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中新社漳州6月19日电 第四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赛19日在福建漳州闭幕,两岸近千名武林人士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各自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来自台湾的武术界代表队共揽获47个金奖、42个银奖、44个铜奖。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大赛共设203个组别,先后吸引了1356人次前来参加,经过三天的角逐,产生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现场颁发出358个金奖、345个银奖、244个铜奖、206个优秀奖。

前来参加比赛的中华台北高雄市桥头太极养生协会许荣泰先生告诉记者,两岸武术同根同源,他觉得开展这样的活动对于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将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采访期间,许荣泰向记者透漏了此次来漳州参加海峡两岸武林大赛的缘由。许荣泰说,去年,他的师兄曾来过漳州参加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赛,回去后一直称赞这个活动办得好,为两岸各界武林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切磋平台,建议他过来参加。“这次主要是过来学习,以武会友。”

除比试武功外,此次武林大赛还进行学术交流、田间调查、寻根问祖等活动。比赛现场还增设中华武术展示交流集会,将十八般武艺、各类武术器械制作、民间武术发展、两岸交流情况等一一展示。

此外,两岸武术界同胞还在本届大赛上,对传承完整,影响力大的武术种类进行梳理,拟共同申报中华武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永明)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19日讯(记者 吴生林) 第四届海峡论坛近来成为台湾媒体持续关注的焦点,尤其是17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发布八大惠台新举措,更是登上台湾报纸、网络的“头条”。

惠台新举措登上台媒头版头条

《旺报》以《陆推新措施 八方惠台》为标题报道称,王毅昨天在海峡论坛上宣布八方面惠台措施,包括放宽台生及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台湾居民未来可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开放台湾稻米进口、4大银行6000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支持台商、台胞证一年多次签改为两年、海西20城市全纳入赴金马澎离岛旅游范围、新增6个两岸交流基地、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等。

台湾《经济日报》则以《融资台商陆释2.8兆贷款》为标题,重点关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将对台资企业再提供60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

《联合报》头版的一篇报道,题为《大陆惠台8利多 台胞台生就业放宽》,该报还在A10、A15版刊登相关新闻,其中一则台北电头的新闻说,不少台湾学生表示,大陆放宽台生就业后,市场跟着变大,“会考虑到大陆念书”。题为《大陆放宽台生就业 进口台湾米》的报道,亦登上《中国时报》头版。该报另在A5版,用半个版报道第四届海峡论坛。《工商时报》A4版头条,大字标题为 《陆释利多提8大惠台措施》;《中央日报》(网络报)、ETtoday网也在显要位置播报这条新闻。


新竹县长邱镜淳赴平潭“受关注”

台湾“中央社”18日发自厦门的报道称,新竹县长邱镜淳带队赴大陆平潭综合实验区,参加“两岸共同家园论坛”。邱镜淳在论坛发表演说,现场高唱《客家本色》,也赢来掌声。他于18日表示,新竹县招商环境佳,欢迎平潭当局前往投资,并期盼未来有机会搭乘“海峡号”,再到平潭考察。

该报道说,第四届海峡论坛16日登场,邱镜淳率领台湾产官学界约50人,包括多名新竹县议员,17日抵达平潭综合实验区。一行人已前往平潭城区的台湾美食街,营销新竹的擂茶、关西仙草茶、东方美人茶等农特产品。

婚姻论坛及宫庙交流 台媒也不想错过

《中国时报》还以《海峡论坛 两岸百家宫庙大交流》为题,聚焦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文章称,“宫庙叙缘交流会”以“叙法缘、话和谐、促发展”为主题,也是两岸首次不同民间信仰的宫庙代表齐聚一堂。参与交流的台湾宫庙多来自中南部,将签署《两岸百家宫庙共同宣言》,与会台湾代表还将参访海沧青礁保生大帝庙。

《旺报》还聚焦“两岸合唱大PK台原民、客家献声”。文章对海峡两岸合唱节今年首度结合海峡论坛举行进行了详细报道,并介绍了福州方面除比赛之外,还安排了4场市区演唱会,由台湾与大陆队伍联袂献唱。在《迎海峡论坛 大嶝办台味嘉年华》一文中,也详细介绍了大陆唯一的台湾商品免税城——— 大嶝小镇,要从17日起连续举办8天的嘉年华活动,有台湾特色庙会、伴手礼特展、特色小吃节和艺阵表演,充满浓浓的台湾味。


台湾“中央社”对两岸婚姻家庭论坛也给予了关注。该社引用大陆相关方面统计数据称,自1989年大陆在厦门登记第一个涉台婚姻以来,两岸夫妻已超过32万对,其中福建和台湾民众成婚超过10万对,居大陆之首。报道称,福建省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的挂牌和两岸婚姻家庭服务网的开通,将为两岸婚姻当事人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东南网-福建日报6月19日讯((记者 王凤山)) 18日,作为第四届海峡论坛重要主题活动之一的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行。来自两岸各界人士60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大计,共叙两岸同胞一脉亲情。

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大会除了由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外,还围绕平潭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平潭打造成为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和枢纽的政策和措施、平潭建设台胞宜业宜居家园的政策和措施研讨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发挥先行先试优势

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总规》,提出要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那么,平潭开放开发优势在哪?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

平潭区位突出。平潭距离新竹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台中”海上直航只需2个多小时。“截至目前,‘海峡号’运载旅客已突破5万人次,两岸海上直航通道的建立对于平潭打造两岸人流、物流枢纽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台湾华冈公司董事长洪清潭认为,平潭要发挥这一区位优势,不仅要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还要在现代物流贸易上进一步突破。

平潭是一块“实验田”,最大的优势是先行先试。“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实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两岸综合实验区。在平潭所进行的‘综合实验’,实际上是被赋予的一种涉及领域广、改革开放深度大的整体性实验。”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义虎认为,“综合实验”意味着平潭不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是单项领域的创新,而是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等的综合性体制创新实验,平潭一定要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进一步深化民间合作

平潭开放开发要坚持多层面、多形式、多主体对接台湾,不仅对接大财团、大企业,更要注重对接台湾中小企业、普通民众。

“公权力的对话、合作、引导很重要,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民间社会可以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国深说,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最大特色就是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制度环境下,让两岸的民间社会力充分展现创造力,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管理模式、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为两岸合作交流提供“样板”。

“当年‘小三通’的开通,民众的推动起了很大作用,推动每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有时候应该‘先民后官’,由两岸民众先去尝试、推动。”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对此说,平潭的开放建设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提供了一个创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一定会深受台湾同胞欢迎,也希望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深化。

“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黄子孙。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稳定的关键时期,在平潭设立两岸合作综合实验区,有利于开展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作用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台湾新党秘书长吴成典说,把平潭打造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实验区不仅在于官方,更在于民间对接,这是一种深度融合,只要两岸同胞携手,这个愿景一定会实现的。

“两岸共同开发平潭,对台湾人民而言绝对是一个好的发展机会。目前,不少台湾人士对平潭存在误解,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两岸民间合作,让台湾人民自己来看一看,多沟通、多了解,误解也就消除了。”台湾平潭关系协会会长李胜峯说。


在宜居宜业上下工夫

“共同家园”要让台湾同胞持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这就需要在打造宜居宜业上下工夫。

当前,平潭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基本上处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创阶段。“未来平潭城市能否发展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生活的家园,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平潭城市的最终发展水平,取决于它是否有吸引台湾民众的独特优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副教授陈先才说,在平潭的城市发展规划中,注入丰富的台湾元素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平潭城市与大陆其他城市的重要区别所在。

“牵手两岸,文教先行。两岸民众和谐共处的全新的文化教育生态是‘共同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两岸民众零距离沟通,增强台湾民众两岸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的最重要载体。”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张宝蓉则在文化教育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利用平潭的有利条件、发展定位及全新的社会架构来建设新型的两岸文化教育互动模式,实现两岸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接轨与融合。

台湾中小企业交流协会会长邱洋皓认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两岸要优势互补。“‘五个共同’理念非常好,只有两岸携手共建,才能创造出宜居宜业的城市。可以吸取两岸的专长,台湾方面在规划、经营、管理等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而大陆在建设速度、效益方面有优势,因此要在规划、经营、管理方面让更多台湾人民参与进来。”邱洋皓说。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19日讯(记者 林靖东 实习生 刘普) “台湾最有名的伴手礼是什么?”“凤梨酥!”一人手舞足蹈地比划,一人反应敏捷地在猜答案,游戏者紧张认真,观众热情支招。昨天上午,首届两岸青年编辑茶叙会在游戏“指手画脚”愉悦的气氛中开场,来自两岸50多家的媒体的近70位两岸新闻出版界的青年才俊汇聚 书院,立足两岸新闻出版视角,探讨两岸传媒界热点话题。

书籍变成收藏的,iPad、手机变成热门阅读媒介,阅读方式演变,纸媒如何应对电子媒体冲击?童谣变成动画了,传统文化如何弘扬?网络媒体来势汹汹,传统媒体是不是恐慌?两岸青年编辑就这些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据悉,今年7月,福建将首次组织约30名青年编辑赴台参加两岸青年编辑高级研修班。届时,将有台湾出版界专家就出版编辑内容、模式等进行授课,福建青年编辑还将考察台湾新闻出版单位,了解台湾新闻出版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与台湾青年编辑进行进一步交流。

业务探讨

世新大学副教授刘耀仁:研究消费者阅读需求 分版行销

我认为,消费者阅读可分为几个类型,比如打发等车时间这种属于 “杀时间”阅读,看股票走向这种属于即时性的阅读,这两种阅读几乎都倾向于使用iPad、手机这些数码阅读。还有一种是心灵启发的阅读,你想认真看看书、看看文学作品,那就多偏向传统阅读方式。所以,我建议出版部门要强化对消费者的研究,分版行销,再来构思如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阅读需求。

据我所知,苹果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不是单就软件部分进行研发,还请了很多各学科的人才,比如美术、心理学等,就各种细节进行深入探讨。像心理学专家,就要研究人的脑电波在看屏幕时,处于哪种状态下会更愉悦。所以,苹果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在支撑。


厦门大学出版社代表:数字媒体对“浅阅读”冲击大

阅读分为即时阅读和深度阅读,在图书行业,更多的是涉及深度阅读,尽管现在有很多名人通过各种方式出书,出浅阅读书籍,但我们认为,只要社会正常持续发展,社会深度阅读就应该会扩大。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跟深度阅读紧密结合的是思维习惯,只要思维习惯不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对于图书的依赖性就不会减轻。数码对于传统阅读和传统出版的冲击还是有时间差,我们只要在这个时间差之间把我们作为传统图书最核心的加工能力提高,把它渗透到生活当中。我认为,在浅阅读这一块,数字媒体对于传统阅读冲击可能会比较大,但在深度阅读这方面,还有待于观察。

海峡导报社代表:内容为王 走报网一体化道路

在数字与纸本这一块,我们已经在探索报网一体化的道路。比如我们台湾新闻中心,就是一个内容生产的车间。在2012台湾“大选”时,白天,我们的编辑、记者全都充当网编网记,编辑刷即时更新的新闻,记者即时连线专家政要,发表第一时间短评;到晚上,这些人又转化为纸媒的编辑记者,记者们将白天的采访内容补充加固,写成深度报道和新闻分析,编辑则负责编成版面。甚至在一段时间后,这些内容还可以转换角度,写成杂志深度稿件,供给《海峡商业》使用。

新媒体虽然已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与方式,但在这场阅读变革中,并不缺乏手段,缺的是优秀的传播内容。我认为,未来的媒介传播将技术、内容和终端三位合为一体,“上层是传播技术,下层是传播平台,而中间最好吃的也最有营养的就是我们的内容”。最近火爆的《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证明做好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话合作

台湾宜诚资讯公司余锡铭:牵手大陆为古籍延寿

大家都知道,古籍如果保存不好,损坏会越来越严重。我们与台北故宫、台湾图书馆都有合作,为古籍提供加值运用,我们希望能够用这些技术,来填补大陆这一领域的空白,也可以帮大陆的文物延长保存时限。

台湾小言出版社代表:一个中国版权不容分裂

我们一个中国,为什么让海外出版集团一个版权三卖呢?同一本书,分成香港版权、大陆版权、台湾版权卖三次,这样太不合理了!以前只靠台湾是不可能的,台湾太小了,但现在大陆很强大,我们是不是应想想对策,不要让海外出版社分裂我们。

最遥远的路途,不是天地的距离,而是坐在对面却视为陌路;最深的沟壑,不是海峡的深度,而是长久以来的误解与隔阂。六月鹭岛,繁花似锦,一年一度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事――海峡论坛如约而至。自2009年创办至今,海峡论坛始终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民众,为同根同源的两岸同胞搭建“最民间、最大众、最广泛”的交流平台,为两岸和平发展铺就了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

过去四年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海峡论坛对此功不可没。“草根性、广泛性、民间性”的独有特质,使得海峡论坛更亲近百姓,更有利于两岸同胞沟通交流、消弭隔阂。民间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不仅促成了两岸在经贸、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更将最平凡却又最广大的民心汇集,承托着两岸百姓福祉驶向光明的未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指出,“海峡论坛创办3年来……成为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发挥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是的,海峡论坛正在两岸民间交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海峡论坛连续4届的成功举办也正说明,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开始认同――“只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有利于台海地区保持安定祥和,有利于两岸同胞增进利益福祉。”由此可以断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是民心之所向,更是历史之必然!

当然,两岸关系的发展不能仅有路线,更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每一届的海峡论坛都会出台新的对台惠民举措,本届更是就涉及台胞在大陆就业和大陆居民赴台游、便利台胞来往大陆、进口台湾大米以及促进两岸教育、科技合作,增设两岸交流基地等八方面的问题,为两岸同胞提供更多便利、谋求更深厚福祉。“路线”代表“民心”,“行动”响应“需求”。坚定的路线、扎实的行动,让越来越广泛的民心得以汇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得到满足,海峡论坛正年复一年的践行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承诺,铺就了一条夯实的两岸和平发展之路。

海峡论坛总有闭幕之日,但两岸民众的交流却不会有落幕之时。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参与到两岸基层的交流、合作中,成为推动者、受益者,从根本上拉近彼此的距离,填平心灵的沟壑。“唐山过台湾,心肝结归丸。”能体尝先人之艰辛与勇敢,才更会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成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两岸双方必能顺民心、聚民意,共同高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将“两岸和平发展之路”进行到底!(于斯文)

有助台股稳定

开放台湾稻米!台胞、台生就业规定放宽!国台办释8大利多!17日、18日连续两天,台湾媒体不分蓝绿详细报道海峡论坛宣布的惠台新政策,台股应声向好,稻米产区连说“高兴”。瑞展产经研究公司董事长陈忠瑞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海峡论坛释出这些利多措施来看,层面遍及各行各业,在内需方面,有陆客60万人次来台、陆资企业来台投资;在出口方面,则有大陆采购团来台采购,范围广泛,可说是兼顾到各领域。

台湾投资专家指出,这些政策为台湾再添利多,有助台股的稳定。专家分析,新一波陆资赴台一旦落实,预期商用不动产将优先受惠,大陆中钢集团日前决定赴台设立办事处,相中台北101大楼,带动大楼租金上涨就是一例。

世新大学财金系助理教授梁彦平认为,大陆释出善意可正面看待,但陆资企业希望投资台湾高科技、金融等领域,台湾是否开放还未可知。

稻农收入增加

大陆将开放进口台湾稻米,身在论坛现场的花莲县副县长蔡运煌马上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因为花莲就是稻米的产区。蔡运煌高兴地说,花莲稻米的招牌就是有机无毒,因为花莲的空气、土壤与水质都非常优质,没有重工业,不受污染,“这样的环境下生产的稻米,若能直销大陆,相信大陆同胞也会非常喜爱。”

据蔡运煌介绍, ECFA早收清单中,本来没有稻米这一项,此次海峡论坛新增了这一项,等于开启了照顾台湾稻农的一扇门,影响面大,稻农收入将增加。

蔡运煌表示,论坛结束后马上回花莲安排生产与销售,要保证品质,把有机的优质米销往大陆。


桃园县新屋乡农会总干事黄仁松说,要借大陆进口台湾稻米的东风,恢复家乡往昔“稻米之乡”的美誉。“台湾十大经典好米”得主陈燕卿提醒,台湾米销到大陆,一定要原产地、原包装,若以散装形式运到大陆,难保有人会渗入劣质米,坏了台湾米的名声,他呼吁两岸要一起把关。

特产知名度提高

惠台新政策出台,与之相关的稻米、采购、赴台游等,成为本届论坛的热词,海协会副会长郑立中担任论坛大会主持人,对这些热词了解深入,信手拈来,几次引发全场掌声。

比如谈到台湾大米时,他向大会介绍,在台湾有台东“池上米”,花莲“富里米”,还有“月光米”、“中兴米”、“活大米”等,这些米都凝聚着台农的心血。

谈到大陆对台湾农产品采购时,郑立中说,大陆对台湾农产品采购十分重视,到目前为止,可分为4个阶段,从2006年的紧急采购滞销水果,到第二阶段的大宗采购,第三阶段是定向采购,现在要进一步合作,期待“契作”。

说到台湾的虱目鱼,郑立中说:“虱目鱼是暖水鱼,鱼肉较粗,从嘉义的布袋港到台南的北门、学甲、将军、佳里,再接高雄的弥陀、永安、林园,一直到屏东的枫港,都有虱目鱼……” 话音未落,掌声响起。会场上的台南乡亲说:“没想到大陆的大官对我们这么熟,这是对台南的最好行销。”

新华网厦门6月17日电 第四届海峡论坛17日发布八个方面对台惠民新举措,涉及台胞在大陆就业和大陆居民赴台游、便利台胞来往大陆、进口台湾大米等。参加本届论坛的不少台湾基层民众、台商以及涉台专家认为,这些新举措细致入微,既设身处地考虑到了台胞、台企的具体需求,也有利于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朝“精细化”方向发展。

在大陆毕业的台湾学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可与大陆居民同等条件到大陆企业就业、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签注的有效期限从1年延长至2年、设立和启动“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当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论坛大会上逐项宣布这些新措施时,观众席中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为进一步支持台企在大陆的发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将在未来3到4年内对台企再提供6000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这一新政的出台立即引起了与会台湾人士的关注。

“资金短缺、授信难、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台企的主要问题,这6000亿贷款实在是急台企之所急。”漳州市台商协会荣誉会长何希灏说。

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带来的“和平红利”让众多台企蓬勃发展,不少已扎根大陆的台企现在需要转型升级、增资扩产,一些岛内中小企业也正积极谋求开拓大陆市场。但“不论企业大小,大家对于资金的需求都很迫切,特别是中小型台企和农业型台企,由于风险管控难和可抵押物少,融资困难尤为突出。”何希灏说,“所以新增贷款真是解了不少台企的燃眉之急。”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资讯管理系副教授、资拓宏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定国告诉记者,用好这6000亿贷款,需要两岸银行业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才能将政策“利好”真正转化为对台企的支持。他认为,针对中小型台企抵押物少、授信难的问题,两岸金融机构可采取信用联保措施,让台企得以用岛内资产进行抵押,从而获得大陆银行的贷款。


据新华社记者了解,冯定国所说的这种新型抵押方式,实际上已被大陆一些银行采用,比如厦门银行推出的两岸异地抵押业务,目前已可帮助台商以岛内资产进行抵押、在厦行获取贷款,可谓开创了两岸金融合作的新模式。

国家质检总局在论坛上宣布:符合要求的台湾大米可以输往大陆,同时启动台湾方面提出的其他食品、农产品输往大陆的相关准入程序。这一信息让与会的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会长杨明风非常振奋。他告诉记者,不少大陆朋友对台湾米赞誉有加,但过去只有少量台湾米能够在大陆贩售,进口渠道也不稳定,因此售价比岛内高出许多。“这次公布的新措施,一定会大大帮助台湾米打开大陆市场,大陆消费者也可以吃到价格公道又美味的台湾好米了。”杨明风说。

家住台湾新竹的陈万福表示,台湾此前因稻米生产过剩,销量不好,打击了农民积极性,很多农田因此荒废,当局为了鼓励农民种田,不得不进行补贴。“大陆开放进口台湾米,一定能有效刺激台湾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台湾居民可以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听到王毅宣布的这项措施,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台籍助理教授陈经超兴奋不已。“太好了,困扰我两年多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啦!”

陈经超是福建省事业单位录用的首批编制内台湾教师之一,此前他一直在为申请教师资格证而奔波,却因政策限制而不得不陷入“无证上岗”的尴尬境地。而身处同样困境的台籍老师,在厦大还有好几位。

“现在好了,有了大陆的教师资格证,我在职称晋升、科研立项等方面都不会再受影响,这样就能融入大陆的学术体系了,”陈经超说,“两岸人才交流进一步完善体制、简化程序,会吸引更多台籍人才到大陆,让他们的职业规划与大陆体制对接,找到事业‘深耕’的空间。”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永红用“有的放矢、量身打造”来评价海峡论坛发布的这些对台惠民新举措。

“从这些措施中可以看出,大陆对台惠民政策的着眼点是解决两岸经贸交流、人员往来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唐永红说,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目前已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所以这些新措施也“更细致、更务实、更有针对性”,解决的是台企、台湾业者和民众的实际困难。“这也说明,大陆越来越注重提升两岸经贸交流的质量,也越来越用心倾听台湾基层民众的心声。”(记者李慧颖 胡苏 茆雷磊)

华夏经纬网讯:由中国科协主办,福建省科协承办,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等两岸34个单位和社团共同协办的第四届海峡论坛·2012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于6月16日至19日在厦门举行。

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是一场两岸科技相关学科领域的精英聚会, 是一次多领域、多渠道、多学科和有亮点、有成果、有影响的两岸科技交流盛会。应邀参加本届论坛的台湾的代表有310多人,其中来自中南部、新面孔的代表均超过半数以上。

与往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除了突出了民间性、社会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更注重项目合作签约和对口洽谈,有力地推动两岸科技人员大交流,促进两岸科技界大合作,使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论坛还设置了十个分会场,即: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海峡护理论坛、海峡两岸现代农业科技研讨会、海峡两岸气象防灾减灾专家研讨会、海峡两岸船舶及海洋工程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心理健康研讨会、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非营利组织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各分会场围绕“创新、合作与两岸永续发展”这一主题开设议题,从地质与海洋环境保护到气象防灾减灾,从现代农业科技到先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从船舶及海洋工程到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从关注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从科技社团交流合作到非营利组织合作与发展,广泛吸纳两岸各个领域的精英群体参加。(胡光曲)

和谐之声,情动两岸。作为第四届海峡论坛的重点项目之一,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近日在福州举行。声情并茂的歌声不但让大家连日来大饱耳福,更架起了一座沟通两岸心灵的桥梁。

本次合唱节共有两岸27支合唱团队参加,其中台湾队伍10支,前来参赛人数逾1500人;福建团队10支,大陆其他省份队伍7支。6月17日晚,福建大剧院内歌声如潮,掌声雷动。台湾苗栗建国小学合唱团是当晚第一支登台的台湾合唱团,先后演唱了《山与树》《麒麟仔》。别看合唱团的成员年纪小,但来头不小,2008年、2009年,该团参加台湾师生乡土歌谣比赛,先后夺得3项大奖。台湾屏东来义高中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9月,他们演唱的《我期待》《快乐的聚会》,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当台湾苗栗县合唱团唱起《阿里山之歌》时,现场的观众情不自禁地轻声唱和。台湾基隆啄木鸟合唱团压轴亮相,这支成立于1985年的合唱团,全部由男士组成,他们演唱的《跳月》《故乡的田园》让人们领略到了雄壮浑厚男声的魅力。

祖国大陆参赛的合唱团中,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黎明合唱团率先登场。由知识分子组成的这支合唱团,先后演唱了《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卡赫卡》。后者是一首俄罗斯民歌,用俄语演唱,领唱魏褐夫音色华丽、情感饱满。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森林合唱团,是一支以在校生为主的混声合唱团。舞台上,他们演唱的《捉弄》《呼太阳唤雀鸟》,清新又朴素。此外,湖南知青艺术团合唱团、河南省教师合唱团、温州市合唱二团和北京经典合唱团等也逐一登台亮相。

6月18日上午,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和台湾新北市少数民族儿童合唱团、台湾屏东丰田小学合唱团的孩子在福州群众路小学举行结对子活动。尽管是第一次相见,但通过合唱、游戏等活动,孩子们很快就消除了拘束感,互相攀谈、交换联络方式甚至打趣起来,熟络得就像老朋友一样。

“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有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很好听,我教你唱吧!”福州教育学院第三附属小学的刘俊麟话音刚落,来自台湾屏东丰田小学合唱团的张亦静高兴得拍起手来。刘俊麟认真地教,张亦静努力地学。不一会儿,张亦静就学会了这首歌。

“我也教你一首我们卑南族(高山族分支)的民歌《美丽的稻穗》吧,也很好听的,你一定会喜欢!”“快教我,快教我!”随后,动听的旋律就在孩子们身旁飘荡……

歌声初歇,福建师大附小的曾皓梁就向台湾小朋友们发出邀请:“我们一起去三坊七巷玩玩,我来当导游!”一路上,曾皓梁这个小导游介绍起三坊七巷来可不含糊。他告诉台湾小朋友,林则徐、严复、冰心等都是从三坊七巷走出去的。台湾新北市丹凤小学的黄博志听后又惊又喜,连连点头:“这些名人我们都知道的,这次来大陆参加合唱节,有机会参观他们的故居,我回去一定要告诉同学们!”

新华网福建平潭6月18日电 18日,作为第四届海峡论坛重要主题活动之一的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举行。本次论坛是海峡论坛的分论坛首次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具有特殊的意义。

共同家园论坛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两岸重要嘉宾分别致辞;第二阶段由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论坛大会将重点围绕如何在平潭构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如何共同建设、发展、管理好平潭综合实验区这个两岸共同家园的“试验田”开展交流研讨。

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在论坛上说,平潭具备许多优势和条件,我们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充满信心。把平潭构建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有政策上的优惠和保障。大陆赋予平潭海关、财政、税收、土地、台湾居民就业、入出境便利等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平潭的建设将又好又快。平潭还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平潭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和区位等与台湾有着很深的渊源,是大陆最早设立的台轮停泊点、最早开展对台小额贸易的地方。相邻的福清、长乐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利用好江阴海港和长乐空港,加强与邻近地区对接,周边地区的关联产业将得到发展,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区域整体功能就会进一步增强。也将有力支持平潭的产业布局和协调发展。

郑立中说,我们由衷希望两岸同胞,特别是更多的台湾同胞自愿而积极地参与到火热的平潭开发开放中来,共同营造台湾同胞往来更便利、生活习惯、兴业更顺意的良好家园环境。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岸各界知名人士聚集平潭论道,释放了大量令人关注、对平潭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的信息,必将有力推动实验区开放开发,加速打造机制先进、政策开放、文化包容、经济多元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实验区进程。

本次论坛由海峡论坛组委会主办,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联合承办,两岸各界600余人参加论坛活动。(记者 逯寒青 林凯)

台东县、台东市调解委员会主席吴振贵参加两岸乡镇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并发言。

中国台湾网6月18日厦门消息 第四届海峡论坛·两岸乡镇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昨日在厦门举行,来自两岸的基层调解员以“交流两岸调解,共创和谐家园”为主题,畅叙日常工作心得,相互汲取宝贵经验。在此次与会的台湾嘉宾中,台东县、台东市调解委员会主席吴振贵的发言格外引人注意,基层调解经验丰富的他,将一系列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观念运用到了日常调解工作中,并取得良好成效,令人耳目一新。

中华古训成调解开场白

在吴振贵眼中,一场成功的调解要从开场白做起,“比如一起邻里纠纷,有时只是源于噪音、物品摆设位置等细小问题。因而在开场白中,除了自我介绍外,我总会跟当事双方说,‘还记得我们先祖讲过的一句话吗?远亲不如近邻。’”

吴振贵表示,利用这样的开场白,就是要向当事双方传递精神讯息,使其在正式调解前,就冷静地意识到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吴振贵说,中国人重视缘分,提倡宽容,自己在开场白中会运用到佛家、道家或民俗俚语等与当事双方进行沟通,使其情绪缓和,有所思考。


调解是双赢 应促当事人“以和为贵”

“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当你用真心对待别人,对方就容易认同你的理念、建议。”这是吴振贵多年的工作体会,在他眼中,这也是中国传统观念与外国观念的不同,“调解交通类纠纷时也接触过一些外国朋友,他们的观念往往是‘该怎样就怎样’,难以从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作出让步妥协,而中国人则会‘以和为贵’”。

因此,在每次认真倾听双方要求,分别劝说、沟通,尽力缩小双方要求落差后,只要还有可能,吴振贵都会劝说双方宽忍折中,以和为贵。“在调解会里,同仁们常说一句话,‘调解是双赢,诉讼是双败’因为进行诉讼的话,输地一方可能会选择上诉,而和解却能让大家握起手。

只要“将心比心” 好人还有很多

除了“以和为贵”,中国人还善于“将心比心”。这一民族传统也成了吴振贵调解纠纷的“便利契机”。他在会议现场讲述了一起真实案例:一对年过七旬的台湾老夫妇没有子女,由于不慎帮侄子作担保,导致自家房屋遭到强制拍卖,夫妻二人无家可归。面对如此情况,吴振贵找到房屋拍卖得标者,请其将心比心、体谅对方难处。最终,得标者愿意多付40万新台币搬迁费,用以支付老夫妻在乡下购买居所及搬迁的费用。调解成立当天,老夫妻哭着向得标者说谢谢,称实在没想到,社会中还有如此好心人。但在吴振贵看来,好心人其实有很多,关键是看调解员们在调解过程中如何积极把握、有效引导。

中新社漳州6月18日电 台湾闽南文化发祥地福建漳州18日成立闽南文化研究院,致力研究、保护、传承、弘扬闽南文化,增进两岸民众文化认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共同为闽南文化研究院揭牌。台湾政要连战、林丰正等分别为闽南文化研究院成立发来贺信、贺词。

闽南文化研究院是漳州师范学院与福建省相关部门、闽南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性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基地。闽南文化研究院下设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办公室、《闽台文化交流》编辑部、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所、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所、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所、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聘请两岸闽南文化研究方面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共同担纲。研究院主要立足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着眼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致力于闽南文化传承与创新。

漳州师范学院林晓峰、李进金、王复兴、林继中及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任闽南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漳州师院副校长肖庆伟教授任闽南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漳州师院邓文金教授、施榆生副教授任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漳州师范学院副校长、闽南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庆伟表示,建立闽南文化研究院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闽南文化研究院建设成为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著作编辑出版为一体的科研机构,力求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当天,漳州师范学院还与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共同设立“全国台联闽南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与漳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闽南文化研究院协议,与金门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表示,全国台联在漳州师范学院设立“全国台联闽南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主要是进一步整合和发挥漳州以及在漳省属重点院校的资源和潜能,使联结两岸之桥进一步延伸,使两岸文化交流之路进一步拓展,为台胞寻根谒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更高、更便捷的服务。

为弘扬和传承闽南文化,加强两岸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文化认同,漳州师范学院将于今年暑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活动,组织与该校建立学术与文化交流合作关系的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南大学、金门大学、明道大学等100名台湾高校学生参加研习营活动,增强台湾大学生对闽南文化的感性认识。(刘永明 陈小环)

新华网福州6月18日电 第四届海峡论坛“台湾农民创业发展研讨会”18日在闽西漳平市永福镇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

本届研讨会以茶为媒,扩大两岸民众交流,探索海峡两岸高优精致农业协作发展思路。两岸农业界专家、学者、茶商代表、台湾茶协会、台湾制茶工会及大陆15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代表等120多人参会。

据了解,漳平市永福镇平均海拔780米,因山地气候与台湾茶叶产区阿里山相近,被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是台资农业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

据台湾茶协会理事长张连发介绍,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入驻台资企业59家,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台湾高山茶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年产值超5亿元,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也是台湾茶产业岛外的最大基地。

参加研讨会的台湾农民代表李志鸿说,茶叶是高优精致农业的龙头项目,海峡两岸都很关注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大陆各级政府对台湾农民创业园进行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这对到大陆投资兴业的台湾农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记者 彭张青)

中新社福州6月18日电 “是爱把希望打开, 让我们真情相待。将我的真心放在你手中,手牵着手永不分开…… ”18日下午,伴着海峡两岸4支少儿合唱团队《是爱把希望打开》的悠扬歌声,为期四天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在福州圆满落幕。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和谐之声”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上,此次参赛参演的1500多名两岸合唱队员与福州激情广场的合唱音乐交流代表团一道,分享合唱节中交流联谊的欢乐与激情。

该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等分别为获得该合唱节金奖的北京经典合唱团、台湾屏东来义高中合唱团、福州警官合唱团、湖南知青艺术团合唱团颁奖。

台湾屏东县丰田小学校长、合唱团团长李淑敏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欢聚的日子总觉得短暂,在福州的这些天,屏东县丰田小学合唱团的小团员通过与福州的小朋友共同排练、共同演出、共同生活,参加两岸少儿合唱团队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联谊交流、接对活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心连在了一起。”

台湾著名音乐人、台北艺术家文教推广基金会执行长郭孟雍说,海峡两岸合唱节是通过大众文化形式开展的两岸艺术交流盛会,深受两岸合唱艺术界人士和合唱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希望海峡两岸合唱节能一届届举办下去,越办越精彩。他期待明年在台湾屏东县举办下一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时与朋友们再相聚。

该合唱节组委会表示,海峡两岸合唱节创立于2008年,之后分别在福州、台中、新竹等榕台两地轮流举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已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点品牌活动。

据悉,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被列入海峡论坛的重点项目之一。在交流项目和参加人数规模上创历届最多。共有海峡两岸28支合唱团队1500多人参加,其中台湾合唱团队10支,总参赛人数超过1500人。 (记者 刘可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