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民进党“立院党团”提出党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大陆学者普遍认为该“监督条例”缺乏善意,华广网6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张文生的文章指出,民进党版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是“反中反统”的所谓“太阳花学运”的产物。民进党撇开“九二共识”来订立“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本身就是一出闹剧。民进党推出所谓“史上最严”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目的是阻碍两岸谈判而不是延续两岸协议。 全文内容如下: 4月1日,民进党“立院党团”提出党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准备近日排入议程交付“立法院”的相关委员会审议。该草案已经在民进党内研究多时,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在一些民进党人士和岛内舆论看来,民进党版的草案已经抛弃了涉及“两国论”草案的版本,已经显示了所谓的“善意”,似乎要求各界甚至大陆也接受这样的法案。这无疑是民进党掩耳盗铃的行径,该草案不仅毫无善意可言,而且是彻头彻尾的阻碍两岸关系的恶法。 第一,民进党版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是“反中反统”的所谓“太阳花学运”的产物。 2014年3月,台湾发生了以“反服贸”为名的所谓“太阳花学运”,反对和阻碍《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生效,其实质是“反中反统”的政治势力的反扑。“太阳花学运”的结果是逼使台湾当局承诺“先立法、再审议”,即必须先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立法”,再审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其它协议是否通过。这无疑在两岸两会的谈判之上再增加了一个充满变数的程序,为台湾社会各股政治势力尤其是“台独”势力插手两岸商谈和两岸协议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使得未来即使存在着两岸协议,也将随时面临台湾各政党各派系在“立法”机构的政治审查,其实质是对两岸协议展开“反中反统”的“台独”政治意识形态的审查。未来,两岸协议将不再是事务性的议题,将变成各方政治力量“统独”较量的舞台,最终使得两岸谈判和两岸协议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而“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也变成为“两岸不协议条例”,使两岸协议成为历史。 第二,民进党撇开“九二共识”来订立“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本身就是一出闹剧。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岸两会协商谈判的前提条件。蔡英文当选后迄今仍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也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即“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使得两岸两会协商谈判的政治基础已经动摇。可以预见,没有“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两会谈判将无以为继。而这个时候民进党撇开“九二共识”,却来催生“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这无疑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的做法。民进党如果想延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继续推进两岸两会谈判的进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九二共识”,承认“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否则,民进党即使在台湾立法机构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甚至于审议通过《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也于事无补,只是自娱自乐而已,无助于两岸两会谈判的延续,也无助于《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有效实施,更谈不上《海峡两岸货物贸易协议》等一系列协议的协商、签署、生效和实施。 第三,民进党推出所谓“史上最严”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目的是阻碍两岸谈判而不是延续两岸协议。 民进党推出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给两岸协商谈判设置了重重障碍,规定台湾当局的立法机构在谈判前、谈判中、谈判后三个阶段都可以介入两岸协商的过程,这实际上开放了台湾主要政党全程插手两岸协商谈判的进程,尤其是谈判中和谈判后都必须将协议交由台湾立法机构逐条审议、逐条表决,使得台湾方面的谈判代表毫无自主性和确定性可言,也使得大陆面对的谈判对象、谈判内容、谈判结果充满了变数,从而使得两岸谈判成了冗长、复杂、随意、变数的过程。台湾政党政治中相互恶斗、“统独”对立的民粹主义政治操作,必然也会被带入到两岸的协商谈判进程中,两岸协商谈判的过程也就成为了台湾政党斗争、“统独”斗争以及台湾个别政治人物作秀的过程。 此外,两岸协议除了面临台湾各党派的政治审查,民进党版草案还规定了严格的所谓“国安审查”的程序。民进党版草案居心何在昭然若揭,民进党企图把“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打造成“反中反统”的恶法,必将使得两岸协商谈判寸步难行。民进党处心积虑地阻碍两岸协商谈判,毫无善意可言,民进党当局必须承担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全部责任。(张文生,本文作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
相关阅读:
- [ 04-07]民进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恶在何处?
- [ 04-07]民进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恶在何处?
- [ 04-06]民进党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毫无善意
- [ 04-03]专家:民进党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毫无善意
- [ 04-02]倪永杰:民进党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找不到善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