓一跳,大概有一两百人,同学们很热情很认真。我来之前就有人告诉我,北大同学上课前会把课本读过3次到5次。”讲到这里,现场又是一片笑声。

朱老师还忆苦思甜:“我可以体会到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同学们求学的辛苦,当时我们用的教科书有很多是用过的,一代一代传下去。我都提醒同学不要在课本上画太多,因为还要传下去”。

马越回忆,当时朱老师讲存货记账法,英文简称FIFO(first in first out),但朱立伦的版本是free in free out(意指课堂自由进出),这是北大精神很好的写照,“我们需要老师用魅力真知征服我们,而不是用本本记录谁出勤了。您一上课就大气地说我的课堂就是FIFO,以至于您的课总是爆满,就是在这种互动交流中,您教给了我们会计基础课程。”

朱善璐在会谈中说:“我听到很多您的故事,第一是您教课态度严谨认真,板书也认真,还是繁体字;第二是您在课堂上的民主作风,师生对您这种教学相长的理念印象很好。”

课下

请学生打牙祭 买手表学生杀价

课下,朱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他常和学生一起吃饭,还常请客,“我还记得每次吃饭是一块钱,拿个钢杯,有馒头和一道菜。”朱立伦说,他当时住在勺园,可以在那里吃饭,但他还是最愿意和同学们去宿舍吃饭,“可以拿一个钢杯打饭。”讲到这里,他用手比划着钢杯的样子。

朱立伦还会请学生们打牙祭,他说:“那时有个韩国豆腐锅,我们有时还和学生在勺园摆一桌,那时多少钱一桌?120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朱立伦还在学生们的“带领下”享受着北京的生活,甚至有点“老北京”的味道。讲起对北京的回忆,朱立伦感慨道:“20年前来到北京教课,整个周边环境都和今天再来有天壤之别,我印象中的中关村就是老校门走出去后的一些书店,我那时常常和同学们去逛书店。”

周末或假日时,同学们还会做导游带朱立伦骑车游北京,“第一次去清华、圆明园、颐和园,都是同学们带去我去的。我们骑车到长安街,以前长安街都是脚踏车,我和同学们骑到箭楼,同学们还带我去琉璃厂买手表。”

谈起买手表的经历,朱立伦说:“不知道是真古董还是假古董,都是同学们帮我杀价。他们说,老师你不要说话,我们来杀价……我们还去过很多景点,门票分两种,我也不知道同学们帮我买的是哪一种,他们就告诉我买的是最便宜的。”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交流

4日下午,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交流。(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中国台湾网5月4日北京讯 (记者陈佳慧)4日下午,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一行前往北京大学参访,并与师生座谈交流。


4日下午,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交流。(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欢迎朱立伦一行。(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4日下午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赴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中国台湾网扶海涛 摄)

中国台湾网5月4日北京讯(记者扶海涛)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4日下午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赴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碧空如洗,松涛阵阵。下午5时许,朱立伦一行十余人到达碧云寺,首先步入寺内所设的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安放着中山先生汉白玉全身塑像,前门摆放的花圈缎带上,写着“总理孙中山先生灵鉴”,落款“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敬献”。

拜谒仪式开始,司仪宣读祭文,全场肃立。朱立伦向孙中山像敬献黄色花环,行三鞠躬礼,并参观了左右墙壁上镌刻着的《孙中山先生致苏联遗书》和中山先生盖棺、遗墨、遗著。

随后,朱立伦拾级而上攀抵衣冠冢。在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的塑像前,他再次深深鞠躬,并登上衣冠冢所在的金刚宝座塔石券门石塔的塔顶,极目远眺。

步出衣冠冢后,导览介绍了院内的一棵松树。该树为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2006年4月15日拜谒衣冠冢时所植。当年的小树如今已树冠如盖,葱茏成荫。朱立伦边步出寺外,边听取相关典故介绍,感慨道“今天我在学历史”。

中山先生衣冠冢位于香山碧云寺内。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之后灵柩曾停放于此。1929年灵柩移葬南京中山陵后,移灵时更换出的中山先生的衣帽被放回原殓的楠木棺中,封入现中山纪念堂后的金刚宝座塔内。

5月2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率团访问大陆,此行一是到上海出席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二是到北京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作为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选择“胡连会”发表“两岸和平发展愿景”十周年之际访问大陆,本身就彰显朱立伦领导下的国民党传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轴的重要意义。

朱立伦在3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传承,两岸交流要深化,两岸成果要普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共两党在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时共同努力开创的新局面。10年前,陈水扁当局图谋“制宪正名、一边一国”,把两岸关系逼到了危险边缘,国共适时提出“和平发展”创议,为10年来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打下了基础。10年后,曾经密谋“两国论”的蔡英文咄咄逼人,试图再次把两岸关系拖回到对立对抗的老路上去,“习朱会”恰当地重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路线,将为未来10年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奠定基础。

诚然,两岸关系不是国共两党的关系,而是两岸人民的关系、是两岸当局的关系、是两岸方方面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关系。但国共交流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正是由于国共两党的推动,两岸两会才能签署21项协议,两岸才能实现直接、双向“三通”,两岸人员往来才能成倍增长。

中国共产党从未排斥与国民党以外其他认同“九二共识”的政党交流,比如新党、亲民党和无党团结联盟等;大陆甚至欢迎民进党人以个人身份来大陆交流参访,陈菊、赖清德、谢长廷等都曾是大陆有关部门的座上宾。但拒绝“九二共识”、坚持“一边一国”的民进党却自外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屡屡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绊脚石。如今,民进党又举起了“反国共交流”的大旗。我们必须指出,国共两党交流的基础是牢固的,因为双方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主张。无论台湾政局如何变化,国共两党稳定的政党交流关系都是两岸关系的压舱石。倒是台湾不是民进党的台湾,台湾前途、台湾命运不是民进党说了算,也不是李登辉、蔡英文说了算。“九二共识”早就写进了两岸领导人的文告,也写入了两岸两会的往来函件,白纸黑字,不是“台独”之流能否定的。

在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的关键时期,国共两党重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共两党都把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作为政策的出发点,是符合两岸民心的。国共两党是反对“台独”、制衡“台独”势力的同盟者,是两岸关系的稳定力量,是两岸和平的捍卫者。无论出现何种挑战和考验,只要国共坚持以人民的福祉为依归,两岸的和平稳定就有了保障。▲(作者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

一贯善于挑事的民进党则再次展示“特长”,党主席蔡英文宣称两岸关系不是国共关系,不能被“国共化”“黑箱化”。对此国民党3日回应称,国共关系当然不等于两岸关系,两岸和平发展更不只是国民党一党的责任,两岸关系里为何没有“民共关系”?蔡英文才应该说明这个问题。

对于朱立伦登陆,最酸痛的莫过于以民进党为首的绿营。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称,民进党主席蔡英文3日表示,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它不是国共关系,不能被“国共化”,也不能被“权贵化”,也不能被“黑箱作业化”。而针对朱立伦在论坛上表示希望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台湾在国际空间上能有更多作为,民进党“立委”管碧玲宣称,这是“台湾领导人”首度将“九二共识”用做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前提,这段话等于定位了朱立伦此行是“投降之旅”。

对于民进党的指责,国民党发言人林奕华3日下午回应表示,国民党正努力拓展两岸关系发展,蔡英文身为“在野党”主席及“总统”竞选人,竟然只会用污名化、意识形态化的言词提出批评,国民党极为遗憾。国共关系当然不等于两岸关系,两岸和平发展更不只是国民党一党的责任,两岸关系里为何没有“民共关系”?蔡英文才应该说明这个问题。

“由于民进党自身的问题,导致它没办法介入两岸关系之中,所以民进党片面地把两岸关系理解成国共关系,回避自己的责任。”张文生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所以大陆没办法跟它打交道。其实,大陆与新党、亲民党都有往来,开展相互交流。民进党应该从自身找问题。而共产党和国民党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两根支柱,一根在大陆,一根在岛内。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两岸关系还包括很多经济交往、民间交流。这次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不只是国民党还有台湾其他党派代表,内容也是围绕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这种活动对台湾人民是有利的。台湾《中国时报》3日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说,如果民进党对国共论坛有所疑虑,那么请拿出一个更有建设性、前瞻性、可行性高的两岸政策,而不是只拿两句空话来搪塞。【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萧师言 环球时报记者 胡锦洋 李俊峰 魏辉】

中国台湾网5月4日上海讯 (记者 王伟) “过往两岸金融合作的面向大多局限于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准入,较少牵涉到两岸资本市场的合作与发展。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带给两岸金融合作一个很大的启示:是否有可能依循沪港通的模式,加入台湾证券市场,建立台沪港通三边互联互通的机制。”台北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参加3日下午举行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经贸科技界分组研讨时提出上述建议。

而在此前的2014年8月,上交所与台湾证券交易所已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这是两岸交易所之间签署的首个MOU。

林建甫认为此做法除有利大陆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外,更有机会籍由两岸资本市场彼此之间强烈的互补性,带动两岸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台湾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双方联手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由于两岸金融连动日益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威胁也逐渐扩大,两岸应该更积极地商讨与研究如何加快两岸货币互换机制的建立,共同抵制金融危机冲击。林建甫认为在推动两岸资本市场合作与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快建立两岸货币互换机制,先推动两岸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同时籍由两岸的出口实力,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甚至国际储备的使用诱因,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已有22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人民币跨境收付。”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行长蔡荣俊认为这为两岸金融合作带来机遇,但这些机遇带来的成果应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基层民众。在未来的两岸金融合作过程中,应着眼于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双向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台资企业聚集的昆山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先行先试。金融是昆山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最重要依托之一,当地在推进台企集团内部跨境人民币双向借款、台资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等业务进行了试点,支持有需求企业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试点,打造区域跨境人民币业务高地。据昆山市委常委、副市长陈荣凯透露,昆山开展“跨境贷”业务的诉求已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

截至2014年末,已有6家台资银行分行及其支行开办全面性人民币业务,4家台资银行分行开办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16家台湾投信事业、10家保险机构、3家银行取得大陆QFII资格,核准投资额度66.7亿美元。3家陆资银行在台分行资产合计1.53万亿元(新台币,下同),税后净利约39亿元,无逾期放款。纵观30多年来,两岸金融合作经历了由慢而快、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少而多的过程。目前两岸间的金融合作主体还是以银行合作为主,证券业、保险业有待不断跟进,实现更紧密合作。(完)

  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这次论坛重点研讨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与两岸交流的深化,为两岸中小企业谋发展,让更多的青年人受益,让更多的两岸基层民众有感。可以说这次论坛的主题抓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脉搏,反映了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对两岸关系发展进一步深化、细化,让更多中下基层民众和青年人受益的良好愿望和期待。

  十年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俞正声主席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的,十年来,论坛作为汇聚民意、政策先导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的宗旨,就两岸经贸、“三通”、旅游、产业、金融、农渔业、文化、教育、科技等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议题深入研讨,形成了153项共同建议,这些建议大多转化为两岸共同或各自的具体政策措施。两岸两会签署的21项协议,大陆方面在论坛上宣布的73项对台惠民措施,台湾方面采取的便利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积极举措,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两岸各界为实现这些目标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可谓来之不易。

  这次论坛把关注点聚焦在如何关心、维护、增进中小企业和农渔民的利益,如何继续增进两岸青年交流、继续助力两岸青年实现人生梦想等方面。这无疑为下一阶段扩大两岸关系发展内涵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解决好这些当前台湾基层民众和青年人最为关注的涉及到其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渡过关键期,迈上畅行无阻、平稳发展的大道至关重要。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论坛上讲话时也明确提出,“让两岸和平红利,让两岸交流的成果,让更普及、更多的民众享用,大家能够来感受,这是我们必须要努力来推动的。”朱立伦还特别强调,“两岸的交流必须不断传承,年轻的世代必须要接棒,希望两岸的和平发展、交流,能够透过传承,让我们新的世代用它的创新,对两岸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两点都是这次论坛最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也恰好反映出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对两岸关系发展中这些关键问题的认知有高度的契合,也是最符合两岸民众利益的理性选择。如果两岸能够携手同心,共同应对和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十届两岸经贸论坛所提出的这些深化两岸关系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当前的两岸关系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岸关系既展现出更广阔的和平发展空间,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扰破坏仍然是台海和平稳定最大的威胁。而今,民进党领导的反智现象还在台湾岛内政治生活中蔓延和泛滥。民进党不仅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甚至挑动岛内“仇中”、“反中”情绪,还对两岸交流与合作处处使绊,拖后腿,肆意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进行抹红抹黑,充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绊脚石和两岸敌对情绪的制造者。多年来,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倒行逆施的行为,对两岸关系发展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的主要阻挠者。

  从现在到2016年,是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节点。第十届两岸经贸论坛所确定的目标能否实现,一方面取决于台海两岸、国共两党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不动摇,造福两岸民众的良好愿望不改变;另一方面,还需要广大台湾民众在事关两岸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作出理性和勇敢的抉择。(作者:李振广,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

昨日,上海浦东,俞正声与朱立伦共同步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会场。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由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3日在上海浦东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俞正声

“论坛应更多关注增进两岸青年交流”

俞正声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

俞正声说,10年来,论坛作为国共两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取得丰硕成果。论坛作为汇聚民意、政策先导的重要平台,形成了153项共同建议,大多转化为两岸共同或各自的具体政策措施,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俞正声就进一步办好论坛提出四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关键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这是论坛的立身之本,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二、继续聚焦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论坛可以积极推动开展两岸经济形势和政策交流对话,研究促进两岸产业合理规划布局的政策建议。可以深入研讨台湾各界关心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探寻可行的参与和合作方式。

三、继续助力两岸青年实现人生梦想。论坛应更多关注增进两岸青年的交流和感情,推动扩大两岸青年交流规模,努力探讨创新符合青年人志趣的交流内容和形式。

四、继续推动扩大两岸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论坛可以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既讨论事关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也就两岸同胞关心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朱立伦

“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致辞中积极评价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强调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带动了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朱立伦表示,中国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要为人民负责,为下一代负责,为历史负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传承,两岸交流要深化,两岸成果要普及。中国国民党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国共两党及台湾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等党派和团体的代表人士,两岸有关部门和中小企业、青年及基层、经贸科技界、文化教育界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共300多人出席论坛。在一天会期中,与会人士将围绕两岸中小企业、青年与基层、经贸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进行研讨。据新华社电

■ 成果

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搭建平台

据新华社电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3日下午在上海闭幕。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概括了论坛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涉及9方面:

一是继续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提升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

二是在继续支持大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更积极地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搭建平台;

三是加强两岸农渔业合作,增加电商通路,帮助台湾农产品拓展大陆市场;

四是更多关注两岸基层民众感受,促进更多民众投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五是扩大两岸青年交流规模,丰富、创新内容和形式,为两岸青年学生就学、实习、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六是进一步深化两岸文化、影视产业的交流合作,探讨分类逐项商签相关领域交流合作协议;

七是进一步深化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商签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协议;

八是继续推动研究尽快解决大陆旅客在台中转和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问题;

九是建立沟通平台,务实研究探讨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经济合作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方式等问题。

■ 行程

朱立伦与台商座谈:不怕被抹红抹黑

据海外网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3日上午出席上海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后,与台商座谈交流。朱立伦以台语与客语向台商问候,强调国民党一定站在台湾、人民、台商的立场,让台商成为两岸关系最正面的因素。

朱立伦说,台商角色在两岸关系交流上非常重要,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能够快速的发展,能够有非常多新成果,台商有重要的角色。

朱立伦说,国民党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党,我们知道要在两岸关系上积极努力,确保两岸和平,确保合作,确保透过两岸交流让很多台湾民众关心的所有问题一一解决,也透过两岸学术与青年交流,让两岸更和平,未来能更合作,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国民党的政策,我们要坚持做对的事情,不怕被抹红抹黑。

朱立伦说,大陆最近提出来的亚投行、一带一路,以及台湾提出来参与东南亚的投资,阐述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是我们未来新的市场与挑战,所以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台湾积极加入,这一点也跟大陆表达了立场。

历届两岸经贸论坛

2006年4月

国共两党合作举办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通过积极推动两岸直航、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7项共同建议。

2006年10月

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通过继续帮助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等7项共同建议。

2007年4月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通过6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推出欢迎台湾高校到大陆招生等13项政策措施。

2008年12月

在上海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论坛通过“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9项共同建议。

2009年7月

在长沙举办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通过6项共同建议。

2010年7月

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通过22项涵盖促进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新能源合作、文化教育交流等领域的共同建议。

2011年5月

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通过“加强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等19项共同建议。

2012年7月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举行,通过“循序渐进推动两岸互设综合性办事机构”等17项共同建议。

2013年10月

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南宁举行,通过“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商谈和落实”等19条共同建议。

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发汤彦俊 摄

中新社上海5月3日电 题:台湾青年代表谈交流:莫让“小确幸”变成两岸“大麻烦”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台湾新党青年团团长杨世光3日在上海用四种水果形象比喻眼下台湾年轻一代的无奈现状:“他们被人称为‘草莓大军’,做着‘苹果’的梦,却拿着‘芭乐’(番石榴,平价水果)的工资,成天摆着一副‘苦瓜’脸。”

在杨世光看来,这或许才是导致台湾“太阳花学运”发展迅速更为本质的原因。

而对于中国国民党青工总会前总会长曾文培来说,台湾学生目前的负面情绪,更多是出于高房价、高失业率、低起薪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并不是真的反对大陆,而是一种反对全球化的逃避心理,对于未来,他们只想要追求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自由自在的‘小确幸’。”

在3日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今年开创性地将青年与基层交流列为一项重点讨论议题,这在过往并不常见。在围绕“青年究竟是国家的问题还是希望?”这一问题的理解上,两岸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脑力激荡,也听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见解与看法。

“小确幸”意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有时更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美好。之前台湾媒体曾分析,“小确幸”之所以在台湾流行,是因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台湾笼罩在物价上涨、经济增长缓慢、工作压力大、对前途充满迷茫这样的气氛之下。“小确幸”的出现提醒人们换个角度看生活,把握当下的美好。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台湾青年所追寻的“小确幸”正在逐渐遭遇批评。

“社会大众因此对新世代青年产生了一种刻板的印象,认为他们是抗压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责任感、没有大格局的‘草莓族’。”曾文培说,其实台湾青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他们有创意,对时代趋势快速掌握,只是缺少发挥的平台和适当的协助。

曾文培引用马云对台湾青年的评价“有学识、理性、涉猎广”,并称大陆青年“有行动力、涉猎深”,“这样的差异性,既深且广的创新模式,组合起来会非常有机会”。

杨世光也认为台湾青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反大陆心态作祟,而是存在全球反垄断、反政府、反体制的思维。他说,两岸确实有人才交流的需要,但台湾年轻人的“中国梦”却没有落实的空间。他们想到大陆发展,分享大陆经济成长的成就却没有机会。

杨世光说,大陆倡导的亚投行,那些动辄上千亿元的投资,“让拿着‘芭乐’工资的台湾年轻人,无法感同身受,他们只会产生被剥夺感,认为受益的都是企业家”。

怎样才能让两岸青年人交流,让两岸市场联动?曾文培认为,应该积极鼓励两岸青年成为事业伙伴,以此拉近心理距离,“不管是大陆推动的‘一带一路’或是亚投行,青年人不应该缺席”。

曾文培建议,应该在规划和筹备阶段就给青年人投入的机会和合作参与的空间,因为青年人有长期投入的本钱。“两岸的融合寄望于青年,青年的融合建立在中华文化的深化,两岸官方应该给青年解决问题,让他们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是改变的起点。”他再次重申,经贸文化交流青年不能缺席。(完)

中国台湾网5月3日讯(记者 于斯文) 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3日上午在上海开幕,在随后进行的中小企业组专题讨论中,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华晓红针对两岸产业合作未来走向发表观点。她认为,在大陆深入改革开放、全球技术革命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两岸企业界都应认清形势,建立两岸新的“互补”优势,以新思维创新两岸产业合作模式,推动两岸产业深入持续发展。

过去两岸产业合作成绩突出,但受大陆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全球技术革命发展迅速,尤其是大陆深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模式出现转变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两岸原有产业合作模式已受到挑战。

华晓红分析认为,未来大陆经济形势可能会呈现以下特点: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不仅使大陆成为东亚主要的出口平台还将成为东亚重要的消费市场;大陆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还将随着产业竞争能力的上升,形成自己的本土供应链;亚太竞争格局的改变将导致供应线重组,大陆在供应链重组的过程中,将体现日益明确的区域战略,努力成为供应链重组的重要角色。

对内,大陆出现了4个自由贸易实验园区;对外,则出现了自由贸易的扩展创新模式——“一带一路”。华晓红解释道,“一带一路”并非政府间通过协议而形成的制度安排,而是对原有自由贸易模式的拓展。“它是要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和市场规则来促进经济体制间的一体化程度和经济合作。与过去自由贸易战略不同的是,‘一带一路’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作为具体实施工具,让全球看到中国将利用自己的资金、产能在这个区域创造新的需求市场。”

“在大陆未来新供应链建设中,中小企业作为供应商将有更多的机会。”华晓红认为,两岸产业合作在挑战面前迎来新的机遇。原因有四:一是在大陆深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模式出现转变的时刻,台湾的企业具有优先权;二是在新兴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发展中,台湾企业因为更贴近需求市场而具有竞争力;三是大陆经济转型为两岸产业合作模式创造了新的机会,将改变以往多依靠大企业合作参与美日供应链的模式,为两岸中小企业参与两岸供应链提供了机会;四是新的商业模式将吸纳两岸更多供应商参与,在双方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两岸产业合作领域将随之扩大。

“用增值贸易数据计算,两岸产业合作在整个东亚供应链中是向上不断移动的,台湾在主要生产领域中的竞争优势仍高于大陆。”华晓红认为,这是两岸未来共同参与国际供应链竞争的重要推动力。

华晓红表示,两岸企业界都应认清形势。不仅是台湾企业,大陆企业也要认清目前的形势,把握机会,摒弃消极情绪,减少对于“互补”与“竞争”的无谓争执,积极建立两岸新的“互补”优势,以新思维创新两岸产业合作模式,推动两岸产业深入持续发展。(完)

中国台湾网5月3日上海讯 (记者 王思羽)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5月3日在上海举行。论坛开幕式结束后,与会的两岸文化教育界人士随即展开专题研讨,围绕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回顾与展望等议题坦诚互动,纵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两岸文化产业界如何共同说好“文化故事”,铸就大中华品牌。

回顾过往——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主题多元合作深入

本次论坛特邀专家、中华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侯湘华在对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时指出,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不仅成为两岸人民文化交流的内容,也是优化两岸文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回顾历史,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文教先行、产业合作、制度化发展三个阶段,呈现出领域不断增加、模式不断多元、关系不断紧密化的趋势。如今更已进入两岸关系发展的深水区。

侯湘华特别谈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的制度化发展,并列举,在政策支持方面,大陆出台了许多支持台湾业界来大陆发展的具体行业性政策,广泛涉及影视出版、演艺、动漫产业、文创园区等诸多领域。近年来,惠台政策的出台频率和优惠度更为宽松灵活。在机构发展方面,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协会机构纷纷设立,两岸也开始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文化交流园区与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此外,在双向协议方面也有重大发展,2010年6月,两岸签署了《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协议》,该协议的细则也在不断地推进之中。

侯湘华指出,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逐渐深入中,适时商讨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增进互信、积累共识,以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是两岸发展的大势所趋。

面对阻力 ——不论两岸面对任何议题 文化都发挥正面效应

或许真的已进伴随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深水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进程也不总是一帆风顺。本次与会的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就指出,两岸近120年来因历史原因几经分隔,这使得两岸虽系出同源,却在中华文化的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与风貌。台湾方面有人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当中,介乎于经济、政治之间,因此对促进文化交流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进而对文化交流产生抗拒。

“我们(对这种看法)认为很可惜,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不论处在任何阶段,不管面对任何议题,都与文化脱不了关系,文化都是无处不在的,都是发挥正面效应的。”陈春霖说,“两岸文化教育必须放在中华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框架中来看”,从两岸文化发展课题的大战略角度看,两岸交流不只是单纯意义的交流,“是文化弘扬之道,民族振兴之道,是两岸炎黄子孙旅行时代责任之道。”他直言,“两岸文化交流如因各种原因停滞也不应灰心,要以更高的视野,更宽的胸襟,加强力度来投入。”

面对文化交流中的阻力问题,侯湘华也指出,两岸文化、政治、经济的差异,以及一些利益的博弈,都是两岸文化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的现实阻力,但是发展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展望未来 ——两岸联手说“文化故事” 共铸大中华品牌

“当一个国家走出去的时候,只有文化最能打动人心。我认为两岸携手可以创造世界性的语言,让21世纪重回过往的文化光荣。”憧憬着两岸文创的亮丽明天,发言到最后,台湾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索性站起身来。李永萍说,现在大陆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两岸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共同携手推动文创产业的“一带一路”战略方向。

展望起未来的合作,陈春霖首先将两岸文化交流划分为三个面向,即文化艺术、文化资产、文化产业。“只有三方面综合在一起,才真正说好“文化故事”,做好文化传播。”为此,他建议两岸应进一步探讨加强人才培育认证、学术研究、统计、产业主导等多方面合作。

对于两岸文创将来的交流、合作走向,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则给出多项具体建议,包括将已有的两岸都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平台落地、“做实”;针对贷款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等两岸共同面对的课题,加强信息交流;加强金融合作创新,共推产业升级,引入更多创投基金的解决方案;加强青年、高校交流合作,打造两岸合作生力军等。

范周提出,两岸应加强文创互融,共铸大众化的品牌。“我们共同的市场是世界,所要做的是打出中华牌。”在这一上,两岸能做的远不止是让台湾的法蓝瓷在大陆生根开花,让诚品书店在大陆具备影响力,还应联手向世界传播两岸共同的文化价值。

他还结合自己不久前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谈起两岸文创的互联网。在把台湾近一个月内出版的十几本相关杂志买来浏览后,他发现台湾社会也在讨论互联网,也在讨论创客,也在讨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问题,原来两岸思考的是一件事。为此,范周提出,两岸应在各自拥有的条件、创业计划中,涵盖、容纳对岸人员参与创业。他在离开台湾前受访表示,希望大陆的有关省市,能让台湾青年学子也走进他们的创客中心,享受大陆学生创业基金的支持。同时希望在台湾的大陆学子,也能被纳入台湾育成中心培育台湾青年的计划中来,让两岸在工业4.0的互联网时代有更多、更好的作为。

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发 汤彦俊摄

由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3日在上海浦东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俞正声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10年前,在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时刻,国共两党为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毅然决然实现和解,共同迈出历史性一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立两党定期沟通平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应时而生。10年来,论坛作为国共两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本立场,集中探讨解决两岸同胞关心、事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取得丰硕成果。论坛作为汇聚民意、政策先导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的宗旨,形成了153项共同建议,大多转化为两岸共同或各自的具体政策措施,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论坛作为两岸各界人士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邀请两岸有关党派团体代表、实务部门人士、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带动一系列两岸交流对话平台相继建立,推动形成了两岸全方位交往的可喜局面。

俞正声指出,经过10年发展,两岸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两岸关系既展现出更广阔的和平发展空间,又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扰破坏仍然是台海和平稳定最大的威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俞正声就进一步办好论坛提出四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关键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这是论坛的立身之本,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论坛越要坚定发出巩固政治基础、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呼声。

二、继续聚焦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论坛可以积极推动开展两岸经济形势和政策交流对话,研究促进两岸产业合理规划布局的政策建议,研究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适应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效措施。要更多为扩大基层民众的参与面、受益面出主意、想办法,在关心、维护、增进中小企业和农渔民的利益方面下功夫。可以深入研讨台湾各界关心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探寻可行的参与和合作方式,让两岸携手开创国际市场的新空间,提升中华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三、继续助力两岸青年实现人生梦想。论坛应更多关注增进两岸青年的交流和感情,推动扩大两岸青年交流规模,努力探讨创新符合青年人志趣的交流内容和形式,研究为在对岸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的青年提供更好条件的措施,探讨建立两岸青年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两岸青年共同发展、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

四、继续推动扩大两岸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论坛可以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既讨论事关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也就两岸同胞关心的具体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为两岸各界开展交流对话创造更好的条件。

朱立伦在致辞中积极评价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强调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带动了两岸关系良性发展。他表示,中国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要为人民负责,为下一代负责,为历史负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传承,两岸交流要深化,两岸成果要普及。中国国民党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开幕式由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共同主持。国共两党及台湾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等党派和团体的代表人士,两岸有关部门和中小企业、青年及基层、经贸科技界、文化教育界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共300多人出席论坛。在一天会期中,与会人士将围绕两岸中小企业、青年与基层、经贸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进行研讨。

5月2日下午,俞正声在上海虹桥迎宾馆会见了朱立伦一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等参加上述活动。(记者陈键兴、潘清、许晓青)

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3日出席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致辞全文如下:

在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5年5月3日)

俞正声

尊敬的朱立伦主席,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浦江畔,出席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十载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10年前,在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时刻,国共两党为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毅然决然实现和解,共同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决定建立两党定期沟通平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应时而生。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功不可没。

10年来,论坛作为国共两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本立场,坚持契合民意、注重引领的精神,着眼民族长远利益、体察两岸社情民意,集中探讨解决两岸同胞关心、事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10年来,论坛作为汇聚民意、政策先导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的宗旨,就两岸经贸、“三通”、旅游、产业、金融、农渔业、文化、教育、科技等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议题深入研讨,形成了153项共同建议,这些建议大多转化为两岸共同或各自的具体政策措施。两岸两会签署的21项协议,大陆方面在论坛上宣布的73项对台惠民措施,台湾方面采取的便利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积极举措,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0年来,论坛作为两岸各界人士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代表广泛、开放包容的原则,邀请两岸有关党派团体代表、实务部门人士、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汇集各界真知灼见,增进同胞间的了解和感情,促进了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在论坛示范带动下,“双百”论坛、城市论坛、海峡论坛、紫金山峰会、和平论坛等一系列两岸交流对话平台相继建立,与经贸文化论坛相得益彰,推动形成了两岸全方位交往的可喜局面。

回首10年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可以发现,两岸关系之所以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离不开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国共两党的直接推动,也包含着论坛的重要贡献。在此,我向所有热心参与和支持论坛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要坚持成功的实践,不仅要把论坛继续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

各位嘉宾、朋友们!

经过10年发展,两岸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台海和平之稳定、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共同利益之广泛,都是6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两岸同胞的前途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望未来,两岸关系既展现出更广阔的和平发展空间,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扰破坏仍然是台海和平稳定最大的威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面对新形势,论坛要与时俱进,继续契合两岸发展大势,顺应壮大主流民意,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本届论坛围绕中小企业、青年与基层、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四个议题进行研讨,更贴近基层,符合社会期待。在此,我愿就进一步办好论坛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关键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这是论坛的立身之本,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了这个基础,论坛将无以存身,两岸关系又将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论坛越要坚定发出巩固政治基础、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呼声,为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推动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凝聚强大民意和舆论支持。两岸关系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论坛要继续汇民智、集群力,为冲破两岸关系发展障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克难前行、凝心聚力。

二、继续聚焦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论坛要坚持以民生为重,反映两岸同胞的愿望和诉求。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出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给两岸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论坛可以积极推动开展两岸经济形势和政策交流对话,研究促进两岸产业合理规划布局的政策建议,以利广大台湾同胞首先分享大陆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还可以针对大陆台资企业遇到的种种新问题,积极研究帮助这些企业转型升级、适应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效措施。最近,李克强同志就对在陆台资企业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表达了我们对在陆台资企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论坛对此提出建议。在促进两岸深化经济合作的同时,要更多关注两岸基层民众的感受,为扩大基层民众的参与面、受益面出主意、想办法,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在继续支持大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论坛应在关心、维护、增进中小企业和农渔民的利益方面多下功夫,让他们更多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

对于台湾各界关心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论坛可以深入研讨,探寻可行的参与和合作方式,让两岸携手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空间,提升中华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三、继续助力两岸青年实现人生梦想。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两岸的未来,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力军。论坛应更多关注增进两岸青年的交流和感情,推动扩大两岸青年交流规模,努力探讨创新符合青年人志趣的交流内容和形式,使交流更富活力与成效。可以汇集两岸有识之士,集中检视和推动优化各自政策环境,研究为在对岸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的青年提供更好条件的措施,探讨建立两岸青年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两岸青年共同发展、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两岸青年在交流中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实现心灵契合,在参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继续推动两岸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论坛是国共两党搭台、各界人士唱戏,是两岸各界的论坛,是两岸同胞的大合唱、交响曲。正是有了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士参与,论坛才有广泛代表性,才更接地气,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论坛可以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既讨论事关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发挥政策先导作用,也就两岸同胞关心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为两岸各界开展交流对话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真诚欢迎两岸各党派、各界代表都参与到论坛中来,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位嘉宾、朋友们!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今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年份。70年前,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光明前景,两岸同胞应当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责任和使命,坚定信心、携手同行,共同开创两岸关系美好未来,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祝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发 汤彦俊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3日在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论坛作为两岸各界人士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邀请两岸有关党派团体代表、实务部门人士、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带动一系列两岸交流对话平台相继建立,推动形成了两岸全方位交往的可喜局面。

俞正声就进一步办好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提出四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关键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这是论坛的立身之本,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论坛越要坚定发出巩固政治基础、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呼声。

二、继续聚焦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论坛可以积极推动开展两岸经济形势和政策交流对话,研究促进两岸产业合理规划布局的政策建议,研究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适应大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效措施。要更多为扩大基层民众的参与面、受益面出主意、想办法,在关心、维护、增进中小企业和农渔民的利益方面下功夫。可以深入研讨台湾各界关心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探寻可行的参与和合作方式,让两岸携手开创国际市场的新空间,提升中华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三、继续助力两岸青年实现人生梦想。论坛应更多关注增进两岸青年的交流和感情,推动扩大两岸青年交流规模,努力探讨创新符合青年人志趣的交流内容和形式,研究为在对岸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的青年提供更好条件的措施,探讨建立两岸青年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两岸青年共同发展、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

四、继续推动扩大两岸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论坛可以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既讨论事关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也就两岸同胞关心的具体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为两岸各界开展交流对话创造更好的条件。(记者陈键兴、潘清、许晓青)

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图左),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发汤彦俊 摄

中新社上海5月3日电 (石龙洪 李佳佳李姝徵)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3日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俞正声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

俞正声就进一步办好论坛提出四点建议:一、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二、继续聚焦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三、继续助力两岸青年实现人生梦想。四、继续推动扩大两岸各界人士广泛参与。

朱立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要为人民负责,为下一代负责,为历史负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传承,两岸交流要深化,两岸成果要普及。中国国民党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开幕式由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共同主持。本届论坛由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重点面向中小企业、青年和基层民众,旨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凝聚共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国共两党及台湾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等党派和团体的代表人士,两岸有关部门和中小企业、青年及基层、经贸科技界、文化教育界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共300多人出席论坛。

在为期1天的论坛上,与会者将分成中小企业、青年与基层、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四个专题小组进行分组研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