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驻台记者报道 > 正文

台湾小吃店期盼西进大陆

2017-05-12 07:47: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12日讯(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李烈)近日,第七届海峡两岸美食文化交流论坛在台北举办,两岸百余位餐饮界人士与会,共同探讨如何传承、传播中华美食文化。论坛上,许多台湾餐饮业者发声,期盼两岸业者携手合作,助力台湾小吃店“走出去”,让中华美食得到保留和传承。

岛内市场饱和

遭遇发展瓶颈

说起台湾美食,许多人会立马想到牛肉面、肉臊饭、蚵仔煎等等。这几年,有不少台湾人到大陆创业,首选也是开餐饮店。可见,台湾美食久负盛名。

不过,近年来由于经济景气低迷、餐饮市场饱和,散落在台湾各地的小吃店日子并不好过。

记者调查发现,台湾餐饮业发展较早,但大部分美食店是家族式经营。这种家庭作坊注重传统味道的保留和传承,有的始终只做一道小吃,却生存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种模式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还能自给自足,但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出现了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

“台湾许多小吃店做得很成功,但局限于一家小店,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链。”台湾好伙伴食品企业社负责人潘家全坦言,由于台湾经济体量小,近年来岛内餐饮市场已趋于饱和,加上近期旅游业发展受阻,导致餐饮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台湾小吃店陷入了困境。

缺乏品牌意识

“走出去”不容易

岛内发展受困,能否“走出去”发展?不少台湾小吃店有此想法,但“走出去”并不容易。

目前,“走出去”的台湾餐饮企业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如“康师傅”“度小月”等品牌企业,采取连锁化、加盟化的经营方式,资金雄厚、制度完善、流程规范,是“走出去”较为成功的一类;另一类是台湾业者独资或合资的美食店,主要瞄准大陆市场,属于自主创业,但未形成品牌效应。

“面对岛内市场的萎缩,大多数台湾小吃店都期盼‘走出去’,尤其是西进大陆创业。可是,我们没有大企业的财力,也缺少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一位来自彰化的台湾小吃店店主告诉记者,由于过去满足于眼前市场,缺乏品牌意识,许多台湾小吃店只能笼统地打“台湾美食”的招牌,如若盲目“走出去”,只能小打小闹,无法走得长远。

“中华美食要‘走出去’,应当树立品牌意识,有了品牌意识才会规范化、规模化经营。”诞生于1895年的台湾南部小吃店“度小月”,如今已传承至第四代,是台湾为数不多的真正“走出去”的餐饮企业。“度小月”主要经营担仔面。其负责人曾温煌认为,美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华美食“走出去”就是在传播一种文化,业者如果不注重打造品牌,就无法形成影响力。

两岸携手共进

发挥“筷子精神”

走在台湾街头,你会发现,许多台湾美食源自大陆。比如,牛肉面是台湾平民美食,遍布台湾大街小巷,但其实台湾牛肉面是当年渡海赴台的老兵因思念家乡而发明的特殊饮食。此外,温州馄饨、福州鱼丸、山东饺子等,都可以在台湾小吃店里找到。

“两岸美食同根同源。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原始味道在两岸多少有了些改变,但它们的精髓依然是共通的。”台湾“中华海峡两岸餐饮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梁幼祥表示,这种共通性,是两岸餐饮业携手共进的基础,台湾小吃店要“走出去”,关键在于与大陆业者携手。

近年来,俏江南、海底捞、外婆家等大陆餐饮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梁幼祥认为,台湾餐饮业不仅需要大陆的市场,也需要关注、借鉴大陆企业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小确幸”的心理,逐步走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的道路,而台湾餐饮业中所保留的清新、雅致、传统,也可以成为大陆餐饮业发展的推动力。

据了解,目前两岸业者的合作已经开始。论坛期间,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安徽省烹饪协会、台湾连锁加盟促进协会等两岸6个餐饮业协会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把好吃好喝好玩的结合在一起,是行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利器。可是如果单打独斗,力量就会薄弱,这好比一两根筷子容易折断。但筷子多了,力量就大了。”梁幼祥希望,今后两岸业者发挥“筷子精神”,多交流、多合作,不仅帮助台湾小吃店“走出去”,更要一起研发精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推向世界。

台湾小吃店期盼西进大陆 □本报驻台记者 李烈

近日,第七届海峡两岸美食文化交流论坛在台北举办,两岸百余位餐饮界人士与会,共同探讨如何传承、传播中华美食文化。论坛上,许多台湾餐饮业者发声,期盼两岸业者携手合作,助力台湾小吃店“走出去”,让中华美食得到保留和传承。

岛内市场饱和

遭遇发展瓶颈

说起台湾美食,许多人会立马想到牛肉面、肉臊饭、蚵仔煎等等。这几年,有不少台湾人到大陆创业,首选也是开餐饮店。可见,台湾美食久负盛名。

不过,近年来由于经济景气低迷、餐饮市场饱和,散落在台湾各地的小吃店日子并不好过。

记者调查发现,台湾餐饮业发展较早,但大部分美食店是家族式经营。这种家庭作坊注重传统味道的保留和传承,有的始终只做一道小吃,却生存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种模式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还能自给自足,但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出现了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

“台湾许多小吃店做得很成功,但局限于一家小店,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链。”台湾好伙伴食品企业社负责人潘家全坦言,由于台湾经济体量小,近年来岛内餐饮市场已趋于饱和,加上近期旅游业发展受阻,导致餐饮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台湾小吃店陷入了困境。

缺乏品牌意识

“走出去”不容易

岛内发展受困,能否“走出去”发展?不少台湾小吃店有此想法,但“走出去”并不容易。

目前,“走出去”的台湾餐饮企业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如“康师傅”“度小月”等品牌企业,采取连锁化、加盟化的经营方式,资金雄厚、制度完善、流程规范,是“走出去”较为成功的一类;另一类是台湾业者独资或合资的美食店,主要瞄准大陆市场,属于自主创业,但未形成品牌效应。

“面对岛内市场的萎缩,大多数台湾小吃店都期盼‘走出去’,尤其是西进大陆创业。可是,我们没有大企业的财力,也缺少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一位来自彰化的台湾小吃店店主告诉记者,由于过去满足于眼前市场,缺乏品牌意识,许多台湾小吃店只能笼统地打“台湾美食”的招牌,如若盲目“走出去”,只能小打小闹,无法走得长远。

“中华美食要‘走出去’,应当树立品牌意识,有了品牌意识才会规范化、规模化经营。”诞生于1895年的台湾南部小吃店“度小月”,如今已传承至第四代,是台湾为数不多的真正“走出去”的餐饮企业。“度小月”主要经营担仔面。其负责人曾温煌认为,美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华美食“走出去”就是在传播一种文化,业者如果不注重打造品牌,就无法形成影响力。

两岸携手共进

发挥“筷子精神”

走在台湾街头,你会发现,许多台湾美食源自大陆。比如,牛肉面是台湾平民美食,遍布台湾大街小巷,但其实台湾牛肉面是当年渡海赴台的老兵因思念家乡而发明的特殊饮食。此外,温州馄饨、福州鱼丸、山东饺子等,都可以在台湾小吃店里找到。

“两岸美食同根同源。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原始味道在两岸多少有了些改变,但它们的精髓依然是共通的。”台湾“中华海峡两岸餐饮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梁幼祥表示,这种共通性,是两岸餐饮业携手共进的基础,台湾小吃店要“走出去”,关键在于与大陆业者携手。

近年来,俏江南、海底捞、外婆家等大陆餐饮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梁幼祥认为,台湾餐饮业不仅需要大陆的市场,也需要关注、借鉴大陆企业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小确幸”的心理,逐步走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的道路,而台湾餐饮业中所保留的清新、雅致、传统,也可以成为大陆餐饮业发展的推动力。

据了解,目前两岸业者的合作已经开始。论坛期间,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安徽省烹饪协会、台湾连锁加盟促进协会等两岸6个餐饮业协会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把好吃好喝好玩的结合在一起,是行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利器。可是如果单打独斗,力量就会薄弱,这好比一两根筷子容易折断。但筷子多了,力量就大了。”梁幼祥希望,今后两岸业者发挥“筷子精神”,多交流、多合作,不仅帮助台湾小吃店“走出去”,更要一起研发精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推向世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