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火红的柿子兆丰年

2015-12-22 09:51: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从初期没水、没电、没路,到如今亚洲最大的甜柿基地,落户于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资农业企业摩天岭农业有限公司,上演了一出“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而这一切既有台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台创园政策的保驾护航——

火红的柿子兆丰年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蝴蝶兰生产大棚。

编者按:盈盈一水间,悠悠闽台情。又一个五年转眼即逝,回眸“十二五”,闽台之间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两地在农业、经贸、旅游、文化、教育、青年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愈发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今天起,我们推出《闽台这五年》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五年来诸多惠及两岸的政策,重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听听在闽创业、在闽求学、在闽交流台胞的心声。

东南网12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刘深魁 通讯员 郑志忠 文/图)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海峡隔不断兄弟情,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那些温暖人心的政策、打动人心的故事会不断涌现。

政策给力 台商更安心

临近冬至,虽然摩天岭农业有限公司甜柿基地的甜柿已经下市,但远近山头的甜柿树依然郁郁葱葱,不少工人正忙着给果树疏枝、施肥,做好越冬御寒准备。

“今年的甜柿又是大丰收,足足卖了4000多吨,销售额突破1亿元大关,真是火红的柿子兆丰年啊!”摩天岭农业有限公司执行长刘志文说,“摩天岭甜柿闯出名堂,多亏了政府的帮扶。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台创园)成立后,台商们都安心了,遇到困难,就去找管委会。”

10年前,刘志文刚到仙游投资时,果园没水、没电、没路,想去甜柿基地忙活,坑坑洼洼行路难,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现在,水泥路直通甜柿基地,水电配套齐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随处可见。

据了解,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增设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以来,惠台政策不断,摩天岭甜柿基地也迎来了新机遇。引水工程、微喷灌工程,硬化果园道路、进场道路等配套设施,均由政府投资;仙游县专门制定了《关于扶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土地流转、金融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大力支持甜柿基地发展。

“甜柿梦”成真了,摩天岭公司董事长傅金池比谁都高兴。2003年,他卖掉在台湾开得红火的餐馆,来到仙游钟山镇投资8000万元,种下6000亩台湾甜柿。这里海拔600多米,年平均昼夜温差达16℃-23℃,非常适合甜柿生长。由于种植面积在当地最大、果品最好,他被当地人称为台湾“甜柿哥”。十几年过去了,摩天岭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甜柿基地,年产台湾甜柿等名优水果6000多吨,年产值亿元以上,鲜果不仅走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还远销东南亚。摩天岭公司还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民种植各种台湾水果。

“人勤地不懒。甜柿虽然谢市了,可搞农业不能停顿。眼下我们准备利用甜柿园,打造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发展观光旅游。”刘志文告诉记者,6000多亩甜柿基本进入收获期,部分实现了“钱在树上长,人在床上躺,快乐当农民,轻松赚大钱”的目标,接下来就是休闲农业蓝图了,公司团队做大做强台湾水果产业链的梦想越来越近。

内外兼修 打响知名度

尽管近几年摩天岭甜柿的产量不少,但在大陆的知名度并不高,如何拓宽销售渠道是个老大难。“采用台湾产销班模式,成立合作社,一起闯市场。”2012年,傅金池把这一想法跟台创园一说,立即得到支持,摩天岭牵头其他14家台企共同成立了仙游钟山甜柿产销专业合作社。几年过去,合作社成员除了台企外,还吸收了周边乡镇800多户农民,并带动了周边24个村庄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刘志文说,台企租山种柿,也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机会。摩天岭种植甜柿6000亩,需长年聘请900多名村民,若遇到疏花、疏果的季节需要的人更多,每年村民可直接增加的山地租金及劳务收入达500多万元。

“台企联合成立合作社是练好内功,政府牵头推广甜柿则是再修外功,内外兼修,让仙游甜柿更有甜头、更有盼头。”台创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管委会对甜柿品牌大力推广,在种植基地和大型商超之间架起了供货桥梁。2012年至2014年,摩天岭先后与沃尔玛超市、天虹公司、 家乐福、大润发等12家大型商超签订“农超对接”合作协议,通过“农超对接”销售甜柿1万多吨,实现销售额2.5亿元。

2012年,由仙游县政府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甜柿文化旅游交流节”在台创园举行,开展了甜柿品尝会、“柿柿如意”采摘游以及摄影比赛等活动,受到两岸采购商追捧。“打造甜柿旅游节,是政府为我们量身定做的金字招牌。”傅金池说,借力旅游节,仙游甜柿的销路更广阔了。

“试水电商,运用‘互联网+’模式将农产品推广到大陆各地,也是甜柿营销的新方向。”刘志文介绍,前些年甜柿试产后产量虽少,但由于仅靠实体店销售,产品再好也不好卖。今年,在农业部、台创园、省农科院等部门的牵线搭桥和扶持下,公司开始触网销售水果,喜讯连连。10月,公司与顺丰电商签订合作协议,“摩天岭”甜柿正式上线顺丰优选商城,仅5天时间销售量就突破5000粒。11月,公司与大陆知名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合作签约,2万多粒甜柿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一空。此外,公司近期正在与阿里巴巴接洽,争取明年能够上架淘宝网。

“未来,水果电商这条路会越走越好!”刘志文表示,传统销售是靠一张嘴、一双腿,打开市场容易,拓宽销路难;而电商是千里眼、顺风耳,面对的客户群体是几十万、上百万,借力互联网推广销售,可以实现多条腿走路,甜柿销量也必将全线飘红。

部门声音

省农业厅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处: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546个,合同利用台资3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0.2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位居大陆第一。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示范样板,成为福建现代农业的窗口。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精细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现代农业,加快闽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确保我省台创园建设水平、规模和成效处在大陆领先地位。主要措施包括:继续推进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比如永福花都、福清洪璞园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鼓励创业园发展闽台农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继续增加台湾农民创业园与福建农民创业园的对接数量,进一步扩大“结对子”的覆盖面;实施台资农业企业贷款贴息项目,有效缓解台资农业企业融资成本;借鉴台湾产销班的运作模式和先进经营理念,鼓励和支持台湾农民依法发起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台资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记者点评

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的一大特色,也是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我省充分发挥对台农业合作优势,积极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重点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扩大品种技术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先行先试举措,使我省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空间、层次和成效等方面都处在大陆各省市领先位置。

11月,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推进闽台农业深度对接,加强台湾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经营管理新方式的合作推广,保持我省对台农业合作在全国领先优势”。这为我省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深化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然而,发展现代农业,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虽然我省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农业和农产品电商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强、规模档次不高、产业化进程缓慢等。

清掉“绊脚石”,考验真功夫,需要新思路。以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例,我省各台创园可以打破传统的“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网络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建设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电商物流贸易的“一条龙”服务,形成完整产业链。本报记者 刘深魁

新闻回顾

本报记者 刘深魁

“十二五”期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每年安排1500万元用于台创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的田间沟、渠、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促进了园区产业发展。

★2011年5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了用地、用电、税收、融资等方面的十条优惠台创园专项政策。

★2011年6月,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在福州福清和泉州惠安设立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至此,我省拥有漳浦、漳平永福、仙游、清流、福清和惠安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创园数量位居大陆各省份之首。

★2011年7月,福建省农行专门制定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金融服务方案》,5年内为台湾农民提供总额36亿元人民币信用额度贷款,并创新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为台创园量身定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2013年8月,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台创园发展的扶持力度,省级以上财政每年安排每个台创园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台湾农业良种技术引进和推广示范培训。自2015年起,福建省又将扶持金额由3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

★2015年8月,我省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与6个省级农民创业园正式“结对子”。双方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将在项目建设、技术交流、营销理念等方面深化交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本报记者 刘深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