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 台湾万象 > 正文

赖当局无能致台沦为“诈骗之岛”

2025-10-11 09:35:16 作者: 来源:台海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台湾诈骗集团猖獗。据报道,台湾每年因语音和短讯等"钓鱼"诈骗而损失的金额超过500亿元(新台币,下同),远超日韩等地,诈骗频发台湾民众苦之久矣。日前大陆对缅北明家犯罪集团案的宣判迅速引发台湾社会广泛关注。岛内有民众指出,大陆强力打击诈骗集团有效遏制犯罪活动,台当局应向大陆学习,不能放纵诈骗分子,这样才能有效打击诈骗分子。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对长期盘踞缅北果敢地区、涉嫌故意杀人、电信网络诈骗、贩毒等多项罪名的明家犯罪集团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主犯明国平、明珍珍等11人被判处死刑,5人被判处死缓,另有23人分别被处以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法院同时判处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附加刑,彻底摧毁该犯罪集团的经济基础。这一判决彰显了大陆司法机关对跨境犯罪的"零容忍"态度,形成有力震慑。

大陆"虽远必究" 打诈不手软

多家台湾媒体在第一时间对判决结果进行了详细报道。台湾"风传媒"指出,近年来,缅北果敢成为电信诈骗重灾区,不少大陆民众财产亦遭受重大损失。为回应社会舆论与受害者求助,自2023年起,大陆持续强化国际执法协作,针对东南亚地区的电信诈骗活动开展多轮联合打击行动。此次对长期流窜境外的犯罪集团成员予以重判,清晰传递出"虽远必究"的坚决信号。

台湾"TVBS新闻网"等媒体进一步回溯了案件背景。报道称,随着此次明家犯罪集团39名成员依法获刑,缅北电诈园区几乎彻底摧毁。大陆打击跨境诈骗、维护民众财产安全的决心与成效得到充分展现。

台阻吓力不足 去年被骗逾500亿

除了台湾媒体高度关注,台湾网友的反应也相当热烈。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众多台湾网友为大陆坚决打击电信诈骗、维护民众利益的举措点赞,同时也透露出对台湾司法面对诈骗犯罪总是"轻拿轻放"的不满,呼吁台湾司法检察机关也认真借鉴,打击诈骗不手软,如此才能对诈骗集团产生强有力震慑。

据台媒此前报道,台湾诈骗犯罪始终居高不下,不仅涉案金额巨大,作案手法也层出不穷。过去一年全台诈骗造成的财产损失超过500亿元,今年至今受理案件数已突破10万件。

近年来,台湾诈骗产业已形成"专业化""全球化"的生态链,诈骗产业的规模化与不法所得大幅增长引发严重社会治安问题。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更直接点名,台湾已成为东南亚网络诈骗的重要枢纽。

对于台湾诈骗犯罪的沉疴痼疾始终得不到有效惩治,舆论普遍认为,其根源在于行政当局的不作为。统计显示,台湾近几年诈骗案的侦结起诉率仅有两成多,多以犯罪嫌疑不足的理由不予起诉。大部分被起诉者仅为"人头账户"提供者和下游"车手",而非背后的犯罪组织和高层。就算诈骗集团嫌犯遭到判刑,大部分犯罪者定罪在3年以下,造成犯罪收益高却成本低的事实。

重压之下,民进党当局也不得不摆出"打诈"架势。2022年,民进党当局成立"打诈"专门机构。短短一年后,又投入13亿元,宣称要将打诈行动升级,成立"打诈办公室"。然而,台湾的诈骗犯罪始终难以有效遏制,反而"越打越多",引起民怨。

舆论批评,民进党当局不顾民生福祉,一心执迷于政治斗争,却拿不出任何有效政策。这种施政作风,形同政治上的"诈骗集团"。由这样一个政党来主导"打诈",无异于缘木求鱼,自然无法取得成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专题推荐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