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话题:近日,台湾青年创业(精英)公益培训班在厦门举行。与过去不同,此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来闽三年以上、已有一定创业成果的台湾青年。他们瞄准的市场项目不再局限于文创、美食、商贸等行业,而是注重寻找参与大陆新兴产业的机会。在创新创业大潮中,这些台青是如何一路成长起来的?他们如何突破创业过程中的瓶颈?大陆的好政策如何落实落细,进一步助力台青追梦圆梦? 特邀嘉宾 刘秋云 福建省台青创业服务中心综合部部长 唐炎钊 厦门大学中科创业学院副院长 林奕利 2018年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林爸美味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 蔡佩纭 在榕台青、福州市多纳思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昆祈 在厦台青、橙奇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 走出小格局 记者:不同于过去,现在登陆的台青开始瞄准大陆的新兴产业,比如绿色农业、生物科技、大健康产业等。这种新趋势说明什么?对于刚登陆的台湾青年来说,如何寻找适合自 己的项目? 林奕利:我对美食非常感兴趣,在台湾从事香肠、鸡汤等食品制作,但是台湾市场小,食品餐饮业竞争激烈。这就意味着如果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走出去”。我来福建创业,虽然项目还是美食,但我把重点放在食品研发方面,比如研发不含亚硝酸盐的香肠,用胶原蛋白肠衣替代猪肠衣。这一方面迎合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开辟了新的事业方向。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我还计划与英德等国的厂商合作,进一步做大我的美食事业。我认为,大陆有许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好政策,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台青应该对政策多了解、多关注,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 陈昆祈:我在自己创业之前,在大陆做了三年的贸易。在工作中,我发现不少大陆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品牌建设,便萌发了为大陆企业进行品牌营销推广的想法。文创、美食、商贸都是台青创业的优势项目,但如果简单地从台湾照搬过来,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我建议台湾青年可以先来大陆实习、就业,再找机会创业。其实,实习就业就是一个熟悉大陆市场的过程,先学会“走”,再慢慢“跑”。 刘秋云:自从2015年“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启动以来,参加培训的台青已有400人次,支持的项目达到80多个。我们注意到,台青创业涉及的领域正在拓宽。这也说明大陆出台的惠及台胞政策措施正发挥积极作用。这次我们的培训对象有所调整,也是为了从企业战略方向、团队管理、个人素质提升等方面,协助台青进一步提升实力,做大规模。 破解通路难 记者:创业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困惑。现在较普遍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破解? 陈昆祈:以我为例,我在厦门成立了品牌管理公司,曾经历了无人问津的阵痛。但是大陆给予台青许多好政策,包括创业启动资金、创业辅导、创业保障、租金减免、人才公寓等。通过各种创业平台,让更多企业认识我们,订单逐渐多了起来。我认为,台青创业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打通市场通路。台青应该积极参加有关比赛、路演、沙龙等活动,让更多人认识你、了解你。 蔡佩纭:在进入福州少儿英语市场前我做过调查,虽然福州有许多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但几乎没有使用绘本教学的机构,因此我选择推广英语绘本教学模式。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因为缺乏商业推广和品牌营销,机构运营碰到困难。目前,我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对接市场,扩大知名度,增加生源。 刘秋云:针对初创的台青,最近我们特地编制了《台青在闽小百科》手册,详细介绍了如何办证、落户、申请补助、参加培训等台湾青年关心的问题,为台青在闽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如何破解通路难,我认为一方面创业台青彼此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互通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与大陆青年的合作,双方优势互补,积累资源,打开通路。 细化孵化器 记者:目前福建共有各类台青就业创业基地73个,还有各种扶持政策。各位觉得还有哪些措施可以落实落细,以提高台青创业的成功率? 蔡佩纭: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我拜两位创业导师为师,一位是台湾的李儒钦,一位是福州的优空间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华玉。李儒钦导师以直接注资的方式给予支持,并在商业运作模式上进行指导;蒋华玉导师让我进驻他们的优空间,协助我开展品牌运营和推广。目前,我的创业项目开始有了起色。我认为,提高台青创业的成功率,创业导师的辅导和陪伴很重要。希望各创业平台能加强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为台青创业“扶上马,送一程”。 刘秋云:福建非常重视对创业台青的培训,“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启动以来,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政策、熟悉市场。今后我们除了会继续落实创业导师辅导、创业资金扶持等措施外,还会举办两岸青年创业分享沙龙,让两岸青年有更多机会分享经验,共觅商机。 唐炎钊:虽然目前有不少台青创业基地,但同质化程度较高,大都缺乏精细划分。我认为,一个好的孵化链条应该细化为创客、预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初创的台青进入创客平台,随着规模一步步扩大,逐步升级至下一个平台,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人帮扶、辅导。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针对不同项目或产业,展开专项培训,比如电商培训、文创产业培训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台青的创业成功率。 |
相关阅读:
- [ 07-04]“我们都是追梦人”:台青交流分享大陆就业创业
- [ 07-02]台青建筑师涌现西进潮:“走,到大陆的农村去”
- [ 07-02]登陆做教育的台青们:大陆有更广阔的空间
- [ 07-01]台青来厦门翔安创业最高补助30万
- [ 06-28]台青创客分享“西进”经验:“接地气”“赢未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