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越海峡 两岸血脉连:《两岸家书》在京发布
2025-09-24 09:16:39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王承昊)“如果,能把海水喝干就好了”“海峡隔两岸,家书十余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精选收录17世纪至上世纪20年代跨越台湾海峡往来信件的《两岸家书》,23日在北京台湾会馆正式发布。 该书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组织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依托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的两岸家书及相关文献,从数千封家书资料中精选22个故事,按历史脉络分为5个阶段,串联起两岸跨越数百年的亲情记忆与文化交融,呈现两岸同胞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交织。 在《两岸家书》中,收录有科举史上最后一位台湾省籍进士汪春源的家书。1895年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汪春源愤而参加“公车上书”,公开反对《马关条约》的屈辱条款。在大陆为官、居住期间,汪春源与台南的家人屡有书信往来,对海峡那边发生的点点滴滴关切在心。 “家书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一批台湾爱国文人,在割台后不愿做异族奴,纷纷‘内渡’,饱尝背井离乡、思乡思亲之痛的生活缩影。”汪春源的曾孙汪舟参加了当天的新书发布会。他说,当年这些前辈的人生境遇各有不同,但思乡思亲、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是共性。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在这神圣的战争中,我可算尽了责任。台湾的收复,父亲平生的遗志可算达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于九泉。”台湾抗日志士林正亨在给母亲的家书中说,“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得光明和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值得。” 数十年后,林正亨的儿子林义旻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这封泛黄的家书。“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身负16处伤,但他并不在乎。家书中没有个人九死一生的战斗经历,只有对台湾光复的喜悦和炙热的家国情怀。”林义旻说,今天重读这些家书,更能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更加期盼两岸真正团圆的那一天到来。 新书发布会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致辞表示,一封封跨越海峡的家书,记录着家族的变迁、亲情的牵挂,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血脉。它们以最真实、最温暖的方式,诉说着“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感,印证着“闽台亲上亲”的独特渊源。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致辞表示,承载着中华文化和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两岸家书”,是跨越山海的亲情密码,是两岸关系中最温暖的人文注脚。 翻开这本图文并茂的《两岸家书》,一封封家书令人动容。“纸短情长,我们把这些家书拿出来,字里行间的情感根本无需解释,大家一看就知道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沈文锋说。 新书发布活动后,现场举行“雁字回时——两岸家书特展”活动,以“实物+展板+口述”的创新展陈形式,立体呈现两岸家书背后的历史温度与文化脉络。 本次活动由全国台联、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指导,北京市台联、福建省台联、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共同主办,北京台湾会馆、福建人民出版社协办。特展将展出至9月30日。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