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陈理杰 摄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记者 陈凌)凤凰花开,鸥鹭翔集;两岸交流,其乐融融。昨日,厦门海峡会议中心再次见证一个重要的时刻———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致辞。
“汇聚民意,共谋福祉”成为本次论坛的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1700多位嘉宾出席开幕式,其中有1000多位来自台湾,包括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会长杨明风等。
连续四年都参加海峡论坛大会的贾庆林充分肯定了海峡论坛在发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他说:“每年有上万名台湾民众前来参与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蓬勃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生动写照。”
对于在新形势如何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贾庆林指出,要进一步保持两岸民间交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两岸民间交流汇聚民意的积极作用,进一步通过两岸民间交流来增进广大民众的福祉,进一步提高两岸民间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在台湾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洪秀柱,用她富有哲辩的思维从两岸的历史联结和隔绝的不幸,讲述到如今两岸同胞剪烛西窗、把酒言欢、携手共进的过程。她借此为台湾民众“发声”:“台湾人民更希望感受到尊重与善意。凛冽的寒风只会让我们拉紧衣服,自寻温暖,而和煦的太阳才能让我们敞开心胸,共享温馨的阳光。”
受有关部门委托,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多项惠台新政策,包括大陆开放进口台湾大米、延长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签注最长有效期、放宽台生在大陆就业政策等公布后,现场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大会上介绍了平潭的开发开放情况,指出希望能把平潭建设成机制先进、政策优惠、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的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并宣布福建就积极开展两岸文化、卫生、教育等合作交流的新举措。
大会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主持,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会长杨明风也在大会上致辞。
惠及两岸新举措
利好迭出,惠民不断。本次海峡论坛大会宣布了多项惠及两岸的新举措,涉及两岸往来、金融贷款、人才就业、旅游观光、合作交流等方面。
[往来]
———台胞来往大陆签注有效期延长至2年
公安部决定进一步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和在大陆居留、生活提供便利。
一、在现有27座城市28个台湾居民口岸签注点基础上,自6月20日起,增加广西南宁、江苏无锡机场口岸为台胞办理入境证件和签注提供服务。待相关准备就绪后,吉林长春机场口岸的台湾居民签注也将于年内实施。
二、自7月25日起,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签注最长有效期由1年延长至2年。
三、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为台湾居民免费提供原台胞证号码的加注服务。
[金融]
———大陆4家银行向台企提供6000亿元贷款
为继续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大陆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将在未来3年到4年内,对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再提供60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
[人才]
———开放台胞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
教育部决定,在大陆高校工作的台湾居民,凡办理了居住证明的,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认定大陆高校相应种类的教师资格,条件和程序与大陆申请人相同。
[就业]
———津沪浙鄂事业单位试点招用台湾人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进一步放宽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策。
一是积极促进在大陆毕业的台生和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企业就业。大陆企业可按照就业管理的相关规定,自主招用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就业。在大陆毕业的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可与大陆居民同等条件到大陆企业就业。
二是对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到大陆事业单位就业扩大试点,将在福建、江苏已有试点基础上,再新增天津、上海、浙江、湖北4省市作为试点地区。在大陆毕业的台生,通过公开招聘可以到试点地区的事业单位就业;取得大陆认可学历的台湾居民可到试点地区的高等学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工作。
三是加强对在大陆毕业的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的就业服务。大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加强对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的就业服务,免费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通过多种措施为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提供便利。
[民生]
———大陆开放进口台湾大米
国家质检总局决定,符合要求的台湾大米可以输往大陆,同时启动台湾方面提出的其他食品、农产品输往大陆的相关准入程序。
[旅游]
———赴金马澎个人游扩大到海西20座城市
国家旅游局近期将较大幅度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组团社,今年争取推动陆客赴台游规模达到180万人次。
国家旅游局将于近期与台湾有关方面协商,扩大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范围,从福建扩大至海西地区。赴金、马、澎地区个人游的地级城市将由目前福建的9个城市,扩大到海西地区的20个城市,包括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以及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这11座城市。
此外,国家旅游局同意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在上海设立办事分处。
(商报记者 陈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