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 台湾时政 > 正文

一周看台:赖当局择恶固执再遭惨败

2025-08-25 08:48: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继7月26日第一轮“大罢免”大失败后,8月23日台湾第二轮“大罢免”民进党再次完败。这充分说明民进党的政治操弄完全违背民意、不得人心。

23日,针对罗明才、林思铭、颜宽恒、杨琼璎、江启臣、马文君、游颢7名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第二轮罢免案,于上午8点至下午4点投票。在随后的开票过程中,7件罢免案的票数都是“不同意罢免”一路领先“同意罢免”,最终以“7∶0”均未获得通过。

古语云“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然而,赖清德却恰恰相反,在第一轮“大罢免”失败后,他不仅没有反思己过、听取民意,反而执意推动第二轮“大罢免”,妄想会有奇迹发生,可谓是择恶而固执。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进党在两轮“大罢免”中的惨败绝非偶然。

首先,这是岛内民众对赖清德霸凌民意的反击与抗议。首轮“大罢免”结束后,“停止内耗,好好拼经济”“修补社会裂痕”“不要政治内斗,要生活安定”等民意响彻云霄,却依然叫不醒民进党。因此,岛内“厌赖”情绪高涨,连立场偏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最新民调也显示,民众对赖清德的满意度仅剩33%,不满意度高达54%,61%的民众不赞成“大罢免”,民进党最终被民意反噬。

其次,这是岛内民众对赖清德施政乱象的不满与声讨。“大罢免”本质上是民进党在“双少数”执政后企图夺回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多数席位而操弄的一场政治斗争。为了这一政治目的,赖清德不惜削减民生预算,也要耗费巨额公帑、消耗社会资源党同伐异。据台媒报道,民进党针对31名中国国民党籍民代的罢免行动,总花费超过12亿元(新台币,下同);而赖当局对于各界关注的经济、民生、关税等问题却束手无策,导致物价同比上涨8.3%,半导体产业被挤压,中小企业主贷款难,青年失业率突破12%……岛内乱象频现,民怨沸腾。

最后,这是台湾民众对赖当局操弄“抗中保台”牌的厌恶和否定。赖清德本以为只要继续宣扬“抗中保台”,就能将“大罢免”与“抗中保台”捆绑,从而煽动社会对立、绑架民意,为其“绿色独裁”扫清障碍。

事实证明,岛内民众早就看穿了民进党操弄“抗中保台”的把戏。台媒爆料,一边高喊“抗中保台”的民进党籍民代沈伯洋家族一边却在大陆投资“捞钱”,而在岛内大搞“猎巫”行动的郭昱晴也被爆出丈夫在大陆做生意,还有许多“罢团”的负责人也有类似的情况,让岛内民众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民进党所宣扬的“抗中保台”,根本是他们牟取政治利益的手段。

对于台湾民众来说,他们渴望的是安和乐利的环境,而不是无休止的政治内耗。亲绿的“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撰文指出,面对两轮“大罢免”失败,民进党当局毫无对策、乱象频频,却对民意向背视而不见,整体战略早已走偏,若民进党不深刻反省、改弦更张,不必等“在野党”动手,就会先行崩溃。

台湾《中国时报》24日刊发社论指出,两轮投票都清楚表达台湾民意对“大罢免”、对民进党的不支持。若赖清德和民进党继续执迷不悟,继续把台湾推向仇恨与对立,不尊重多数民意,不调整错误的能源与两岸政策,那么“大罢免”的结果只是“前菜”,下次民众还会继续用“更大的民主”,彻底终结这个脱离民意的当局。

台湾《联合报》刊文指出,两轮“大罢免”的完败,形同两度对民进党投下不信任票,可见民进党所采取的“对抗式”政治路线根本走不通。

民进党当局对内打压异己,大搞“绿色恐怖”,对外“倚美舔美”,一副奴才相。美国以关税大棒对台湾施压时,赖当局不仅未能维护台湾产业利益,反而献上几千亿美元的投资+采购“大礼包”摇尾乞怜。在美国“20%+N”关税大棒落下之后,赖清德仍然公开声称,拟将2026年度防务预算增加到9495亿元,占台湾年度GDP的3.32%,比2025年增长接近23%。而到2030年,将比照北约的标准让防务预算达到台湾年度GDP的5%,主要用于对美军购,向洋主子交“保护费”。

赖当局罔顾民意的举动引发岛内各界强烈愤慨。岛内网友怒呛:“是要准备战争了吗?”“那么多的防务预算拿出1%来救民生不好吗?”“用在教育减免和经济振兴上,才是民心所向。”……

分析人士指出,台湾民意清晰可见:拒绝“抗中保台”的政治操弄,希望赖当局着眼于改善经济民生和两岸关系,期待两岸继续交流合作、走和平发展之路,渴望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若赖当局依旧罔顾台湾民众核心诉求,冥顽不化走谋“独”老路,不知悬崖勒马,将会招致台湾民众一波接一波的反对,陷入民意反噬的困境,难逃加速垮台的结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