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桃园200多岁大樟树成为闽台亲缘活见证

2014-05-26 09:20:57 林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位于桃园县大溪镇仁和里士香街街心的一棵有200多年树龄的大樟树,如今已成为闽台亲缘的活见证。    驻台记者 林娟 摄

东南网5月26日 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林娟

台湾古谚云:吃水果,拜树头。意即不能忘本。

初夏时节,台湾桃园县大溪镇柳绿花红。江氏衍派第二十二世江衍昌把记者带到大溪镇仁和里士香街街心的一棵大樟树(上图)前,说:“200多年前,我们江氏祖先从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渡海迁台时,最早就在这块地方落脚。”

200多年树龄的老樟树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犹如江氏后裔在大溪的繁衍发展盛况。江衍昌打开2011年修订的《江士香族谱》,只见其“开源来历”篇章里这样写着:“吾开台先祖乃鸿溪衍派下第十四世,士印公(未携眷)、士香公(终生未婚娶)、士根公(偕妻陈氏三娘名春,携五岁之长子承伯公)一家五口于清乾隆二十二年春(公元1757年),随福建诏安、平和、南靖之农垦团,由漳州府平和县大溪镇江寨祖居地,沿大溪步行南下到诏安县柘林港,再转海船渡海来台,垦荒拓地,建基于今桃园县大溪镇埔顶仁和宫庙前,即现仁和里士香街48号前之大樟树,乃吾祖开台居住地之标志也。”

“因士印公未携眷来台,思乡心切,安顿好弟弟们后,又返回大陆原乡;士香公无子,以士根公之三子承立公入嗣。士香公与士根公合力垦荒,克勤克俭,没过几年就在埔顶仁和宫庙前建起了宅院。清嘉庆年间,兄弟分房,此处产业归承立公房所有,后因原有房舍低矮老旧,又另建新房,老屋拆除后,承立公后裔特地手植闽南一带常见的樟树以作纪念。”江衍昌指着这棵老树,娓娓细述祖先的故事。后来,大溪镇进行都市更新,士香街拓路时老树成了挡道树,应江氏后裔的请求,当地政府特地让道路从两边绕树而行,从而将树形秀美的大樟树变成街心一景,如今,大樟树也成为闽台亲缘的活见证。

江士香、江士根后人在大溪立足后,奋力打拼,家道渐次殷实,衍传派下更大展鸿图,他们经商有成,广置田产,出租孳息,经过长年积累,终成大溪望族。江氏后裔认为,正如台北有“南京路”“济南路”“福州路”等一样,大溪得名与迁台先民纪念祖地平和大溪镇不无关系,两地同名并非巧合。1914年,江氏族人合资在大溪镇普济路108号建造了宗族祠堂“济阳堂”,整座祠堂坐东南朝西北,遥对平和大溪镇,每年清明节、重阳节、冬至,江氏后裔均在此祭拜祖先。

“1949年前,闽台江氏宗亲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后来,两地宗亲虽然许多年没法联系,但祖先有交代,我们就是回不去,也知道江士香这一支是从平和大溪分过来的。我们一直都想回去,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间。”江氏衍派第二十一世后裔江国垣说。这个时间在2013年12月6日终于到来。为表示慎重,江士香在桃园大溪的后裔携亲眷18人特意在这一天挑了个“吉时”,踏上了回平和大溪镇的“世纪恳亲寻根之旅”。

当江寨村三个字扑入眼帘时,江国垣一行激动不已。在平和大溪镇,恳亲团除了到江丙坤捐建的梦笔堂进香祭祖外,还与同宗亲人亲切攀谈,并吃到了丰盛的家乡菜,其中包括大溪豆腐。“平和大溪的豆腐干是依三角形炸的,外观和桃园大溪的不一样,但桃园大溪做豆腐干的技术却是我们祖先当年从这边传过去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氏后人江宗万首创了‘万里香’的招牌,后来别姓的前来学习,品牌越来越多。”江衍昌说。据他介绍,至今两边做豆腐的方法都差不多,只是桃园大溪水质特别甘美,用当地的水做出的豆腐品质上佳,吃起来别有风味。而早年台湾盛产甘蔗,把蔗糖热炒后锅底会留下一层“糖黑”。制作古早味的大溪黑豆干便离不开这“糖黑”,将豆腐干放进兑水的“糖黑”里浸泡多时,豆腐干表面会自然裹上黑红的颜色,同时也拥有了香甜的口感。而今桃园大溪豆腐干已远近驰名,成为颇受欢迎的伴手礼。

漫步桃园大溪老街,只见卖豆腐干的店铺在骑楼里是一家挨着一家,生意十分红火。间或夹杂着神案木器店,据说手艺也传自福建。经过中山路上当地耆老吕鹰扬故里时,江衍昌告诉记者,这座古厝系早年依照闽南建筑式样所建,屋顶加盖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牌楼,成了中西合璧的典范。和平路上,有主祀开漳圣王的福仁宫,系清嘉庆十八年由迁台的漳州人所建,江氏族人出资甚巨。普济路上的普济堂供奉的是从漳州东山关帝庙分灵来台的关帝君,如今每隔四年,普济堂就要回东山祖庙朝圣,平常两地往来也十分密切。

在桃园大溪,且行且访,随时随地都有与福建相似的景物,不觉让人起似曾相识之感,正如江衍昌所言:“我们是从那边搬过来的,当然不会抹去原乡的痕迹。”

大溪镇镇公所民政课课长余志松告诉记者,如今的大溪虽不如往日繁华,但丰富的人文与艺术在此沉淀发酵,散发出迷人风采,这当中便包括了平和大溪后人在此创造的具有浓郁闽南特色的文化。2012年,大溪通过全台票选,位列“台湾十大观光小城”第一名,这是两岸大溪人共同的荣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