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开启30周年 张细山:我要回家!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刘深魁 | 时间:2017-12-18

开栏的话

在人声鼎沸的香港大角咀码头,21名来自台湾的同胞踏上了“鼓浪屿”号客轮。他们一走上船梯,手上的提包就被等候在两旁的服务人员接了过去。“你们辛苦了,你们到家了!”听到这样的问候声,一位白发苍苍的女士,眼泪夺眶而出。另一位老人看到船上欢迎的热烈气氛,激动地高喊:“我回来了!”

——这段文字,摘自本报1987年11月11日一版文章《鼓浪千里迎亲人——记厦门“鼓浪屿”号客轮接待首批来大陆探亲台胞》。文章描述的感人场景,在30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唏嘘不已。

曾经,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对峙隔绝,至亲不得相见,家庭不能团圆,两岸同胞“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写下中华民族史上无比悲伤哀痛的一页。这样的悲剧,谁愿意重演?

自1987年两岸开启交流以来,30年寒来暑往,从探亲寻根潮、台商投资潮、旅游观光潮,到文化交流热、求学实习热、青年创业热,从单向曲折往来到直接双向“三通”,从联谊、参访等传统形式交流到方兴未艾的新型体验式交流,两岸交流红火热络、欣欣向荣。

作为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建是八成台胞的祖籍地,与台湾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同。30年来,福建发挥独特优势,深入实施对台开放先行先试,真心实意服务台胞,大力推进闽台融合,着力为两岸交流搭建特色载体,为台胞在闽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在两岸交流合作史册中写下波澜壮阔的篇章。

本报今起推出“两岸开启交流30周年”系列报道,回放闽台交流合作的一些分镜头,展示闽台融合发展的部分成绩单。组织这批报道,既为纪念,也寄托我们的美好愿望。风雨兼程半甲子,新起点上再出发,我们坚信,未来,“两岸一家亲”之闽台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更加辉煌!

敬请关注。

1988年,两岸开放探亲后,张细山首次“合法”的回家祭祖,在父母的坟前。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通讯员 骆艺玲)“多少高堂明镜悲白发,多少妻子长年守空帏,多少儿女不知父生死,多少异乡客夜夜梦神州。”1949年起,海峡两岸陷入长期军事对峙状态,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在那个时代悲剧里,多少亲人生离成了死别,多少骨肉小别成了永诀,多少思念之泪凝成了乡愁。

1987年10月,在祖国大陆的持续努力和台湾岛内汹涌的“回家”民意推动下,台湾当局迫于压力宣布开放部分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的政策。同年11月,割不断的骨肉亲情终于融化了阻隔海峡38年的坚冰,从此两岸同胞交流往来的热潮奔流不息。

在这其中,大陆籍台湾老兵无疑是一个承载了太多苦难的特殊群体。张细山,就是他们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