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总有地区不发生车祸,但台湾半年之间,就两度发生大型游览车事故,造成59人丧命,这不是单纯意外,而是人祸。台湾赏樱团12日发生33人翻车死亡,是近30年来最严重公路事故。去年7月,大陆辽宁省26位旅客赴台湾旅游,行程快结束前,因司机纵火而葬身高速公路。美国《世界日报》17日发表社论指出:台湾每回检讨游览车管理,问题几乎相同,半年多来毫无改善,台当局“交通部长”贺陈旦把责任推给司机,但事实上,问题核心是台当局治理无方、产业转型无力,赤裸裸反映台湾社会的危机。 台湾官民都全力发展观光,但游览车业低价抢客,剥削从业人员收入,压榨司机,不合理工时造成司机过劳或情绪失控。为降低成本,车辆安全维护更是能省就省,20多年的老车照样上路,情绪不稳的司机加上不安全车体,奔驰于公路上,成为一辆辆潜在炸弹车,随时可能重演意外。 台当局并非不知真相,对游览车业者有多如牛毛的法规管理,但业者也发展出一堆规避法规的潜规则,让问题更复杂。翻车后,连车子归属旅行社或友力运通公司都说不清,等台当局要追责任了,连司机都变成“无人雇用”的“个体户”,劳保都没有,遑论劳基法等的工时限制。连续“上班”十几天的司机过劳竟无人可负责,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为解决类似司机长工时不能休假的苦,民进党当局力推“一例一休”政策,以保障劳工,结果造成守法业者困扰、成本增加,依旧管不到肇事的蝶恋花旅行社。事实上,以削价竞争为能事的中小型旅行社,就是靠薄利多销,人事、车辆、安全维护能省则省,才发明所谓“车辆靠行”、“司机靠行”、“车检钻漏洞”等畸型生态。台当局睁只眼闭只眼,根本不面对问题、有效管理,于是“定时炸弹”每几个月爆一次,官员除了口头检讨反省,什么也没做,一条条冤魂全赔在台当局的不作为上。 这种结构性的产业扭曲现象,不仅交通业,近140万家中小企业都有类似问题。近几年台湾经济不景气,产业转型乏力,降低成本成为企业首要选项,低价竞争成最优先手段。于是,食品业低成本添加物层出不穷,造成食安危机;仿冒伪劣次级品当道,台当局无法有效取缔。低价策略不仅品质无法确保,更使劳工低薪、过劳问题始终无法改善,整个社会竞相在“捡便宜”心态下,不愿付出升级转型成本,赔上的就是人命代价。保障人民安全与监理是台当局的责任,台当局却束手无策,坐视整个社会在低价低薪的“小确幸”下,不断沉沦。 台湾经济越来越恶化,台当局不肯面对两岸现实,陆客大减,陆资裹足不前。蔡英文当局要企业“南向”,却不肯正视台湾投资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现实,不仅企业出走,人才也要出走。原本因陆客还有些荣景的观光业,快走不下去了,台当局却要求公务员用民众旅游卡协助改善,不能针对观光业各种不合理现象有效治理,让台湾空有好山好水,观光业却缺乏转型提升,三不五时就出现大悲剧。连公务员都怕怕,如何向大陆客或国际招手,保证台湾能游得安全、玩得放心? 蔡当局治理无方,除了执行力不足,更是政治优先重于一切,埋下整个社会虚应故事的祸根。最近才任命前蔡英文办公室秘书长叶菊兰,出任台湾观光协会会长,不是在为观光业延揽人才,而是为政治酬佣作安排。类似任命除无法有效掌握产业实际情况,更难带动产业升级转型。观光业对于缺乏资源的台湾,应是重中之重的行业,蔡当局却视若无睹,还能期待什么经济转型能打开局面? 如果去年26位大陆客、这次33位台湾民众丧生的血泪教训,都不能让台当局痛定思痛,务实面对问题,又怎能期待台当局以改革为名,急推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等“大政”,不造成更多冲突内耗,酿出更多不平和悲剧。蔡英文当局急着想有作为,但很多政策如“一例一休”等空有理想,无法落实维护民众权益,反而酿成更多怨气。这些都无关“统独”意识形态,而是台当局能否有效治理的问题。拿不出解方,就无法让民众安心;不稳定的民心、经济前景难突破,都是台湾当前的真正危机。 |
相关阅读:
- [ 01-05]台当局“一例一休”致台湾百业涨价
- [ 12-24]台当局被爆请公关公司打点核灾食品公听会
- [ 02-27]IS发恐袭图片惊吓台湾 台当局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 [ 04-13]日本总务大臣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台当局表示遗憾
- [ 10-17]台当局被指建“全民监控系统” 听到饱看到饱
- [ 05-02]台当局称要全力推动创新经济 为台湾注入新动能
- [ 04-12]台当局通过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规定草案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