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0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胡忠信 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
台湾“3·18学运”由攻占“立法院”开始;擦枪走火发生攻占“行政院”事件,警方驱离发生流血冲突;又引发12万人上街头抗议;峰回路转之后,“立法院长”王金平现身议场,表示“先立法再协商”;抗议学生认为目的已达,宣布10日退出议场。长达3个星期的“3·18学运”总算可以落幕,台湾社会经历了一场另类的民主大洗礼。
“网络世代大反扑”可说是此次“学运”的主调。正如英国经济学家黛安·柯尔(Diane Coyle)在其大作《被卖掉的未来》所提出的论点:房子买不起,薪水没有涨,不敢想退休,“因为你的薪水,你的未来,都已经被政府卖掉了”,“这个世界,对不起年轻人”。
有人用“蓝绿对决”、“统独大战”、“选举前哨战”来解读“学运”,恐怕都失之偏颇。攻占“立法院”、“行政院”建筑,而且长期霸占议场,本来是社会所不容;但舆论、媒体却一面倒支持。即使有群众出面反制,却是由黑道人士带头,如此黑色幽默现象,岂不是一大讽刺?
“政府”在事发以后,马英九、江宜桦召开多次记者会,态度强硬,行动僵化,无异“提油救火”,使形势更加恶化。反之,王金平潜沉多日之后,以临门一脚方式提出“先立法再协商”,以温情姿态要求学生回家;政治功力之柔软、老练,马江两人都难望其项背。马王两人继去年“九月政争”以后,王金平又下了一城。
马英九自2008年就任以来,立即遇到史上最大的金融海啸,始终提不出有效对策。“3·18学运”因服贸协议的审查程序而引爆,其背后则是年轻人的苦闷与焦虑。而两年多以来的油电双涨、证所税、美牛进口、核四、年金争议,马英九与民意不断对抗;加上社会事件大埔圈地、关厂工人等处置不当,终于在“3·18学运”如火山一般爆发。正如“墨菲定律”所言,最坏状况不断发生,甚至造成马英九“政府”统治正当性的空前危机。
多年以来,“立法院”议事效率不彰,引发社会大众对代议政治失去信心,造成年轻人以“占领议场”的“抵抗权”方式发泄不满。台湾表面是三权分立,实则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司法权之上。马英九更透过党的机制控制党籍“立委”,更引来“横柴拿入灶”的不满。
早在2008年6月,王金平就预告,“行政部门不能视法律如无物,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一定要过,否则未来两岸谈判的细节规范与未来效力都无所遵循,一定会出大乱子。”王金平不幸言中,如今一切从头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两岸谈判不是马英九囊中之物,必须全民参与、监督,是“3·18学运”的最大启发与教训。
《易经·乾卦》:“亢龙有悔,穷之灾也。”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因为走到穷途时会有灾难。“3·18学运”肇因于马英九独断专行,不得民心,与民意严重脱节,“学运”如同一记警钟,马英九绝对不可轻忽。虽然“学运”暂时退场,但其能量不会就此离散,如果马英九不改变行事作风,仍然因循苟且,他是否能顺利卸任,恐怕都有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