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解放军专家:台军演折射精锐建军 以小搏大

www.fjsen.com 2013-06-14 07: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重在防卫 强调守势

作为台军最重要的三军联合演习,“汉光”演习充分体现了台军的军事战略和作战理念。上世纪80年代,台军由“反攻大陆”的攻势战略转为攻守一体战略;90年代,台军奉行“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顽固奉行“台独”政策,企图“以武拒统”,又将军事战略调整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并主张所谓“决战境外”,“积极争取战略主动权,避免将战争带入本土,以达成拒敌彼岸、击敌海上、毁敌水陆、歼敌滩头”的战略目标。

陈水扁时期,“汉光”演习奉行的是攻防一体、以攻为主的思路。例如在2007年的“汉光23号”演习中,“先制反制”、“决战境外”的作战理念得到淋漓尽致体现。演习明确将三峡大坝等大陆纵深目标列为打击对象,并主要演练试射“可以威胁上海、香港、深圳等沿海经济中心”的“雄风”2E巡航导弹。陈水扁时期的所有“汉光”演习还无一例外地全部举行实弹射击,以此来壮声势,展示对大陆咄咄逼人的姿态。

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推动和扩大两岸事务性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巩固深化。在军事战略上,台湾当局也重新回归理性,再次转为“守势防卫”。

2008年马英九主政伊始的“汉光24号”演习,重新明确“战略守势及海岛防卫作战”的总思路,重点验证“台湾本岛的‘国土’防卫能力”,特别将海空战与陆上作战的时间比例由以往的4∶1改为1∶4,明显弱化“先制反制”作战,凸显本岛地面防卫作战。

为契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马英九当局近年来也在逐渐降低“汉光”演习的规模和敏感程度。近几年的“汉光”演习实弹射击大幅减少,公开火力展示更是基本被取消。2009年的“汉光25号”演习只进行了计算机兵棋推演,而没有进行实兵验证。马英九当局更是于2009年宣布减少“汉光演习”的频率,从过去的一年一次改为一年半一次,但由于岛内政治势力纷争,2011年军方又把演习改回一年一次。

今年“汉光29号”演习,秉承了马英九使演习低调化的作风,课目设置总体仍以本土防卫为主。尽管演习中,马英九本人较为罕见地头戴钢盔、身着防弹服亲临现场,并在时隔数年后进行了实弹射击,但外界认为这些动作或出于鼓舞台军士气,或出于平衡岛内政治派别纠葛,演习本身的思路和方向与马英九较为温和的守势战略并无相悖之处。

精锐建军 以小搏大

“汉光29号”军演的实兵演练部分按照连续5天、昼夜24小时连续实施的方式展开攻防对抗演练,在课目和内容的设置上也较为精细逼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务实性,这也体现了马英九当局整饬军队、优化战力的理念。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解决。尽管台湾在军事战略上强调守势,但马英九也多次重申要不断加强台湾的军事实力,建构“固若盘石”的军事力量,“要做好首战胜利的准备,使中国大陆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绝不能因为两岸关系一时好转而丧失敌我忧患意识。”

在战略思想上,马英九认为台军必须做到“止战而不惧战、备战而不求战”,只有“坚实的军事力量才是未来与大陆谈判的基础”,要加强“建军备战”,建立一支“吓不了(战斗意志高昂)、咬不住(不被封锁岛内)、吞不下(不被整体围歼)、打不碎(能够持久作战)”的军事力量。

在治军理念上,台湾当局根据与大陆实力对比悬殊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全力打造一支“小而美、小而强”的精锐劲旅,试图通过精锐力量建设,以小搏大,以弱胜强,不落下风。

在这种思路下,台军近年来也提出了“非对称作战”理念,强调不与大陆开展军事竞赛,但在对抗上要讲求“创新思维”的巧劲儿。为提升“非对抗作战”能力,台军积极借鉴美军,重点加强信息战优势,提高信息攻防能力和指挥自动化能力。同时,马英九还坚持对美武器采购政策,增加先进装备种类和采购总额,以保证在局部关键节点能处于相对优势。

在2010年的“汉光26号”演习中,台军首次将“非对称作战”列为演练重点,今年的“汉光29号”演习中,台军设置的“提升信息战攻防作业能力”、“发挥全民防卫动员能力”,以及“网络战攻防”等内容也是致力于提升“非对称作战”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青年报

(作者吕正韬 单位:解放军某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