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北京行 创造自己的中华文化记忆
www.fjsen.com 2013-07-11 06:45 邢利宇 彭毅诗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题: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北京行 创造自己的中华文化记忆 作者 邢利宇 彭毅诗 在一个中国结串起的小葫芦上,刻出隶书“福”字,再染上朱红。首次北京之旅中,拥有“台湾爸爸”和“大陆妈妈”的台北女生苏宇欣亲手创造出这个属于自己的“中华文化记忆”。 在大陆,东北汉子娶一个广东女子或山西姑娘嫁一个上海小伙并不稀奇。在台湾,一个“正港”台北郎和一个屏东女子结婚,也很正常。但由于海峡两岸曾经的历史隔绝,两岸的婚姻家庭别具不易。 10日,细雨霏霏的清晨,有近140多年历史的北京市25中,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夏令营的60多名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 在参观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后,北京25中的艺术课堂给了这些“海峡孩子”们接触并亲手创作传统工艺品的机会。 编织课上,随着手间各色彩绳的翻飞,一直很安静的屏东高中男生邱士硕开心起来。因为多次随家人回过福建外婆家,也曾在北京和大陆其他城市旅游,前一日的夏令营行程对他并无新奇之处。而编织“中国结”,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与北京同学交流、听老师指导,一件精巧的中国传统小工艺品很快出现在这个台湾大男孩手中。 谈起自己的家庭,台中大明高中女生刘佳宜说,“我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什么冲突,挺好的。”参访中,刘佳宜和苏宇欣形影不离,因为同是江苏老乡的两位妈妈,给了分别在台北和台中生活的俩个女生从小相识的缘分。 古老又现代的北京留给她们的记忆是一个“大”字,而每两年回一次的外婆家则风景优美。 台湾新北市谷保家商中学高一男生罗时威也觉得外婆家风景很美。他的外婆家在湖南韶山,那是毛泽东的家乡。“北京风光不太一样”,第一次来北京的罗时威这样说。 茶艺课上,特殊营员“大陆妈妈”高小媛,饶有兴致地跟老师学习中国茶道。从湖南浏阳嫁到台北18年,高小媛经历过被称为“大陆新娘”时的不易。随着近年两岸交流的热络,已熟悉的台湾生活更多了一份轻松,现在一如往常回答“是大陆来的”,感觉却和以前大大不同。 看中国功夫演出、登长城、体验室内滑雪……更多精彩活动将随本届夏令营行程相继开展,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可以相信他们带回家的将是一段美好记忆。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两岸居民结婚登记数量已达34万多对。而两岸婚姻家庭子女数量远超于此。(完)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0]公开与大陆学者互动 蔡英文两岸政策被迫"动起来"
- [ 07-09]“情系燕赵”活动正式启动 两岸嘉宾:值得期待!
- [ 07-06]马英九:台海关系和缓 美国注重两岸关系研究
- [ 07-06]张志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光明大道
- [ 07-05]谢长廷转战两岸的政治价值
- [ 07-05]台胞青年学生:让太平洋的风吹过两岸
- [ 07-04]郭台铭谈两岸服贸协议 称台湾要进步不怕开放
- [ 07-04]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在新的转折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