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党朝胜:“时代力量”为何能成台湾第三大党

2016-09-02 07:34:56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分享到:

华广网今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党朝胜的文章,分析“时代力量”成为台湾第三大党的原因。党朝胜指出,“时代力量”的“急独”色彩不亚于台联党,主要骨干的社会动员能力很强,台面人物年纪轻、资历浅,对民进党尚构不成威胁。当然,“时代力量”兴起靠的是“空气票”,一旦岛内社会风气变化,也将难逃泡沫化命运。

全文内容如下:

年初岛内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岛内政党格局发生巨大重组,“时代力量”一举取代台联党,成为“立法院”第三大党。究其原因,成立仅1年的“时代力量”之所以能取代混迹政坛多年的“台联党”,与岛内复杂的政治与社会互动,尤其是绿营内部的新动向密切相关。

一、台联党的兴衰之迷

台联党本是李登辉被国民党扫地出门后,为延续政坛影响纠集一帮“两国论”追随者和地方派系,于2001年成立的“急独党”。陈水扁上台之初,亟需一个激进政党作为“台独”侧翼,此前的“建国党”早被选民唾弃,台联党正好“填补空白”,并在当年底“立委”选举中取得13席。从此,为实现“法理台独”李登辉与陈水扁呼应,台联党与民进党一唱一和。2004年初“大选”,李登辉率台联党全力为扁助选,年底的“立委”选举中,双方又以“民进党100席、台联党25席,泛绿过半”(当时“立委”共225席)为号召相互拉抬声势。

然而,陈水扁连任的“两颗子弹”让人不齿,早让李登辉台联党与陈水扁民进党之间貌合神离。加之绿营票源有限,双方因互挖墙角、争抢“独”旗而嫌隙加剧。“立委”选举后,台联党一度“走自己的路”,以台湾是“M型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为口号欲打“阶级牌”,李登辉甚至公然否认自己讲过“台独”,放话要效仿孔子周游列国到中原各地走一走。尤其是陈水扁在2005年初主导“修宪”强推“单一选区两票制”,让台联党的生存空间严重受挤,两党矛盾激化。后来,陈水扁与民进党集体贪腐事件不断曝光,李登辉台联党加入批评行列,2008年“大选”也不再力挺民进党。马英九执政后,台联党虽与民进党一道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两党对绿营选民和“独”旗的竞争依然激烈。

更重要的是,李登辉倚老卖老,常对民进党蔡英文指指点点,让民进党无法忍受。台联党人员构成与思维都日益老化、僵化,他们的那一套早被民进党全盘吸收,根本难以扩张选票根本盘。因此,台联党走向衰败势所难免。

二、“时代力量”的兴起之因

“时代力量”在2015年1月才正式成立,仅一年时间便在今年初的“立委”选举中一举拿下5席,成为“立法院”第三大政党,而此前位列“立法院”第三的台联党不见踪影。“时代力量”的快速兴起,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是“急独”色彩不亚于台联党。“时代力量”主张推动台湾“国家地位”正常化、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宪法”交由人民全面参与制定、废除“考监两院”等。这些主张比民进党的“急独”纲领“正常国家决议文”有过之而无不及,足能与民进党在“台独”上分进合击。这样的政党正符合民进党把自己从“统独”光谱上往中间稍稍挤压的战略考虑。

二是主要骨干的社会动员能力很强。“时代力量”的主要骨干长期从事“学运”、“社运”,在校园、社会都能“呼风唤雨”。尤其是近年发生的系列“社运”、“学运”,他们几乎都是“领袖级人物”,更被民进党及绿营媒体吹捧成“英雄”,在选举中有较强的“明星效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出现加速了国民党马英九执政基础的动摇,有力配合了民进党的重新执政。

三是台面人物年纪轻、资历浅,对民进党尚构不成威胁。从组织系统讲,“时代力量”成立仅1年,不存在绵密的基层组织,没有“组织票”,只有凭一时影响力的“空气票”;从具体成员讲,年初当选的5位“立委”虽是“运动老将”,但都是“政坛新秀”,能当选民意代表,但不一定能当选行政首长;从竞选过程看,他们虽为蔡英文出过力,但也借助了蔡英文的助选。还一点是,他们根本没资格像李登辉一样倚老卖老,对民进党蔡英文指手画脚。

总之,与台联党相比,“时代力量”不仅不会反对民进党,还会卖力维护、配合民进党,民进党也根本不用担心“时代力量”会对自己形成威胁或压力。至于李登辉放话要整合“时代力量”另组第二大“本土政党”,这根本是痴人说梦。因为“时代力量”根本不靠李登辉,民进党也不愿李登辉再有更多发挥空间。当然,“时代力量”兴起靠的是“空气票”,一旦岛内社会风气变化,也将难逃泡沫化命运。(党朝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