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新南向”让台湾民心难向

2016-10-14 17:15:56 许川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华广网13日刊载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许川的评论文章指出,蔡英文当局上台几个月来,其推行的“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气候不明。依照这样发展,“新南向政策”很可能成为空头支票,最后或遭台湾民众唾弃。

  全文内容如下:

  蔡英文上台后,积极加强了对“新南向政策”的运作,通过设置办公室,举办宣导会,出台政策纲领等手段,欲让其顺利上路。然而,几个月来,“新南向”成效不彰,气候不明。依照这样发展,“新南向政策”很可能成为空头支票,最后或遭台湾民众唾弃。

  其一,幻想完全摆脱大陆,自欺欺人。

  “新南向政策”的提出,是蔡英文向大陆开的第一枪,表面上看似是要摆脱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其实质则是强化台湾的主体性地位,为推行“柔性台独”铺路。520以来,鉴于蔡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中”的“九二共识”,两岸各种交流随之中断。蔡英文自以为可以通过“南进”来弥补“西退”的损失,但没想到,“西退”倒是退下来了,但“南进”却是扎不进去。这是为什么呢?

  蔡英文天真的拿所谓“民意”做挡箭牌,但此“民意”非彼民意,也就是说,推行“新南向政策”可能完全是蔡当局一厢情愿,台商买不买单,台湾民众买不买单还要另当别论。各大民调均已显示蔡英文已到了“死亡交叉”,其满意度和支持率都在直线下滑。

  如果“西退”是所谓的“民意”的话,那为什么蓝营八县市首长还要组团自行到大陆行销?为什么观光旅游产业会如此低迷不振?为什么不少民众对蔡英文的所作所为怨声载道?实践证明,两岸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经历过去二十余年尤其是过去八年的交流,两岸已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圈,很难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

  其二,始终沉迷政治清算,无心经济。

  为了使“新南向政策”不受在野党攻讦、诟病,蔡英文在政治上展开了对国民党的全力追杀,不仅成立了所谓的“党产会”,而且还让阿扁旧部陆续班师回朝。蔡当局如此心急如焚地把国民党赶尽杀绝,某种意义上也是想转移民众关注经济困局的视线。

  然而,要让民众有感的不是政治,而是经济。因为政治有感不一定会带来经济有感,但经济有感才会形成对政治有感。蔡英文及其民进党一心忙着操弄政治纷争,无非是有两点考量:一方面是将“政治清算”包装成“转型正义”,稳固甚或扩大绿营基本盘;另一方面是将“新南向政策”偷换成“政治花瓶”,以此反击蓝营民众对其两岸政策的质疑。显而易见,“政治清算”的主张是真,“振兴经济”的口号是假。

  因此,也就不难想见所谓“新南向政策”会被置于什么样的一个位阶。以下可以说明一二:首先所谓“新南向政策”只是一个空壳子,既无行政级别,也无人员编制,纯属蔡英文的幕僚单位。其次是“南向计划”并无正式财政预算,只能划拨极少经费。相比之下,“党产会”要钱有钱,有人有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其三,东南亚各国不附和,四处碰壁。

  当前,“新南向政策”更加趋于走形式化,不仅主管办公室即将转身成为对外经贸谈判办公室,而且黄志芳派驻新加坡的人事规划日前也传出喊卡。据媒体报道,黄志芳人事案迟迟未定,其原因是新加坡不愿扮演蔡当局对抗大陆的基地。可见,蔡英文欲想把新加坡打造成推动“新南向政策”的枢纽恐提前破功。实际上,自蔡英文抛出“新南向政策”以来,东南亚各国对此的反应都是了无兴趣,十分冷淡。

  蔡英文提到铁板,算是意料之中的事。原因很简单:一是由于蔡英文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与东南亚各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相悖,这是南向各国不愿附和蔡英文的根本缘由;二是台湾的“新南向政策”与大陆“一带一路”战略根本就没可比性,更没有竞争性,南向各国不可能抓小放大;三是随着经济形势趋于饱和,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互补性越来越差,反倒是大陆越来越能切合南向国家的经济需要。

  综上所述,由于“新南向政策”存在着动机不纯、政治挂帅、拉帮结派等特点,在两岸处于持续僵化、国际环境并不附和的情况下,“新南向政策”或变成“出口转内销”,只能自我消化。可是,蔡英文的政治光环已逐渐消退,台湾民众还会随便受她忽悠吗?答案不言自明。(许川,本文作者系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