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今日新闻热词>>尤权访台

东南网7月8日报道 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李向娟

如果不到台南兰花科技园,记者很难想象给兰花浇水还可以如此自动化。7日,台湾东方兰业集团董事长林明星向福建省交流考察团展示手中的自动浇水系统,“不论我身在何处,只要能连上网络,就能随时随地给家里的蝴蝶兰‘喝水’了”。

台南是台湾兰花的生产重镇,种植兰花面积约占全岛的40%。2001年,台南设立集生产、育种、贸易、展览、研发、推广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兰花产业园区,吸引了79家企业进驻,聚集效应明显,兰花产品销往美国、日本、荷兰等86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1.7亿美元。

“在国际兰花市场中,台湾掌握五成以上的蝴蝶兰种源、四成的核心生产技术,成为‘根留台湾、花开全球’的典范。”台湾兰花产销发展协会秘书长曾俊弼说,这正是得益于台湾兰企在全球各地建立的大量瓶苗生产基地,以及一条龙的营销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台资兰花企业到福建寻求发展空间。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的兰花大世界,首期占地面积2000亩,目前已有14家兰花企业入驻投产,并有22家企业签订入园投资意向书。目前,漳州兰花的出口额占到福建兰花出口额的四分之三。

然而,去年以来,由于市场不景气等因素,福建蝴蝶兰市场遭遇了一股“寒流”。已在漳州种植8年兰花的台商黄瑞宝表示:“兰花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曾俊弼看来,福建与台湾两地气候相近,产业互补性强。因此,闽台业界携手合作,通过举办国际兰花展、拓宽出口业务等,共推兰花产业转型升级正当其时。

首先,兰花企业“等靠要”是不现实的,应该投身转型,主动出击,把兰花产品转向家庭花市场。当务之急,我省兰企应研发出款型多样的家庭型兰花,使兰花从“礼品花”转向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家居用花。同时,还要拼创意,让具有创意元素的兰花产品,去赢得更多消费者,香飘寻常百姓家。比如当前一些花农开始生产各式小型兰花盆栽,尤其是富于个性化与组合设计的产品,一经推出,便成功从市场上分到了一杯羹。转型升级,不仅可以让兰花产业迎来“第二春”,而且还会引领市场潮流,培育出更大的消费市场。

其次,兰花产业链要延伸,不仅仅搞兰花研发、种植,还要“接二连三”玩转升级,拉长兰花产业链,提升兰花产业的附加值。即摒弃以往把兰花仅作为观赏花的狭隘观念,转而向科技型、文创型兰花产品进军,去开发兰花化妆品、兰花医药产品、兰花文创产品等,比如市场上热销的兰花面膜、兰花香水,走出一条新路子。

当然,对于兰花产业的转型升级,政府的作为也不可或缺。请专家辅导、出政策扶持、配套服务跟上……这些组合式的政策措施出台,将有助于引导兰花产业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走上多元化、创新型发展道路,如此一来,相信我省兰花产业的“第二春”将会来得更早、开得更娇艳。

  近日,在台企漳州钜宝生物科技公司兰花基地,员工正在装饰蝴蝶兰准备外运。

  5日,南靖南坑镇兰花种植大户张建和在察看兰花长势。

东南网7月8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通讯员 林顺来 张文艺 蓝智伟

编者按:7日,由省委书记尤权率领的福建省交流考察团,来到和我省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台南市兰花生物科技园考察。尤权指出,种植兰花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这方面台湾有优势。福建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气候条件相似,两地农业合作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希望进一步把台湾的技术、管理优势与大陆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推进闽台农业合作上新的水平。

二十年来,闽台业者在兰花的培育、种植、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成效显著。闽台兰花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请看记者发自福建漳州、台湾台南的报道。

二十年前用麻袋装论斤卖的兰花,如今卖出了一苗几十万元的天价。靠着植兰卖兰,许多福建农户走上了致富路,他们也因此把兰花亲切唤作“绿色股票”。创造奇迹离不开多方的努力,而这当中,引进台湾先进的种植技术、研发手段和营销模式功不可没。

把花种到石头里

南靖自古就因出产名兰佳品而被称为“兰陵”、“兰水”。境内山多林密,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各种兰花的生长,野生兰花资源十分丰富。但在以往,当地农民多是上山采挖野兰,或在自家屋后、菜园小规模种植,坐等人家上门采购。在老花农张文彬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初,南靖兰花还是用麻袋装论斤卖,一公斤卖不到两块钱。

1994年,在台湾种兰多年的洪先生偶然发现南靖的自然条件极适合兰花生长。于是,他投资20万元,率先在南靖南坑镇办起兰花圃。此后,越来越多的台湾兰商跟进。

台湾的养兰技艺之高、兰产业之发达、养兰风尚之浓,均堪称“甲天下”。以前,南靖花农都还是把兰花栽在地里,极易烂根。而在台湾,养兰人很早就使用鹅卵石和椰壳作为培养基,并把这项养兰技术带到了南靖。

把花种在石头里?当地花农觉得很好笑。然而,实践证明,同样的水土,先进的技术,台湾人种出的兰花明显要比南靖本地人种的兰花长得旺、开得艳。没多久,前来取经的花农络绎不绝。

芊艺兰园坊创办人徐进盛把台商带来的改变总结为简单实用的“三改技术”,即改搭斜网为平网、改种土为鹅卵石、改种在地面为架上。用新技术种出的兰花易生根、结头、发芽,根多且硬,运输20多天还能成活。由于成效立竿见影,当地花农无不效仿,种兰新技术迅速普及开来。

台商还带来先进的组培技术,一改以往靠母株繁殖,一年仅发二三苗的缓慢发展速度。如今,当地花农只需提供两盆兰花,半年内即可培育出近两万株新苗,产量提升迅速。发展至今,南靖兰花已有春兰、墨兰、寒兰等8大类1000多个品种,年创产值10亿多元。目前,兰花已成为当地农民手中的“绿色股票”,升值空间巨大。


研发掀起“创新风暴”

每年兰花盛开的季节,都会有海内外游客蜂拥来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赏兰。除了当作拍照背景,还有一种叫“樱桃番茄”的兰花会散发香味,闻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台资企业镇宇科技近两年培育出的带有香气的蝴蝶兰,极为罕见。

位于漳浦台创园里的漳州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当地的第一家台资蝴蝶兰企业,十余年时间,镇宇科技的兰花基地已从最早的2000平方米温室大棚发展到如今的2万多平方米,成为福建花卉业的领头羊。

2006年,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成立。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完善的政策配套迅速吸引了大批台资兰花企业落地,并带动了一批当地蝴蝶兰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漳浦已有大型蝴蝶兰企业14家,年产蝴蝶兰苗近5000万株。

首批进驻创业园的台商黄瑞宝告诉记者,由于漳浦大型兰企多,除了能够产业化作业外,研发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例如,在大型兰花基地里,研发人员每天都会将不同的兰花籽放到精心调配出的营养液中,经过杂交方式进行培育,一旦发现“病变”,就要及时处理。优胜劣汰的过程每天都会在这里上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最优质的兰花品种。

得益于科技研发的力量,漳浦蝴蝶兰品种连年翻新。为了加强对蝴蝶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眼下,漳浦县正着手筹建蝴蝶兰品种资源库。此外,一个占地5000亩的兰花产业园,以及总投资18亿元的兰花大世界也在建设中,预计今年8月底完工。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主任王添文介绍,兰花大世界是漳浦县打造两岸农业合作平台、促进产业深度对接的又一全新园区。目前,已有10余家兰花企业签约入驻,下一步台湾兰花育种协会成员也将抱团进驻,引进高优花卉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届时,漳浦蝴蝶兰的集群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

台湾的兰花产销早已是企业化运作,体系完善,有培育厂、产销班以及专门的集散市场、贸易商等。今天拔花,明天这些兰花就能出现在欧洲市场。台企先进的销售经验,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省传统的花卉销售模式。

目前,南靖已组织培养了一支兰花营销队伍,分别在广州、上海、厦门、北京等大中城市设点销售。同时,南靖还积极构建完善的网络营销体系,帮助花农开辟了“网上兰铺”等平台,并鼓励花农参加花博会,承接海外订单。为了打响知名度,“南靖兰花”还申请并获得了“原产地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

在南靖台商林水发的“随缘兰苑”里,记者看到一摞摞用于特快专递的兰花空运盒整齐地码在墙角,他正通过自己注册的网站进行兰花销售。同样,拥有“古道兰园”花卉基地的南靖兰农曾文伟,也在家中上网售兰。南坑“国兰艺园”负责人曾碧珠告诉记者,自从营销渠道打通后,现在每天都有各地客商到园区买花,她一个电话就能通过快递轻松把兰花卖到大陆各地,行情非常好。

在漳浦,由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创建的“漳州味·水仙花乡”花木电子商务平台,今年也正式上线。花卉企业只要进驻花卉集散中心,其经营的花卉品种、价格、数量等信息都将录入专门的数据库,实现在集散中心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营销。

   

尤书记接受两岸媒体联访    

    东南网7月7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王炜)今天上午10点10分,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乘机抵达高雄小港机场,由此展开5天4夜的访台行程。作为福建第一位到台湾交流考察的省委书记,尤权此次行程将遍及台湾北、中、南部,是一次走基层、叙乡情、话家常的亲情之旅。

东南网7月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胡斌)福建参访团在台湾的第一餐,吃的是高雄河边餐厅的便当,每个新台币200元,折合人民币40元。河边餐厅董事长张素銮对记者说,虽然只是一盒小小的便当,但都是取自当地简单新鲜的食材,饱含着台湾同胞的浓浓情意,我们想让福建客人吃到最纯正的“台湾味道”。

还没来台湾之前,省委书记尤权便说想把台湾“走透透”,然而时间毕竟有限。参访团一日之内从福州飞高雄、过台南、奔南投,从南台湾行至浊水溪之北,放弃午休、马不停蹄,一路考察了港口建设、农业科技、旅游产业发展等,与台湾各界人士广泛深入交流。

当晚,参访团在南投住进了民宿。相比起城市里的五星级酒店,这里田园风光、简朴安静,更富有台湾民间特色。用尤权书记的话说,住民宿更有家的感觉,我们来到台湾走亲访友,其实就是到亲戚家串串门,住在家里当然更有感情。

吃便当、住民宿、接地气,参访团简朴亲民的作风得到了台湾媒体的一致认可。

东南网7月7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胡斌

正值酷暑,南台湾热浪袭人,但比天气更热的,是台湾民众对福建乡亲的满满热情。

一出高雄小港机场,早早等候在接机大厅的台湾民间团体人士和民众便“一二三”齐刷刷高呼:“尤书记您好,欢迎来台湾!”迅速点燃了现场气氛,充分展现了“台式热情”。

“尤书记,我们把您盼来了!”“尤书记,乡亲想您了!”……高雄市福建同乡会、台湾乡镇市民代表联合会等多个团体人士手拉横幅。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满溢着台湾与福建乡亲间的浓浓亲情。

“大家好!”尤权一句亲切的闽南语问候,立刻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听到尤权这句闽南语开场白,在场的人都会心一笑,几位台湾媒体同行更是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赞”!

这是福建首位省委书记踏上宝岛土地,对于深化闽台交流合作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把高雄作为首站,把闽籍乡亲相对集中的台湾南部作为访问的主要区域,也充分体现了福建对闽籍乡亲的浓浓亲情。

台湾民众对福建参访团的热情还体现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上。一路上,各家媒体为了抢到一个好镜头、得到一次提问机会,纷纷使尽浑身解数,长枪短炮齐上阵,挤得大汗淋漓。尤权对媒体采访的配合和精彩的回答也给台湾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台湾媒体同行说:“尤书记一点架子都没有,亲切得就像邻家阿伯。”

“我这次来目的很简单,就是三句话,走亲访友、合作交流、共谋发展。”尤权为台湾民众的热情所感动,他说,闽台民众渊源深厚,既是朋友更是至亲。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进一步增进闽台乡亲的情谊,进一步加深闽台同胞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两地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正如一位台商在考察现场的感受:“今天气温热,但比天气更热的是两岸同胞的热情。”

   
   7日上午,省委书记尤权率团抵达台湾高雄小港机场后接受媒体联合采访。 记者 张永定 摄
 

东南网7月7日讯 (福建日报 记者 兰锋 胡斌)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7月7日,由省委书记尤权率领的福建省交流考察团跨越蓝色海峡,抵达首站高雄,开启参访交流活动,这是首位福建省委书记访台。

在小港机场,尤权受到了在台福建同乡会和闽籍乡亲代表的热烈欢迎。“大家好!”尤权用闽南语向乡亲们问好,并向大家挥手致谢。在接受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时,尤权说,参访团此行的目的,一是看望乡亲、拜访乡贤,与他们座谈交流,听心声,话家常,叙情谊;二是了解民情,与台湾基层群体、中小企业、中南部民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台湾的社情民意,感受台湾风土人情;三是学习取经,学习台湾在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四是促进合作,与台湾经济界人士商洽对接,探寻共同推进闽台经济合作新途径。尤权强调,我们此次访台,是带着良好愿望而来的,希望进一步增进闽台乡亲的情谊,进一步加深闽台同胞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两地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一出机场,参访团直奔台湾最大的国际商港——高雄港。登上“高201”轮,参访团一行沿港区实地考察港口建设和高雄自由经济示范区发展情况。港区内碧波荡漾,货轮云集,繁忙的景象给参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尤权说,高雄港条件得天独厚,规划设计科学,交通配套完善,产业布局合理,港口建设和营运管理有很多成功做法。特别是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高雄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为福建研究设立自由贸易区提供参考。


 
   7日下午,省委书记尤权在台湾南投县民宿松园山庄与民宿业主茶叙交流。 记者 张永定 摄
 

简单午餐后,参访团一行没有午休,来到了台南市兰花生物科技园继续考察。园区是台湾最重要的兰花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兰花科技园,和我省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有着长期合作关系。走进现代化温室车间,了解兰花育种、繁殖、栽培的相关技术;与园区业主深入座谈,听取他们对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的意见和建议。尤权说,养兰花、赏兰花是高雅的事、幸福的事,但种植兰花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这方面台湾有优势。他指出,福建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气候条件相似,两地农业合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希望进一步把台湾的技术、管理优势与大陆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推进闽台农业合作上新的水平。

为多了解台湾社情民意,参访团特意把下榻点安排在了南投县松园民宿山庄。在山庄大堂茶座,尤权与山庄业主彭冠文夫妇聊了起来。从民宿的经营理念到旅游业的发展,再到台湾基层群众对闽台交流的建议,双方聊得很融洽。尤权说,山庄不仅景色好,而且服务亲切、人情味浓,让人“有家的感觉”。他专门向彭冠文女儿赠送了一对羽毛球拍,上面是福建籍羽毛球世界冠军陈宏的签名,陈宏的妻子正是台湾人。“这象征着‘两岸一家亲’!”尤权一语双关的话引起了一片掌声。

省领导杨岳、陈桦、叶双瑜参加考察。

 
   
    东南网7月7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王炜)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一行来到高雄港,考察高雄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 


 

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于7月7日率福建省交流考察团访问台湾,开展以“走亲访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参访交流活动,这是首位福建省委书记访台。行程初步安排5天4夜,拟参访高雄、台南、南投、台中、桃园、台北、金门等县市。

此行主要是走亲串门、看望乡亲、拜会乡贤,与台湾基层群体、中小企业、中南部民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台湾的社情民意,听取他们对闽台交流合作的想法和建议,增进“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的情感,进一步促进闽台交流合作。(中国台湾网福建省台办通讯员 文佳)

   

    东南网7月7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王炜)抵达高雄之后,福建省委书记尤权马不停蹄,直接乘车前往高雄港,考察高雄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




  

 

东南网7月7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应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今天率福建省交流考察团访问台湾,展开以“走亲访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参访交流活动。

尤权是首位访问台湾的福建省委书记,在台湾五天四夜的行程,尤权将参访高雄、台南、南投、台中、桃园、台北、金门等县市。

尤权此行主要是走亲串门、看望乡亲、拜会乡贤,与台湾基层、中南部民众、中小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台湾的社情民意,听取台湾民众对闽台交流合作的想法和建议,增进“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的情感,进一步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身为大陆对台前沿福建省第一把手,尤权大力推动闽台各项交流。他日前在第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即表示,闽台一衣带水,历来具有特殊而紧密的联系;两岸人民身上,都有着合群团结、敢拼会赢、热爱桑梓的共同精神特质;这种割不断的历史渊源,是闽台深入交流、深度融合的牢固基础和独特的优势。

尤权指出,福建的发展,得益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将为闽台各领域深入交流与合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福建将继续推动闽台交流,大力推进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交流,务实开展对口乡镇、同名村等民间基层往来,鼓励两岸青少年扩大交流,致力于为两岸同胞增福祉、浓亲情、促和谐。

东南网7月7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今日率团抵台,展开5天4夜访台行程,此次行程将遍及台湾北、中、南部;除经贸考察外,尤权将深入基层与台湾中小企业代表及民众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尤权是首位访台的福建省委书记,写下闽台交流里程碑。

尤权今日飞抵高雄后,首站将赴高雄自经区考察,随后前往台南与当地兰花业者交流;8日行程更是满档,除至南投与旅游业者交流外,晚间则走访台中逢甲夜市,体验台湾“夜市人生”。

9日尤权北上林口参观长庚养生村后,至台北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等人座谈;10日则拜访台北市文山区忠顺社区,与基层民众互动。11日飞抵金门,参观金门酒厂并考察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后,返回福建。

   东南网7月7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王炜)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一行即将到达高雄,台湾民众守候在机场表示欢迎。




 

 

据新华社6日电 记者从福建省台办获悉,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将于7月7日率福建省交流考察团访问台湾,开展以“走亲访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参访交流活动。这将是首位福建省委书记访台。

行程初步安排5天4夜,拟参访高雄、台南、南投、台中、桃园、台北、金门等县市。

此行主要是走亲串门、看望乡亲、拜会乡贤,与台湾基层群体、中小企业、中南部民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台湾的社情民意,听取他们对闽台交流合作的想法和建议,增进“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的情感,进一步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中新社福州7月6日电 (记者罗钦文)福建省台办7月6日对外披露,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7月7日率福建省交流考察团访问台湾,展开展为期5天的参访交流活动。

这是首位福建省委书记访台。近年来,福建高层访台频繁,此前就有省长两度访台,为闽台交流合作“加柴添火”。

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福建省委书记访台行程初步安排5天4夜,拟参访高雄、台南、南投、台中、桃园、台北、金门等县市。

从参访地的选择来看,这次台湾之行将“走透透”,覆盖台湾南部、中部、北部以及离岛的县市。闽台之间独特而深厚的“五缘”关系,将在此访中得到充分体现。

闽台一衣带水,历来具有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当年,许多台湾先民从福建出发,一叶扁舟,历尽艰险,渡过“黑水沟”,到宝岛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也带去闽地风物习俗;如今,两地民众共同拜的是妈祖、陈靖姑,听的是南音、歌仔戏,吃的是五香卷、蛤仔煎,还有许多同名村镇、同宗村镇,成为“两岸一家人”的生动演绎。

“闽台这种割不断的历史渊源,是今天我们深入交流、深度融合的牢固基础和独特优势。”20多天前,尤权在第六届海峡论坛上致辞时说,“我们愿与台湾各界共同努力,促进两岸交流交往越来越多,了解理解越来越深,亲情友情越来越浓。”

20多天后,他延续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的走心之旅、倾听之旅,首度入台。官方称,此行主要是走亲串门、看望乡亲、拜会乡贤,与台湾基层群体、中小企业、中南部民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台湾的社情民意,听取他们对闽台交流合作的想法和建议。

福建省台办官员亦明确表示,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此次赴台交流考察,以“走亲访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将增进“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的情感,进一步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三规划两方案”(即《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相继出台,为福建发展增添新的重大利好。

福建的发展,得益于两岸关系的改善,也为深化闽台交流与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诸如,平潭开放开发,初步构建起对台政策的“新特区”;厦门全面推进“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努力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目前,福建大力推进产业分工合作,加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深化双向投资和贸易,促进闽台经济深度融合;继续推进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积极探索建立两岸经济功能区对接的合作机制。

最近,大陆有关部门又继续推动落实一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包括国务院批准实施《平潭综合实验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海关总署同意厦门市试点开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5个口岸获批为第二批“试行更加开放管理措施对台小额贸易口岸”等八项。可以相信,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将为闽台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随着福建省委书记首次访台,闽台多走动、多交流,势将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完)

本报讯 (本报记者) 记者从省台办获悉,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将于7月7日率福建省交流考察团访问台湾,开展以“走亲访友、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参访交流活动,这将是首位福建省委书记访台。行程初步安排5天4夜,拟参访高雄、台南、南投、台中、桃园、台北、金门等县市。

此行主要是走亲串门、看望乡亲、拜会乡贤,与台湾基层群体、中小企业、中南部民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台湾的社情民意,听取他们对闽台交流合作的想法和建议,增进“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的情感,进一步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上一页 1 ...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