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台海_>>台海热词>>第七届海峡论坛

东南网6月14日厦门专电(本网特派记者 邹玒 陈薪宇)今日上午,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出席并致辞。

郝龙斌表示,海峡论坛在厦门举办对两岸关系来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厦门是最早实现小三通的地点,而台湾许多农产品也从这里进入大陆市场,厦门闽南话让台湾民众最有亲切感。最为重要的是,厦门见证了几十年来两岸关系的改变,是一个关键的城市”。

回顾过去28年两岸关系的进步,郝龙斌说,两岸关系进步得多,迟缓的时间少。他认为,这是两岸的基本共识,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期盼。他表示,从第一届海峡论坛举办至今已经迈入第七个年头。此次论坛不仅有论坛大会、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经贸交流四大主题,还包含十七项活动,可谓是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海峡论坛是两岸规模最大的盛事。

“民众的交流是最重要的。”郝龙斌认为,两岸民众是两岸关系发展最有利的推动者,他们对和平繁荣的追求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持续努力,推动两岸关系行稳致远。

郝龙斌还提到,青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希望通过青年论坛增进两岸年轻人的认识。此外,他也表示,本次海峡论坛参与人数上万,希望两岸与会人士都可以通过海峡论坛这个平台各抒己见,提出对两岸交流看法,增进感情,使这一平台发挥最大功能,并让两岸交流广化与深化。

中国台湾网6月14日厦门讯(记者王思羽)正在厦门出席第七届海峡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今天表示,本届论坛共设四大主题、十七项活动,议题包罗万象,充分体现出海峡论坛是两岸规模最大的盛事,不论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都可说在两岸交流活动中首屈一指。他还表示,回顾历次海峡论坛,可以看出两岸民众是两岸关系发展最有力地推动者,“两岸民众对和平繁荣的追求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持续努力能使两岸关系行稳致远。”

第七届海峡14日举行论坛大会。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在致辞时指出,在厦门举办活动开幕式对两岸来说可谓别具意义。他表示,厦门对两岸来说不仅是“小三通”的门户,台湾许多农产品也从厦门进入大陆市场。更重要的是,厦门的闽南话口音让来自台湾的民众感到特别亲切。厦门与金门距离近,可谓见证了两岸关系从对峙走向和平发展。

回顾过去28年两岸关系的进步,郝龙斌认为,这是两岸大势所趋,也是许多民众的期待。他表示,从第一届海峡论坛举办至今已经迈入第七个年头。此次论坛不仅有论坛大会、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经贸交流四大主题,还包含十七项活动,主要涉及青年、影视、妇女、文创、职工、民生、文化、科技、金融等,议题可说包罗万象,“体现了海峡论坛是两岸规模最大的盛事,不管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可说在两岸交流活动中首屈一指。”

郝龙斌表示,他对于本次论坛举办青年论坛,希望通过青年论坛增进两岸年轻人的认识深表欢迎,毕竟年轻人是掌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另外,两岸同文同种,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人。本届海峡论坛也举办纪念妈祖的活动,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他表示,本次海峡论坛参与人数上万,希望两岸与会人士都可以通过海峡论坛这个平台各抒己见,提出对两岸交流看法,使这一平台发挥最大功能,并让两岸交流广化与深化。

此外,郝龙斌谈到,回顾历次海峡论坛,可以看出两岸民众是两岸关系发展最有力地推动者,“两岸民众对和平繁荣的追求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持续努力能使两岸关系行稳致远。”(完)

龙明彪主持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图)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主持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摄)

中国台湾网6月14日讯(记者 陈佳慧)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14日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主持今天的大会。

陈有谅:两岸基层交流根连根 获实质性深化

  新北市厚德里里长陈有谅出席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摄)

中国台湾网6月14日讯(记者宣玲玲) 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6月14日上午在厦门举行。新北市厚德里里长陈有谅在论坛大会上发言时表示,两岸在经济、宗教、文化、基层各方面透过两岸高层及民间基层频繁的互动、互访,得到实质上的深化。

陈有谅首先介绍了里长在台湾的基本情况,形容里长像是家庭主妇,从修整花木到访察民情,每天穿梭在邻里之间,满足民众的各种需求。里长所处理的业务看似非常细琐、微不足道,但是透过“包君满意”、“随叫随到”的服务方式,得到里民的认同与满意。

陈有谅说,新北市厚德里是台湾健康六星治安社区,同时也获得新北市政府环境五星级社区。厚德里的居民人数不断增加,因此老人与小孩的照顾需求也日与剧增,当新北市政府了解厚德里的需求之后,新北市长朱立伦在厚德里设立了全台湾第一座国共托育中心,这项政策实施之后,其他县市也纷纷筹设类似机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去年访问台湾时,第一站就是厚德里里民中心参访,走访公共托育中心,与跳团体舞的姊姊妈妈们互动,和谐欢欣的场景令人感动,正所谓经济交流手牵手,文化交流心连心,基层交流更是根连根。

陈有谅表示,台湾面临着“人口老化”的问题,台湾将活动中心闲置空间活化成托老中心照顾老人。在大陆也同样面临着“一人平均要养六老”的困境,80年代后的子女将成为“孩奴及养老奴”,这些例证,都说明了无论在历史、文化、人文、特性及风俗民情上同文同种的两岸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所以两岸人民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重要。“民众关心的小事,其实就是里长和所有公仆需要关心的大事”。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希望两岸社区、基层民众有更多机会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使两岸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和谐、美满。

近年来两岸在一件事情上看法显然越来越接近,就是“倾听人民的声音,重视人民的需求”。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不管是中央领导人或地方首长,都是如此。唯有倾听民意获得人民支持、为人民谋福利的政策,才可长可久。

陈有谅还特别强调,海峡论坛一直在两岸关系交流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平台深化了两岸民间关系发展,希望能在这几天的议程中,与大家一同分享基层里长治理里政的经验,为两岸民众谋福利,一起提升两岸基层民众的生活质量,达到“两岸一家亲”的愿景。(完)

中国台湾网6月14日讯(记者 王怡然) 6月14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台湾青工总会总会长侯佳龄在发言时说:“两岸青年菁英干部有责任更积极地为两岸青年搭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平台。”

侯佳龄对两岸青年交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两岸青年同文同种,我们可以透过这样的论坛形式不断地交流互动,缩小认知上的落差,甚至我们还有高校学生互相到对岸的高校就读,相互学习,增进了解,两岸的青年朋友名符其实地如同手足。”

侯佳龄呼吁出席海峡论坛的青年菁英干部,为两岸青年搭建沟通互动平台,“青年的创意是无穷尽的,青年人的热情是无限的,今天与会的都身为青年中坚分子,我希望我们能够扛起责任,搭建起沟通互动平台,让两岸青年能够透过任何形式达到认识彼此的目的,进而融入彼此的文化与生活,实现共同成长进步。”

今年3月初,台湾青工总会曾拜访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彼时,张主任对台湾青工总会提出希望,期望台湾22个县市青工总会都能够在大陆各自建置一个对口的省份与城市,真正做好两岸青年交流、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的平台。对此,侯佳龄表示:“希望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可预见的未来,双方的交流互动更频繁、更绵密。”

第七届海峡论坛6月13日在厦门开幕,本届论坛更重视青年发展,为贴近两岸青年的关注和需求,将举行海峡两岸大学生青年创意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展示、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等活动,包括微电影、健康成长、创业与“互联网 ”、艺术教育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主题峰会等多个项目。还邀请台湾青年来闽参加两岸青年骑行最美福建活动。(完)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出席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并致辞。(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摄)

中国台湾网6月14日讯(记者陈佳慧)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14日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出席论坛大会并致辞。

新华社快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第七届海峡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将进一步为两岸同胞交流创造更好条件,包括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

【新闻资料】

新华社厦门6月14日电(记者谈昦玄、康淼)多年来,大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便利了两岸人员往来尤其是台湾同胞往来大陆。

在台胞办理证件及签注方面,2004年以来,陆续授权福建、上海、江苏、北京、天津、重庆、浙江、广东、四川、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等20个省、市、自治区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为在大陆的台湾居民补换发5年有效台胞证。2008年9月25日起,实行台胞证“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1年,全面下调台胞来大陆签注收费标准,总体降幅达50%。其中,大陆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为台胞办理1-5年居留签注的收费标准由100、200、300元人民币统一调整为100元人民币。

此外,已入境台胞可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委托的县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申办1年、2年有效多次入出境签注,符合规定者还可申请5年以内居留签注。2012年,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签注最长有效期由1年延长至2年且实现按需申领。

在台胞口岸签注方面,先后在42个城市设立43个台胞口岸签注点,为未办妥入境手续直抵口岸的台胞办理一次有效台胞证和3个月一次有效入出境签注。

各类便利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两岸人员往来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大。数据显示,1988年,台胞来大陆约45万人次,2008年达436万人次,2014年达537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1988年仅几百人次,2008年达28万人次,2014年达404万人次。另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两岸结束隔绝状态至今年第一季度,台胞来大陆累计超过8338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706万人次,合计两岸人员往来突破1亿人次。

第七届海峡论坛昨日全面铺开各项活动,重头戏海峡论坛大会则将于今日10:00在厦门主场隆重登场。按照惯例,论坛大会上将发布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红利”。

海峡论坛大会今日将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登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将出席,包括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台湾来宾也将出席。

晨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海峡论坛同样会发布惠及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福建省将发布鼓励台湾青年在闽创业就业等政策措施。此外,本届海峡论坛将紧紧围绕福建自贸试验区,发布促进两岸合作的“政策红利”晨报记者也将第一时间关注并发布相关信息。(记者 陈怀安 潘薇 见习记者刘凡凡)

13日,第三届两岸公益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300多位两岸公益机构代表和爱心人士围绕“公益——让社会更和谐”主题,深入交流实践经验,探讨两岸公益合作。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齐鸣秋在致辞中说,公益文化是中华民族进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共同开展公益互助,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深化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感,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实践”。

齐鸣秋表示,自两岸公益论坛设立以来,进一步掀起了两岸以“公益”为元素的互动交流,两岸慈善界名人、演艺明星、商界领袖等用公益故事、人物感悟来传播现代公益理念,为两岸弱势群体开展卓有成效的公益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内容、拓展交流领域、强化互动机制、提升交流层级,使两岸公益论坛产生良好实效,进而生动诠释‘两岸一家亲’的风貌。”齐鸣秋说。

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赵怡表示,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共同传承了古圣先贤的慈悲大爱。在社会进化的关键时刻,理应携手共进,锐意革新,打造一个真正的爱心社会。

“两岸公益论坛点亮了两岸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拉近了两岸距离,触动了两岸民心,我相信它会成为两岸公益交流的最佳平台。”赵怡说。

论坛中,两岸26位公益代表先后发言,探讨如何做好“公益人物”、“公益传播”和“公益运营”,阐述如何树立公益人物榜样力量,如何提升公益项目的运营能力等。

论坛还就“成立两岸青少年心理专家智库、建立两岸公益机构重大灾难联动机制、打造两岸公益机构常态化高端交流平台”等内容达成了初步共识。(记者陈旺 许亮)

中新社厦门6月13日电 题:张志军为两岸残障手工艺者当“模特”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淡蓝色衬衣、黑色西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13日端正地坐在台湾画家朱建安面前,成为他创作的“模特”。

当天,两岸残障人士嘉年华职业技能展示在厦门举办,两岸20余位残障手工艺者展示绘画、剪纸、刺绣等工艺。

面对端坐的张志军,朱建安提笔挥洒,仅约两分钟,一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画便完成。

接过作品,张志军握朱建安的手笑着说:“你把我画年轻了”,“这好像30年前的我啊”。

得知朱建安听力方面存在障碍,张志军说:“可惜我不会手语”。他通过协助向这位画家表达了感谢和敬意。

张志军说,残障人士虽然身体上有一些残疾,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给所有人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张志军还为来自安徽的刘晓川担任了“模特”。刘晓川擅剪纸,她以张志军的侧面为模型,创作肖像。

刘晓川剪纸时,有台湾记者不断询问张志军担任“模特”的感受。张志军保持着身体不动。他说,我一讲话身体就会动,会影响她创作吧。当作品完成后,张志军耐心回答了记者提问。

此后,“您怎么受伤的?”“现在产品销路怎么样?”“产品有没有特别标注?”“自闭症患者的照护怎么做?”活动中,张志军不时和手工艺者交流,并摘下眼镜近距离观察他们的作品。

来自台湾嘉义县的许宗焕是名陶艺师,20岁时因脊髓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第一次来大陆,他感觉张志军“很亲切”。

许宗焕告诉中新社记者,张志军询问了他受伤的经过,并向他了解陶壶制作工艺及产品销售渠道,流露出对残障人士处境的关心。

当天的活动以“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主题,是第七届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海峡论坛首次专门为两岸残障人士搭建沟通平台,旨在增进两岸在残障人士权益保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观展,当“模特”,与业者交流,张志军在活动现场停留了近一个小时。(完)

中新网厦门6月13日电 (记者 龙敏)“如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依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最重要的是要靠青年朋友。”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全台青工总会总会长侯佳龄如是表示。

作为第七届海峡论坛的一项重要活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论坛13日在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青年企业家代表、金融青年代表、青年学生代表等1000余人参加论坛,围绕“中国梦·中华情”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首度跨海而来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侯佳龄表示,两岸青年各有优势,应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在创业中促进交流,在创业中促进友谊。

本届青年论坛由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两岸青年金融峰会、两岸青农合作峰会、两岸学生起点营、海峡青年创业论坛五个子论坛以及两岸青年骑行最美福建活动组成。

“两岸一家亲,未来在青年。”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何明华表示,希望两岸青年应加强互动交流,把握好新机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努力发现新的商机,创造新的价值,做大做强企业。

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联办的海峡青年创业论坛上,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副会长王嘉年、台湾华阳创投集团董事长王韦中、戈壁投资合伙人王雪梅、创业工场创始人麦刚等两岸青年创业者担纲主讲嘉宾,与台下青年对话交流。

因长得像大陆明星郑恺,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创业者庄威登场便引发轰动。历经两次创业失败后创办星客多快剪,花15分钟20元钱剪发,不吹不烫不染,获大陆天使投资人投资。庄威说,大陆市场空间广阔,台湾青年应该勇于登陆创业。

“海峡青年论坛”是一个以“经济、文化、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两岸青年交流平台,以构建两岸青年思想交流的新平台、展示两岸青年开放开拓的新形象、开辟两岸青年联系沟通的新窗口为宗旨。自2003年创办迄今已13届。(完)

中新社厦门6月13日电 题:两岸同名同宗村:从“寻根”到“共建”

作者 闫旭

13日,来自台湾的150名乡亲和大陆的160名乡亲,携手在厦门启动了第七届海峡论坛“同名(同宗)村·心连心”联谊活动。

自2013年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上首次亮相,“同名(同宗)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两次。该活动以有据可查的两岸同名村落为对象,乡亲寻根谒祖、交流互动为形式,扩大两岸基层民众之间的交流,获得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支持。

纵观此项活动,其经历了从第一届的寻根到第二届的续缘,再到今天两岸共建新家园的合作发展轨迹。

共奉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是两岸民众的共同信仰。当天,一到联谊活动的第一站——海沧青礁村慈济祖宫,迎接的腰鼓就舞动起来了。两岸乡亲在慈济祖宫共同参拜了保生大帝,祈福两岸和平昌盛。

台湾有数以百计的保生大帝宫庙。台湾赖姓宗亲会创会理事长赖淑娟告诉中新社记者,福建省平和县心田宫主祀保生大帝,台中北屯元保宫保生大帝的香火是从这里传过去,元保宫周围的赖氏族人是心田赖氏迁移过去的。

“我们之间是同宗、同文化的”,赖淑娟说,心田宫和元保宫共奉保生大帝,近几年交流非常密切,每年都有许多台胞前来心田宫和心田赖氏寻根谒祖、进香,进行民俗文化交流。

共饮七星井水

“你看我们脚下的红砖,台湾那边颜厝嶚的七角井的井壁,用的就是这种砖。”海沧院前社颜氏宗祠内,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陆炳文给记者讲述了他了解到的一段历史。

青礁村有两口井,一口四川井,一口三川井,当地人统称“七星坠地”,是青礁颜氏开基祖选择定居地时几经卜地后所挖。

陆炳文说,开台王颜思齐在台湾的居住地台南云林县水北村颜厝寮,也有一口七角井,是当年颜思齐和漳泉先民开垦台湾时挖的。

“当时当地缺水,他们到了以后先要挖井,想到老家的‘七星井’,就把这口井挖成七边的,来纪念自己的故乡。”陆炳文说,七角井的井壁,用的是颜思齐一行人行船时作为压舱石带着的青礁方块红砖,这口井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

“水缘也是血缘、亲缘啊。”陆炳文感叹道。

共祭颜氏先祖

当天,青礁村院前社大夫第,20多名两岸颜氏宗亲共同祭拜了“开台王”颜思齐。台湾颜氏总会理事颜武胜带了儿子颜子农一起来参加祭拜。

据记载,颜思齐系开台第一人,目前颜氏宗亲在台湾有10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与青礁村院前社同宗的台南下营乡红厝里。

“我们的生活习惯完全相同,饮食习惯也相同,最可贵的是闽南话都可以沟通,所以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人。”颜武胜说,这次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儿子带过来,否则怕年轻一代宗亲观念渐渐淡薄,代代相传会中断。

颜子农回应了颜武胜的这种担心。他说,这次是第一次来到厦门,感触很大,以后会每年陪父亲来祭祖,也会自己组织年轻一代宗亲来这里对话交流。“年轻一代宗亲加强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共建美丽家园

“城市菜地”引进了台湾农作物种子,“同心果园”种植着台湾引进的凤梨、葡萄。在海沧院前社,处处透着台湾裔亲的情感和智慧,他们传授技术、引进种苗,担任义工,捐建设施,将院前当成新的家园,共同建设、共同分享。

青礁村的入口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话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景。当天参加祭拜的青礁村颜氏宗亲颜建村说,现在有两岸宗亲倾注的智慧、情感和心力,有广大台商台胞的积极参与和助力,青礁村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百姓富、生态美、台味足”的“闽台生态文化村”。(完)

中新网福州6月13日电 (记者 龙敏)咖啡浓香,音乐曼妙……两岸青年代表13日相聚厦门,在“我在起点遇见你”、“我在起点拥抱你”和“我在起点等待你”三个主题咖啡馆,畅谈首届起点营的共同经历、“两创时代”两岸青年学生共同打拼的愿景,以及为第二届起点营、两岸青年学生成长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作为第七届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论坛之两岸学生起点营分论坛当天在厦门举办,来自台湾、福建省内及北京、上海等省份的首届两岸学生起点营的营员代表50多人参加了活动。

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全台青工总会总会长侯佳龄认为,两岸学生起点营活动是一种很温馨的方式,有助于两岸青年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增进情感,有助于推动两岸进一步交流。

据悉,2014年8月17日-24日,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台湾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办,福建省学生联合会承办的首届两岸学生起点营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地举行,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近50所高校青年代表,通过举办圆桌会、素质拓展、参访企业和历史名胜等活动,搭建两岸学生领袖交流对话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扩大共识。(完)

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今举行两岸交流新政预计出台

6月12日晚,第七届海峡论坛·海峡影视季颁奖典礼于厦门小白鹭艺术中心举行。王东明 摄

中新网6月14日电(王诗尧) 两岸民间交流重要平台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定于今天(14日)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将出席论坛。

第七届海峡论坛13日起在福建举办,活动为期一周。本届海峡论坛策划有论坛大会和两岸青年、基层、经贸交流等四大板块17项活动,由两岸76家单位共同主办。

自2014年以来,台湾岛内形势的发展,让外界看到台湾基层、青年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的重大关切。此次论坛的安排,反映出大陆方面落实对台更为关注青年与基层的努力。

本届主打“青春范”

本届论坛主打“青春范”。海峡青年论坛的一系列活动作为重头戏,将从多个角度切入两岸年轻人的生活和就业。

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和两岸青年金融峰会,为年轻人提供了坐而论道的交流契机;海峡青年创业论坛和电商项目对接等活动,让两岸青年可以携手未来,共同为人生理想而拼搏;两岸青年骑行最美福建和两岸青少年微电影主题峰会,则将两岸对年轻人的关注移向生活层面。

论坛其他配套活动也强化青年创业等特色。参加本届“同名(同宗)村·心连心”联谊活动的台湾青年比往年更多。两岸特色庙会今年将新增两岸文创大超市等活动,直接面向年轻人招商。

对于海峡论坛希望给两岸青年搭建一个怎样的平台?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0日说,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两岸青年交流,也采取一些措施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就学、就业、创业进一步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同时,我们也开始着手组织实施,通过两岸青年创业就业的考察活动,为台湾青年进一步到大陆来创业就业搭建更多、更丰富的平台。

他称,“这样一些努力,加上两岸青年的积极参与,两岸青年交流一定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基层民众参与更广

国台办6月10日发布会透露,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新党主席郁慕明、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及台湾有关县市长、县市议长、台湾主办单位代表、各界人士等将近1万人应邀出席本届论坛。

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玲12日则表示,台湾各界人士对第七届海峡论坛各项活动响应热烈,报名踊跃,预计将有来自台湾岛内全部22县市的万名台湾民众参加。

13日,作为论坛重要活动之一,“两岸同名(同宗)村心连心”联谊活动举行。150余名来自台南、高雄、桃园、花莲等地的台湾乡亲参与其中。

两岸特色庙会为海峡论坛超人气项目。今年6月12日至16日,美食风再次来袭,以“味道中华香飘两岸”为主题的两岸特色庙会将推出210个摊位,来自台湾的摊位多达160个,前来摆摊的台湾客商从去年的5个城市扩展到15个。

论坛期间还安排“海峡论坛之夜”民间文艺汇演和“童玩大游园”等互动活动。新增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邀请台湾20多个民间助残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参与。

两岸交流合作新政料出台

根据往届论坛的惯例,一般会推出两岸交流合作、对台惠民的新举措。近期,大陆方面形容“当前两岸关系处在新的重要节点上”,恰逢此时,将有什么实质性的政策举措“落地”,受到外界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13日在厦门与部分参加论坛的乡亲座谈。他称,过去两岸关系历经曲折,两岸乡亲的交流一直没有中断。现在两岸往来更加方便,乡亲们更应多交流、多来往,而且要让年轻一代更多参与进来,让同胞的根脉连得更紧、心拉得更近。两岸同胞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开创美好生活。

人民政协报13日报道称,从相关部门获悉,为了扩大对台湾地区“三中一青”(中南部、中低收入阶层、中小企业以及青年)受惠范围和力度,本届论坛期间,相关部门将宣布一系列惠台政策,将关心和帮助“三中一青”政策做细做实。(完)

两岸残障人士嘉年华首次亮相海峡论坛

  杨伏山 摄

中新网厦门6月13日电 (记者杨伏山)2015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暨主题报告会,13日在此间厦门举办。来自两岸的300多位残障组织代表和残障人士共聚一堂,围绕“突破残障·融合发展”、台湾身心障碍福利发展状况等议题展开对话交流。

这是两岸残障人士嘉年华首次纳入海峡论坛。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贾勇、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创办人李钟桂、台湾祥和社会发展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赵守博等出席当天的开幕仪式。

洪捷序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今年海峡论坛首次纳入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活动,邀请台湾和大陆不同领域的朋友们相聚于此,共同交流两岸残障人康复、托养、文化、体育、职业技能才艺展示,志愿助残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对今后进一步深化两岸残疾事业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贾勇表示,要把此次活动的举办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两岸残疾人交流合作,完善两岸残疾人交流合作机制,让嘉年华活动在两岸残疾人交流合作发挥引领方向、拓宽渠道、展示成果的重要作用;要鼓励两岸残疾人友好往来,让残疾人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赵守博也在会上致辞时表示,这次嘉年华为两岸残障事业交流合作提供难得的舞台,期待可以结交更多大陆朋友,了解更多大陆的社会、经济、法律、商贸规则,让更多的台湾身障者在大陆实现发展事业的愿望。

台湾残障人士代表、中华海峡两岸身障文创艺术协会理事长陈土金称,他十年前首次前来大陆,走了十几个省,对大陆残障人士的工作、生活和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连续5年参加闽台残障人士的活动,认识了福建残联的许多朋友。

他认为,两岸的热情交流,给两岸残障人士的才艺表演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多发展才能的空间。这次海峡论坛首次新增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将进一步推动两岸残障朋友的情感交流,为两岸残障事业交流、合作提供舞台。两岸残障事业,无论从美术、书法、摄影、才艺等方面,还是与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就业创业等市场都需要以交流的方式彼此熟悉;两岸的市场空间更需要互相创造机会、来帮助两岸一家亲的残障朋友和残障同胞。

随后举行的主题报告会,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陈新民,台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尹可名,台湾南投县私立德安教养院院长何心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2015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福建省残联和厦门市残联承办,台湾24个残障组织的150代表组团参会。(完)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