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赓续 商脉绵延 根脉相连——“在历史中寻找根脉,两岸青年考古研学晋行时”两岸新媒体采风活动综述
2025-07-30 10:12:37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
中国台湾网7月29日讯(记者 孙路路)"在直播间看到你来咱们双林寺,我就特意带着心意见你!"7月25日,画家程永昌将自己精心绘制的手工布画展开在台湾青年李东宪面前,"我是东宪的忠实粉丝!他是一位爱国人士,两岸永远一家亲"。话音未落,另一位来自平遥的女士眼眶泛红,上前说道,"你在国际赛场颁奖台上高举五星红旗的身影,让我深受感动,因为我们本就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在4天前的太原钟楼街夜市,相似的温情已然上演。一名热情的并州市民看到台湾自媒体人刘建国的直播便驱车前来制造一场"偶遇"。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瞬间,为这场寻根之旅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解。2025年7月21日至27日,"在历史中寻找根脉,两岸青年考古研学晋行时"暨"品游山西,寻根问祖"两岸新媒体采风活动在太原、晋中两地展开,来自海峡两岸的媒体人以镜头为眼、以笔墨为心、以网络为笺,在三晋大地的历史长廊与现代图景中,共同书写着文脉赓续、商脉绵延、根脉相连的动人篇章。 触摸文脉:青铜不语,古建有声 山西博物院的展柜前,刘建国的手机镜头紧紧锁住商代鸮卣。这件3000年前的青铜器上,背靠背的猫头鹰造型头顶纹路恰似"666"符号,繁复雷纹在灯光下流转,仿佛商周工匠正隔着时空传递幽默感。"这简直是古代版'愤怒的小鸟'",他的惊叹道出了两岸对古老文明的共同好奇。 在晋祠圣母殿,八根北宋盘龙木柱上的蛟龙似欲破空而出,"比耶龙"的灵动神态竟与千年后的年轻人拍照姿势不谋而合。一路走过,两岸媒体人共同触摸木纹,感受着木纹流淌的千年时光。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身姿曼妙、衣带若风,悠久的历史和壮观的建筑让台湾媒体人蔡淑娟感慨"补齐了春秋战国的历史拼图"。永祚寺的明代砖塔为这场文化探寻增添了深情注脚。台湾自媒体人乐导指尖抚过斑驳砖石,在塔顶俯瞰时说:"双塔如孪生姐妹,让我想到山西与台湾的地图轮廓也像孪生兄弟,所以我来到山西非常亲切!"双塔铜铃随风轻响,恰似对这份跨越海峡的血脉共鸣的回应。 从北魏《水经注》记载的晋祠,到镇国寺的五代木构和双林寺的明代彩塑,山西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底蕴,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化作跨越海峡的文化对话。正如李东宪所言,《黑神话:悟空》带火的山西取景地与86版《西游记》打卡点,让年轻一代在流行文化中读懂了文明的传承。 对话商脉:儒商并重,信义传家 "我曾经在台湾就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这一次实地来到乔家大院,是我此行最翘首以盼的行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乔家的家风、信义乃至整个晋商能够做到'汇通天下'的商业密码。"刘建国在看完乔家大院的家规、"具大神通皆济世"的楹联后,更加读懂晋商"信义"二字的分量,"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晋商打造了跨越时空的大框架思维。""晋商为什么在全球这么有名?因为中国人讲究团结,中国人会帮助中国人共同壮大,我想这是我们当代年轻人需要学习的精神,希望台湾青年都来打卡感受商脉传承。"乐导说。 常家庄园"学而优则贾"的砖雕门楼下,阳光穿过百年枣树在青石板投下跳动的光斑。乐导在与常家后人对话后顿悟:"晋商把儒家思想刻进了商道。"在这座"万里茶道"上的明珠庄园里,60余座院落诠释着"商儒并重"的智慧。而这,也是晋商得以辉煌的重要支点。当听到常家后人说台湾有常氏宗亲过年时返乡祭祖,台湾青年纷纷感慨,"追根溯源,我们的根都在这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回家真好!" 平遥古城日昇昌票号内——展柜中,泛黄的账本记载着"分号遍布18省",诉说着中国金融业的源头活水;展柜外,密押、水印、异地兑付等金融智慧让两岸青年惊叹。当讲解员提及台湾至今沿用的"经理、协理、襄理"等职务称谓源自晋商票号时,台湾自媒体人深有感触:"两岸传统本是一家,血脉从未断开。" 商脉绵延,当代回响。在太钢集团的车间里,薄如蝉翼的手撕钢用0.02毫米的精度续写古老商道上"开拓进取"的精神传奇。老醋、玻璃工艺品、古法炮制的中成药……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古老商道上的诚信火种,也正以现代产业形态延续。在采风团镜头中,晋商文化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常家庄园檐角的清风、平遥票号的算盘声,是现代车间的精密制造和古法工艺的当代传承,更是两岸共同珍视的"诚实守信"价值观。 凝聚根脉:乡村振兴,文化共鸣 寻根的脚步也延伸到乡村振兴的现场。太原小店区刘家堡村的非遗小院里,鼓点如春雷炸响。台湾青年穆白举起彩绘狮头,随鼓点腾挪跳跃;刘建国敲响太原锣鼓,铜锣声浪里他笑言:"闽南、台湾也有锣鼓舞狮,南北本是一样!"40多处闲置农房变身非遗工坊,"一院一非遗,一院一文化"的生动局面让太原锣鼓、黎侯虎制作等技艺重焕生机,500亩"早黑宝"葡萄园里,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图景徐徐展开。"原来,整个村庄做文化传承,是要让非遗扎根未来。"采风团成员在这片"桃花源"纷纷感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晋中乌金山后沟村的变迁更令人震撼。昔日破败窑洞已变身为现代化别墅,白墙黛瓦依偎在院上青黛的臂弯间。村民笑着细数收入:"从种地糊口到月入三千,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陆最大的魅力就是真正践行'实践'二字,真正带着所有的人富起来,真正让所有老百姓把日子过好!"刘建国说。 "'晋'善'晋'美!"穆白用四个字形容在山西看到的风土人情,还有沉浸式演出《又见平遥》。在平遥古城的暮色中,两岸媒体人共同走进剧场,不仅看到单纯的历史重现,更感受到两岸共同的情感共鸣——回家。晋商的信义、家族的牵挂、故土的眷恋,早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在海峡两岸代代流传。从钟楼街夜市市民与台湾博主的热情互动,到《又见平遥》实景剧中的家国情怀,两岸同胞在烟火气与文化味中,感受着"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五千年文脉在青铜器与古建中流淌,五百年商脉在晋商故里与现代企业中延续,而血脉深处的联结,则在每一次击掌、每一声共鸣中愈发紧密。七天的采风行程终有终点,但文脉的赓续、商脉的绵延、根脉的相连,却在两岸媒体人的镜头与笔端不断生长—— 当商代晚期鸮卣的幽绿光泽与永祚寺双塔的金辉在镜头里重叠,当晋商大院的砖雕楹联与乡村别墅的玻璃幕墙在文字中相遇,这次跨越海峡的寻根之旅正在三晋大地徐徐展开,这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正在青铜古建间娓娓道来,这份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正在两岸媒体人心中深深扎根。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