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薛皓的大陆印象:想象与现实并不一样

来源:中国台湾网 | 作者:何建峰 | 时间:2017-06-23

大陆初印象:刚到首都机场,觉得自己像乡下人

薛皓在读大学之前从没有来过大陆。他说,其实自己对大陆的印象,是有过一个转变过程的。

因为高祖父在国共内战的混乱中不幸去世的这段历史,薛皓在很小时候就以为自己跟大陆有着“不共戴天的国仇家恨”,自然就不会有太好的印象。

与很多其他小伙伴不一样,从小喜欢阅读的他,广泛涉猎中国经典,对中国历史充满兴趣。父亲常常与家人分享他在大陆的见闻,并总是喜欢把青岛拿来与台湾的城市作比较;祖母很喜欢看一档叫作《大陆寻奇》的节目,偎依在祖母怀里的小薛皓就在遐思:“原来祖国江山如此美丽!”在幼稚园的时候,他就读过童话版《水浒传》、《三国演义》,“那时候到卖场,我总是第一个冲到售书区抱起关于中国历史的各种书,买回家就拼命看,看几遍都不会腻。”

后来上小学的时候,陈水扁推行“本土教育”,搞“去中国化”,学校里面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就没有讲太多。“但那时候,我会自己去图书馆找《隋唐演义》、《红楼梦》之类的书,这些书都很大、很厚、很旧,明显很少被借出。我就坐在教室里读。老师很讶异地问我为什么不跟同学们出去打球,我就说‘这个很好看!’”

因为初中读的是一个完全以升学为目的的私立学校,对于大陆的部分,就很少涉及了。“那时候在历史课本上有学到‘文化大革命’,我就会觉得大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跟台湾比起来真是落后太多了!”

高中时,薛皓所读的建国中学是台湾最好的学校之一。因为自由散漫的校风,薛皓在这个阶段经历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对于大陆的认知也显得更为矛盾。尤其在读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台湾经历了声势浩大的“太阳花学运”。“那时候,我周围的不少同学看起来都是倾向‘台独’的,而我因为家庭背景以及从小培养起来的兴趣和喜好,就显得跟他们有所不同。但身处其中难免遭受同学压力而在思想上出现变化。”

加上台湾媒体的负面报道,那时候的薛皓,对大陆还是有一些小偏见的。比如在“大陆人买不起茶叶蛋”的报道中,他虽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但还是觉得大陆绝大部分人生活在很低的水准。而且,“上厕所不关门”、“随地大小便”、“景区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刻划‘到此一游’”等关于大陆的报道……虽不至于人人如此,但足以让薛皓感觉很不舒服。

但在第一次踏上大陆来到北京的时候,“在首都机场一下飞机,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像是从乡下来的一样。”薛皓说,仅仅首都机场规模浩大的硬体设施和便捷的地铁交通,就让他停不住反思,这些年,台湾在政治势力的角力中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而初到大陆,对他形成的感官上的冲击,也让他觉得必须珍惜接下来的四年,去认真感知这块“神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