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8月2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兰文)今年10月起,台湾电价改革继去年6月调涨之后,将实行第二阶段调涨,规划月用电330度以内者不涨价,据此方案,约2/3家庭户和1/3商户无需涨价。台当局2012年起实施电价三阶段调涨改革,第三阶段要看台电自身改革进展而定,前两阶段调涨应涨电价的各40%,第三阶段再涨20%。
三阶段全部调涨之后,台电价将实施浮动的市场调节机制,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电价动辄就“冻涨”的难题。只是,第三阶段何时实施,没有时间表;台电自身改革何时才算完成,也没有标准答案。台湾电价市场化之路,仍然“路漫漫其修远”。
台电巨亏,电价难涨
负责向全台用户供电的台电(台湾电力公司)属于垄断企业,不过它没赚到垄断利润,却已亏了其资本额的一大半。台电2007年亏231亿元(新台币,下同),2008年亏1013亿元,2009年亏15亿元,2010年亏187亿元,2011年亏433亿,2012年亏621亿元,2013年前4月亏203亿元,至今累计亏损2000多亿元。
据台电估算,如果今年10月不按原先规划调涨电价,今年一年台电亏损将逼近700亿元,累计亏损高达2600多亿元,等于公司2/3的资本额。
台湾公营企业原来有两大亏损大户——台电、“中油”,“中油”于2008年形成了每周随国际原油价浮动成品油价格的市场机制。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解除了陈水扁当政时期的电价“冻涨”做法,在2008年分两次调涨了电价。不过从2009年到2012年5月,电价未作调整。台电公司建议按月浮动电价,一直未能如愿。
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林祖嘉表示,与汽柴油价相比,电价更直接关系到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电是必需品,需求弹性很小,因此电价调涨造成的影响比油价调涨更明显,阻力也会更大。
家庭用电补贴工业用电
台湾电价改革路难行,另一重要原因是家庭电价高于工业电价,工业用电是用电大头,却享受最便宜价格,最大程度造成了台电巨亏,到头来却要老百姓为此买单,因此激发了民怨。
台湾商业电价高于家庭电价,家庭电价又高于工业电价。针对这种不合理状况,台湾“监察院”6月份通过多名“监委”提交的一份报告,表示“民间补贴工业用电不合理”,要求台“经济部”及台电公司进行检讨。
据这份报告,台工业用电户数21万户,仅占全台用电总户数10%,但每年用电量近1400亿度,占全台总用电80%。以2012年度为例,台电亏损621亿元,其中工业用电亏损385亿元,亏损“贡献率”达到六成。
报告称,台电工业用电从2004年开始亏损,当年亏损24亿元,2012年度增加到385亿元。台湾为了顾及产业竞争力,工业电价一直遵循“亚邻最低价”的原则。“监委”表示,这是“拔瘦鹅的毛,去补贴肥鹅”,家庭用电是日常生活所需,工业用电则是为了营利,拿民生用电补贴营利用电,不符公平正义。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王建民研究员向导报记者称,台湾工资十多年不涨,加上反对党操纵下的民粹主义盛行,物价稍微有些波动就容易引发民怨,这也是电价涨不动的重要原因。
台电民营化,或为突破口
王建民指出,调涨电价对台湾民众造成了生活压力,他们习惯了享受超低电价,特别在经济不景气时要让他们多掏腰包,他们情感上不易接受;然而从长期来看,根据市场行情,用制度化办法调整电价的方向是必要的。
最近,台电公司向当局提出一个电价调整方案,即在今年10月1日第2阶段调整电价后,往后每年10月依照电价计算公式调整1次,如果调整金额在0.1元以下者,台电可以自行公布调整,不必送“经济部”审查。但是该方案未被“经济部”同意。
台电称,台电向各发电厂买电,实行的是市场价;而向各用电对象售电,实行的是管制价。这种情形下,台电巨亏是因为售价低了,还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很难厘清。台电为此建议成立“电价费率审议委员会”,代替现在“经济部”下设的电价审议小组来定价,便于电价回归市场机制。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顾问叶万安表示,台湾电价难题的症结在于缺乏自由竞争,解决之道终将要回归市场机制,只有打破垄断行为,引入市场竞争,才能形成按月随市场行情涨跌的定价机制。据悉,台“经济部”下设的台电经营改善小组,也把台电民营化列为一个选项,但怎么民营化至今没有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