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今日新闻热词>>习马会

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面,引起岛内各界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舆论认为,这次历史性会面巩固了“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双方领导人都可以在这种格局下更有效交流。国民党乐见任何有利于两岸和平的交流。任何有利于两岸和平的事情都要去做。

连日来台湾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两岸领导人会面消息。《中国时报》8日短评指出,未来两岸和平发展,只有循着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基础前进,才是两岸人民之福。《经济日报》8日社论指出,两岸领导人会面,象征两岸和平发展跨越了历史鸿沟,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社论指出,这次会面彰显出几个重要的意义,包括巩固两岸和平大局、强化“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创造两岸关系的更多可能性、创造出广泛惠及台湾民众的更多和平红利。

台湾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8日举行“习马会”后两岸关系展望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两岸领导人能够会面,握手那一刻就已经创造历史。这次会面双方都强调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给两岸尤其是台湾民众带来的最大触动是,两岸即使存有分歧,领导人也可以坐在一起平等交换意见,这给两岸同胞以和平发展极大的信心。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赴新加坡近距离观察了两岸领导人会面。他认为此次会面很和谐,两岸领导人坦诚交换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两岸领导人会面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重大问题。总体讲,这次会面有助两岸和平发展,对区域安全、和平稳定也有帮助。”赵春山说。

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詹满容表示,这次会面展现出两岸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艰辛努力。台湾也证实自己是利益关系的正面积极建构者。会面让台湾民众有机会来省思,如果没有“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过去几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能取得诸多成果。

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发表声明指出,尊重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定位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互信基础,要进一步深化两岸交流,必须强化巩固“九二共识”。声明还指出,今年恰逢台湾光复70周年,两岸领导人会面正象征着两岸携手共写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本报记者 王连伟 孙立极

在“习马会”中,习近平语带深情地提到,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这个“筋”,在笔者看来,是民族情感,是文化维系,更是“九二共识”的形象化表述。这次“习马会”,无论习近平的“四点意见”,还是马英九的“五点主张”,首先都反复强调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

“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同时,这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并非新生事物,但习近平、马英九以两岸领导人身份面对面确认,这还是历史第一次,对两岸关系未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抱怨,“九二共识”这个词是老调重弹,已经听得耳朵都快磨起茧子来了。但好的事物都是历久弥新,想对它有深刻认知,关键是得走心。事实胜于雄辩,“九二共识”有多重要,比比陈水扁和马英九主政前后两岸关系的云泥之别就知道了。如今,两岸交往互动提升到顶格层级变为政治现实,更彰显了“九二共识”的弥足珍贵。

两岸领导人联手确认“九二共识”,绝非多此一举,因为岛内少部分人对“九二共识”的非议乃至否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将之歪曲为国共协议,有人质疑“为什么要拿20多年前的共识作为今天讨论的基础”,有人企图以所谓的“台湾共识”、“一五共识”瞒天过海取而代之。当然,最有迷惑作用的是“维持现状”说,试图避开“九二共识”另走“新路”。但没有“九二共识”这个政治路标的正确指引,两岸交流必然进入死胡同。

有鉴于此,在新的时间和历史节点上,“习马会”也是在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定调,防范一些脱离共识坦途的风险。“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就两岸关系来说,本和源都在“九二共识”身上。除了用和平红利来固本,更要疏浚那些消极因素,使其难以阻隔“两岸一家亲”、同圆中国梦的源远流长。

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如同套在“台独”身上的紧箍咒,让继任的岛内领导人不管是谁,都不能像当年李、扁那样肆意妄为,给海峡两岸再添波澜。要幡然悔悟回归正途,解锁密码不外乎四个字——“九二共识”。有人说,这次“习马会”也可以看作是对会面常态化、机制化的初步探索。对此我们应该乐观其成。两岸领导人会面机制的常态化,将有利于巩固、深化两岸共识。借用大陆政治语境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对“九二共识”的坚持将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当然,如果“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恐怕只是缘木求鱼、竹篮打水而已。如同习近平在这次会面中所说,台湾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正视并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大陆都愿意同其交往。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大陆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毕竟,骨头折了是源于历史的恩怨纷争,只要血脉相通,可以再接续;如果有人想把筋也扯断了,那就是要斩断一母同胞的恩情,两岸中国人万万难以答应。任成琦

新华网广州11月8日电 今天的南方媒体再次以强大的版面语言,浓墨重彩地突出报道“习马会” 。各种类型的报道精彩纷呈,广受关注。

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今天不约而同地在头版以近整版篇幅刊发习近平同马英九握手的大幅照片。南方日报头版整版刊登的“习马握手”照片,并在照片上方配以特大号红色通栏标题《“历史将会记住今天”》,格外醒目。整个版面大气磅礴,极富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难忘。南方日报的二版、三版、四版均冠以“聚焦习马会”的红色报头,浓墨重彩对“习马会”进行详细解读。其中二版刊登了新华社消息《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并配以“习马会谈”的大幅通栏照片;三版以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统领整版,同时刊登了南方日报报特派记者的现场特写及对郁慕明的专访等,3篇南方日报特派记者的报道从不同角度反映“习马会”的重大意义及突破;四版则立足广东,采访台胞和相关部门,共刊发了《两岸和平是人民最大福祉》等6篇自采报道,从粤台关系上着手,突出广东在“两岸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南方日报“习马会”整组报道,充分彰显了省级一流党报的风范,有章有法,特色浓郁。既用大气的版面做足做好新华社报道,又利用特派记者的特写和相关专访,让报道更加丰富多彩,更富地方媒体特色,并再次展示了南方日报评论员的力度,整体体现了南方日报的高度、温度和深度。

今天的羊城晚报以A1、A2、A3、A4四个版,突出“习马会”的现场报道、背景分析和各界反响,其自主策划的报道成为一大亮点。该报特派新加坡记者的一组稿件,重点捕捉现场细节,并且及时推出当地反响《狮城侨胞热议“习马会”》。其中头版《这一握,跨越66年风雨》,通栏大幅套红标题,通栏握手图片,夺人眼球。下半版《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持续80秒》,由羊城晚报特派新加坡记者采写,现场感浓郁。


羊城晚报今天将二版、三版均辟出“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的报眉,两个整版跨版报道,版面气势宏大。二版头条《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的新华社稿,用习马会面谈话图片,配以羊城晚报自主策划的“两岸交往大事记”。三版头条《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奠定长远发展坚实基础》、《最大亮点:重新奠定一个中国原则》,并刊发多幅现场图片。

在该报三版、四版刊发的《粤台同胞亲情书之不尽》《羊城晚报特派记者探营“习马会”会场》等,均为羊城晚报独家策划报道。

今天的南方都市报以多达12个版的篇幅报道“习马会”,对这一里程碑式历史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既有现场观察,也有时政分析,国际评价等多维度报道。其中社论版分别转发新华社评论和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


此外,广东卫视、南方网、南方+客户端等均打破常规,精心推出了一组组“习马会”专题报道。

央广网北京11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7号)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的消息,引发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外国专家和华侨华人普遍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将两岸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了更为稳定的基础。

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消息于3日夜间率先由台湾媒体爆出,并迅速在大陆的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广泛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5号下午,在新浪微博中,以“习马会”为关键词的微博已经达到12万多条,人民日报主持的“习马会”话题讨论的阅读量超过了一千万。有网友感言,“习马会”应该是今年是最亮丽的刷屏。

综合来看,对于大陆的广大网友来说,对于昨天刚刚结束的“习马会”,不少人都表露出惊奇、感动和期待,很多人都用激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有网友说,历史会铭记这一时刻,祝福中国两岸,加油两岸中国。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希望两岸同胞们为“习马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台湾网友也在社交平台热切讨论“习马会”,中央社、中时电子报、TVBS向台湾的媒体账号发布了大量的相关图文、视频消息,许多网友都转发消息并点赞留言。不少网友留言说,“习马会”使两岸又往前一步,要合作不要对立,见了面有什么话就好好说,也有网友将习马会比喻成“兄弟会”,并表示希望台湾的未来发展蓬勃,为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一定要加油。还有台湾的网友评价说,此次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是划时代的进步,大家都乐观其成。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胡志强就表示,握握手、笑一笑、吃个饭、敬个酒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习马会”点亮了一盏灯,让两岸在相互努力的通道中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央广网北京11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7号)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这次历史性的会面有哪些成果和亮点?将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分析,会谈的内容既有原则性的意见,又有具体成果,双方都说了自己该说的话,同时也回答了对方想听的一些话。中方重申了“九二共识”对于维系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性的作用,双方都表示愿意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建立热线,还有张志军主任谈到的两岸建立办事处的问题,这些都是具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问题也都有了具体的回答。现在两岸事务部门就建立起来,要尽快地商谈,抓紧协商在亚投行“一带一路”的落实,让台湾参与。殷存毅表示,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会面,既有历史的高度,也有务实的东西,对今后两岸关系的推动,有非常深远、非常有效的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的一样,两位领导人历史性的会面,证明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是能够切实把握历史机遇的,而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携手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

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这是两岸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是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的时刻。

几天前,当“习马会”成行的消息刚一传出,举世震惊。回顾两岸关系史,从“汪辜会”,到“胡连会”,到“张王会”;从海协会海基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国共两党领导人的破冰握手,到两岸行政事务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的建立,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顺,两岸领导人会面,看起来也是顺理成章。但两岸关系向来敏感复杂多变,究竟何时能见?谁也不能给出明确答案。在此背景下,“习马会”玉成,对长期关心两岸发展、心系民族团结的中华儿女来说,幸福确实来得突然。

偶然中却有必然。如今的“习马会”可谓“水到渠成”。我们还记得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言时引用的莎士比亚名句“凡是过去,皆为序章”。66年来,两岸交往所走过的道路、历经的曲折、见证的变化,何尝不是“习马会”的序章?从对峙到和解,从隔离到三通,从犹疑到互信,每一次两岸关系的前进与突破都是铺就“习马会”的基石。1958年,毛泽东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开宗明义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2005年,胡锦涛对来访的连战说:“从你们踏上大陆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所谓“水到渠成”,也是顺势而为。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既不能在条件不成熟时强推,以致欲速则不达;也不能在条件已成熟时仍瞻前顾后,以致错失良机。由于时空背景变换,两岸关系走到今天,进入关键时期,方向道路如何选择?需要两岸领导人共商大计。正如习近平在会面时谈道:“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选择。”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岸领导人以天下为公之心,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促成“习马会”,正是审时度势的正确历史抉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岸的每一次突破都来之不易。从选择“汪辜会谈”故地新加坡以示传承之意,到两岸领导人互称“先生”以示对等规格,“习马会”处处体现了两岸领导人务实、理性的政治智慧。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说:“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虽然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但和平的果实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在两岸和平向前迈出一大步的时刻,我们也应该以史为鉴,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不让“台独”分裂势力在海峡兴风作浪、搅弄时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和平鸽刚刚飞过蓝天,两岸的中华儿女正在以行动向世人表明,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享荣光。

(邓凯)

“伟大的会面”

——两岸民众热议两岸领导人会面成果和意义

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会面在举世瞩目中圆满结束。

会面结束了,但由此引发的“冲击波”才刚刚开始辐射。

记者乘坐出租车回酒店,刚坐上车,司机瞟了一眼我胸前的采访证,用浓重的潮汕口音说:“今天的‘习马会’,好啊!”

“你还挺关心这个哈。”我故意揶揄他。

“当然啦,我是华人,祖籍广东,看到两岸好,我们当然很开心。”

下车时,我记住了这位叫张继的新加坡华人朴素直白的话语。

两岸民众热议领导人会面意义:“伟大的会面”

  蹲守“习马会”的记者在酒店“解决”工作餐。光明日报记者 马勇幼摄

两岸民众热议领导人会面意义:“伟大的会面”

此前,从台湾赶来采访此次“习马会”的台湾中天电视著名主播卢秀芳认为,这次“习马会”必将载入史册,它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两岸领导人的对话交流机制,为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搭建了桥梁。同时,在如此重要的一个时间点,搁置争议,共创双赢是非常有智慧的。

在新加坡工作十几年的台胞周建瑞说,绝大部分台湾民众是赞成两岸和解的。两岸起争端对全亚洲来说是不幸的。“这些年,马英九领导台湾,为两岸关系的良性交流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大家都不希望某些短视的政客为一己之私破坏这好的局面。两岸人民互相折腾,不划算。”这位头发花白的台胞越说越激动,“两岸适当时候要联手,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现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好的时候,我希望两岸经济能更好地发展,这样也能把‘一带一路’的功能辐射出去!”

86岁的台胞、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名誉会长黄永本和夫人、泰华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陈美如也赶来为“习马会”鼓与呼。黄先生说:“我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如今想叶落归根。我们衷心希望两岸关系越来越好,两岸人民越来越幸福。”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认为,此次“习马会”最大的亮点,在于两岸的中国人有政治智慧和政治能力,在双方还没有完全解决政治分歧的条件下,能够寻找到恰当的方法,来进行高层的会面及平等协商。意义在于,第一,向台湾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只要不挑战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能够维护这个基础,两岸都是一家人,纵有千种问题,万种误解,都可以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如果要挑战这个基础,和平的局面就可能会受到损失,两岸关系就可能开倒车,这也是两位领导人再三强调的重点。实际上是两岸领导人再度重申、稳固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同时,在此基础上,还有更高的向往和憧憬。两岸都是中国人,应该携起手来,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努力,这样两岸人民都会大受其利。

“第二,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不光是重申、强调两岸发展应该有的方向和应该作出的历史性选择,还有实实在在的成果,比如建立更高级别的热线,两岸互设办事处等,这些会对稳定两岸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殷存毅说,第三,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向国际社会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两岸中国人之间的事情,我们有能力有智慧来解决。他人想利用我们之间的分歧和问题来插手、干涉甚至遏制中国,我们不会答应也不会允许,这是两岸共同的心声。而两岸的和平局面也会给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安全带来积极影响。

对于11月7日这个美好的日子,大陆网友“信仰守望”说:“11·7,寓意‘要一起’,很好啊。”

对于“习马会”,网友“武建平”乐于给出这样的评价——“伟大的会面,撼动世界”。

(光明日报新加坡11月7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邓凯)

见证“66年等一回”的历史时刻

——媒体竞相采访“习马会”

举世瞩目的“习马会”于7日在新加坡举行。世界各地诸多主流媒体都报道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很多媒体派出记者专门到新加坡采访“习马会”。据估计,报名参加报道的各方记者多达6百多人。

见证“66年等一回”的历史时刻

  众多记者排队等候进入“习马会”会场。马勇幼摄

按照“习马会”日程安排,会面于新加坡当地时间下午3时开始。但从早上7点开始,各方记者“大部队”便开始陆陆续续向会面地点——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聚集,以便占据有利的报道位置。时针才指向上午9点,偌大的大堂已经被数百名记者和各种设备挤得满满当当。在场的记者们对“习马会”的强烈期待溢于言表。

在等待中,记者与来自大陆和台湾以及新加坡、泰国的多位同行聊起这次采访报道。他们一致表示,能够来见证这一“66年等一回”的历史时刻,并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把盛况传递给广大受众,感到非常的荣幸。

会面结束后,记者在新闻中心再次见到了这几位记者。新加坡《海峡时报》一位林姓记者表示,“习马会”在新加坡成功举办,用事实证明了让新加坡的“海峡协调人”作用,他在为海峡和平相处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为新加坡感到骄傲。台湾“中央通讯社”驻新加坡记者黄自强说,今天的“习马会”非常成功,有利于台海和平,是海峡两岸中国人之福,愿“习马会”取得的成果能够全部成为现实,愿两岸永远和睦。

(光明日报新加坡11月7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马勇幼)

光明日报伦敦11月7日电(记者戴军)英国广播公司(BBC)7日报道说,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的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的首次。习近平说,这次会面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篇章,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并表示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则详细描述了“习马会”两人见面时的情形。报道说,见面时,习近平主动先向马英九伸出了手,双方笑容满面,在记者镜头前握手长达80秒,并数次变换面对方向,以方便不同位置的媒体拍照。两人随后进行了约1小时的会谈。报道还说,这次“习马会”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是两岸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的消息说,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习马会”受到全球关注,有6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到场采访。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双方都认为,这次会面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消息还说,此次会面的各项礼节安排是在分歧未解决之前,在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下作出的务实安排。会面结束后,双方各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重申坚持“九二共识”,承认两岸之间仍然存在政治分歧,但强调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决不会答应。

【国际社会关注“习马会”】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会面,美国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予以高度关注,纷纷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

《纽约时报》7日以“历史性的画面: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握手”为题,报道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当天在新加坡举行的历史性会面,两人会面前在记者镜头前握手,并且“两人握手长逾一分钟,握手后一起挥手”。该报指出,习近平和马英九从不同入口进入现场,习近平首先向马英九伸出手。习近平佩戴红色领带,马英九佩戴蓝色领带。这是1949年以来首次这样的会面。此外,《纽约时报》中文网还援引中国媒体刊发了习近平在“习马会”上的致辞全文。

“美国之音”7日报道说,在新加坡举行的会晤中,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历史性握手。据悉,习近平和马英九两人共进便餐期间,将采取圆桌共坐的方式,各自付款;这次会晤的总体费用,也是各自分摊。据透露,马英九准备了一件“台湾蓝鹊”的手工瓷器,作为送给习近平的赠礼,而习近平届时也将会回赠礼品。

“美国之音”引述习近平的话说,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报道说,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华盛顿邮报》7日指出,两岸领导人在历史性会面中承诺,将继续两岸和平。该报引述康奈尔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卡尔森的话说,“此举不仅开启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篇章,而且将深刻影响台湾岛内政治以及美中关系”。

《华尔街日报》7日报道说,习近平在“习马会”上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该报称,“习马会”将被载入史册,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同时也显示出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两岸贸易、投资、旅游和其他领域。虽然两岸关系数十年来一直摇摆不定,但是随着经济和其他方面联系的加深,两岸关系的紧张局面得到了缓解。这种局面在马英九成为台湾方面领导人后得到加强。

《今日美国报》网站7日头条刊发习近平同马英九微笑握手的大幅照片。该报称,“习马会”是两岸领导人60多年以来的首次会晤。该报援引习近平的话说,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美国电视新闻网(CNN)网站7日以“两岸领导人1949年以来首次会晤”为题,报道了当天举行的“习马会”。据该网站报道,会面传递出的信息是,两岸关系不是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国和台湾之间的关系,海峡两岸领土属于同一个国家,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这一事实的法律基础不能也不会改变。

(光明日报华盛顿11月7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韩显阳)

“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习马会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央视网讯(记者刘颖)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历史性会面。闭门会谈前,习近平致辞,两岸66年历程表明,不管两岸经历多少风雨,没有力量能让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

致辞中习近平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马英九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的五点主张,包括要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要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以及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在谈到两岸领导人致辞时表示,“两岸领导人致辞虽然角度不同,但拥有重要共识:双方都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对两岸关系的过去、当前和未来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展望。”“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这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取得长足进展的关键。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两岸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两岸双方要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和平共赢之路。同时,两岸同胞要进一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共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闭门会谈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表示习近平先请马英九发表看法,然后做了回应。苏格解读,“现在的两岸关系到了新起点,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习近平提出四个坚持: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对马英九所提包括两岸办事机构联系、货贸协议、共撰抗战史书等问题均妥为回应。总之,习马会为两岸关系发展奠定基础并开创先河,将以其重大且深远的意义而永远荣载史册。”

全国台研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志怀同时表示,“如何进一步扩大交流,深化两岸人民的合作,增加两岸人民的福祉,两岸领导人会谈具体,成果丰富。”

今年5月4日,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就语重心长地说: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而两岸领导人此次在新加坡的会面进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踏出两岸高层政治互动往来的关键一步。对此,周志怀表示,“责任和担当,促成了此次两岸领导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是一个民族的责任、历史的责任。”“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对于未来两岸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畅想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时,周志怀说,“我们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但是两岸关系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管遇到什么曲折和变化,都要坚持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按照我们既定的方针保持战略定力,为两岸人民谋福祉,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

两岸同胞期盼的时刻终于来临: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双手紧握。

这一握,跨越了66年的风云坎坷,展示了两岸追求和平发展的信心与解决争议的智慧。

惊喜来得太突然。此前,还有人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存在疑虑,担心两岸关系可能产生变数。就在此时,两岸领导人迈向彼此的一小步,推动两岸关系前进了一大步,给两岸关系拓展了新的空间,描绘了新的前景,给所有对两岸关系持有善良愿望的人们以信心——“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

海峡两岸从家书难寄到领导人握手会面,从情感的视角看,是源于“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从法理的视角看,是因为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从未分裂;从现实的视角看,是因为30多年来,两岸走过了从激烈对抗到开放探亲和“三通”的协商合作之路。这一切都有赖于“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

即便如此,两岸尚未统一。在超越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两岸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分歧和争议仍然存在。23年前的1992年,两岸智慧地达成了“九二共识”,一个搁置争议、但确定了两岸关系根本性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又智慧地就经济民生展开了一系列协商,给两岸人民往来便利、合作互惠铺平了道路,成就了“习马会”这一必将定格历史的瞬间,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习马会”让“九二共识”这一定海神针的作用再次凸显。有这一政治基础在,“先生”二字就能四两拨千斤,抛却历史的恩怨和现实的纠结,实现海峡两岸新的突破。从两岸领导人会面中传出来的消息显示,无论是两岸货贸协议、设立两岸热线,还是台湾人民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等问题,大陆都积极回应。习近平表示,只要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岸双方可以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这些都令我们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抱有新的期待。

智慧也体现在大格局、大心胸上。习近平在会面中再次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台湾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这为两岸关系的未来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当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主流心声,负责任的党派和政治人物,不能无视海峡两岸来之不易的交流合作成果,更不能无视成就这些成果的“九二共识”。

“习马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期待和信心,但两岸间的分歧矛盾仍在,两岸关系的威胁仍在。“台独”势力仍在煽动两岸同胞的敌意和对立,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仍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考验。

以“习马会”为起点,两岸将继续展示信心与智慧。我们坚信,两岸同胞必将越走越近,我们的手都将紧紧握在一起!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若干年以后,历史学家一定会以类似口吻记录2015年11月7日这个重要日子: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以一红一蓝的领带,微笑握手的姿态,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克服了会面时机、场合、身份、成果等重重障碍,实现了自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岸领导人正式会谈,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

很多人在惊叹两岸政策执行层此前毫无走漏风声的严谨,更多人钦佩两岸领导人着眼于民族未来的谋略,所有人更感慨冥冥之中的某种历史牵引力,令两岸关系终究重回正途。

1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宽度,真正要迈过两岸政治鸿沟,远比只身横渡难无数倍。早在1956年,北京方面就致信台湾蒋介石,以“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温情攻势,盼蒋在中国统一后回故乡看看。蒋一度动心,曾数次派国民党将领宋希濂、著名报人曹聚仁等回大陆,面见大陆第一代领导人。双方思量重启和平谈判。可惜,历史造物弄人,两岸内部的各类重大事件,令两岸分治超过一个甲子。

1992年11月,两岸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4月,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实现1949年以来第一次两岸非正式会谈,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

然而,两岸领导人层面始终差“关键一晤”。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谈的一番话,感动了台湾许多人,被台湾媒体普遍认为是充满“两岸一家亲”的温情,着重于共同命运、中华血脉、民族复兴的深意,把中国梦与“两岸梦”完美地联结起来。这些都与习近平本人在福建连续工作17年、熟悉对岸情况密不可分。


由此看,艰难走了66年才得以实现的两岸领导人会面,既有前人积累的厚重情理,更有着个人特色的魅力体现。均有秘书履历的两位“先生”的细腻,在二人见面的着装仪表、举手投足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而大陆方面给予台湾的对等尊重与长期耐心,更体现了习近平本人的自信、包容与善意。习近平曾说过,“世界上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只要谈着就有希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

如果说个人魅力是此次“习马会”最终成行的特殊因素,那么,社会互动则是两岸领导人必须见面的宏观基础。2014年两岸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占台湾全年对外贸易的60%左右;2014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1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6.6万人次,占全台人口20%多。两岸定期客运航班总班次将近1000班,每天将近三个航班往返大陆台湾。

加之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上线、两岸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高等因素,台湾与大陆的互动,无论是人员,或者是贸易,丝毫不亚于大陆同样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省份或区域,与其他省份的互动频次。

正如习近平在“习马会”致辞中所说:“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从这个角度看,两岸领导人最终会面也是被两岸人民“拱”出来的。这也正是三天前“习马会”消息一宣布,两岸股市均连日大涨,最敏感的资本市场用实际行动对两位“先生”见面表达的真实期盼与一致拥护。

除了个人因素、社会期盼,世界同样在为“习马会”点赞。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的“关键域外国家”美国的国务院,第一时间出来表态:“(习马会)为两岸、为美国以及整个地区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第一次会面没有触及具体问题,但象征意义已经大于所有具体的成果。过去20多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朝鲜半岛局势曲折、全球分离主义盛行,“习马会”的成功,体现了中国人完全对解决好自己问题的“大智慧”、“大团结”和“大远见”。

历史没法选择,但现实却能倍加珍惜,未来更应全力创造。今天这个日子,两岸化干戈为玉帛,化对立于对话,全球15亿华人为两位帅气的“先生”叫好,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又一个希望,再次体验到这个多灾多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