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两岸开放交流30周年回顾与展望:抚今追昔启未来

2017-12-06 07:15:0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三、两岸交流互动既有经验值得省思与借鉴

两岸交流30年可谓风雨兼程,个中经历不少曲折。然而,有些事件必须进行省思,有些原则与立场须要坚持,也有些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共同政治基础对两岸关系发展影响十分重大。众所周知,“九二共识”是两岸进行互动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如果这个基础缺失,那么两岸关系必将受到冲击。纵观1992年两岸双方达成“九二共识”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台海之所以几度进入不确定状态,甚至陷入僵局,与两岸共同政治基础被削弱乃至遭到破坏有密切的关联。因此,为了确保两岸关系稳健和正向发展,两岸双方必须认同并不断夯实这个共同政治基础。在两岸交流30周年的当下,台海再次面临新的僵局与困境,两岸关系也倒退恶化,这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作为两岸互动共同政治基础的“九二共识”紧密关联,显然民进党当局要负主要责任。

其二,突发事件既是危机也可成为交流的契机。在30年中,两岸交流过程中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了两岸关系的稳健发展。然而,如果操作得当,两岸双方有心向好,特定突发事件反而在某种程度可能成为双方交流的契机。以“闽狮渔事件”为例,大陆记者获准入岛采访报道,拉开了两岸新闻交流的序幕,使得之前的单向交流演化为双向,在两岸新闻交流史上具有一定的指标意义。另外,在两岸发生了天灾人祸中,双方表达善意向对方伸出援手,进行人道救援。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彼此的心防,进入彼此的心房,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这些突发事件有如台湾的921大地震、八八水灾,大陆的汶川地震等等,两岸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携手抗灾,共同维护两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两岸关系发展显然有着重要意义。

其三,民间持续热络互动影响深远,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在两岸关系面临挑战及陷入僵局之际,两岸民间基层交流持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两岸官方“冷和对抗”产生的不良效应,对于两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效益。这些民间基层交流不管是在经济、社会、文化,还是在教育、宗教等领域,只要大力加以正确引导,并持之以恒不断推进,势必会逐渐显现出其“溢出效应”。

四、两岸交流互动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在两岸开放交流30周年的当下,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期许两岸交流持续朝正向发展,而从当下的台海时局来研判,未来的发展趋势几何呢?

其一,尽管“官冷民热”在短期内或将成为新常态,但是两岸民间交流互动将持续推进。由于民进党当局上台后,采取“亲美日,远大陆”的政策措施,抱持“两岸零和思维”,不承认“九二共识”,在台湾岛内继续推动“去中国化”政策,采用或明或暗的“柔性台独”策略,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已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台海在短期之内可能依旧会处于不确定状态。然而,从2016年5月以来,两岸的民间交流尽管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和影响,但依旧在持续在推动与展开,这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显然是极其正面的。在如此情形之下,大陆及台湾岛内关注两岸关系正向发展的正面力量势必会冲破种种阻扰,持续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将其所能发挥的效益最大化。

其二,大陆展现高度自信,两岸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在当下的时局中,大陆的发展模式越发显现出其优越性及先进性,对于推动大陆在各个领域和方面的竞争力产生了不小的驱动力。在如此情形之下,大陆发展对台湾产生的“磁吸效应”也将越来越强劲,加之大陆不断展现高度善意,以“两岸一家亲”为理念,不断对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年轻人释出各项政策利好,稳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台湾民众赴陆发展意愿不断创下新高。无疑,以大陆为主场的两岸融合发展在接下来必然将进一步得到推进与拓展。

其三,“两岸族”及青年群体将成为未来互动主体。在两岸交流互动中,随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由两岸交流产生的“两岸族”势必会不断扩大,他们将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又一稳定力量,而其中台湾青年不断登陆学习、生活、就业和创业,两岸青年群体互动往来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与深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扩溢这一正面效应。而作为未来两岸社会的中坚,两岸青年群体也将成为将来两岸交流与互动的主要群体。(杨昆福,作者系媒体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