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正视青年世代问题 台湾应及时抢救人才

www.fjsen.com 2013-03-12 15:50  台媒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来说两句

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探讨岛内人才困境。文章分析现状并指出,台湾青年失业率居高之原因有几个关键。一是过去台湾对于产业发展和人才战略没有规划和愿景,产学之间严重失衡。其次是教改苦果,让技职体系的人才出现断层。另一个关键,就是产业界的态度消极。文章直言:希望和台湾朝野各界一起携手努力,正视并纾解青年世代问题。

社论摘编如下:

去年6月18日台湾联合报系“愿景工作室”特别企划《关键两年──台湾快转》系列报道,经由比较勾勒过去、检视现在,期许刚刚展开第二任期的马英九,能运用这开始的关键两年,让台湾恢复成长动力,进而使经济脱胎换骨。当时我们即明确指出,人才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青年世代的困境能否纾解,尤是台湾能否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后人才议题逐渐受到朝野及社会各界重视,讨论和建议声音不断。在这近9个月的时间中,也屡见官员分析相关问题,包括新任“经建会”主委管中闵曾指出,台湾在人才问题上有4大危机,包括人才供需落差、教育体制偏差僵化、人才培育不符需求,及国际人才竞逐失利。

当局部门其实并不是不知道人才问题的严重性。两年前“政务委员”朱敬一在接受访问时就谈到,人才外流不是现在才发生的问题,已经不是新闻了。但他也坦承在研究此议题之前,不知道台湾的人才地图如此失衡。

也就在两年前,“中央研究院”院长翁启惠等人发表“人才宣言”,呼吁当局研拟对策。马英九办公室也表示人才问题已到了安全层次,马英九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早在2010年底就指示相关单位提出解决方案。“行政院”则强调,已核定“人才培育方案”,预计投入600亿元(新台币)的经费,培养台湾社会所需人才。

如今两年过去了,台湾的人才问题却不见有明显改善,反而更形严重。况且,台湾的人才问题有许多面向,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用不上、留不住及进不来三大部分。其中又以青年世代问题的严重性最为凸显。

环顾全球,青年世代的就业、失业,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根据去年10月世界银行公布《2013年世界发展报告》,全球约有两亿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7500万人是25岁以下的青年。更有报告指出,全球约有6.2亿青年人既不工作也没有求学。比较来看,去年12月台湾青年失业率为12.6%,竟是亚洲最高,而对照整体失业率4.18%,则达到了3倍。这也意味着,在台湾的青年,相对于整体社会更为弱势。

如果说台湾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是果,其原因来自几个关键。一是过去台湾对于产业发展和人才战略没有规划和愿景,产业迟迟无法提升,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就业需求类别,无法搭配,产学之间严重失衡。其次是教改的苦果,早期技职体系的发展,为台湾培养诸多中间阶层的技术人员;然而,之后的教改,却让技职体系纷纷改制为科技大学,转而跟普通大学竞争,也让技职体系的人才出现断层。

另一个关键,就是产业界的态度消极,多半将培养人才的责任推给当局和学校。特别是一些具有指标意义的大企业,通常会喊着“没人才”、“年轻人不好用”,并对当局或学校提出非常多的批评和意见,以为人才就应该是当局和学校都帮他们培养好,他们只要拿来用就好,但反而没有具体指出企业该做什么,好像企业不用负起相当的责任。

诚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关键,就是年轻人自我能力的培养。当当局政策面的改善、企业主的心态、教育制度的更新及经济力提升都缓不济急时,年轻人如何不被视为草莓族,而主动厚植自己的实力,无疑是解决自身问题的最佳利器。

值此新“内阁”就任、也是史上最年轻的“行政院长”上台之际,为了唤起各方再次重视青年问题,并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和作为面对,希望和台湾朝野各界一起携手努力,正视并纾解青年世代问题。更期盼当局和产业界不要只着眼于解决现在的问题,也要同时往前看,未来10年、20年,我们的人才战略是什么,在未来世界中台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同时考量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未来的人才地图,让现今台湾人才问题的种种困境有以救治。

  • 责任编辑:孙靖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