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 闽台交流 > 正文
跨越76载的月下离合
www.fjsen.com 2025-10-09 09:16:13 来源:东南网

一家人 两座岛 三个中秋

10月6日中秋节,高丹华(左)与伯伯高亚美(中)在家宴时被晚辈逗乐。

东南网10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见习记者 余跃 记者 张永定 文/图)

10月6日,湄洲岛,中秋节傍晚,初升的圆月刚刚跃出海面。

64岁的高丹华站在礁石上,向东眺望。

“看,月亮下面就是乌丘屿,那里就是我的家!”说罢,她有些哽咽。

18海里外的乌丘屿,不仅是高丹华的家乡,也是她父辈们的出生地。这次她专程回湄洲岛探望的“阿伯”高亚美,正是出生于乌丘。

高亚美是高丹华父亲高金振(小名阿皮)的亲哥哥,也是她父辈唯一还在世的亲人。

几天前,本打算从金门返回乌丘的高丹华,打通了与高亚美的视频电话。“丹华,我老啦,你要回来看看我啊。”90岁的高亚美说。经常跟伯伯联络的高丹华心头一揪:“他以前从不曾这样吩咐我,要我抽时间去看他。我知道,他怕等不起。”

高丹华辗转厦金“小三通”航线、高铁、轮渡,10月3日抵达湄洲岛,再次与伯伯中秋团聚。

跨越76年的三个中秋节,见证了高家仅相隔18海里的悲欢离合。

1949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三。正在湄洲岛读私塾的高亚美、高阿皮兄弟俩,已经有些时日没见到乌丘屿上的父母。

中秋将至,12岁的阿皮缠着14岁的亚美,想一同返回乌丘与父母团圆。亚美不同意:“明年或者等春节,把《幼学琼林》学完,我们再回去。”

然而思亲心切的阿皮还是趁着月色,偷偷钻进同村渔民的渔船,第二天一早抵达乌丘。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四,1949年10月5日。

谁料,就在1949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两岸陷入军事对峙,湄洲与乌丘断绝了往来。

兄弟俩这一别,就是半个世纪。再见面时,亚美、阿皮都已是鬓染霜雪的老人。

2007年,高阿皮去世。身为长女,高丹华很是遗憾。随着时间推移,她对父亲的思念越来越深。“爸爸走了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他的童年一无所知。”高丹华决定提前退休,追寻父亲与乌丘的故事。

2012年中秋节,高丹华刚退休两天,就循着厦金“小三通”航线来到福建。第一次在湄洲岛上见到头发花白的伯伯高亚美,高丹华感觉爸爸仿佛就在身边,分外亲切:“阿伯身上有爸爸的影子,他们都喜欢看书,也都写得一手好字。”

也是从伯伯口中,高丹华第一次得知1949年中秋的分离往事,心情沉重。联想起父亲去世前,曾让她挂在墙上的诗句“四海通行庆太平”,高丹华体会到父亲的手足情深、思乡心切:“爸爸是盼着两座岛能通航。到最后,他都没放下对哥哥和湄洲岛的思念与牵挂。”

今年10月6日的中秋,高家的家宴分外热闹。高亚美老人特意换上了长袖衬衫。餐桌上的人越来越多,住在附近的后辈们纷纷送来菜碟、前来敬酒。

“我常常跟台湾的朋友开玩笑:在台湾,我人单势薄;可来湄洲岛看看,我家大势大。”高丹华笑着说。

院落墙面上还投影着一行字——“欢迎姑姑回家”。院落之上,圆月如洗。

责任编辑:陈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