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经费不足反恐演习少 台湾“反恐”应变能力受质疑

www.fjsen.com 2013-04-19 09:26  吴生林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机制建设:“从预防到指挥应变,都有规定”

台湾反恐机制如何?跨“部会”怎样协作?

在法规上,台湾“反恐怖行动法”对恐怖袭击有明确定义,也规定了对传统性恐怖攻击(爆炸、武装袭击、绑架与劫持人质、劫机等)、核攻击、生物武器攻击、化学武器攻击及网络攻击等5类的应变措施。

以预防“脏弹”攻击为例。台湾“原能会”于2003年3月首度启动 “辐射弹(俗称脏弹)防护机制”,与刑事警察局和各县市警察局共同建立辐射弹紧急应变通报系统。规定任何地方发生爆裂物攻击事件,警方接获报案的同时,必须同步知会“原能会”,以便该会派员到事故现场,进行环境辐射侦测,确定是否遭“脏弹”攻击。“原能会”也提供辐射侦检仪器给刑事警察局的7个防爆组。

万一发生恐怖袭击,各单位职责是什么?其中的规定同样“细致”。以应对“生物战剂”攻击来说,台湾“卫生署”就规定把如何敏感侦测疾病作为“首要之务”。其建立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可监测炭疽病、鼠疫、天花、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等4种可能的生物战剂所引起的疾病。而检验方面与美国疾病管制局(CDC)建立了合作关系。台大医院、林口长庚、台北荣总、台中荣总、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等8家医学中心,被确定为疑似生物战剂感染个案治疗医院。若紧急事件发生,还规划了隔离治疗医院。

吴荣裕教授表示,“无论是情资掌握,还是指挥系统,以及万一发生恐怖事件后各部门的应变,台湾统统都有法律规定。可问题在于,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但真实应变能力台湾从来没有检验过,这次‘高铁炸弹案’的应变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