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两岸从对立、磨合到竞合 谋求双赢
2014-11-09 09:46:51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林锦 |
分享到:
|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邵宗海在台研会举办的研讨会上指出,两岸关系发展与变迁,从对立、磨合走向竞合。两岸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微妙关系,仍能获得双方的利益减少彼此的损害,来求取一个“双赢”的局面。 邵宗海表示,从历史发展的经验而言,两岸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从不同时期的切入,产生几个不同背景内涵的阶段,若以两岸在1949年开始为计算基准,则可从最初的军事对峙与“法统”争执的时期、经过交流缓和时期,转为意识对立时期、相互磨合时期之后,直到目前的两岸竞合时期。 邵宗海认为,现在的两岸的情形要比几十年前好很多,虽然两岸关系有起有伏,但是起的部分大于伏的部分,也就是上升的程度要大于下降的程度,总体来看,两岸关系一直是向上、向好的地方走的。 邵宗海说,2004年之后,两岸应各有几个阶段,可用来证明彼此的确有意进行磨合作用。譬如说两岸都曾愿意在对峙中寻求和解,但又不愿舍弃本身原有的立场与原则,因此早期彼此只采短线的弹性策略,先去因应双方需求;然后再相互试探,在两岸稍微发展有点平静的局面下,开始提出可商谈或接触的议题与条件,设法为对方铺设可落台阶的阶梯。到了最后过程,则是双方已经想到应该是各退让一步,以求得整合的一种结果。 在“竞合赛局”里,由于需要追求长期的利益,并不一定要置对手于死地,相反地,当不必把赛局中的参赛者认定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竞争对手时,就可将对手视作是“亦敌亦友”的互补者。 邵宗海认为,这种在竞争或敌对中并没有舍弃对两岸可能合作的寻求,或者说,在磨合的过程中不时在探询彼此的底线,以求在相互对抗中仍能获得双方的利益或减少彼此的损害,正好呈现出两岸在2004年之后的“竞合定位”。 而演出的戏码,刚好就是上述赛局理论中的“竞合策略”——“不将对手置于死地”,然后又寻求一个“双赢”的局面。 邵宗海指出,两岸关系的发展,从对立、磨合、到竞合,过程都非常艰辛。因此,在两岸整合这项课题上,并非台湾与大陆所有意见都趋相同。“整合”虽不见得一定等同“统一”,但至少在进行中两者所持的目标可能会产生重叠,在“竞合过程”里,有更可运作的空间。(中国台湾网记者李杰) |
相关阅读:
- [ 11-08]郑安国:促进心灵契合 避免对立紧张才是两岸之福
- [ 11-07]大陆学者: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新常态是小步慢进
- [ 11-07]周志怀:20年来两岸关系基本格局已发生重要变化
- [ 11-07]全国台研会举办研讨会 探讨两岸关系20年(图)
- [ 11-07]萧万长:处理好两岸关系攸关台湾生存命脉
- [ 11-04]国台办:希望两岸增进互信,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 [ 11-03]2014海峡两岸青年学生领导力论坛在天津举行
- [ 11-03]王金平赶场力挺连胜文:对连选情有信心(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