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7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最近台风期间因强降雨,凸显市区排水问题。“内政部长”李鸿源昨天表示,“内政部”正研议修都市计划审议办法,结合都市计划与排水,未来建商进行土地开发时,都必须证明一件事,“你不可以从这块建筑基地多流一滴水出去”。
李鸿源强调,“营建署”在要求建商之前,一定会将各项设计准则、机制做好,让建商在进行土地开发时,维持基地土壤原有的排水能力,让基地的水“净流量不增加”。
李鸿源说,建商也不要太担心,因为建筑成本不会增加,透水地的施工经费比不透水地的成本还低,可解决淹水又能降低建商的成本。
李鸿源说,目前已有台中、新北市、桃园有意愿要参加试办,“内政部”将在本月底,邀岛外专家抵台,与各县市政府的首长研商此事。
再过两天,李鸿源将到台中水湳经贸园区,了解园区的排水做法,并以此为最佳范例。
李鸿源说,台湾雨水下水道的建设,永远赶不上都市化的速度。“应该渗到地底下的,都在地面上跑”,才导致都会区淹水。他表示,将把都市计划审议办法与排水结合,停车场、道路都必须是透水的,建商必须证明降雨不会往外漫延,不可从建筑基地多流一滴水出去。
李鸿源表示,此举将让都市变美丽,到处绿油油。“内政部”将鼓励各县市首长,当成施政的优先。他希望当局与地方大家一起努力。
李鸿源接受警广专访也说,“内政部”预计明年初完成灾害潜势图,据此进行土地规划。不适合民众居住的地方,会想办法以政策、经济手段作为诱因。
建商:技术可克服 看雨大小
针对“内政部长”李鸿源提出建商盖屋须“滴水不外漏”,建商表示,技术上应可克服,但还是得看雨量大小。官员说,现行建管法规已有绿化保水规定,现在只是在都市计划上加强而已。
乡林建设董事长赖正镒说,土地渗水有一定程度,储水槽也有一定容量,要建商设计每次降雨都渗到地下或储水保存,困难度很高。他说,台北市开发面积已达九成以上,也许应从加强排水流量下手;当局应先就现行法令进行检讨,而不是喊口号式的施政。
远雄建设副总蔡宗易表示,要做到不外流一滴水,技术可以克服,但要看雨量;如果是一般下雨还撑得住,但遇到大暴雨就不容易。也有建商说,虽然难度不高,但设计会比较复杂,也使规划受限,且不一定每个地方都需要,例如新北市只有规定某些区域的建筑基地要设滞洪池。
“营建署”官员说,“建管法”规规定7月1日起不论公私有新建物,均须在建筑基地广植绿色植物,即不能都是水泥地,要留一些土壤吸收雨水,以维持自然生态。建商为符合规定,就必须种树、铺草、增设生态滞洪池,都市景观不再寸草不生,当局更不必整天盖排水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