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厦门消息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两岸有关部门已就检验检疫要求达成一致,符合要求的台湾大米,已经可以输往大陆。

孙大伟表示,质检总局也将为台湾的其他食品、农产品输往大陆提供便利,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台湾优质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讲话。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厦门消息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17日上午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会上宣布,将从四个方面采取新举措,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两岸民间交流。

王毅表示,海峡论坛正是为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应运而生。论坛的最大特点,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百姓、面向民生。论坛的最大作用,就是搭建起沟通的平台,让两岸民间组织和基层民众在这里平等交流,良性互动。论坛的最大生命力,就是民间性、草根性和广泛性。我们希望并相信海峡论坛将在巩固深化既有活动品牌的基础上,不断适应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不断响应两岸民众的新需求,不断增添两岸同胞乐见的新内容。

王毅说,贾庆林主席连续四届亲自出席海峡论坛,身体力行给予支持,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两岸民间交流的高度重视。鼓励和支持两岸民间交流,是贯彻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应尽的职责,我们对台系统将为此竭诚尽力。为此,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新的举措:

首先,我们将支持和鼓励各有关方面采取更多积极举措,为扩大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两岸民间交流已形成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新局面,今后,我们愿为两岸民间交流提供更多便利,打造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


我们决定,在大陆各地已设立的11个两岸交流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增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园、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安徽合肥刘铭传故居、浙江象山县等6个两岸交流基地。大陆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福建省也共同决定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每年为此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欢迎台湾的科研人员踊跃申请参与。

我们希望,双方都能顺应两岸交流蓬勃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两岸民间交流,使人员往来更便捷,交流领域更宽广,互动气氛更活跃,取得的成果更丰硕。

第二,我们将支持和鼓励大陆赴台交流团组更加深入台湾基层,更加贴近普通民众。

各地各部门的各类赴台参访团组,都应当尽量安排与台湾基层的交流,更多地深入民间,与广大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老百姓面对面接触,心与心相交,更直接地听取台湾民众的心声,更深入地了解台湾社会的实情,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我们的政策措施。

同时,我们更欢迎台湾的基层民众,尤其是从未到过大陆的民众来大陆走走看看,增进对大陆的了解与认知。不论台湾同胞走到大陆的哪个地方,各级各地台办都是你们温暖的家,都会为大家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与便利。

第三,我们将支持和鼓励两岸民间交流不断实现机制化和常态化,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

我们乐见两岸的社团、学校、乡镇和村里之间,本着自愿原则,以适当的方式“结对子”,建立定期和常态化的联系,使相互的交流可长可久,彼此的合作更加深入。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进交流方式,不断丰富交流内涵,不断凝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共识。

第四,我们将支持各地各部门制订实施更多的对台惠民措施,更加注重为台湾同胞办实事。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理念,会同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制订对台惠民措施,为台湾民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而且一定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王毅最后指出,大陆的对台惠民措施历来面向所有台湾同胞尤其是基层民众,超越台湾内部的政治纷争,也没有地域上的区别对待。我们考虑的,是让更多的台湾同胞不断分享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成果,是让更多的基层民众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

东南网6月17日厦门讯(本网特派记者 谢添实 周艾连 陈薪宇)今日上午,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宣布:将进一步放宽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策,开放进口台湾生产的大米,增加赴台旅游的大陆组团社并扩大个人游范围。

论坛大会上,受有关部门委托,王毅宣布了一系列惠台政策,包括:

进一步放宽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策。大陆企业可以按照就业管理的相关规定,自主招用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就业。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可与大陆居民同等条件到大陆企业就业。二是对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到大陆事业单位就业扩大试点。我们将在福建、江苏已有试点基础上,再新增天津、上海、浙江、湖北4省市作为试点地区。

进一步为台胞来往大陆和在大陆居留、生活提供便利。一是在现有的27座城市28个台湾居民口岸签注点基础上,自6月20日起,增加广西南宁、江苏无锡机场口岸为台胞办理入境证件和签注提供服务。待相关准备就绪后,吉林长春机场口岸的台湾居民签注也将于年内实施。二是自7月25日起,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签注最长有效期由1年延长至2年。三是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还愿为台湾居民免费提供原台胞证号码的加注服务。


台湾居民可以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在大陆高校工作的台湾居民,凡办理了居住证明的,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认定大陆高校相应种类的教师资格,条件和程序与大陆申请人相同。

此外,考虑到台湾农民的愿望,将开放进口台湾生产的大米。考虑到旅游事业的发展,将增加赴台旅游的大陆组团社并扩大个人游范围。此外,为继续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大陆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将在未来3到4年内,对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再提供60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

王毅说,我们支持和鼓励各有关方面采取更多积极举措,为扩大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今后,我们愿为两岸民间交流提供更多便利,打造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决定在大陆各地已设立的11个两岸交流基地的基础上,新增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园、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安徽合肥刘铭传故居以及浙江象山县等6个两岸交流基地。大陆的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委员会和福建省共同决定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每年为此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欢迎台湾的科研人员踊跃申请参与。

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理事长钟锦明先生(左)和发起人黄江南先生(右)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开幕式现场。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厦门消息 以“汇聚民意共谋福祉”为主议题的第四届海峡论坛16日晚在厦门会展中心开幕,两岸6000余名民众出席了开幕式,其中包括多位来自台湾各界民间组织的代表。

在开幕式现场,一队身着印有“情牵两岸相约幸福”黄色马甲的台湾观众十分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的七十多位成员,其中也包括嫁到台湾的大陆配偶成员。促进会发起人黄江南先生和理事长钟锦明先生,在现场接受了本网记者的专访。

“我今年80岁,这是我第三次来参加海峡论坛。”

在现场,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发起人黄江南先生是整个团队最忙碌的人,大事小事事事关心,上上下下忙个不停,声音洪亮清楚,行动敏捷,很难让人相信他已经80岁。他还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参加海峡论坛了,每一次都很受启发,希望这次会有更大的收获。


作为促进会的发起人和第一届、第二届会长,黄江南无疑是对促进会最了解的人。在谈到成立促进会的初衷时,他告诉记者,过去在台湾的大陆配偶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合理权益得不到保护,生活上有很多困难,他希望成立一个协会来帮助大陆配偶维护权益。在1998年,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在他手中成立了,他把促进会称为大陆配偶的“台湾娘家”。十几年来,促进会成绩斐然,没有偏离黄江南成立促进会的初衷。

黄江南向记者详细介绍说,作为一个公益性民间团体,向公众提供两岸婚姻结婚手续方面的法律咨询、代请律师、协助就业和创业、举办讲座和联谊活动等,都是促进会的服务项目,是大陆配偶名符其实的“台湾娘家”。

与此同时,促进会还十分重视与大陆方面的沟通交流。促进会是最早喊出“两岸一家亲”口号的先行者,促进会把大陆的发展进步介绍到台湾,把大陆的热情传递给台湾,联系起两岸的中华情、同胞爱。从成立至今,促进会已经参与了至少356场次两岸交流活动,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体验,都是大陆配偶的福音,都是促进两岸婚姻家庭沟通交流的脚步。

黄江南把这些内容对记者一一道来,言语间饱含着他对促进会深厚的感情。促进会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在他手中诞生,在他手中成长壮大。现在,促进会不仅仅是在帮助大陆配偶争取合理权益、获得公平对待,还进一步致力于研究、促进两岸婚姻品质的提升,黄江南对这一新课题寄予厚望。

“在我们的据理力争下,有两万多人因此受益。”

1998年以来,是大陆配偶在台湾权益得到一步步实现的十五年,是两岸婚姻日益圆满幸福的十五年,也是两岸婚恋方面沟通交流越来越密切的十五年,这离不开促进会的心血和付出。


黄江南告诉记者,这十五年来,为了解决大陆配偶在台湾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问题,他们多次陈情、抗议、召开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等,只要做得到,他们都会尽量去做。在促进会和在台大陆配偶等人士的努力和争取下,台湾修改了许多相关法规规定,如大陆配偶申请身份证年限,由结婚后八年缩短为六年;取消了他们在工作上的一些限制和200万新台币的继承财产总额上限规定等。谈起这些,黄江南先生很是欣慰和高兴。

最令黄江南感到自豪的是,在他们一次次的陈情、抗议和许多人的帮助和努力之下,台湾终于放宽了大陆配偶居留规定,在配偶死亡的情况下,只要逾期居留未超过一年,或已离境但有意返台的陆配,都可以重新入境,继续在台湾生活。黄江南说,已经有两万多人受惠于此项规定,这次促进会来参加第四届海峡论坛的代表团里就有这样的大陆配偶。

但是,台湾还是有一些不公平规定存在,而且两岸之间在相关规定上有不少相异的地方,黄江南说他们还要继续努力,还有很多要去做,来参加海峡论坛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我们希望携手两岸民间团体,架起两岸沟通、协商的桥梁,解决大陆配偶 的权益保障问题。”

谈到参加此次海峡论坛的相关话题,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理事长钟锦明先生不仅表达了他及其重视的态度,也阐述了很多想法和感触。

自1989年大陆首例涉台婚姻在厦门登记以来,两岸婚姻已超过32万对,并以每年1万对以上的速度增长。但两岸在与婚姻相关的规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少相异的地方,钟锦明希望两岸民间团体携手架起沟通、协商的桥梁,进而达成共识、进行合作,齐心协力促进大陆配偶合理权益保障的实现。海峡论坛就为实现他这些愿望,搭建了有效平台。


除了参加论坛大会外,钟锦明还将率团参加17日举行的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言。这是海峡论坛首次举办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这也是第四届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他对此非常重视,希望可以借助这个平台,集思广益,探讨协商,促进大陆配偶权益维护,提升两岸婚姻品质。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的新老两代领头人都是信心十足,行动力十足,相信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会走得更远,更好发挥大陆配偶“台湾娘家”的作用。

中新网6月17日电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7日上午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表示,在大陆各地已设立的11个两岸交流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增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园、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安徽合肥刘铭传故居以及浙江象山县等6个两岸交流基地。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厦门消息 为继续支持台资企业发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大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将在未来3到4年内对台资企业再提供6000亿人民币的贷款额度。

台湾红十字总会水上安全教育训练委员会委员潘文川参加第四届海峡论坛开幕式。

台湾中华儒学研究学会顾问陈启昌在开幕式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厦门消息 16日晚,第四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两岸各界五千余名嘉宾出席开幕式暨综艺晚会。来自台湾各县市、各界别的嘉宾,对晚会中的高甲戏印象深刻。


台湾红十字组织水上安全教育训练委员会委员潘文川先生,身着印有“红十字”的统一服装参加了开幕式。为了18日即将举行的“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的救生演练活动能够顺利举行,他们14日就抵达厦门,开始紧锣密鼓的演练。潘文川说,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心情非常激动。他说,近年多次往来于两岸之间,感觉大陆变化非常大、非常好。“两岸共同努力推动社会服务,把社会变得更好,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也拉近了心的距离。”

提及综艺晚会的节目,高甲戏引发了潘文川的浓厚兴趣。高甲戏作为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足迹遍布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也深受台湾民众的喜爱。潘文川还非常喜欢京剧,他说:“两岸血脉相通,文化联系更是如此,语言没有隔阂,两岸同宗同祖。”

第二次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中华儒学研究学会顾问陈启昌先生也十分喜爱高甲戏,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与高甲戏十分相似的歌仔戏的艺术形式。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简单的戏文中蕴含丰富深刻的故事和道理,这就是传统戏曲最有魅力的地方,他十分期待晚会中高甲戏的节目。

关于海峡论坛的举办,陈启昌深有感触的是,两岸通过各种形式,多交流、多沟通,感情就会越来越深,海峡论坛更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中国台湾网记者张洁)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厦门消息 以“汇聚民意 共谋福祉”为主议题的第四届海峡论坛16日晚间在厦门会展中心开幕,两岸6000余名民众一同出席开幕式。其间,来自台湾南部的工会干部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畅谈起海峡论坛这座连接两岸民众,促进优势互补的桥梁。

“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间的主旋律,海峡论坛的举办能将两岸关系进一步深化,使和平、稳定、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得到落实,有助于两岸消除彼此的隔阂,增进彼此的感情,有助于推动彼此的产业、人民共同合作。”来自高雄的海峡两岸劳工发展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李樑坚博士,一字一顿地向记者述说着自己对于海峡论坛的思索与理解。他表示,本届海峡论坛,台湾方面前来参会的大概八千余人,如此规模的活动可谓相当盛大。大陆辽阔,有宏大规模,台湾虽小,却有精致内涵,两岸间就是应该在不断交流中相互激荡,继而磨合出更好的合作模式。

台塑集团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仁武产业工会理事长吴祈忠同样来自高雄,谈及此次前来参加的海峡职工论坛,吴祈忠认为,大陆与台湾对于劳工的议题都很重视,两地的劳工人数众多,且都在各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陆服员辽阔、人口众多,台湾走向精致,注重创新、研发与管理,通过两岸的论坛,正可实现沟通融合,优势互补。两岸间取长补短,相互扶持,共同创造属于中国人的未来世纪,正是“中华情 海峡缘”在产业经济方面的有力体现。

对于台湾加工出口区产业工会联合会理事长庄瑞文而言,参加海峡论坛还是第一次,庄瑞文告诉记者,自己1990年就曾到北京进行职工交流活动,前几届海峡论坛由于时间原因未能亲身参与,本届总算有机会共襄盛举。他寄望通过此次论坛帮两岸职工实现技能提升、技术传承与新生代培育,“让两岸的劳工,把水平一起搞上去。”

来自台湾南部的工会干部们进一步指出,海峡论坛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促使两岸民众在重要的年度议题上相互交流,达成共识。今年的共识、重点历经一年时间的办理、推进,在次年或许就会收获成效。每届海峡论坛中,大陆方面都会发布惠及两岸民众、促进两岸交流的重要讯息,使两岸民众共享和两岸平发展新成果。此外,论坛始终坚持立足基层,受益民众,更使得海峡论坛意义非凡。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厦门消息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出席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时宣布,大陆将进一步放宽台生及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策。

王毅宣布,大陆企业可按照就业管理的相关规定,自主招用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就业。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可与大陆居民同等条件到大陆企业就业。同时,将对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到大陆事业单位就业扩大试点。在福建、江苏已有试点基础上,新增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四省市为试点地区。

中国台湾网6月17日厦门消息 为进一步便利台胞来往大陆和在大陆居留、生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7日上午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了三项新政策。

一、在现有27座城市28个台湾居民口岸签注点基础上,自6月20日起,增加广西南宁、江苏无锡机场口岸为台胞办理入境证件和签注提供服务。待相关准备就绪后,吉林长春机场口岸的台湾居民签注也将于年内实施。

二、自7月25日起,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签注最长有效期由1年延长至2年。

三、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为台湾居民免费提供原台胞证号码的加注服务。

贾庆林宣布第四届海峡论坛开幕 中新社发 王东明摄

王毅出席第四届海峡论坛开幕式 中新社发 王东明摄

中新社厦门6月16日电 以“汇聚民意,共谋福祉”为主议题的第四届海峡论坛,16日晚在厦门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论坛开幕,两岸基层界别代表亦成为开幕式上的主角。


与上届相同的是,开幕式伊始,主持人便逐一介绍出席论坛的两岸各界别人士。出席开幕式的台湾民众热情亮相,不时举起“两岸携手共促和谐发展”等标语牌。来自两岸68家主办单位的代表也一一被请上台,体现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论坛特质。

与往届不同的是,开幕式上并没有安排两岸政要致辞,而是由两位两岸基层民众代表挑起大梁,上台致辞,倾诉基层民意,与本届海峡论坛的主议题相吻合。

大陆基层民众代表、福建省青年联合会主席何明华在致辞开始就用闽南语向台湾朋友问好。他表示,当天上午,两岸多家青年社团的负责人举行圆桌会议,共商推进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大家一致认为,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两岸民间基层交流是民心所向,两岸青年同根同祖,一定可以同心同行。

台湾基层民众代表、台湾乡镇市民代表联合总会会长蔡咏鍀表示,总会参加海峡论坛3年多来,积极带动台湾基层骨干到大陆各地交流考察,总人数已达到2000人以上,并促成台湾、福建超过百个乡镇的对接。

他说,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是不争的事实,未来更要携手发展更多的交流合作,愿与大陆有关方面积极合作,举办更多的两岸基层交流互访活动,进一步深入推动两岸乡镇的特色项目合作。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两岸基层民众联系得更紧密,感情更贴近,在两岸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神九”刚刚成功发射也成为开幕式上两岸基层民众关注的话题。何明华充满激情地说:“我们用自己技术,将我们首位女宇航员送入太空,嫦娥开始奔月,中华民族千年的传说与梦想今朝实现。”


“这是个实现梦想的时代,这是个呼唤创新的时代,这是个合作的时代,我们两岸同胞要抱团合作,共谋创新,一起拼世界,一起迎未来!”何明华向两岸同胞发出呼吁。

第四届海峡论坛由两岸68个相关机构、社会团体共同主办。台湾22个县市的代表和民意代表,台湾各界代表与台湾基层民众逾万人跨海参与,其中大多数来自基层、来自中南部地区。

开幕式后,两岸演员联袂呈现一台“海峡主题”的“中华情·海峡缘”综艺晚会。

海峡论坛是专为两岸普通民众交流而创设的平台,已是连续第4年在福建举办。除17日上午举行的论坛大会外,五大板块29项活动和同期举办的6项活动在福建各地陆续登场,两岸基层民众将就民生议题进行充分讨论。(记者陈悦)

中新社厦门6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6日下午在福建厦门会见了出席第四届海峡论坛的两岸各界人士。

贾庆林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向出席第四届海峡论坛的各界朋友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乡亲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诚挚问候。他表示,海峡论坛迄今连续举办四届,成为促进两岸民间交流的最重要平台。本届海峡论坛聚焦“汇聚民意,共谋福祉”,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凝聚两岸民众的共识,进一步促进两岸各界交流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的福祉。

贾庆林强调,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实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希望通过两岸共同努力,切实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不断开创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一是巩固政治基础,不断深化两岸政治互信。这是保持两岸关系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同时不断增进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真正做到求同存异、搁置争议,为拓展两岸关系新局面提供更坚实保障。

二是巩固经济基础,不断深化两岸互利合作。这是增进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基本条件。当前重点是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商谈。尽快完成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的商谈,加快服务贸易等其他议题的商谈,加强两岸金融合作、产业合作,促进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更好地发挥互补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共同振兴中华民族经济。

三是巩固文化基础,不断深化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这是增强两岸同胞感情融合的直接途径。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两岸人民的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摒弃形形色色的“台独”主张,清除各种“去中国化”的遗毒。

四是巩固社会基础,不断深化两岸人民交往。这是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的必然要求。要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民众直接交往。根据台湾民众的实际需求,继续扩大对台惠民措施,使更多的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受益。


贾庆林强调,实现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交流合作参与的人越多越好,接触的面越广越好,交流得越深入越好。我们也欢迎民进党人士以适当身份到大陆走走看看,多了解大陆的发展情况和对台政策。即使是那些曾经主张、追随和从事“台独”的人,我们也鼓励和欢迎他们回到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表示,近几年两岸关系大步迈进,两岸人民都认识到搁置争议才能面对现状务实解决问题,求同存异才能互惠互利、创造双赢。两岸关系发展前景乐观可期,还有待双方克服波折、增进互信才能再创新局。两岸民众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血缘关系,应当深化文教交流,共同发扬灿烂的中华文化,建构两岸交流的良好环境。我们都应该多说有利两岸关系的好话,多做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好事。

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澎湖县长王乾发、中华两岸劳动关系发展协会理事长姚江临、台湾省农会理事长蔡庆章、大陆配偶代表邓羽利也先后发言,期盼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主张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陈至立、黄孟复、张榕明、林文漪以及来自台湾的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台湾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180名各界代表参加会见。(记者 刘舒凌)

上一页 1 ... 5 6 7 8 9 ...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