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中新社福州6月16日电 (记者 罗钦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同意将在台湾地区已上市20年以上的台湾产中药材注册申请的受理和审批委托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实施。”这是福建公布的又一项对台惠民新举措。

为期一周的第七届海峡论坛16日继续在福建举行。本届海峡论坛上,福建公布了一系列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

从前述中医药交流政策可见,经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进口的台湾中药材,在福建口岸通过登记备案后可销往大陆各地,将助推台湾中药材登陆开疆拓土。台湾中华两岸医疗健康发展协会理事长廖国栋表示,两岸中医药业界应抓住机遇,优势互补,加强创新合作。

除中医药交流,福建新发布的政策还涉及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便利台胞分享自贸区福利、台农创业园发展等。

台农创业园方面,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补助标准由原每年每个创业园300万元人民币提高至500万元人民币,进一步促进漳浦、漳平、清流、仙游、福清、惠安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福建台农创业园完成投资2.3亿元人民币,漳平永福花都、清流闽台生态羊业示范基地等一批重点现代农业项目进展顺利;引进台资农业项目5个,合同利用台资近2000万美元。至此,台农创业园累计有528家台资农业企业入园创业,引进台资9.4亿美元。

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福建推动落实的政策措施多达54条,包括海关方面25条、检验检疫方面4条、金融方面15条、旅游方面5条与人员往来方面5条。综观这些政策措施,“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是其要义所在。

仅从金融领域就可见,此次发布的15条金融政策措施,包括允许自贸试验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台湾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借款等业务;支持台湾地区的银行向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或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支持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两岸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等,让台湾银行可以充分享受福建的自贸商机和政策红利。

实际上,台资银行加速布局福建,已显现自贸机遇下闽台金融合作的提速。去年12月福建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台湾合作金库商业银行福州分行、台湾彰化银行福州分行、台湾华南商业银行福州分行、台湾第一银行厦门分行等4家台资银行相继开业,使福建台资银行从无到有,且数量在大陆各省(区、市)中跃居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广东、江苏。

台湾彰化银行董事长张明道认为,在福州设分行可以善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措施,发展两岸人民币特色金融业务,深耕海西金融市场;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下,台闽经贸往来将更加便利、密切。

除了自贸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也是当下福建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之一。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福建完全有条件成为对台经贸合作、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台湾则可以借力使力,搭上顺风车,共同赚世界的钱。(完)

“我觉得年轻人不要先入为主给海峡论坛抹上什么色彩,应该实地走走,眼见为实。”台湾“90后”男孩温佳学说。

在台湾飞碟联播网工作的温佳学,因为海峡论坛第一次来到大陆。在论坛大会上,听到“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的消息时,他评论说,“这一举措的具体影响是少办理一道通关手续,但更多地表示的是双方的一种信任。”

作为“网络世代”,他注意到,台湾年轻人在网上对海峡论坛的评论呈现两极化。“有些人觉得这是统战,只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有一些人抱持比较开放的心态,希望接触看看。”

来自嘉义的温佳学告诉记者,“身边的年轻人来过大陆的不到五分之一,很多人对大陆缺乏实地了解。”但他发现,周围的大陆元素渐渐多了起来:他认识的台湾大学朋友曾到北京当过交换生;毕业后他在云林、嘉义跑新闻时,接触了云林科技大学的10多个大陆交换生。

已经在手机里装了微信的温佳学告诉记者,来到厦门特别亲切的是,“身边大我一两岁的学长,已经在厦门一家公司当了人力资源讲师。”

本届海峡论坛更加注重青年交流。记者在多个活动场合看到许多“80后”“90后”台湾青年的身影。

与第一次“登陆”的温佳学相比,生于1993年的台中男孩聂守贤对大陆要熟悉得多。“我爷爷是青岛人,以前跟随国民党到了台湾。我和爸爸都在台湾长大,家里每年清明节都会回青岛给爷爷扫墓,所以我对大陆不会太陌生。”他说。

除寻根祭祖外,他建立了自己和大陆的新联结。“去年我在漳州闽南师范大学呆过一个礼拜,当时我们一个老师到漳州交流教学,我跟他过来做助教,上的是三维动画设计的课程。”他说。

作为台湾大叶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此次聂守贤带来了毕业作品动画短片《RIPPLE》,来参加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

据介绍,《RIPPLE》讲的是:两个小男孩为了抢一块石头玩具,打打闹闹,产生“抓交替”现象,互换了灵魂,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

如动画短片里讲述的“互换灵魂”故事,聂守贤也对大陆青年的状态产生了兴趣。“我一直好奇大陆青年在关心什么。如果问我最关心的是什么话题,我想可能是创业,因为我自己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我知道现在大陆很多学生都在谈创业,所以也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

“青年文创论坛这种形式不错,可以让两岸青年有更多机会了解对方。”聂守贤为本届海峡论坛点赞。

“我觉得现在两边的青年都希望了解对方,也有了一些机会,但还可以更多。”聂守贤说,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携手前进。(记者许雪毅 黄鹏飞)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日前在第七届海峡论坛上宣布将对台湾民众赴大陆免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等优惠举措,受到台湾社会普遍欢迎。

岛内媒体均在显著位置和时段播发和评论了这一消息。台湾方面陆委会14日表示,此举是“朝有助促进彼此了解、有利双方互动的方向前进”,会密切关切大陆提出的后续相关具体执行细节,以期两岸交流过程中,让两岸人员的交流互动能有序健康地发展,增进民众权益与福祉。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说,这显示大陆持续做对台湾人民及基层的工作,帮助两岸民众交流,增加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理解。

张五岳说,去过大陆的台湾民众不到总人口的一半,推进台湾民众往来大陆便利也是大陆的既定政策之一,其实大陆在这个利多政策上已研议多时。

不少台湾旅游业者表示,从时间和经济效益上看,这真的是好事。

中旅社副总经理林聪敏表示,未来若改成卡式台胞证,就可以随时随地加签,对实际旅游操作会比较方便,乐观其成。

据资料显示,2014年两岸人民往来超过900万人次,其中台湾赴大陆旅游、经商、求学、工作等人数,超过500万人次。

台湾观光局表示,台湾赴大陆若改用卡片式台胞证,赴大陆就少了一个办证的程序,当然比较方便。入境时只要“刷一下”即可。

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大陆旅行委员会召集人许淑玲表示,“这个大利多应该不会让台湾民众等太久。”

现在持有效的台胞证进入大陆,仍要逐次加签,每次费用250元,若持有1或2年的免签,不只费用更高,还有条件限制。

“这真是很大的善意。”旅业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许高庆说,未来赴大陆不必再加签,只要台胞证有效,就可以随时进出大陆,且卡式证件携带和保管也很容易。

这一消息也赢得台商和台生的热烈喝彩。许多台商称这是“美梦成真”,以后再引进台湾干部将更加方便。频繁往来两岸的“台干”阿维认为,这样一来省去了证件到期加签的麻烦,希望在台胞证电子化后,在买车票、入住饭店时更为便利。(记者何自力郭丽琨)

来自嘉义的“90后”小伙温佳学因为参加海峡论坛,第一次跨越台湾海峡。他对大陆既陌生又熟悉:一方面,相识的年轻朋友来过大陆的不到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大他一两岁的淡江大学学长已经“登陆”,在厦门一家公司当起了人力资源讲师。

温佳学的故乡紧临台湾海峡,那是祖先涉险渡过的“黑水沟”,也曾是两岸对峙的“天堑”,如今成为两岸同胞往来的“黄金水域”。1987年两岸打破隔绝状态以来,特别是2008年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后,投资、求学、探亲、旅游双向化浪潮蔚为大观。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两岸结束隔绝状态至今年第一季度,台胞来大陆累计超过8338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706万人次,合计两岸人员往来突破1亿人次。

参加海峡论坛的不少台湾嘉宾对此深有感触。在台北一家饭店工作的李宗霖说:“我们做江浙菜比较多,跟杭州楼外楼餐厅交换过厨师。工作中我经常接触大陆客人,很多成了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两岸民间往来规模增长,不断创下新高,这是大势所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石正方说,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大陆方面在制度层面不断调整和突破,为扩大、深化两岸民间直接交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本届论坛再传佳讯:大陆方面将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台东市新生里里长黄治维说:“以后来大陆更方便了。”在台湾经营小型贸易公司的他琢磨着如何搭上福建自贸区“快车”,“希望这里会有适合台湾年轻人和我们这种小公司的商机。”

除了规模扩大,两岸民间交流结构也在变化。“以往是台商来大陆比较多,现在参与人群更广,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大陆读书,还有不少台湾中南部基层民众来大陆当个体工商户。”石正方说。

作为两岸民间交流一年一度的“嘉年华”,海峡论坛举办七届以来,台湾社会各界踊跃参与,除相关党派外,还有工会、青少年、妇女、科技、金融等30多个界别和民间社团共襄盛举。本届论坛又新增了两岸残障人士嘉年华、两岸社区服务恳谈会等内容。

“我常年在厦门从事公益活动,上个月刚组织两岸义工在厦门献血。”台湾中华厦漳泉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程威说,两岸同胞对加强交流有强烈需求,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联结,也是两岸民间交流的精神动力。

“总数破亿的交往人次,显示了两岸民众密不可分的利益联结和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结,为两岸进一步的社会融合与心灵契合打下良好基础。”石正方说,两岸同胞应强化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记者 许雪毅 陈键兴 黄鹏飞)

6月13日,为期一周的以推进两岸民间交流为主旨的第七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如期举行。据悉,今年参与海峡论坛的岛内各界人士又有万人之多。两岸之间同一品牌的活动何以年年保持如此规模、吸引如此之多人数参与?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论坛始终坚持不断创新。

一方面,论坛活力来源于中央对台工作理念的不断创新。

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关系的转变,根本在民间,动力在人民。正因此,尽管当时两岸之间已经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和平发展新阶段,并已有两会、国共论坛等两岸大型沟通交流平台,已连续举办三届的海西论坛仍于2009年5月拓展为“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海峡论坛”。各相关部门每年也会利用这一盛会之机,推出系列有利于两岸交流融合的新举措。

过去的实践证明,每届海峡论坛都进一步拉近了两岸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加快了两岸人民之间的融合,厚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通过积极参与,两岸同胞在这里不仅找到了亲情、友情、爱情,而且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增添了更多的草根支持力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更加牢固。反过来,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更加认同、向往参与海峡论坛这一两岸民间交流盛会,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深化也越来越离不开海峡论坛一这重要平台。

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厦门宣布,大陆将进一步为两岸同胞交流创造条件,包括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另据《人民政协报》13日消息,为扩大对台湾地区“三中一青”的受惠范围和力度,本届论坛期间,相关部门将宣布一系列惠台政策,将关心和帮助“三中一青”政策做细做实。可预见,今年海峡论坛闭幕之后,各相关部门推出的对台政策新措施又将开启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新高潮。

另一方面,论坛活力来源于海峡论坛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

任何一项重大活动,既需要有鲜明主题凸显特色,也需要不断更新形式内容彰显活力。纵观过去6届海峡论坛,虽然始终坚持“聚焦基层、聚焦民间”主题,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特色,始终坚持为两岸民众谋福祉、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但每年的具体活动形式、活动内容都在不断更新。更重要的是,每次变化并非举办方闭门造车、凭空臆想,而是根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格局,响应两岸交流的新形势,听取两岸同胞的新呼声,最终确定每次论坛的新形式、新内容,其结果自然是给两岸同胞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新惊喜,海峡论坛自然也能够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今年的第七届海峡论坛,会议举办方根据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确定了“关注青年、服务基层”主题,而从目前情况看,本届两岸民间盛会也确实充满了“青春范儿”与“泥土味儿”。另据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介绍,本届论坛有三大特点:一是更加关注青年发展,贴近两岸青年的关注和需求;二是更加突出服务基层,设计许多具有草根性、泥土味的活动项目,两岸基层群体参与的范围不断扩大;三是紧扣两岸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引入当前两岸社会关注热点内容,将“两岸自贸区创新与合作”作为今年两岸共同家园论坛主题,促进两岸同业交流。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举办方的创新已为本届海峡论坛的最后成功提前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虽然第七届海峡论坛还仅刚刚开幕,但因为总体指导思想和具体设计方案的不断创新,便足以让人期待更多的好戏在后头。过去经验已经证明,每次海峡论坛的落幕都是两岸关系新一轮深化的开始,我们也相信,两岸青年与基层之间交流必将更加顺畅,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必将更加自觉地参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

□党朝胜(作者系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  

东南网6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潘抒捷)海峡论坛被称为民间嘉年华,在这一年一度的情谊之约中,两岸基层与青年的交流互动,尤让人关注。

在鹭江老剧场文化公园的“旧物早市”上,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的台湾嘉宾们,围着传统的“茶桌仔”和本地社区居民们坐在了一起,泡着工夫茶,配着老式茶点,操着闽南语“话仙讲古”。

一场交流,聊到了社区改造与自治共管等话题,厦台两地又有多个社区、村里达成社区治理长期合作协议。

海峡两岸青年(高校)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结束后,不少参赛选手表示,尽管成长环境有差异,还需磨合,但两岸语言相通、各有所长,可在技术、资金等实质性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赚世界的钱”。

一场比赛,成了牵线搭桥的平台,大家就着“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等热点,说创业,话经济,谋发展。

无论是基层村居的合作,还是青年创业的活动,我们在论坛会场上,不断地听到这样的新感受——“往年更多停留在文化与情感的交流,今年则更多落在经济等实质层面的合作上”“两岸交流合作正向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推进”。

带来新感受的肇因是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而机制,也成了本届论坛的一个高频词汇。

在第三届两岸公益论坛上,主办方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两年,两岸公益交流与合作更多的是案例讯息的分享;而今年,将成立两岸青少年心理专家智库、建立两岸公益机构重大灾难联动机制与两岸公益机构常态化交流机制。

在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上,针对同样的降雨量两岸却分别称之为“暴雨”和“豪雨”,与会者普遍认为,应消除气象名词与气象术语的此类差异,建立健全两岸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与气象灾害防御会商机制,实现两岸风雨同舟、灾害同防。

……

所谓机制,就是“能够保证发挥效用”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那些取得的共识、达成的协定,乃至论坛上催生的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对接和落实。有了这个平台,还能够更准确地传递出两岸基层的声音,在未来更深入地挖掘关注点、兴奋点、共鸣点,贴近创业、创新、创意等方面的需求。而这,终将助推惠及两岸同胞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扩大台湾基层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

乡亲再续缘,盛会又一春。让我们透过这场民间嘉年华,一起倾听来自草根的声音,一起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东南网6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学清 林连金/文 陈巧思/图)今年的海峡影视季,众多两岸电影人现身厦门。有人来领奖,也有人来颁奖,他们中的不少人都与厦门很有渊源。接受导报记者访问时,不少明星还爆了猛料呢!他们到底都说了些啥,各自又有什么新动向呢?

吕丽萍

吕丽萍:孙海英越爱谁越说谁

12日晚,吕丽萍作为颁奖嘉宾现身厦门。厦门和台湾两地对她来说很亲切——她的妹妹、阿姨、姨夫都在厦门,姨夫任职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而她的舅舅就在台湾,2010年她还获封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后。

此次颁奖,吕丽萍遇到同是颁奖人的台北影片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俊荣,当他介绍自己90多岁的父母喜欢看大陆古装戏时,吕丽萍遗憾地说:“我的《大脚马皇后》很好看,可惜拍早了,要不要再发行一下?”

在后台受访时,被问到对老伴孙海英常出惊人之语会不会很无奈,吕丽萍宽容地说:“我习惯了,我也没办法啊,他越爱谁越说谁,性情中人嘛!”


蔡岳勋(右)与修杰楷

蔡岳勋:正在筹拍《深夜食堂》

虚拟与现实交集、场面声势浩大的电影《痞子英雄2》获评最受两岸观众欢迎的合拍片。导演蔡岳勋与台湾男演员修杰楷一起领取了奖项。蔡岳勋表示,自己的成功就在于从一开始就把娱乐放在最前面。“与港片不同,我比较多美剧的思维,我们一开始就把娱乐推到前面,把人性黑暗和深刻意题藏在后面,希望开创华人自己的动作娱乐片类型。”

不过,蔡岳勋明确表示不会再拍《痞子英雄》,“但如果有别人要拍,我不反对”。他透露,他已经购买了日本剧集《深夜食堂》的版权,准备筹拍台湾版的《深夜食堂》。

张世:多演几部戏赚点钱再导

台湾演员张世,此次以颁奖嘉宾和电影导演的身份来到厦门。十年前很火的电视剧《粉红女郎》里,他演活了刘若英、陈好等人的色房东龚喜。

张世此次带来了他的导演处女作、喜剧片《活路》。张世说,2008年他回台湾当金马奖评委时注意到《海角七号》的魅力,激发了想为台湾电影出力的热情。从那时他就开始筹划电影。

张世说,虽然他还有计划继续导戏,但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多演几部戏,“来钱还比较快”。

中新社台北6月15日电 (记者 郑巧黄少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14日在厦门举办的第七届海峡论坛上宣布,大陆将进一步为两岸同胞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包括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这一利多政策,引发台湾各界关注,多数观点认为此举将便利两岸交流,省时又省钱。

15日出版的《旺报》在题为《深化民间交流,陆开放台胞免签》的报道中指出,大陆开放台湾民众入境免签注,对经常往来两岸的人来说省钱省时,卡式台胞证若有芯片建档,生活在大陆的台湾人在交通、住宿、甚至办理行政事务时,都会更方便。

报道称,台商和台生圈对此一片赞声。上海台商协会会长叶惠德表示,微信上大家都在分享点赞,这项建议已向大陆反映多年,算是美梦成真,将更方便两岸民众往来。从企业角度,引进台籍干部的成本将节省,让台干赴陆工作更顺畅。

北京清华大学台生吴筑瑄说,在大陆加签需等7个工作日,这期间无法购票,若实施免签,可大大减少签注到期的时间压力及生活不便。

该报还指出,此举表明,无论2016年台湾大选结果如何,大陆不仅会持续推动两岸交流,还会更大力度加强双方基层往来、增进民间互动与了解。

台湾旅业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许高庆表示,未来赴大陆不必再加签注,只要台胞证有效,就可以随时进出大陆,“这真是很大的善意”,而且卡式证件携带和保管也容易。

《经济日报》则算了一笔账,指免签政策每年将为台湾省下逾10亿元新台币。该报具体分析指出,去年台湾民众入境大陆多达536.6万人次,每次签注费至少要200元,免签后,一年至少可省下10.7亿元。

《工商时报》专门制作图表讲述“台胞证演变史”,并指出,依照过去经验,大陆官方都会藉着举办海峡论坛的机会,释放出对台的优惠政策讯息,这次宣布的台胞证免予签注措施,则是进一步简化台湾民众往返大陆的手续。

《中国时报》15日援引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的话指出,免签是因应更多台湾人士的要求,不收钱是小事,最大的意义是便利。因为牵涉到要协调公安、海关许多部门,困难度不小。这一新政将方便台胞到大陆工作、就学、就业与创业。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表示,推进台湾民众往来大陆便利是大陆的既定政策之一。免签注显示大陆持续对台湾人民、基层做工作,帮助两岸民众交流,以期增进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理解。

对大陆推出的新政策,台湾陆委会表示,将进一步了解相关措施,密切关切后续相关具体执行细节,让两岸人员的交流互动,能有序健康地发展。(完)

黄齐元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王绍亮)昨天下午,两岸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优秀创投机构负责人和知名专家学者等近400人参加了论坛。

创新创业是两岸都非常关注的题目,大陆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台湾也非常关切。

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创会理事长黄齐元说,如今,台湾企业面临大的转型挑战,特别是往互联网企业转型,要和大陆市场结合。大陆企业也正面临转型,要走出去。大陆有市场,有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台湾有人才、技术、管理和国际接轨的经营。两岸在这一方面是互补的。

黄齐元认为,两岸合作最好的地点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有政策优势,台湾就在旁边,有很多台湾企业在福建投资,有高科技产业集群,新的产业如电子商务、生物、养老等企业,可以依托福建自贸试验区这个平台。但是,两岸企业合作不局限福建,应以福建为起始点,积极走出去,要拓展东南亚、亚洲甚至世界市场。

黄齐元说,两岸最大的挑战来自台湾,台湾要适应大陆的市场,充分利用好福建自贸试验区这个平台,好好规划。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李晓辉 通讯员 杨佳怡 黄旋旋)“年轻人来这里看了,都会想在这里创业!”台湾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荣誉理事长陈建骐说的是参观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简称“两岸青创基地”)的感受。他说,这里有自贸区优势,有优惠政策支持,而且有“共同语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前天,第七届海峡论坛·两岸青年论坛系列活动之“美丽厦门·活力海沧”自贸试验区商贸对接会走进海沧,吸引了许多台湾商界的优秀青年。此次活动是由共青团海沧区委、海沧区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活动是本届两岸青年论坛唯一的岛外商贸配套活动,更是两岸青创基地迎来的最大规模的台湾创业青年考察团。

【模式】

全国首创项目,对台产业开放的前端平台

两岸青创基地位于海沧区的厦门服务外包产业园。海沧保税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将成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的舞台,积极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

这名负责人说,两岸青创基地以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作为先导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文化游乐、台湾O2O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和互联网农业等四大板块。“这个基地是全国首创项目,也是厦门自贸片区对台产业开放的前端平台。”她说,这里将打造成为两岸青年的创业创新乐园,以及经济文化深度融合的新典范,鼓励台湾中青年或中小企业前来创业。

接下来,两岸青创基地将依托厦门服务外包产业园、厦门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中心、大曦山休闲旅游公园和青礁村院前社等成熟载体,构建“一基地四平台”发展模式,将四大载体建设成“孵化平台、创意平台、体验平台、社区平台”。


【进展】

台湾青年抢滩,三所大学以此为实习基地

据介绍,两岸青创基地首期已启动4万平方米厂房,改造装修有序进行,10月即可入驻。目前,已有22家台湾企业提前办理了注册手续并获得执照,还有上百家企业有意入驻。

基地将满足不同业态、不同状态企业入驻的办公需求,既可以拎包入住,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办公场所的改造。“两岸青创基地关注度很高,很多台湾青年知道后,特地从台湾赶来参加政策推荐会。”海沧保税港区这名负责人说,台中青年网络协会、台湾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机构,已和两岸青创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台湾修平大学、逢甲大学、中兴大学也已签订协议,青创基地将成为这三所大学的实习基地,这个暑假即可启动。

【扶持】

台湾个体户可直接入驻,提供多种扶持

6月8日,台胞柳智腾拿到了营业执照,成为厦门片区首个无需境外投资备案的台湾个体户。他将带着一家“台湾味”的咖啡厅入驻两岸青创基地,名为“无物不联”。

两岸青创基地最吸引台湾中青年或中小企业的,是投资便利化和资金扶持政策。台湾个体工商户无需境外投资备案就可进驻,某些限于外商合资、合作的领域允许台商独资。海沧还特别出台了《海沧区引进台湾人才暂行办法》,覆盖从高端到中端、从产业到社会事业不同领域的台湾人才,以更加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引进台湾人才。

在个税奖励、培训补助、交通补贴、健康体检等8个方面提供多种扶持,其中重点支持2至3个民营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经海沧区委台办牵头评估认定,将给予每个基地最高50万元的经费补助。

此外,两岸创业青年每月最高可享2000元住房补贴,基地还设立厦门自贸片区青年创业基金,片区内创业青年可申请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以及最高200万元的科技贷款贴息项目支持。

中新网武夷山6月15日电 (记者 张丽君)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七届“海峡百姓论坛”,15日至19日在福建南平市武夷山举行。

参加本届论坛的有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嘉宾、宗亲代表共1200人,包括遍布台湾岛内各地72个姓氏近600名宗亲代表。

主办方称,本届论坛将发挥武夷山朱子文化等资源优势,展开闽台百姓100幅“家训族规”书法展览、两岸新参与论坛活动的10个姓氏团体进行姓氏文化研究交流对接、两岸同姓氏30对青年学生交友对接、两岸6个姓氏“上下宗祠堂”、对接开展两岸以姓对姓恳亲联谊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自2007年以来,该论坛已分别在福建福州、台湾台中、福建泉州、台湾高雄、福建漳州、台湾高雄成功举办过六届,两岸共有近百个姓氏同胞频频组团进行双向互访、联谊交流,共举办闽台族谱展约50场、姓氏学术研讨会50多场,总计有2.4万名两岸宗亲代表参加,15万台湾民众参与交流,480多万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谒祖。(完)

中新网6月15日电 大陆方面14日宣布台湾民众免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据台湾《旺报》、《中国时报》等报道,台商和台生圈一片赞声,台湾旅行业者也表示此举给台胞省时省钱。

“微信上大家都在分享按赞!”上海台商协会会长叶惠德14日对《旺报》表示,这项建议已向大陆反映多年,算是美梦成真,将更方便两岸民众往来。他指出,从企业角度,引进台干(在大陆工作的台湾籍企业主管)将节省成本,让台干赴陆工作更顺畅。

重庆台商会长李文勋表示,希望卡式台胞证能和大陆身份证号码系统兼容,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认为,免签注政策除方便两岸往来,也可让台湾人降低与大陆的对抗意识。

台湾旅游业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全联会前秘书长许高庆也说,现在持有效的台胞证进入大陆,仍要逐次加签注,每次费用250元,若持有1或2年的免签注,不只费用更高,还有条件限制,未来赴陆不必再加签注,只要台胞证有效,就可以随时进出大陆,以目前每年约500万人次台胞到大陆观光、经商,“这真是很大的善意”,且卡式证件携带和保管也容易。

东南旅行社副总经理廖培沅说,从时间和经济效益上来看,这真的是好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认为,新制可在福建自贸区内的厦门与平潭等地先行试点,然后再推广到福建其它地区,最终扩大到全大陆。

中新网漳州平和6月15日电 15日,第七届海峡论坛·第二届海峡(平和)茶会在福建漳州平和县开幕。茶会共设133个展位,吸引600多名两岸茶人到场参会。

当天上午,茶会在同日开业的中国白芽奇兰茶交易中心举行了开幕式。会上,平和白芽奇兰获中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授牌。

平和县主产白芽奇兰茶,已有白芽奇兰茶种植面积12.5万亩,年产茶叶成品1.2万吨,涉茶产值超20亿元人民币,平和白芽奇兰茶品牌价值评估达21.6亿元,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榜第11位。

漳州市市委书记陈家东表示,成功举办海峡(平和)茶会,有助于打响平和白芽奇兰茶品牌,并加强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台湾茶协会理事长林志诚表示,促进海峡两岸茶叶和茶文化交流,让海峡两岸茶人对对方茶叶有更多的了解,创出更多合作空间。

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华茶人联谊会执行理事长朱福堂表示,海峡茶会的举办,将架设起一座桥梁,使两岸茶人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进行茶文化交流和生意往来。

本次海峡茶会还为“平和杯”台湾冻顶乌龙茶王赛、白芽奇兰茶王赛和第二届海峡(平和)茶会白芽奇兰优秀企业举行颁奖。?记者在茶会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本届茶会已完成茶叶签约8对,项目签约16对。

茶会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台湾茶叶学会联合主办,平和县人民政府承办。(完)

右图为海峡夫妻演唱组合熊天平(左)、杨洋在厦门举行的两岸青年骑行活动上深情演唱,左图为夫妻二人在随后的骑行活动前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右图为海峡夫妻演唱组合熊天平(左)、杨洋在厦门举行的两岸青年骑行活动上深情演唱,左图为夫妻二人在随后的骑行活动前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这是一对明星夫妇:熊天平是台湾著名歌星,以《火柴天堂》《爱情多瑙河》《愚人码头》等歌曲风靡乐坛;杨洋祖籍南京,也是一名创作型歌手,主要作品有《爱在人间》《天涯共此时》《团团圆圆》等。2009年,两人成立了海峡夫妻演唱组合。“我和熊天平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都喜欢音乐。”杨洋说。自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来,跨越海峡的婚姻日渐增多。截至目前,在大陆办理结婚登记的两岸婚姻数量已近36万对,且以每年上万对的速度递增,两岸婚姻可谓“三通”之外的“第四通”。他们之间既有“美酒加咖啡”的浪漫,也有“漫步人生路”的寻常。


上图台商陈英杰(中)和妻子寻艺(右)与他们的女儿玩耍,下图为夫妻二人在展示结婚证(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上图台商陈英杰(中)和妻子寻艺(右)与他们的女儿玩耍,下图为夫妻二人在展示结婚证(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今年41岁的陈英杰2001从台湾新北市来到福建泉州经商,认识了长春姑娘寻艺,两人一见钟情,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恋爱,走进婚姻殿堂。如今,他俩在福州安了家,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自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来,跨越海峡的婚姻日渐增多。截至目前,在大陆办理结婚登记的两岸婚姻数量已近36万对,且以每年上万对的速度递增,两岸婚姻可谓“三通”之外的“第四通”。他们之间既有“美酒加咖啡”的浪漫,也有“漫步人生路”的寻常。


上图为台商江桢樑(左)和妻子林霞在家中合影,下图为夫妻二人在商谈果醋营销方案(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上图为台商江桢樑(左)和妻子林霞在家中合影,下图为夫妻二人在商谈果醋营销方案(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十多年前,作为台湾一家食品公司总经理的江桢樑来到福建,认识了刚从新加坡留学回闽的福州姑娘林霞。随后两人喜结良缘,江桢樑也将生意转移到内地来发展。在商务英语专业出身的妻子相助下,江桢樑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他们的儿子已初中毕业,一家人在福州生活得其乐融融。自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来,跨越海峡的婚姻日渐增多。截至目前,在大陆办理结婚登记的两岸婚姻数量已近36万对,且以每年上万对的速度递增,两岸婚姻可谓“三通”之外的“第四通”。他们之间既有“美酒加咖啡”的浪漫,也有“漫步人生路”的寻常。


赵俊阳、黄艺萍夫妇与爱女“apple”在自己的台湾商品小店内(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赵俊阳、黄艺萍夫妇与爱女“apple”在自己的台湾商品小店内(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夫妇两人在厦门知名“文创村”曾厝垵经营一家门脸不大的台湾商品小店。黄艺萍来自台湾桃园,赵俊阳来自福建漳州。三年前两名年轻人通过朋友牵线相识相恋,开始在曾厝垵共同创业。自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来,跨越海峡的婚姻日渐增多。截至目前,在大陆办理结婚登记的两岸婚姻数量已近36万对,且以每年上万对的速度递增,两岸婚姻可谓“三通”之外的“第四通”。他们之间既有“美酒加咖啡”的浪漫,也有“漫步人生路”的寻常。


左图为海峡小夫妻陈信彦(左)、杨佳琳在厦门举行的婚礼上合影(新华社发),右图为两人恋爱时的留影。

左图为海峡小夫妻陈信彦(左)、杨佳琳在厦门举行的婚礼上合影(新华社发),右图为两人恋爱时的留影。

2012年,台湾男孩陈信彦受朋友之邀到上海旅行,偶然结识了在当地读书的厦门女孩杨佳琳。两人由此结缘。最终,他们走进婚姻殿堂,分别于2015年5月和6月在福建厦门和台湾彰化举办婚礼。两人在爱情故事自述中写道:“我们都在成长,两岸间的情谊始终冥冥之中牵引着我们,而这一切也只是个开始,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一辈子要走,心怀感恩,携手同行。” 自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来,跨越海峡的婚姻日渐增多。截至目前,在大陆办理结婚登记的两岸婚姻数量已近36万对,且以每年上万对的速度递增,两岸婚姻可谓“三通”之外的“第四通”。他们之间既有“美酒加咖啡”的浪漫,也有“漫步人生路”的寻常。

东南网6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陈梦婕)社区,是每个人每天生活作息之所。这几年,在大陆,随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的构建,以居民议事、业主协商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协商,推动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而在台湾,社区治理已完成了由政府部门主导推进,到居民自发推动的转变,并积累了丰富的居民自治经验。13日,第二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上,台湾社区负责人带来的台湾社区治理经验,为处于转型期的大陆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他山之石”。

治理方案由谁来定

台中黎明生活美学协会理事长张昭友一开场就说道:“这几年,我所在的台中福联社区,大小事务处理起来都十分顺手。”这让许多参会的社区负责人羡慕不已。秘诀究竟在哪里?转变要从几年前的“我爱福联梦公园”项目说起。

福联社区曾有一块荒废的土地,企业租赁期一到,社区便开始筹划着把它利用起来。时任社区负责人的张昭友有一天看到社区里的小朋友在画画,忽然想到,与其自己绞尽脑汁,何不让大家一起来给社区造个“梦”。于是,“我爱福联梦公园”项目正式启动,张昭友开始招募社区居民一起来给这块空地做规划。

想到能自己给住家楼下设计一座小公园,社区居民立马来了干劲,从设计到定案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张昭友突然发现:“原来社区里住着这么多能人,有景观设计师,有建筑师,还有花草种植高手……”更有意思的是,公园建成后,周末常有居民手拿锄头剪子义务在公园里修整。居民们说,一草一木都是大家种的,当然应该尽心尽力来维护。

“早年要推进一个项目,由于社区居民各有需求,常常是做到一半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给叫停了。”张昭友表示,如今由于社区方案都是居民共同协商制定出来的,大家有很强的认同感,执行起来自然更加顺畅。

钱和人力从哪来

鼓励居民自治,钱和人从哪儿来呢?

“台湾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社区中相对富裕人群和行业精英对于公共事务的热情,这一点可以为大陆所借鉴。”台湾乡镇市民代表联合会总秘书长刘冠雄表示,台湾每个社区都会成立“社区发展协会”,该组织有理事、总干事等职位,每一名成员都是志愿工作者,中产阶级的参与热情很高。会员根据自愿缴纳会费,一些企业主还会提供大额赞助,这些都构成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当然,钱绝对不是白给的,协会一定要作出成绩,资金才会不断补充进来,形成良性循环。”刘冠雄告诉记者,社区发展协会日常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儿童课业辅导、妇女就业培训等等。简而言之,“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就是每一个社区发展协会的座右铭。而提供这些服务的,不是别人,就是在地居民所组成的志工团队。

据了解,台湾357个社区发展协会中,有60多个已经个成立了自己的志工服务团队。这些志工均来自本社区,他们不仅了解社情民意,也更加用心。可以说,志工是台湾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邻里间的一句嘘寒问暖,让我们重新拾回丢失了很久的邻里守望的传统文化,这对高楼林立的都市显得尤为重要。”刘冠雄说。

年轻人扮啥角色

杨钦凯是参加本届社区论坛的唯一一个90后,大学时学的是电子科技,毕业选择了到国民党万华青工会就职。“当时听说我要去社区工作,很多同学都觉很好奇。”杨钦凯告诉记者,在台湾,从事社区工作的年轻人还不多,但其实青年人的参与会带来很多的新东西。例如,他在社区建立了首个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社区里的所有事务都可以在讨论区讨论,然后进入投票区对方案进行最终投票决定。网络服务区、投诉区、在线客服等等一应俱全。“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个网络平台,有利于以后我们对社区的各种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以便找到解决问题或提供服务的最佳方案。”杨钦凯说。

“台湾年轻人参与社区自治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但其实这种观念从小就可以给他们培养和灌输了。”张昭友介绍说,为了吸引年轻人参与,台中福联社区在改造旧围墙时,邀请小朋友来为图案上色;进行水源整治的时候,他们专门请来逢甲大学的大学生教小朋友做“水火箭”,组织孩子们学习水区生态,进而小手牵大手,一家人一起动手来清理社区水道,保护水源。

“刚开始,年轻人可能觉得社区治理是一件很婆婆妈妈的事,但要正确引导,让他们知道这是共同经营一个家园,是一件于人于己都很有意义的事。年轻人的力量不可忽视,他们的创造力常常为社区治理带来惊喜。”张昭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