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8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吴恩儿)“近了,近了!成功了,成功了!”22日13时07分,14名两岸游泳健儿手牵着手走上平潭龙凤头海滩的沙滩,完成了人类首次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举(上图,吴恩儿摄)。

13时许,在离龙凤头沙滩还有300米的地方,14名参与横渡台湾海峡的游泳健儿集体下水,在“横渡第一人”张健的带领下,向龙凤头沙滩游来。

台湾海峡早期被称为“黑水沟”,水流湍急汹涌,两岸游泳健儿多次发起挑战,均未能成功。18日12时许,两岸游泳健儿从台湾新竹南寮渔港下水,开始挑战极限。

此次横渡台湾海峡,两岸分别派出7名队员共计14人参加挑战,他们采取国际游泳协会认可的交叉接力的方式进行,经历97小时的极限挑战,48棒接力,泳程近400公里。

横渡台湾海峡比预想中的困难。洋流、潮汐是一大挑战,碰到洋流、潮汐时,选手们有时反而在海水中倒退;水母攻击也是一大挑战,所有的选手都受到过水母攻击,不少选手身上有10多处伤;大风大浪是最大困难,受雷雨天气影响,海面浪高经常超过2米,横渡活动一度受阻。

“除了鲨鱼,什么困难都碰到了。过程很辛苦,很担心选手的安全,能完成挑战相当不容易。”张健说。

14时许,本次横渡活动裁判长周玉成宣布该项活动符合国际泳联公共海域相关规定,横渡台湾海峡成功。  

东南网8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吴恩儿)“近了,近了!成功了,成功了!”22日13时07分,14名两岸游泳健儿手牵着手走上平潭龙凤头海滩的沙滩,完成了人类首次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举(上图,吴恩儿摄)。

13时许,在离龙凤头沙滩还有300米的地方,14名参与横渡台湾海峡的游泳健儿集体下水,在“横渡第一人”张健的带领下,向龙凤头沙滩游来。

台湾海峡早期被称为“黑水沟”,水流湍急汹涌,两岸游泳健儿多次发起挑战,均未能成功。18日12时许,两岸游泳健儿从台湾新竹南寮渔港下水,开始挑战极限。

此次横渡台湾海峡,两岸分别派出7名队员共计14人参加挑战,他们采取国际游泳协会认可的交叉接力的方式进行,经历97小时的极限挑战,48棒接力,泳程近400公里。

横渡台湾海峡比预想中的困难。洋流、潮汐是一大挑战,碰到洋流、潮汐时,选手们有时反而在海水中倒退;水母攻击也是一大挑战,所有的选手都受到过水母攻击,不少选手身上有10多处伤;大风大浪是最大困难,受雷雨天气影响,海面浪高经常超过2米,横渡活动一度受阻。

“除了鲨鱼,什么困难都碰到了。过程很辛苦,很担心选手的安全,能完成挑战相当不容易。”张健说。

14时许,本次横渡活动裁判长周玉成宣布该项活动符合国际泳联公共海域相关规定,横渡台湾海峡成功。   


相关新闻:

实现了用身体丈量台湾海峡的梦想

——专访“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

东南网8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吴恩儿)

22日13时7分,14名两岸游泳健儿走上平潭龙凤头沙滩,完成了人类首次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举。

张健完成最后一棒,走上沙滩,表情轻松了不少。他曾横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等,被称为“中国横渡第一人”。“现在,我最欣慰的是,终于把团队平安地带回来。横渡台湾海峡碰到了太多的困难,但我们两岸‘泳士’携手拼搏,创造了历史。”张健说。

横渡台湾海峡比张健想象中的困难。张健举了一个例子,21日上午横渡遇上自南向北的黑潮洋流,从8时开始至12时,运动员不但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2公里。面对这一情况,他们紧急调整接力方式,用短距离冲刺的方式,每个运动员只游半小时,与洋流展开搏斗。从6时到17时共1 1个小时里,横渡队伍只推进了7公里。

让张健最为感动的是两岸“泳士”的拼搏精神。台湾选手都未满20岁,刚开始,张健怕他们吃不了太多苦。可首棒苏子杰3小时游出12公里,让他刮 目相看。而接替苏子杰的第二棒甄岢鑫,下海游了30分钟,就开始反胃、呕吐。在海里,他一共吐了3次,一直坚持到下一棒选手到来……

“我们的选手都非常棒,到最艰难的时候,我问还能不能上,大家都说能上。他们有的发烧,有的受伤,却都坚持挑战自己的极限。”说起队员们的表现,张健竖起了大拇指。

团队携手拼搏成就了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举。在张健眼里,许多选手年纪尚轻,又来自不同地方,怕他们配合不好。“他们一下子就玩在一起,都替其他人着想,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短短几天,我们已像一家人一样。这也诠释了‘两岸一家亲’。”

横渡台湾海峡,是张健一直以来的梦想。他说:“用身体丈量台湾海峡,是我一生中的最大梦想。今天,终于在平潭这个两岸共同家园圆梦!”


相关新闻:

一家人的温馨合作

东南网8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王凤山)

泳渡运动员从一个漩涡中游出。

在本次采访横渡台湾海峡的过程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不管是运动员还是保障组成员,抑或是随行采访记者,除了口音的差别外,你几乎区分不出谁是大陆的,谁是台湾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苏子杰和苏诗涵兄妹。苏诗涵年龄小,才16岁。按排班,她的第一次下水是在深夜。她游完后其实很后怕,但她游回到船上时,接替她的恰好是她的哥哥苏子杰。她刚要鼓励哥哥时,哥哥已跳下水。对着哥哥的背影,她不停地大喊加油。兄妹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苏子杰曾是第三届厦金海峡横渡比赛的第一名,因而被排在第一棒。横渡前,问起他的心情,他只是淡淡地说:“我要好好游,带动其他队员的状态。”果然,他的好状态带动了其他队员,第一轮大家都游出了非常好的成绩。

苏子杰的爸爸妈妈都是台湾有名的游泳教练,这次活动中他们全程跟踪。在孩子们没下水时,他们谈笑风生,看不出他们的两个孩子即将投入的是史无前例的挑战。不过,在孩子下水时,哪怕是深夜,他们都会守在驾驶室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其实,爱他们孩子的,岂止是他们。得知苏诗涵游了第一趟夜游后有所恐惧,比她爸爸年龄还大的张健,主动匀过担子。排在张健后一棒的苏诗涵,原本要在4时许下水。考虑到她的心态,张健主动多游了近半小时,等到太阳在地平线升起,才把下一棒交给苏诗涵。

而在第二天夜晚的横渡中,台湾选手黄俊铭在方向上出了点差错,直接从合富轮的正前方横穿过去,吓得在驾驶室的张健大声喊起来:“赶快把船停住!”看那样子,张健恨不得靠一己之力把庞大的合富轮拉住。如果不说,大家还以为他是黄俊铭的父亲。

在餐厅,无论是谁在用餐,看到运动员们上来,他们都会主动让出位置。看到有些队员没胃口,他们就好心劝说他们要多吃点。

横渡成功后,记者们围着苏子杰的爸爸妈妈采访。而他的妈妈只是一再地感谢所有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很重要,缺少了谁,这个活动都做不起来。感谢所有的人!”她认为,这次活动带给孩子们最大的影响就是他们更勇敢了。

随队医生白震民整天都挂着笑容。每个队员游完上来,他都第一时间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

到达平潭,分享成功的巨大喜悦之后,大家意识到分别的时刻快到了,心生不舍。突然,一位台湾随队教练,对着岸上的闽南式建筑叫了起来:“哎,这和我们台湾的建筑不是一样吗?”

是啊,台湾和大陆本就一家!

为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台湾新竹到福建平潭,五天四夜,接力游了近400公里

昨日中午,张健(右一)率领的14位勇士抵达平潭龙凤头沙滩,完成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举

东南网8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练仁福 卢锃 包华 实习生 林冰清文/图)

核心提示

人类成功实现泳渡台湾海峡!昨日中午,平潭龙凤头沙滩上人潮涌动,人们都在翘首等待横渡台湾海峡的14名“泳士”,共同见证一个历史时刻。中午1点整,14名游泳健儿一起下水,排成一排,共同接力最后一棒;1点08分,14名选手牵手走上平潭龙凤头沙滩。

至此,持续了97个小时、总泳程近400公里、接力48棒的横渡活动圆满成功,这也是有史以来人类首次成功泳渡台湾海峡。

“现在我们都是好哥们”

台湾海峡早期被称为“黑水沟”,水流湍急汹涌,因而有“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的传说。台湾游泳高手王瀚先后于2007年、2008年两次率领横渡团队挑战台湾海峡,均以失败告终。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近十年来一直在筹备泳渡台湾海峡,昨日终于率领两岸队员完成人类的这个梦想。

从上岸点到仪式广场,用护栏隔出一条“明星通道”。队员上岸后,捧着鲜花,向欢迎的民众一路招手致意,给粉丝们签名并合影。他们脸上全是笑容,尽情享受着明星般的待遇。

横渡成功了,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队员们几乎清一色地回答:“现在就想好好睡上一觉!”大陆队员葛煜说,这几天由于激动、兴奋,身体一直在拼,上岸后突然发现真是累了。

“现在我们都是好哥们。”葛煜说,这次永生难忘的经历,让队友们不分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刚上岸的大陆选手张婕做完采访后,就开始寻找她的好朋友——台湾选手苏诗涵。张婕说,作为队里的两名女队员,在这一路上两人已经成了好姐妹。


  此次挑战发起者张健

“除了鲨鱼,所有困难都碰到了”

“太不容易了!”这97个小时,大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如一位教练所说,正是因为惊险,结果才如此令人敬佩。8月18日中午12时40分,在平潭岛对岸直线距离139公里的新竹南寮渔港,来自两岸的14名游泳健儿纵身一跃,游出了“横渡台湾海峡”的第一步,但整个横渡过程并不顺利。

张健昨日告诉海都记者,一路游来,艰辛异常,横渡耗时也比原计划的72个小时长了很多。

“大风大浪、被水母蜇、偏离航线、船队间的磨合、队员晕船和发烧,除了鲨鱼没遇到,所有的困难都碰到了。”张健说,是队员和保障团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这个圆满的结果。他说,教练组布置游3个小时,许多队员都是超过这个时长,“这次横渡是集体的胜利,整个团队成了一家人。”

本次横渡行动,大陆湖南广播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公司联手合作,派出了100多人的团队,湖南卫视等频道进行了数十小时的全程电视直播,将横渡行动最为直观地向全球观众进行了展示。

说到危险,19日晚上的8级大风、3米巨浪,让直播导演余波记忆犹新,“当时负责拍摄横渡队员的两艘游艇和一艘帆船全部进水,帆船发动机也坏了,随时有倾覆危险。”后在其他船只救援下才脱险。


  队员在海里劈波斩浪(通讯员蔡起辉/摄)

横渡全回顾

8月14日,队员在新竹下水点训练,但海浪过高,队员的安全难以保障,原定16日开始的泳渡台湾海峡挑战延期至18日。

8月18日中午12点半,横渡正式启动。前几个小时天气良好,行进速度快。但队员们很快遭遇海洋生物的袭击。多名队员的脸上、脖子和胸口都被水母袭击。首个夜游中,大陆女队员张婕坚持了7个小时,曾一度与保障船只失联,让教练团队惊出冷汗。

8月19日,遭遇大风大浪暴雨,后勤保障船舶无法正常行驶,返回台湾新竹避风;在对行进点卫星定位后,队员们暂时登上母船休整,挑战活动暂停。

8月20日下午,在中断22个小时后横渡恢复。由于保障船只变为渔船,影响了行进效率。

8月21日,横渡遭遇最强劲逆洋流,行程一度“不进反退”,教练组果断打破了原来接力方式,采取了每个人30分钟的冲刺方式,冲出了逆流。因体力消耗过大,台湾选手罗寯出现呕吐、恶心、抽搐等热衰竭症状,在医护人员紧急施以氧气、打点滴后,才恢复正常。

8月22日,横渡队进入平潭海域,天气也逐渐好转,选手们继续用冲刺接力的方式向前冲,97个小时后终于成功登陆。


 

相关新闻:

97个小时 两岸泳士征服“黑水沟”

昨日下午14名健儿在平潭登陆 这是人类首次成功接力横渡台湾海峡

14名游泳健儿一起游完最后的8公里

东快讯(见习记者周强记者林娟通讯员王光慧文/图)昨日13时许,在历时5天4夜近百个小时的艰难泳渡后,由“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带领的两岸14名泳士顺利在平潭龙凤头海滩登陆。至此,人类终于在从未征服的“黑水沟”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昨日13时06分,14名游泳健儿成功登陆终点——平潭龙凤头海滩。据悉,台湾新竹至福建平潭直线距离约为139公里。然而受洋流、潮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经过5天4夜后,两岸健儿共费时97个小时、游程近400公里,以接力方式最终征服台湾海峡。

此前,台湾海峡在世界上尚未被人类横渡,横渡台湾海峡一直是两岸泳士的梦想。但由于台湾海峡的海况、潮汐等因素难以把控,之前一些人尝试横渡,均以失败告终。

此次横渡于18日12时48分从台湾新竹出发,两岸各派出7名游泳健儿参加,每人游3个小时后替换。据了解,为了确保横渡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这次共出动6艘船舶,给选手准备了3种不同的泳衣,还有专门的救护人员和保障人员随行。

东南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横渡台湾海峡活动,14名游泳健儿共游了48棒,创下了人类跨距最长、时间最久、海洋潮汐最复杂的泳渡海峡纪录。

平潭综合管委会副主任周青松指出,泳渡台湾海峡是两岸人民千百年来的共同梦想,此次两岸14名游泳健儿经过5天4夜完成壮举,不仅是游泳健儿拼搏的结果,更是两岸各界携手合作的成果。

中国游泳协会主任江斌波则说:“这是一个历史的新页,为两岸运动、和谐起了很大的帮助,是两岸在运动史上一次合作的最佳典范。”


经历1 遭遇水母蛰伤、夜游恐惧……

横渡第一夜艰难而难忘

雷电、大雨、大浪......18日晚,是两岸健儿横渡过程中的第一个夜晚,也是个艰难的夜晚。

夜游挑战的不仅仅是体能,更是心理。虽然有导航船在前面指引方向,但是面对茫茫黑夜及一望无际的大海,泳渡者仍会有持续不断的压力。而如果使用照明设备,则可能吸引鱼群的聚集,干扰泳渡。

第二棒选手是来自大陆的甄岢鑫,是第一个经历从白天到黑夜的选手。“到了晚上,最困难的就是如何辨别游泳的方向。”甄岢鑫回忆说,那晚海上雷电交加,他强撑了3个小时,游了9.3公里。

而当晚最大的困难则出现在张婕这里,她不仅脸上、胳膊等多处被水母蜇伤,在泳渡过程中,还发生了负责导航的帆船出故障,保障船又被海里不明物体缠住的事故。不过,张婕咬牙坚持到天亮,这个夜晚,她完成了7个小时的泳渡任务,游了13.8公里。

经历2 遭遇最强劲的逆洋流

横渡队伍改变策略逆流而上

除了艰难的第一个夜晚,横渡队伍也一度因为海上的暴风雨和巨浪不得不暂停22个小时。

“整个过程可以说只有在18日的下午较为顺利。”同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向东南快报记者说,19日的一段历程里,大陆选手任晨遭遇到台湾海峡最强劲的洋流,尽管他奋力向前游了2个多小时,但实际游出的距离仅有1公里多。当晚,台湾海峡遭遇暴风雨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风浪,横渡活动也因此而暂停了22个小时之久,直到20日下午四时许,整个队伍才得以重新整装出发。

而21日上午,刚刚拾起信心的选手们却发现新一轮的磨难紧接着到来:海面上看似风平浪静,海面下却暗流涌动。选手们遇到了台湾海峡最强劲的逆洋流,其时速与专业运动员的速度相当,以至于使得整个队伍行进的路线偏离主航道36.5公里,距离目标登陆点平潭50.98公里。

面对这种情况,21日下午,横渡队伍改变接力策略,加快换人频率。战术改变后效果十分明显,不过期间,由于海浪的速度过快,选手杨听宇手腕意外受伤,但他仍然坚持了下来。

 

两岸接力横渡台湾海峡妙手回春中医帮选手解疲累

中新网8月22日电 22日下午1时许,两岸14位“泳士”横渡台湾海峡成功,在福建平潭海滩顺利登陆。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本次活动中,大陆团队队医白震民并非一般所知的西医,而是一位中医专家。白震民表示,中医可以填补西医的空白,因此在大陆运动团队中很常见。

报道说,白震民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副教授,主要是中医为主,针灸、拔罐都是他的治疗利器。

白震民表示,中医的推拿对选手恢复相当不错,此外还包括打太极拳等等,相当受大陆运动员欢迎。

谈到这次参与张健的横渡台湾海峡活动,白震民也说:“第一因为认识,第二因为张健老师他有人格魅力,所以当时他请我来,我就义不容辞来参与了。”

据报道,有不少大陆选手非常相信白震民老师的技术,晚上都会找白老师来推拿。

两岸健儿横渡台海5天4夜完成壮举成体育合作典范

中新网8月22日电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两岸接力泳渡台湾海峡活动终于在22日中午1点左右完成历史性的一刻,最后由14名选手共同下水游完最后的8公里,一同游向目的地平潭,完成创历史的壮举。

据了解,昨天21日下午1点开始,主办方派出6名选手每趟游30分钟,全力冲刺希望能在晚间冲出洋流,效果相当不错。晚间张婕、张健接力撑完最后一晚,早上7点离目的地平潭只剩15公里。

22日早上由于洋流帮忙,让选手下海游都是顺流,没有遭遇太大阻碍,让挑战的黎皓云等人都顺利拉近与平潭的距离,最后海峡两岸14名选手一同下水,游完最后的8公里,写下历史瞬间。

本次挑战历时5天4夜,一共96个小时,花了44棒完成挑战,挑战过程相当艰辛,过程中一度偏离预定航道达37公里,也曾差点放弃挑战,最后依然顺利挑战成功。

主要发起挑战人张健表示:“过程中很辛苦,很担心选手的安全,能够挺住挑战相当不容易,很感谢各方的参与。”

中国游泳协会主任江斌波则说:“这是一个历史的新页,为两岸运动、和谐起了很大的帮助,是两岸在运动史上一次合作的最佳典范。”

中新网平潭8月22日电 (记者 张建忠)22日下午1时许,由“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领衔两岸14位“泳士”,横渡台湾海峡成功,在福建平潭龙凤头海滩顺利登陆。

此前,台湾海峡是世界上尚未为人类横渡过的著名海峡之一。

18日中午12:30分,“新竹平潭两岸接力横渡台湾海峡”活动正式启动,选手们在台湾新竹下水,开始了极限挑战的征程。

台湾新竹至福建平直线距离约为68海里,大约是130公里。受洋流、潮汐影响此次两岸选手共费时近百小时、游程近400公里,完成了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举。

当日下午2时许,有关方面宣布该项活动符合国际泳联公共海域相关规定,横渡成功。(完)

平潭紧急调派五艘船舶驰援,在暂停20多个小时后,横渡行动于昨日下午恢复

  二十日下午六点多,葛煜顺利完成任务并接受血糖监测

东南网8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练仁福 卢锃 通讯员 蔡起辉 文/图)受制于恶劣的天气环境,两岸健儿的横渡之旅,在8月19日晚上不得不暂停。所幸昨日海上天气有所好转,经过20个小时的等待,泳渡台湾海峡的14名选手于昨日下午4点,再次下海续游。依照此前的行进速度,如果天气状况理想,队员们有望于今日抵达平潭。

8月19日傍晚开始,海上天气持续恶化,风大雨急浪高,整个横渡行动无法再继续。经各方商议决定,19日晚7时,在对海上地点卫星定位后,所有选手回到母船“合富轮”号,横渡行动暂停,“合富轮”在现场原地等待。

一夜风雨过后,昨日上午海上天气好转,教练团队准备重新下水事宜,谁知又遇到新难题。由于护游的快艇与引游船19日均回到台湾基隆港避风,昨日上午基隆港湾风浪仍非常大,快艇等根本出不了海。如果没有船只做安全保障,队员们是不能下海的。无奈之下,组织方紧急联系平潭,平潭有关部门调集了五艘船只(三艘海巡船和两艘渔船)驶往“合富轮”驰援。

昨日下午4点,横渡行动在暂停20多个小时后正式恢复。来自大陆的葛煜担任第十棒选手下水续游。由于海上补给保障出现困难,每位选手泳渡时间长度将不再是计划的3个小时左右,会根据运动员状态随机调整。最终,葛煜只坚持了2个多小时,因身体不适提前交棒,这段时间里他游了5公里,至此泳渡队距离平潭上岸点剩下60多公里。

组织方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天气状况理想,横渡行动不再被中断,依前面几天的速度,横渡队有望于今天傍晚到夜间抵达平潭,完成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举。

两岸泳将接力横渡台湾海峡台方选手清一色95后

中新网8月19日电据台湾《旺报》报道,来自两岸的14名游泳好手18日一起从台湾新竹出发,预计花3天时间接力泳渡台湾海峡。台湾选手清一色都是“95后”,首棒苏子杰19岁最年长,最年轻的只有16岁。

据报道,大陆选手均为国家级代表,其中50岁的张健,曾成功挑战泳渡渤海湾、英吉利海峡。而台湾选手的优势在于年轻,其中首棒苏子杰迎着3级风、1米高的浪张臂出发,3小时后顺利接棒给大陆选手。他一上岸就吃了一锅饭,直呼“3小时怎么那么久”。

据报道,湖南卫视18日上午11时30分开始直播,还邀请大陆海洋专家林法玲解说,据林法玲指出,台湾海峡过去为陆地,直到海水上升后,地景也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变成险恶的‘黑水沟’”。

湖南卫视工作人员表示,台湾新竹到福建平潭直线距离约160公里,不过遇到洋流、潮汐搅和,实际游泳里程最远可达400公里,过去两岸选手都曾喊出要当泳渡台湾海峡第一人,但没想到游了一天,不断被浪与洋流往回带,最终只游了23公里。

“这一趟是来挑战传说的”,担任最后一棒的大陆选手张健表示,自从成功挑战泳渡渤海湾、英吉利海峡后,他就一直梦想能成功挑战难度、危险度都是5颗星的台湾海峡;他说,过去大家都用“10去6死3留1回头”来形容台湾海峡,期盼此次能成功泳渡,写下历史新页。

 
苏子杰(中)

东南快报讯昨日(18日)15时48分,台湾选手苏子杰与大陆选手甄岢鑫在海中击掌,顺利完成第一棒的交接。从12时48分下水到离开海面,3个小时的时间里,首棒苏子杰就游出了12公里的好成绩,为后续选手的良好发挥打下基础。

离开海面后,苏子杰随即登上一旁的橡皮艇,回到母船合富轮。刚一上船,随船队医便马上对他进行体检。“体检主要是进行血糖检测,从检查情况来看,苏子杰的整体状况很好。”负责体检的队医介绍说,26℃的气温对运动员是比较合适的,但当天的气温达到30℃,对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影响非常大。

“现在整体感觉不错,整个过程也比较顺畅。”稍微休息后,苏子杰对记者说,3个小时里最难受的就是鼻腔比较痛,嘴唇很干,皱了起来。“在泳渡过程中,一共只停了3次,我想尽量能不停下来就不停下,游快点,让后面的选手好游,这样轮换的次数少些。”苏子杰说。

据介绍,每位选手预计将至少轮到两次,而前六棒的选手将会轮到三次,每位选手将会连续游6小时不间歇,而接近距上水点3至5公里海域,将会由张健独立完成,最后距上水点300米时,所有选手将全部下水共同完成挑战。

据悉,台湾选手苏子杰则接力第一棒的横渡,大陆选手甄岢鑫接力第二棒。

(东南快报记者林娟通讯员赖冰昌王光慧文/图)

  下水顺序为台湾与大陆选手更替交换,第一棒是台湾选手苏子杰(左一)

中国平潭网新竹电 按照原计划,今日上午12:30,横渡台湾海峡的两岸14名健儿,将从新竹南寮渔港看海公园幸福沙滩出发,正式开始横渡之旅。

按照计划,今日上午,主办方将在新竹南寮渔港举行盛大下水仪式。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包括选手宣誓和两岸代表进行授旗,而最具看点的是祭海仪式,两岸领队与队员上香祈福、献花、献果,祈求横渡平安顺利。

正式下水时,14名选手将通过原民祈福舞跑向海中,正式游出新竹海岸。两岸选手下水合游的距离大约300米,随后,其他选手将坐上橡皮艇离开海域,而台湾选手苏子杰则接力第一棒的横渡,大陆选手甄岢鑫接力第二棒,每个人至少要游到3至6公里才能换手。

“14名选手采取循环交替的方式进行横渡,第1轮将按‘2443’的模式进行,即第一次安排两人在小艇,其他选手则在补给船休息,这两名选手游完后,再送4 人过来,依此类推,第二轮采用‘544’模式,如此循环,确保整个团队的战斗力。”领队张健说。

这次参加横渡的台湾运动员,是从全台各地精选的优秀专业队员,也都参与过海内外知名泳渡比赛,具备丰富的长泳经验;大陆方面的队员,则都是体育大学“科班”出身,都有获奖经历,身体素质及应变能力也是很强的。

17岁的台湾女选手苏诗涵说,虽然这次两岸的长泳选手都是游泳界的专业选手,但海上存在很多变数,因此大家在训练时也做了很多准备,期盼这次能完成接力横渡台湾海峡的目标。

两岸泳渡台湾海峡

  两岸泳健新竹联合海训。(湖南省台办供图)

中国台湾网8月14日北京消息 两岸长泳健将于16日上午,首次携手泳渡,挑战百余公里的台湾海峡。在本网记者的连线采访中,台湾泳渡教练刘崇熙、素有“中国横渡第一人”之称的著名泳渡名将张健二人均表示,对于两岸“泳将”首度合二为一横渡台湾海峡之举,既具挑战也充满信心;这不仅是两岸体育健将的一次“强强联合”,也将是两岸中国人齐心合力将“圆”的又一个梦想。

大陆和台湾将分别派出6名队员和1名替补队员、共计14人参加挑战,而横渡活动预计用时72—80小时。从新竹到平潭,两岸健将们将从新竹市南寮渔港海滩下水,横渡台湾海峡至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凤头海域海滩起水。全程直线距离约140公里,实际横渡距离约250公里,采取国际游泳协会认可的交叉接力方式,不分昼夜,持续不间断地完成泳渡。

台湾海峡横亘在大陆与台湾之间,是世界上尚未被人类横渡过的著名海峡之一。作为本次泳渡台湾方面的指导教练之一,刘崇熙也参与其中,全程跟进。他表示,横渡台湾海峡一直都是两岸长泳爱好者期待实现的梦想,也是牵动两岸中国人心弦的一件事情,每每想到在接下来的几天后就将实现,心情更多的是激动不已。

曾成功横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新西兰库克海峡……,被誉为“中国横渡第一人”的张健本次率领大陆长泳团队与台湾“泳将”携手接力。他表示,虽然是大陆与台湾的两个队伍参与,但实际上大家就是一个团队。“我们合二为一,共同圆梦。分享了相互的装备,还有经验,彼此为对方加油打气,给予鼓励。其实,这次的泳渡活动不仅仅是两岸体育健儿的一次合作,也是两岸人民文化与交流的一次融合。”

虽是游泳接力,但每位队员至少都要坚持长达6小时的不间歇游泳,加之还要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整个横渡团队的水准也受到两岸高度关注。据两位泳渡健将介绍,台湾方面,是从本岛各地精选的优秀专业队员组成,也都参与过海内外知名泳渡及比赛,具备长泳经验,且十分丰富。大陆方面则都是体育大学的专业“科班”出身,虽有老有新,但都有获奖经历,身体素质及应变能力方面水准也是极强的。

张健告诉记者,虽然对队员们的专业素质具备信心,但他也有担忧之处。因为台湾海峡是著名的最具难度挑战的海峡之一,同时,由于天气、环境的多变性都会影响泳渡的顺利进行。像是最近两天,海上的状况就不是很好,风头大,风浪高,给泳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眼看泳渡之日在即,两队每天都积极投入到紧张而又有序的训练之中。刘崇熙表示,队员们每天都在进行常规训练:上午7000米,下午8000—10000米,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也会进行海上训练。不管是大陆队还是台湾队,大家都很认真在练习,两队也往返多次,在一起合训,加强配合默契。

据了解,泳渡活动将定于8月16日至19日四天完成,但由于天气等自然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也有小幅度推迟的可能性。(中国台湾记者 高斯斯)


两岸泳渡台湾海峡

  两岸泳健新竹联合海训。(湖南省台办供图)

两岸泳渡台湾海峡

  大陆团队除张健外的其他六人

东南网8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练仁福 卢锃 文/图) 昨日,在福州召开了“新竹—平潭”两岸接力泳渡台湾海峡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8月16日,海峡两岸14名游泳健儿将接力横渡台湾海峡,由“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率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横渡台湾海峡。

实际横渡距离约250公里

平潭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与台湾新竹市仅相距68海里。16日,横渡队员将从台湾新竹市南寮(liáo)渔港海滩下水,横渡台湾海峡至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凤头海域海滩起水,全程直线距离约140公里,实际横渡距离约250公里,采用接力游泳方式,预计用时72~80小时。

台湾海峡横亘大陆与台湾之间,是世界上尚未被人类横渡过的著名海峡之一。

“此次由大陆、台湾两岸青年组成的联合横渡队横渡台湾海峡,是两岸青年在台湾海峡上共同架起的一道彩虹,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体育范畴。”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局长欧阳晓波表示,此次活动的举办将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相互了解,对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和共同家园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及历史意义。

不分昼夜 不间断泳渡

第一棒的台湾泳渡健儿继续前行,其余健儿上船等待。数小时后,将由大陆的第一棒泳渡健儿下海,接力替换台湾泳渡者。如此交叉循环,最后离终点岸边1公里时,全体运动员再一起下水,和最后一位抵达岸边的泳渡者携手登岸。在挑战过程中,如遇不可抗拒因素,泳渡者可在卫星定位后上船等待下水时机,待气象条件允许时再继续进行挑战。

本次大陆队员均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其中多位是原国家游泳队队员,实力雄厚。台湾队员更年轻,均有金厦海峡横渡比赛经验。

对于游台湾海峡,大陆队员温伟告诉记者,大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自己每周至少训练5~6次,训练内容也是以耐力训练为主,训练量保持在5000米至6000米。他对自己的体力和耐力没有太大的担心。“我最担心的就是长时间地游会导致皮肤磨破,因为海水是咸的,还担心游着游着突然摸到水里的生物,也会吓一跳的。”他开玩笑说。


  张健

14名横渡队员名单

大陆团队:

张健告诉记者,如果当天的海面风力在5级或以下,挑战就可以正常进行。大陆和台湾分别派出6名队员和1名替补队员,共计14人参加挑战,将采取国际游泳协会认可的交叉接力的方式,不分昼夜,持续不间断地泳渡台湾海峡。挑战第一天,所有游泳健儿将一起泳渡300米。之后,张健,男,北京人,1964年,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主任、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曾横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长白山天池、青海湖等,被称为是“中国横渡第一人”

葛煜,男,黑龙江人,1991年生,国家一级运动员

任晨,男,河北人,1989年生,原国家游泳队队员

温伟,男,河北人,1991年生,原国家游泳队队员

杨听宇,男,黑龙江人,1992年生,原国家游泳队队员

甄可鑫,男,黑龙江人,1991年生,原国家游泳队队员

张婕,女,北京人,1987年生,曾创造女性不间断横渡的吉尼斯纪录,时间为21小时16分

台湾团队:罗寯(jùn),男,台湾基隆人,1984年生,曾参加世界杯短道比赛

白柏汉,男,台湾基隆人,1996年生,第四届金厦海峡横渡比赛第5名

黄俊铭,男,台湾基隆人,1998年生,第五届金厦海峡横渡比赛第11名

黎皓云,男,台湾基隆人,1996年生,第五届金厦海峡横渡比赛第13名

苏诗涵,女,台湾基隆人,1996年生,曾连续三届参加金厦海峡横渡比赛

苏子杰,男,台湾基隆人,1995年生,第三届金厦海峡横渡比赛冠军

谢鸿志,男,台湾基隆人,1996年生,第五届金厦海峡横渡比赛第14名


同题新闻:

两岸“泳士”携手横渡台湾海峡 将全程电视直播

福州新闻网8月13日讯(记者 王礼林 文/摄)记者13日从“新竹——平潭”两岸接力泳渡台湾海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8月16日,曾成功横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被誉为“中国横渡第一人”的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健,将带领并携手来自两岸的12位游泳健儿,以接力的方式,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横渡台湾海峡活动。持续时间为8月16日至19日。

横渡距离约250公里 预计用时72至80小时

据悉,平潭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与新竹相距仅68海里。本次横渡活动将于我国台湾省新竹市南寮渔港海滩下水(起点),横渡台湾海峡到我国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凤头海域海滩起水(终点)。全程直线距离约140公里,考虑到洋流、风力等因素实际横渡距离约250公里。采用12名运动员接力游泳方式横渡台湾海峡,预计用时72——80小时。

选手中有一半来自台湾 按照十二地支顺序接力

其中这12名选手,6名来自祖国大陆、6名来自宝岛台湾,双方以传统的十二属相为对应,组成两岸接力队,将以抽签方式决定各自对应地支,待下水时间确定后,抽到对应时辰属相的队员首先下水,完成预定时间后,后续队员依次按照十二地支顺序接力,直至完成横渡。

两岸游泳协会共同主办 各安保措施基本就绪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由中国游泳协会、中华台北成人游泳协会主办。指导单位为中国奥委会、中华台北奥委会、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新竹市政府。平潭游泳协会、中华台北成人游泳协会新竹分会等承办。活动筹备期间得到两岸各界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各项安保措施及活动安排已基本就绪。

就目前的筹备情况,张健介绍说,由于横渡不同于竞技游泳,竞技游泳主要在室内、不确定因素少,而横渡主要在大自然,需要“靠天吃饭”,像台湾海峡,水流急,流速在4到5节,水情复杂程度比琼州海峡和渤海海峡都要大,因此各项安保和准备措施极其重要。目前从北京带来了保障团队20多人,多次参与过大型横渡活动,经验丰富,像保障船等能想到的安全保障都想了并已准备到位。

能否成功需靠天气和团队 活动将全程电视直播

“同时像各种手续等,都已到位。”张健说,“但是能否成功最终还要看两大问题,第一,看天气如何,最好如期,不要推迟;第二,横渡活动持续时间长,需要靠团队作战,特别是我们的横渡团队、电视转播团队。”

从主办方获悉,在预计时间,8月16日至19日的四天内,湖南广电将派出电视直播团队,全程直播。

增进两岸间的相互了解 促进两岸体育文化交流

台湾海峡横亘在大陆与台湾之间,是世界上尚未被人类横渡过的著名海峡之一,横渡台湾海峡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此次由两岸青年共同组成的联合横渡团队成功横渡台湾海峡,是两岸青年在台湾海峡上共同架起的一道彩虹,是牵动两岸乃至世界华人心弦的一次壮举。因此,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对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和共同家园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东南网7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刘强/文 吴晓平/图)第六届厦金海峡横渡活动昨日举行,来自两岸四地的89组、178名泳士挑战小金门双口至厦门椰风寨之间的海上长泳。大陆选手囊括男子A、B组冠军,来自香港、台湾的选手则勇夺女子组冠亚军。

昨日12:20,本届横渡活动从小金门双口海滩正式鸣枪。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89组、178名选手,分为男子A组、男子B组和女子组,以双人接力的方式,在槟榔屿附近的接力平台交接棒,合力挑战7公里的海上长泳项目。

13时48分,来自福建洲克游泳队的翁境炜、韩栎都,率先抵达厦门椰风寨终点线,成为第六届厦金横渡新科冠军。紧接着,福建洲克另外两组选手也顺利冲线,代表大陆囊括男子A组的前三名。来自台湾暖暖高中的白柏汉、罗寯则以1小时34分48秒的成绩,与去年一样夺得第四名。男子B组,来自上海大学的孙大革、尹梅林组合,以1小时41分48秒的成绩卫冕成功。

女子组方面,香港业余游泳总会的陈安怡、陈靖汶组合,以1小时38分46秒的佳绩“封后”,来自台湾暖暖高中的傅郁晴、苏诗涵则以1小时46分22秒夺得第二,福建洲克派出的郑雨萱、张晓蝶夺得第三。

金门县长李沃士、台湾成人游泳协会总会长林添进和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阮敦梁等两岸嘉宾出席了鸣枪仪式。李沃士表示,厦金横渡今年迈入第6年,通过体育文化交流打破两岸对峙历史,拉近彼此距离,代表两岸交流可看到未来。


▲厦金横渡比赛女子第一名陈靖汶

▲厦金横渡比赛男子第一名韩栎都

▲吴亦萱(左二)和她的小伙伴们

赛事观察

“90后”演主角 “00后”首登台

不知不觉中,厦金横渡已经迈入第六个年头。这项为两岸四地海上长泳好手提供切磋舞台的赛事,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精英的积极参与。

最近几届横渡赛事,除了冠军成绩有无突破外,“90后”选手的表现一直最受瞩目。有几名“90后”参赛、他们成绩如何,常常是两岸媒体追逐的焦点,因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两岸四地游泳项目的未来。

而在本届赛事的现场,导报记者惊讶地发现,“90后”已经悄然成为绝对的主力军:在代表最高水准的男子A组中,80名选手中有75名出生于1990年后,其中大多数还是1996-1999年龄段;在女子组的50名选手中,也有多达41名“90后”。而扮演绝对主角的他们,最终的成绩也都名列前茅,相当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两岸“00后”今年首次登上了横渡舞台。男子A组中有来自高雄的卓沛齐(2000年6月)、来自基隆的杨典恩(2001年1月),他们和搭档分别游出了1小时43分08秒和2小时11分46秒的好成绩;女子组则有多达5名2000年出生的两岸选手,最好成绩达到2小时12分32秒。对于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和表现,两岸泳界前辈表示相当“高兴”、“惊艳”。

作为本届赛事最小的参与者,杨典恩和吴亦萱对导报记者表示,他们都是第一次挑战海上长泳项目,对于成绩并无压力,重在参与、学习,“比赛完还可以去厦门参观访问,很期待”。对于还没来过大陆的他俩来说,通过海上长泳完成人生第一次“登陆”,注定是一份难得的记忆,也是两岸和平的最佳见证。


延伸阅读

厦金横渡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中国人做事情,都爱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两岸在推动、筹划厦金横渡活动时,其实也秉持着这一原则。

所谓天时,主要指的是潮汐时间。厦金横渡发起人、金门县海上救难队队长王俊谚告诉导报记者,每年的横渡发枪时刻,都不尽相同,背后依据的正是厦金海域的潮汐时间,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一般横渡活动会安排在满潮前后一小时内,利用这段静水时间降低横渡的难度和危险性,“像昨日的满潮时间是12:46,横渡活动就定在12:20正式开始”。

而地利,则说的是横渡路线的确定。厦金横渡采用的是从厦门椰风寨到小金门双口村海岸之间的固定路线,以槟榔屿和烟屿之间的泳道为中点,呈浅U形,直线距离约6公里,顺应海流则为7公里左右。王俊谚说,这两个点与这条线是双方经认真评估共同确定的,因为这条泳道属于内流海域,水文资料完备,海流较为平稳,没有发现暗流,横渡活动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控性。

至于人和,主要体现在每年7月办横渡。曾有人不解,横渡为何选在容易撞上台风的夏季,王俊谚解释说,7月其实并非台风高发期,水文条件也比较适合海上长泳活动。“更重要的是,7月我们有最好的人和。”他说,横渡活动的运动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依靠的主体,就是两岸各级教育机构,7月恰逢暑期,两岸有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支持横渡活动的常态化发展。

泳渡台湾海峡考验大17岁台湾女将誓不再夜游

中新网8月22日电据台湾《旺报》报道,两岸健儿接力泳渡台湾海峡21日遭洋流搅局,12个小时才前进3公里,抵达时间确定延期。工作人员表示,原订21日午后就能抵达福建平潭,而今距离平潭还有40公里。“延长赛”对工作人员体力考验大,吐的吐、想家的想家,厨房也开始节约伙食。

大陆与台湾共14位游泳健将接力泳渡台湾海峡,18日从台湾新竹下水,19日中午顺利跨过“海峡中线”。

据《旺报》报道,21日零时,台湾团队唯一女将、17岁的苏诗涵抹黑下水,原本她心里很期待泳渡台湾海峡活动,上岸后,看到在甲板上拍手迎接的母亲,第一句话却是“这辈子我绝对不要再游晚上”。

苏诗涵的19岁哥哥苏子杰接力下水,兄妹接力4小时共游了7.7公里。

苏诗涵表示,黑夜里在海中什么都看不到,“我不敢去想海里有什么东西,很怕吸引力法则真的引来那些东西”,她说,自己只能一边在心里哼歌,一边快速挥臂,希望2小时快过去。而苏子杰则是第2次下水,过程中也只补给过一次水,“怕喝太多想吐”。

据报道,湖南卫视转播人员原以为21日是在船上的最后一天,傍晚接获告知,“22日也可能到不了”的消息后,整排人托腮沉思,久久不能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