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莫言台北开讲:台湾处处都有“活雷锋”!

www.fjsen.com 2013-09-22 07:3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22日讯(海峡导报 记者张燕娟)昨天下午,大陆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佛光山台北道场举行《盛典:诺贝尔文学奖之旅》新书发表会,并进行演讲。这是莫言第六次来台湾,也是他获得诺奖后首次赴台。说起此次台湾之行,莫言用尽了溢美之词来赞美星云法师和他的“人间佛教”,也对他所感知到的台湾发表感言,“过去在大陆看台湾,觉得很乱,其实台湾的乱,只乱在政治小圈圈内,台湾社会处处都有‘活雷锋’!”

夸台湾志工无私付出

莫言说自己不会演讲,毕竟既要演、更要讲,自己水平不够,但很愿意分享在台所见所闻。“此前,在大陆看台湾,感觉是一团乱象,来了才发现,乱只乱在‘立法院’,乱在小小的圈子里。”此言一出,全场立刻哄笑。见此状,莫言继续说,以前总觉得台湾人民生活在“火深火热”中,道德水平下降得很可怕,如饮料、面粉都添加不该添加的东西,但这一趟走下来,感到台湾社会充满和善、友爱精神,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互爱精神令人感动。

莫言举例,这次他去台北故宫,由义务付出劳动的志工带着,耐心地为他解说。莫言觉得,一方面游客受到了贴心照顾;另一方面,在这过程,志工的内心也得到升华。“他们不但学会专业,更陶醉在付出的快乐中。”

后来,莫言还了解到,在台湾当志工,不是想做就可以,没有薪水不说,很多还需考试,还需年审,但却还有那么多人乐在其中。

“当志工,已成为台湾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莫言强调,其实这和雷锋精神非常像。“所以,台湾社会处处都有‘活雷锋’。”莫言总结,现在的台湾社会,民众正在践行“千百万人善念可以改变世界”的济世精神。

赞佛光山是精神家园

莫言此次是应星云法师之邀而来台湾,他自我解嘲说:“都说吃人家的‘嘴短’,虽在佛光山只有素食吃,但我还是要说说佛光山好。”莫言说,佛光山把佛教精神变成了空气,变成了水,让善念根植到每一个人心中。于是,星云法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就能深入到民众生活中。

莫言表示:“人,当然有他正当的欲望,如果没有正当的欲望,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延续。但也正由于人的欲望得不到控制,欲望变成贪欲,变成了无底洞,各类负面现象就层出不穷了。”而为让自己的欲望不变成贪欲,莫言选择宗教精神家园来规范。“佛光山,是我可以安放精神的家!”莫言说,精神的家,要比有一个可以安置身体的家重要许多。“因为一个人精神有所寄托,他所有行为就有准则,就不会无所忌惮了。”

星云法师曾送给莫言一幅书法写着“莫言说尽”,极富禅意。“法师好像告诉我不要再说了,因为说太多了而说尽了,但大师又好像在鼓励我要一直说下去,因为没有说尽。”今后自己的创作之路,要回味再三,拿捏“莫言说尽”的尺度。

莫言感慨说,自己是佛法门外汉,今生虽不能落发为僧,但多读佛典,多结佛缘。尤其回大陆,要好好研究星云法师的佛学著作,从头学起。莫言还表示,自己的房子正在装修,未来将把法师赠与的书法高挂在书桌后,“作为人生谏言”每日提醒自己。

侧记

人生故事超越海峡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瑞典学院形容莫言为“一个能撕下那些典型人物宣传广告,而把一个单独生命体从无名的人群中提升起来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乡土、农民为主轴,充满想象力的叙事结构,隐喻对制度的反思与批判,赤裸裸描绘20世纪的中国。而他的经验,有许多来自童年经验。在此次访问台湾期间,莫言在许多个场合都详细分享了自己的过往,尤其那个不可重复的童年岁月。莫言对文学的理解,对生命故事的描述,让台湾社会也倍受感动。

这位来自山东高密的农村之子,童年饱受饥饿之苦,小学五年级时更因文革而辍学,此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听说书人讲故事。因为文学的梦想,莫言21岁离开家乡,入伍后进而投入文学创作。记忆深处的童年经验,是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昨天在佛光山台北道场,导报记者就见识到莫言笔下高密农村的故事魅力。好几位台湾读者不但熟悉山东,而且对于莫言书中的农村各类生活习俗,念念不忘。一位家有小学二年级女儿的妈妈说,当初为了让喜好文学的女儿真正了解红高粱、了解中国大地,她真的带着孩子去了山东,去了高密乡。“回来之后,孩子眼中的大陆变得真实而具体。”

 

链接

莫言新作也将在大陆发行

此次莫言赴台,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配合由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作品《盛典——诺贝尔文学奖之旅》的发行工作。这本书为详细记录莫言获奖后的心路历程而来,收录13篇亲笔日记、7篇演讲、8篇访谈、65帧精彩照片,不但记录莫言瑞典领奖7天行程的体会,更让社会大众看见这位农村之子,以文学梦登上诺贝尔殿堂的真实故事。其中,还有许多第一次曝光的珍贵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作者之一是莫言的女儿管笑笑,其细腻的文字、缜密的逻辑,让人似乎可以看到深得莫言真传的新一代作家诞生。未来,该书也将到大陆出版发行。

导报驻台记者 张燕娟 文/图

  • 责任编辑:徐家傲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