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民进党操作“天然独”遭打脸 反“独”促统是清流

2018-01-08 08:17:03 任成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赵舒文  
分享到:

民进党操作“天然独”遭打脸

台湾《天下》杂志近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的“台湾人认同度”创下近5年来新低;而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受访者则有34.1%,创下历年来新高,其中,20到29岁年轻世代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也在提高。

曾几何时,在民进党的刻意操作之下,岛内年轻世代是所谓“天然独”之说甚嚣尘上,如今所谓的“天然独”归于原形,民进党机关算尽“惨遭打脸”。

“天然独”是伪命题

20多年前,认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在岛内是天经地义的事。李登辉上台后,开始以“本土意识”为名,从教育、文化等方面突出“台湾人意识”,强调“台湾主体性”,不少台湾人的身份与国家认同开始出现错乱。

随后民进党执政,又变本加厉,“反中”“丑中”“仇中”,割裂“台湾人”与“中国人”认同,通过施行“去中国化”教育,对台湾青年进行洗脑。

两岸年轻人自小成长的环境不同,在一些问题上本就存在差异,难免产生隔阂。加上民进党政治和文化上的刻意操作引导,自2014年所谓的“太阳花学运”以来,“天然独”一词被“成功”用来定义台湾青年,频繁的灌输,似乎在两者之间直接画上了等号。

但所谓“天然独”,在“天然穷”面前一下子就破功了。

《天下》杂志的同一调查指出,在台湾前景和经济表现方面,认为“悲观大于乐观”者多达71.6%,有59.2%的人对于台湾未来直接感到悲观。

有人说,台湾社会如今已经是老年人“不敢花”,青年人“没钱花”,许多青年要找出路,去大陆发展,跳出偏颇认知的“井底”,从实际中接触了解大陆,自然认同“我是中国人”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反“独”促统是清流

去年3月12日成立的台湾民生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政党,正是看到蔡英文执政让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年轻人没有出路,所以喊出“世代交替、拯救经济——全台青年召集令”口号,招募相同理念者与年轻人入党,力拼2018年全台基层村里长选举。

不仅如此,民生党还将于近期举行拍卖会,以拍卖几十件珍贵文物所得,成立“国家统一基金会”,展现“坚持‘九二共识’、完成国家统一”的决心。

与“天然独”被“台独”势力绑架,成为政客们用来抗衡大陆的工具不同,台湾有不少青年绝不人云亦云,而是自发性地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成为一股反“独”促统的清流。

去年,由当地青年和大学生构成的社团“延平薪火社”在台南成立。社团不定期举办讲座和交流座谈,支持岛内青年人客观、正确地认识大陆和两岸关系,协助台青“登陆”探索,也鼓励他们勇于西进创业发展。

台南在地青年王佩津,透过微博意外获得许多不同以往的大陆资讯。她随后加入直播行列,希望建立更多的网络资讯平台,让更多台湾人逃开“台独”魔爪,接受正确的两岸讯息。她说,“我不懂政治,我只知道,我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中国人。”

重建中国人身份认同

但支持统一的年轻人,还是感受到了民进党当局制造的恐怖气氛。近日,台湾新党发言人王炳忠等4人在家里遭当局调查部门搜检,称他们涉嫌违反台“安全法”,要求配合调查。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被媒体痛批为迫害异己的绿色恐怖、民主污点。

对新党青年军的打压跟“去中国化”种种动作,可谓一体两面,都是典型的政治操作。在导向上目的只有一个,只允许“天然独”,不允许“天然统”,否则就妖魔化你。

由此我们很容易看清楚,“天然独”是个伪命题。人是教育的产物,一生下来就是“天然独”的人根本不存在。所谓“天然独”的台湾青年人,何尝不是被“台独”势力种种操作“熏陶”出来的?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发表社论感慨,曾几何时,台湾从亚洲最闪亮的经济新星、令人称羡的“制度典范”,陷入今天“忙、茫、盲”的困境。面对今日的困果,要找出昔日的困因,才能打破危境再建新局。

社论认为,本是相容和融、可结合为一的“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因政治人物的蓄意操弄,异化裂化为“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甚至让“台湾人”与“中国人”成为对立仇视的身份符号,背祖忘宗,正是沉沦之始。而要让台湾走回复兴的正道,就必须复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记者任成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